編者按:1983年3月28日,“華勝”輪載著集裝箱翻開廈門港集裝箱業務的新篇章;2013年,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在遠見卓識中組建誕生;2023年,我們在回顧與展望中,找尋一個大港40年的蝶變之路和壯闊未來。
1983年“華勝”輪首靠VS如今海天碼頭
1983年3月28日,廈門港集裝箱公司東渡1號泊位迎來香港“華勝”輪首靠作業,開創了福建省港口集裝箱裝卸作業先河。當年,廈門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292標箱,只是一個在灘涂上筑起的無名小港,2023年,廈門港集裝箱業務歷經40年,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1200萬標箱,蝶變為國際知名大港。天翻地覆的巨變中,唯有多維度的坐標系,才能勾勒出廈門港的成長之路。
在向海發展、爭渡遠洋的過程中,廈門港一直以集裝箱業務為驅力,加速沖刺在福建省乃至全國海港的前列。
1983年,廈門—香港集裝箱班輪正式通航,廈門港首年完成3292標箱;90年代初,廈門港集裝箱年吞吐量增長到4.5萬標箱;2000年,突破100萬標箱。繼上海、深圳、青島、天津、廣州之后,廈門港成為第6個百萬標箱大港;2008年,廈門港跨過500萬標箱門檻;2017年,廈門港全年吞吐量達1038萬標箱,成為福建首個千萬標箱大港。2021年,廈門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04.64萬標箱,超越安特衛普港,躋身全球第13大集裝箱港。在加速發展中,第一座岸橋、第一條國內集裝箱班輪航線、第一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一個個“第一”讓廈門港從不缺少加速的引擎。
進入新世紀后,廈門港的箱量增長尤其迅猛,政企分設與專業集裝箱碼頭企業的整合成立功不可沒。1998年6月18日,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掛牌成立,這是我國沿海港口原有政企合一的港務局體制進行改革的首次嘗試。2013年12月13日,在廈門市國資委、港口管理局及有關部門的推動和支持下,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成立,整合多家國有、境外、上市公司的集裝箱碼頭資產,繼續領跑港口發展。
如今,作為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集裝箱集團旗下海天、海潤、嵩嶼、國際貨柜、新海達、海通、海翔、海盈碼頭,在廈門港擁有集裝箱專用泊位31個,岸線總長8698米,橋吊70臺,可接泊20萬噸級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年通過能力超過1000萬標箱,統領廈門港70%以上集裝箱業務,是廈門港當之無愧的動力源。2020年8月,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以廈門為中心的全省港口集裝箱業務一體化經營格局就此建立。
吞吐量絕非強港的全部,與國際接軌、與全球互聯更能詮釋國際樞紐港的內涵。集裝箱業務起步時,廈門港基礎設施尚還薄弱,只有支線船由近洋捎來貨物,再帶走初級加工品喂給干線港,很長一段時間內,往來廈門港的集裝箱只能通達近洋與有限的腹地。
海滄港區一期工程2#、3#泊位開工
深水泊位是連接世界的前提。1995年,海滄港區一期工程2#、3#泊位開工建設,廈門港建設首次邁向水深條件更優越的島外。2002年,海滄港區1號泊位開工,瞄準了當時最高等級的10萬噸級泊位。此后嵩嶼碼頭開建,再與海滄港區連成一片,很快,嵩嶼碼頭就接連迎來20萬噸級巨輪,船舶接待能力位列全球第一梯隊。
嵩嶼碼頭,20萬噸巨輪常態化靠泊
先進的設施是廈門港打造樞紐港的底氣,密集的航線、深廣的腹地則是再好不過的證明。集裝箱集團向外通達世界,吸引班輪公司增開航線,迎來20萬噸巨輪常態化靠泊,聚力國際中轉業務,遠洋干線紛沓而來。2018年,海天碼頭舉行“絲路海運”開行啟動儀式,數不盡的集裝箱以廈門港為起點,沿著絲路,構成了全球經濟的血脈循環。目前,廈門港共有航線175條,其中外貿航線133條,連接55個國家的149個港口,其中“一帶一路”航線87條。
廈門港多式聯運港站正式啟用
向內,集裝箱集團織密內貿網絡,推動“散改集”“陸改水”的同時,增辟海鐵聯運班列,廣拓腹地物流通道,2019年,廈門港多式聯運港站正式啟用,開出第一趟海鐵聯運班列,腹地不斷深入。無縫銜接的“海絲”與“陸絲”,將廈門港的國際競爭力持續推向新高度。
巨輪自八方駛來,貨物向四極涌去,中國港口站在新的高度,開始追逐新的風向標。傳統碼頭作業條件艱苦,如何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是所有港口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港口能耗大,船舶和碼頭作業設備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各類污染物,困擾著每一個港口城市,智慧與綠色,成了全球港航業的深度訴求。
