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物流類個股15日盤中集體下挫,圓通速遞下跌5.8%,盤中一度跌超7%;華貿物流跌超4%,韻達股份跌超3%,順豐控股、申通快遞等均走低。
16日,快遞物流股依舊維持普跌態勢,其中,韻達與圓通跌幅最高,跌幅分別為4.33%和3.82%;而嘉里物流和京東物流有小幅上漲,但漲幅較小。
而快遞物流股價的普跌,是緣于國內45億條個人信息的泄露,且疑似電商或快遞物流行業數據,這進一步反映出業界對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
16日早間,安恒信息在其官微發文稱,2月12日晚,Telegram各大頻道突然大面積轉發某隱私查詢機器人鏈接。網傳消息稱該機器人泄露了國內45億條個人信息,疑似電商或快遞物流行業數據。用戶只需輸入手機號,就可以查詢到姓名、手機號和詳細的收貨地址等隱私信息。
對此,圓通證券部工作人員回應記者稱:“已經注意到二級市場的波動,上述傳聞與公司無關,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而早在2020年7月,圓通就出現過40萬條個人信息被泄露事件而引發熱議。因此在本次事件出現后的第一時間內,人們就有將矛頭指向圓通的跡象,同時也引發了對快遞行業個人信息保護的擔憂。
隨著個人信息泄露事件的爆發,也暴露出快遞行業成為信息泄露重災區。我們不斷呼吁企業要重視用戶信息,但屢禁不止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審視數據安全問題。
近些年,國內快遞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開疆拓土,還要關注信息安全。
近年來,隨著個人信息防護意識的增強,以及信息泄露危害性的提升,人們對信息安全愈加重視。而快遞行業本身就掌握了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網購的普及,快遞量大大增加的同時,個人信息安全面臨泄露的風險更是逐漸擴大。網民本身對快遞行業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就存有疑慮,加上近幾年快遞企業接二連三發生這類事件,快遞企業內部對信息的管理如此松懈,更是讓廣大用戶擔憂。
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系數高,緣于“快遞面單”中記錄著發件人、收件人以及貨物種類等相關信息,且“快遞面單”會在快遞站點、物流公司、網購平臺等多個環節流轉,造成更多的人掌握著用戶個人信息,增加了泄露的風險。
由于“快遞面單”上的個人信息準確、完整,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取后用于犯罪活動,將直接危及公民人身、財產安全,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比如:利用手機號等進行過度營銷,騷擾私人生活;根據購物記錄,利用退貨、退款等理由實施精準詐騙;未經允許,根據商品、住址等,推測用戶消費能力并對外銷售牟利;冒充社區管理、公檢法等人員,誘導提供更多信息,進一步實施詐騙等等。
自2015年11月推行快遞實名制以來,關于快遞行業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的探討一直沒有停息,而政府也在通過政策、技術、監管等方式,層層加碼,不斷升級對信息安全的保護。
今年開年之后,在2月6日,國家郵政局召開局長辦公會,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家郵政局2023年重點工作和2023年郵政快遞業更貼近民生七件實事(送審稿)、《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管理規定(送審稿)》等。
會議強調,郵政快遞領域用戶個人信息保護事關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泄露、買賣寄遞服務用戶個人信息等行為,落實好郵政管理部門監管責任,督促寄遞企業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工作。
在此之前,我國數據安全相關法規政策密集出臺,包括《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逐步搭建起了國家側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框架。同時也針對部分違規企業做了約談整改措施等。以上都表明政府對個人信息安全建設力度在不斷加強。
消費者將個人信息托付給快遞企業,是一種信任,企業理應負擔起信息保護責任,而不是任其泄露,甚至轉手賣掉。數據保護,不僅是對自身核心價值的維護,更是對客戶的責任。因此,完善企業制度,保護個人信息,提升行業及企業形象,是企業應當踐行的社會責任。
快遞企業內部管理通常有完整詳細且嚴格的規章制度,但仍然存在各種漏洞,造成企業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以及品牌傷害。
所以,對于快遞物流企業來說,一方面,公司制度上應加強從業人員的選拔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自身的素質和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在日常審核客戶信息時,也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審核標準,把握好審核的度,避免出現一些侵害消費者利益和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53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9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98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6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0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7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7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84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0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5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