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穿移動機器人2022全年的一組關鍵詞,“降本增效、快速交付、高度集成”無疑是位列其中。
“公司更專注于細分產品的研發,從整個產業鏈打造,把成本降低。”
“我們的理念是實現高度的集成化,只有高度集成化才能適用于足夠多的場景。”
“大家都知道現在(移動機器人)的價格戰很卷,但價格及毛利的下降,并非就意味著企業的凈利會更低。如何在交付、產品設計上,降低交付成本、提升綜合盈利能力,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
在【安歌科技Enotek】總冠名的2022(第三屆)高工移動機器人年會上,特設了以“解鎖供應,重構增長”為主題的供應鏈專場圓桌對話環節。
圓桌對話環節現場,迦智科技、艾吉威、藍芯科技、賽那德、仙工智能、哥倫布智能、凱樂士科技和優艾智合八家企業不僅分享了疫情下的突圍路線,還透露了2023年乃至2024年的進擊方向。
圓桌對話:
產業鏈合作共贏新模式
1、如何打造安全、韌性的供應鏈?
2、規模與利潤的平衡點在哪?
主持人:
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博士
圓桌嘉賓:
迦智科技 CEO 陳首先
艾吉威 產品總監 萬福平
藍芯科技 副總裁 鄭衛軍
賽那德 總經理 李華
仙工智能 副總裁 丁霞
哥倫布智能 常務副總裁 茅雋攬
凱樂士科技 副總裁 許一平
優艾智合 業務拓展總監 張旭
企業口號:
迦智科技:用AGV為客戶服務。
艾吉威:科技讓工業生活更美好。
藍芯科技:讓機器人看懂世界、服務世界。
賽那德:讓全世界的制造業跟物流業享受中國的科技成果。
仙工智能:以標準化產品支撐非標應用。
哥倫布智能:專業、專注、專心,設備生產的口號是更快、更穩、更強、更薄。
凱樂士科技:場景為王,技術為本。
優艾智合:達到人與機器和諧共生的世界。
01
“不完美”的當下:
產品不可能“通吃”所有場景
問
目前業內發展受限制的領域有哪些?
哥倫布智能常務副總裁茅雋攬:
自創立以來,哥倫布智能便專注于智能托盤搬運機器人(PTR)的技術研發及產品革新。除托盤以外,公司更專注于細分產品的研發,從整個產業鏈打造,把成本降低。
在醫藥、冷鏈、食品、化工、電商、家居、汽車、新能源、軍工等行業案例的實踐中,個人認為移動機器人仍有一些場景是難以滿足的,比如倉庫以外的無人搬運場景。
凱樂士科技副總裁許一平:
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場景都覆蓋掉,只能選適用的產品去做。事實上,每一樣產品都有限制的。類似凱樂士的兩款核心產品,四向穿梭車和PTR側叉式移動機器人(牛魔王系列),便是在不斷打破限制的過程中迭代優化。
牛魔王是凱樂士科技2022年推出的新品,創造性地解決了樓層貨架上的托盤存取問題。但在第一代的牛魔王產品中,只能適用于川字托盤。其次,PTR側叉式移動機器人的舉升高度要突破2米、3米,甚至是4米,是非常難的。而在載重方面,要把載重提升至1.5噸到2噸,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優艾智合業務拓展總監張旭:
在深入到客戶一線現場中,“限制”可以說是常見常有的。比如客戶的機房硬盤壞了,移動機器人能不能直接替換上新的機房硬盤?在客戶看來,既然協作機器人、機械臂都可以干這個事,為什么復合機器人不能干?
工業AGV和AMR作為設備鏈條中的一環,要打破各式各樣的限制,還需要與終端共同努力。優艾智合非常歡迎能夠與業內各位同仁一起合作,創造更大的價值。
艾吉威產品總監萬福平:
疫情之下,要殺出重圍實屬不易。盡管如此,艾吉威機器人在數字化業務上可以說是“再下一城”,推出新一代AIDT數字孿生云平臺2.0版本,創新機器人+數字孿生創新集成新模式。而在移動機器人領域,新上線的全向叉取式AGV、“即買即用”快交付式小千斤AGV均獲得了市場與客戶的認可和信賴。
但在冷鏈這一領域,我們還是會相對地更謹慎,因為涉及電池在低溫環境下的效能問題。
此外,室外場景也是我們更為慎重的場景之一,主要是室外場景存在更多不可控的因素。在室外場景,通常隱藏著諸多重要卻極易被忽視的問題,例如能否精準定位、車輛能否及時響應和大規模調度、人機交互是否足夠的安全等。
02
如何打開被低估的室外場景?