遠控中心與IGV無人集卡
在廈門港,我國首個傳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試投產的海潤碼頭上,監看屏幕就能看到,吊具從巨輪上自動吊起一個40尺集裝箱,再落在無人集卡上運往堆場,由龍門吊自動抓取,精準將集裝箱放到指定位置,整個過程只需在遠控中心操作,藍領工人已然變身白領。如果去碼頭走走,就會發現橋吊、龍門吊、集卡等設備都通過“油改電”、更新為全電動等方式逐步實現“零排放”。而海潤碼頭,只是整個廈門港向智慧港口、綠色港口轉型的注腳。
船舶岸電系統
2016年,海天碼頭啟動傳統岸橋遠程操控自動化升級改造,同年,集裝箱集團船舶岸電系統在海潤碼頭正式啟用;2018年,海潤碼頭榮獲“亞太綠色港口”,其后海天、海潤、嵩嶼碼頭陸續加入四星級-中國綠色港口行列;2021年,集裝箱集團聯合出資設企,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碼頭操作系統iTOS;2022年,全國首個傳統碼頭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項目海潤碼頭正式試投產。
龍門吊“油改電”與電動堆高機
“智能化”追求發展質量,“綠色”彰顯社會責任,在兩張答卷上廈門港都交出了樣本式的答案。
風是港口感知溫度的方式,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作為城市營商環境重要組成部分的廈門港,得到了廈門港口管理局、海關、海事、邊檢等各級口岸單位的支持。
2015年,廈門市啟動口岸降本增效工作,先后出臺一系列系統性工作方案,多方服務口岸貿易,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率先探索實施收費改革,強化政府監管,進一步規范市場性收費。優化監管與服務流程,創新監管模式,對貨物報關采用“先放行、后改單”等優化舉措。
海天、嵩嶼、國際貨柜碼頭冷危貨物堆場
繁榮港口經濟,促進貿易發展同樣刻在集裝箱集團的企業使命中。集裝箱集團不斷優化泊位資源,提升作業效率,于2017年正式實施集裝箱船舶服務承諾,包括船舶直靠保障、船舶作業效率保障、拖車進出場效率保障等多項內容,惠及每年進出廈門港的數千艘集裝箱。集裝箱集團為滿足貨主對進出口貨物時效性的需求,推出“卸船直提”、“抵港直裝”等業務模式,持續拓深服務能力。2022年,海天、嵩嶼、國際貨柜碼頭新增三個冷危貨物集裝箱堆場,確保省市重點生產企業冷危貨物進出口都得到更安全、快捷的服務。
部分榮譽一覽
一流的綜合服務孵化出一流的營商環境,2019-2022年,廈門港連續獲評“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測評”最高等級。集裝箱集團多次獲得中國貨運業金輪獎“綜合服務十佳集裝箱碼頭”。2021年,獲評全國AAAAA級物流企業。廈門港的服務如同暖風,讓城市與世界感受到溫度。
一路走來,廈門港從支線小港到干線強港,從單一裝卸作業到綜合服務平臺。下一個十年,廈門港集裝箱業務已經有了清晰的發展路徑。在《廈門港高質量發展規劃》中,要求到2027年,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500萬標箱以上,國際中轉比例超15%,集裝箱吞吐量躋身全球前十。對此,廈門港已經著手優化港口布局,提升碼頭服務能力,強化海滄港區的國際集裝箱干線港核心港區地位。東渡港區作為“絲路海運”和RCEP核心港區;翔安港區新增集裝箱吞吐能力300萬至400萬標箱。碼頭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廈門港,還將繼續推進綠色智慧港口建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鞏固國際干線樞紐地位。而且作為東南門戶,在對接RCEP地區時近水樓臺先得月,優先贏得下個全球集裝箱市場增長點的“入場券”。
1983年至2023年,廈門港集裝箱業務開創四十周年,也是逐夢深藍、飛速發展的四十年。未來,廈門港將從強港進一步蝶變為經濟文化交流的綜合性樞紐,發展高端臨港產業,聚集航運要素,聚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全面建成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6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39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62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3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72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5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