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商后臺的商品管理系統而言,類目,屬性(基本屬性,銷售屬性),品牌,運費模板,扣除庫存的節點等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屬于非常標準化一套設計方案了。
但是對于跨境電商的OMS來說,這些數據大多數的都沒什么用處或者用處不大。上一節說到,跨境電商的OMS上游一般是電商平臺或者ERP,而下游是WMS,所以OMS的商品管理形態需要綜合考慮上下游及其他業務來決定。
類目是為了滿足電商平臺海量的商品管理和便于用戶瀏覽查找而設置的,所以一般會分前臺類目和后臺類目。在電商后臺的商品管理中,所有的商品都需要掛靠到合適的類目下,然后一切信息維護好了之后再「上架」該商品,用戶在電商前臺可見,可下單。而在跨境電商領域中,「上架商品」的行為一般是在ERP中來完成,行業內稱之為「刊登」。
屬性一般會分為基本屬性和銷售屬性,基本屬性是SPU維度的屬性,屬于一些通用類的屬性,例如長寬高,重量,產地,名稱,品類之類的;而銷售屬性則是SKU維度的屬性,例如規格信息,SKU編碼,價格,可售庫存等。在跨境電商ERP中,有少數公司采用了SPU+SKU的方式來管理商品,但是大多數公司都是采用直接管理SKU的方式,因為簡潔方便,也便于用戶操作。同樣的,OMS需要承接ERP中的一些數據,所以在選擇貨品管理的方式時,也會采用直接管理SKU的方式。
而品牌,運費模板等也基本上是作用于電商前后臺,對OMS來說基本上沒啥用處。
經過上述簡單地對比之后,我們會發現跨境電商OMS的貨品管理模塊其實很簡單,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
跨境電商OMS的貨品管理模塊一般可以分成三大模塊:
基礎信息;
報關申報(貿易)信息;
其他信息;
基礎信息就是常見的產品名稱,SKU,尺寸,重量,規格型號等。而報關信息則是海關編碼,申報中英文名,申報價值,原產地,其他報關要素,是否帶電等。其他信息則是一些圖片,產品備注,品牌,計量單位,包裝信息等,其他信息一般都不太重要,可填可不填。
所以只要完成了基本信息和報關申報信息相關的內容,整個商品的雛形基本上就搭建好了,還是算比較簡單。
貨品在OMS創建好了之后,一般需要提交審核,通過了審核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用來創建入庫單。
此處的審核流程需要特別注意,核心點就是:到底誰來審核?怎么審核?
對于第三方海外倉來說,用戶在OMS端創建好了貨品并提交審核了之后,海外倉運營人員(一般是在國內)就會通過站內信或者其他方式收到通知,然后及時去審核用戶創建的貨品信息,一般是會重點關注申報相關的信息和一些易錯的信息。
對于自建海外倉來說,運營人員創建好了貨品之后可以提交給領導層審核或者倉儲部門的專員來審核,也可以不審核,直接創建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不過此模式比較少見)。具體的審核流程可以自己根據業務來定義,按我過往的經驗,我建議還是要引入審核,因為貨品畢竟是很關鍵的基礎數據,最好在源頭上控制好錯誤,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對于其他類型的海外倉來說,有可能運營人員和倉儲人員都是同一批人,也就是說客戶創建好了貨品提交審核了之后,審核人員直接就是倉儲作業人員,中間沒有運營團隊。于是審核就會有一點點奇怪,因為OMS的客戶可能會用到不同的倉庫,但是不同的倉庫都需要單獨審核一遍。
如果有運營團隊,那么應該運營團隊直接在某個運營后臺一次性審核就夠了,而不是不同的倉庫都需要審核一遍。這樣可以減輕倉庫的工作量,也能確保多個倉庫可以同時接收到可以使用的貨品數據,用戶也可以快速進入下一步的作業流程。
貨品資料通過了審核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可以在OMS端創建入庫單,然后推送到WMS中,倉庫就可以根據到貨的實物來收貨了。
不過在收貨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貨品資料好像不夠齊全,有些業務不能跑下去。
因為入庫單主要也就是兩個大塊的內容:一個是入庫單主體部分,另一個就是入庫的貨品明細。貨品明細中一般只會告訴倉庫,某個SKU這次入庫了多少數量,然后就沒其他信息了。
而倉庫在實際收貨的時候,除了需要知道SKU和數量之外,還需要知道貨品關聯的條碼,貨品的尺寸和重量,貨品是否需要掃描序列號等,這些信息僅靠入庫單是提供不了的。
于是我們就需要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如何將貨品資料提供給WMS端。
業內最主流的辦法就是采用「提前同步」的辦法來解決,在OMS創建的貨品審核通過了之后,就會觸發「貨品同步」的機制,將貨品資料提前給到對應的WMS。
也有一些倉庫是通過判斷入庫單下推來觸發「貨品同步」的,當倉庫端接收到了一個入庫單,其中的SKU是新品(倉庫沒有相應的數據),就會觸發一個同步的機制,主動拉取OMS的貨品資料。
以上兩種方案各有優劣,但是總體來說都能解決問題,至于采用哪一款就請讀者朋友們自己思考一下,然后與研發討論相應的方案吧。
總體來說,跨境電商OMS的貨品管理其實還是算比較簡單的模塊,概念簡單而且業務復雜性也不高。不過由于貨品資料是整個倉儲行業的血液,一旦出問題那就是大問題,所以一定要貨品管理提高重視程度,以防踩坑。
接下來就來看看我之前項目中遇到的一些難點和踩坑點,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案吧。
這個問題對于有經驗的WMS老手來說很簡單,但是對于沒有經驗或者初次遇到的朋友就會有點頭痛。