迦智科技CEO陳首先:
室外應用場景方面,迦智科技有較深的技術積累,例如在2022年上線的 LUNA室外重載無人駕駛作業機器人,通過多源傳感器融合定位算法,以GNSS+激光SLAM+視覺+毫米波雷達+IMU的室外融合導航技術,突破了室外高可靠高精度自然導航的核心技術難點。
而天氣的多變性,則會對整個室外無人搬運提出更高的要求。迦智科技在研磨室外移動機器人時,均在不同的雨雪天氣環境下做過測試。整體而言,室外移動機器人能在小雨、中雨、小雪、中雪,以及零下20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下穩定運行。但在大雪的情況下,則會有諸多限制,最明顯的就是雷達的測量能力和精密度都會發生變化。
艾吉威產品總監萬福平:
從室內走向室外,移動機器人應具備更強的通信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和感知能力。當戶外再遇上大雨或者大雪,無論是傳感器,還是視覺,亦或是激光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目前在業內,戶外的小雨、中雨都是有解決方案的,但如若是大暴雨的情況下,我們相信這種局限性的共通的。
早在2020年,我們已經意識到進軍戶外場景,將會是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情。同年11月,艾吉威推出了重載室外無人牽引AGV,實現超大噸位物料在室內、室外兩種復雜工況下正常運轉。目前,該車型已成功應用于某國企生產作業中,解決企業生產制造環節特殊材料的智能化轉運難題。
藍芯科技副總裁鄭衛軍:
惡劣天氣確實是我們需要攻克的方向。現在其實已經可如常穿梭于“白天黑夜”。但就是類似大雨、大霧這些天氣環境,會對視覺提出較大的挑戰,而解決這些難題也恰恰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藍芯科技自創立以來,便立志做新一代工業移動機器人,通過深度視覺賦予移動機器人三維視覺感知能力,提高移動機器人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在2021年,藍芯科技推出了專為移動機器人“量身打造”的第三代高性價比避障相機3D視覺傳感器Eagle-M3。經過大量的商用場景驗證,3D視覺傳感器Eagle-M3在環境光抑制和抗運動模糊算法上進行了迭代升級,可適用于室內或半室外場景。
賽那德總經理李華:
賽那德作為一家以機器視覺技術為核心,深耕電商物流智能分揀應用場景的企業,一直致力于智慧工廠、智慧倉儲等領域的創新。
一般來說,室外的快遞分撥中心都會比較簡陋。此前,在哈爾濱的快遞分撥中心,便面臨著大雪紛飛的環境,而在特別惡劣的天氣環境,相機就很難打開。因此,怎么保證在惡劣的情況下依舊正常運行,一直是我們探討和摸索的方向。
03
“客戶既要、又要、還要”之下的挑戰與機遇
問
客戶一般都會向我們提出哪些“難題”
仙工智能副總裁丁霞:
首先,我們是肯定做不到萬能,所有的問題都來源于客戶現場,所以我們每天都會從集成商、客戶合作伙伴收集現場反饋的問題,從客戶的問題出發,然后去解決。好比之前有客戶向我提了一個小要求,說控制器的體積能不能再做小一點。
但問題是,即使我們的控制器已經足夠得小了,但客戶依然會想再小一點,最好能夠再縮小50%的空間。
歸結到底,客戶這一要求的背后動因是想要節省空間。這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挑戰,因為仙工智能一直秉持著高度集成化的理念,我們相信只有高度集成化才能適用于足夠多的場景。至于如何在高度集成化之下實現“微型化”,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其實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包括實時性的問題,原來大家都是毫秒級別的產品,未來我們又該如何做到微秒級。
Q
我們在哪些領域已經走到行業前端,未來我們如何繼續保持100%、200%增長,甚至登頂細分行業第一?
迦智科技CEO陳首先????
大家都知道現在(移動機器人)的價格戰很卷,但價格及毛利的下降,并非就意味著企業的凈利潤會更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關注如何在交付、產品設計上,降低交付成本、提升綜合盈利能力。
艾吉威產品總監萬福平
艾吉威專注于垂直的細分領域,例如橡膠輪胎的無人搬運,艾吉威都是行業內名列前茅的。產品的前端是場景,我們也開始從細分行業中逐漸延伸拓展。目前,艾吉威已經到達了規模復制的階段。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產品跟項目的沉淀,以及對場景的理解,我們在2022年推出一個即交即用的小千斤產品。
藍芯科技副總裁鄭衛軍
機器視覺的工業應用很廣,我們也確實做很細分了,未來3D視覺的滲透率會持續提高。
賽那德總經理李華
我認為還應從品牌建立塑造方面著手,類似在閃速分揀方面,業內是每小時3500件時,賽那德已經做到了每小時6000件。因此在細分領域,賽那德無論是品牌還是效率,也是名列前茅。
仙工智能副總裁丁霞
我們希望在泛移動這個領域做到智能控制細分品類的NO.1,目前在國內我們已經是第一,在國際上還有一家規模比我們大一點的企業,不過最多兩年,我們一定會超過他們。
哥倫布智能常務副總裁茅雋攬
自創立以來,哥倫布智能可以說是取得了多個“第一”的成績。比如率先研發出四向穿梭車。而在四向穿梭車領域,我們的出貨量也是常年霸榜。從產品的迭代效率來看,哥倫布智能經歷了四次迭代,推出多款產品。
凱樂士科技副總裁許一平
凱樂士料的箱式四向穿梭車應是登頂行業的。
優艾智合業務拓展總監張旭
只有做到第一,才能防止供應商斷供。在復合機器人領域,優艾智合出貨量應該是第一的。此外,我們還積極探索類似珠峰科考這類的特殊場景應用。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51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5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300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19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22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2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45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92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388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0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