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是生產性服務業,其價值在制造業、商貿業(包括電商業)的增值過程中得以體現,對其他產業形成支撐作用,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發揮集散分撥功能、實現集約化運作的關鍵環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尤其是以多式聯運為核心的物流園區,通過整合多式聯運運力,實現多式聯運的節點轉化需求,助力產業降本增效。
多式聯運物流園區是現代物流園區發展的高級形態,也是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國大部分物流園區以一種運輸方式為主,尚未形成對多式聯運的運力整合,普遍缺乏多種運力的轉化,多種運輸方式不能做到無縫銜接,特別是一些鐵路場站沒有公路港配套,一些貨運樞紐沒有專業物流市場配套,一些公路港與鐵路站、河港、海港不銜接,大大增加了多式聯運網絡運營的成本。近幾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進程的加快,以及國家政策引導,多式聯運物流園開始成為建設熱點。
根據當前多式聯運物流園區發展現狀,一個能真正有意義的多式聯運物流園區一般滿足3個基本要求:
(1)包含至少兩種不同的運輸方式,圍繞各種運輸方式形成的物流作業可以相互獨立,但必須協調統一、相互補充;
(2)多式聯運物流園區的實質是轉運工程,體現區域綜合交通的服務能力,并不是只要有兩種運輸方式交叉就能建設多式聯運物流園區,最好要以鐵路、水路為骨干運輸,其他運輸方式為補充,主要形式表現為海鐵聯運、鐵水聯運、公鐵聯運、陸空聯運等,涉及轉運基地、網絡模式、運輸組織、信息系統、服務模式和聯運提單等六大方面;
(3)一般來講,使用園區綜合運輸組織方式進行全程運輸的貨物需占園區吞吐量的50%以上。
(1)“門到門”一站式服務
即園區到生產企業裝貨、提貨上站,然后經過中途鐵路或海運運輸至目的地的鐵路站點或港口站點后,再通過汽車運輸將貨物運至需求方企業進行交貨。
(2)國際多式聯運服務
公鐵海模式:
公鐵模式:
(3)區域分撥服務
(4)JIT原材料配送業務
多式聯運具有資源整合、綠色低碳、高效降本等特點,在雙碳發展目標、產業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必然是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各地方政府如何把握抓住行業發展契機,筑牢產業發展競爭優勢的關鍵還在于,如何整合交通運輸條件、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多式聯運物流園區,以園區為載體推動區域產業融入雙循環格局。
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463 閱讀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38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183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081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946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49 閱讀傳化智聯:緊跟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助力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904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89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876 閱讀“朝令夕改”!美國郵政恢復接收中國包裹
80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