張三和李四是不同的貨主,但是他們兩家都要銷售同一款手機,而且這款手機可能都是從同一個供應商那里拿到的,產品外觀都一樣,掃描的條碼也一樣,不過在張三和李四的系統中,它們的SKU是不一樣的。
?盡管產品都是同一款,但是張三不想李四用了自己的貨,李四也不想張三誤發自己的貨。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給后來的產品重新貼碼,這樣可以在條碼上區分,倉庫作業人員也簡單方便。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貼碼是需要成本的,這個錢誰來出?是張三付錢貼碼,還是李四付錢貼碼?大家都不想做冤大頭。
這個尷尬的問題,只有亞馬遜解決了。
聽說大家都不愿意吃虧花錢貼碼?沒問題,那就大家都貼,我給你們生成一個FNSKU,不管你們賣的是不是同款貨物,都給我貼上去吧。不貼就不讓你入庫,就收各種費用阻撓你。
除了亞馬遜這種「霸氣」的解決方案,稍微省錢又能兩頭都不太得罪的辦法那就是:使用貨主ID+SKU生成一個獨一無二的庫內SKU條碼,同時使用貨主ID+SKU來查詢SKU。
后續在倉庫作業的時候,都通過SKU+貨主的ID來判斷是否有重復。張三和李四賣的手機SKU編碼都是123456
,但是引入了貨主ID之后,就能通過zs123456
和ls123456
來區分這兩個產品了。在貨物入庫之后,需要通過物理庫位隔離開不同貨主的貨,避免同款產品混拿。
WMS一般都會有新品審核這樣的一個功能,當有新的SKU進入倉庫的時候,都會測量一遍數據用來日常作業的一些使用。
但是如果一個客戶使用了多個倉庫,分別創建了多個入庫單到不同的倉庫,對不同的倉庫來說,自己都是第一次接收到這個入庫單,這個產品。于是都需要做一遍新品審核,測量對應的長寬高和重量等。
于是乎問題就來了,倉庫A測量的數據是10*10*11cm 2kg
,而倉庫B測量的數據是10.1*10.5*11cm 2.02kg
,還有倉庫C測量的數據是10.1*11*11cm 2.1kg
,實際上客戶提供的數據是10*10*10cm 2kg
。
這個時候到底取哪個數據就成了最大的爭議了,客戶覺得自己的數據是準確的,而倉庫覺得客戶總是提供一些不準確的數據給自己,導致增加一些額外的工作量。同時另一個倉庫又覺得不太信任別的倉庫的工作態度,覺得他們測量的數據不太準確……
于是,一場無休止的爭吵就開始了。
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直接以OMS的數據為準,倉庫不能修改客戶提供的數據。如果客戶提供的數據有問題,則需要承擔一定的賠償和損失費,這個費用需要提前和客戶溝通清楚。建議使用這種方案。
另外一種就是不同的倉庫各自保存自己的數據,同時客戶的提供的數據也保存一份。這樣可以規避避免互相不信任的問題,但是帶來的問題也很明顯,就是當需要使用這些尺寸重量信息的時候,從哪個來源取值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OMS的貨品創建好了之后,肯定會遇到需要修改或者刪除的場景。
此時需要仔細分析思考,哪些信息是可以修改的,哪些信息是允許被刪除的。因為貨品是倉儲運作的血液,這一塊的改動會影響上下游很多單據,所以需要結合具體的業務來判斷,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貨品的條碼打印,要盡量做到靈活和強大。
例如條碼生成的碼制是什么?是code39
還是code128
,生成好的條碼,要多用不同的設備掃描一下,盡量兼容多種PDA設備都能識別。
條碼的尺寸是多少?是100*30mm還是70*30mm還是50*20mm,制作多種不同的條碼尺寸,是為了可以貼在不同的貨品上。
條碼上的關鍵信息有哪些?除了展示SKU條碼之外,是否要展示產品的中文名稱或者英文名稱,是否要增加Made in China
的標識,是否要展示貨主編碼等。
海外倉OMS的貨品管理總體上除了報關申報那一塊會有一些不一樣,還是和國內的OMS或者ERP的貨品管理模塊是類似的,但是不同于電商后臺的商品管理。
貨品是倉儲運作的根本,貨品資料則是倉儲系統流轉的血液。
貨品管理功能雖然簡單,但是其中還是很多細節不容小覷。很多細節或者踩坑點都是由于不同業務模式而催生出來的,想要徹底解決相類似的問題,最重要還是要理清業務的本質和系統功能模塊的設計初衷。
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而且自己的產品水平也突飛猛進。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239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21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046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1884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733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35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218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148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00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1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