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中國郵政搞起了跨界,在無錫江陰開業了一家生鮮超市。
這家超市是鄉村振興背景下,江陰郵政分公司與當地農業農村局、家庭農場主等多方合作打造的項目,簡單來講就是一個郵政農產品展銷示范點,主打線上線下融合、帶動鄉村農產品走出去,實現鄉村振興。
除了快遞類企業,看中商超這條賽道的選手們不少。
比如,前不久,美團優選從“社區團購”正式升級為“明日達超市”;而抖音電商據傳也正在悄悄招商,準備試水抖音超市;而天貓超市就在這兩天,推出微信小程序 " 天貓超市小鐺家 ",可能意味著天貓要到微信生態中試水電商業務;同樣是在近期,京東超市發布了“全渠道案例全景圖2.0版”,宣告京東超市全渠道業務戰略升級……
快遞跨界做線下商超零售,電商大佬們爭搶線上商超地盤,基因不同,各自的打法也大相徑庭。
但從這一波商超動作背后卻能看到商超履約模式的不斷變革。
首先變動最大的要數美團優選——品牌定位升級為明日達超市。
此前,美團的優勢在即時配送,因此其電商競賽主要集中在0.5小時履約的領域,比如外賣、即時零售、生鮮社區電商等。
此次升級的美團優選是社區團購業務,提供次日達服務,需要消費者自行到自提點取貨;而其優勢電商業務,比如美團買菜、美團閃購、美團外賣等主打0.5小時履約,但其履約上有差異。美團買菜是自營,所有貨物由美團采購存儲在自有倉庫,配合即時配服務;美團閃購同樣是0.5小時履約,但其倉儲主要是線下商超、便利店、雜貨店以及大量位于低成本區位的商超倉庫等社會資源。
一般來講,線上即時零售主要依靠整合線下的商超、便利店,配合前置化倉儲資源,做24小時線上銷售+小時達。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比較傳統、廣泛的即時零售履約模式。
但相比較,美團閃購的閃電倉模式在即時零售履約方面,更具優勢。
其一,美團閃電倉可以不做線下,只做線上,因此不需要裝修,不用考慮門店區位,貨架與貨架之間只留一個揀貨空間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在此基礎上,其經營的SKU數量大幅提升,達到3000—5000個左右,遠超普通便利店1000以內sku的數量;再加上其主要銷售百貨、快消品以及一部分高毛利長尾商品,事實上與線下便利店形成了互補,尤其是24小時經營+即時配更契合市場需求。
而此次美團優選搖身一變,從社區團購轉型“超市”,從消費者自提到送貨上門,很大可能將融合美團閃購的閃電倉模式,對閃電倉進行延伸模式。
一方面因為小時達轉變為次日達,時效上空間更廣闊,完全可以將倉儲布局更偏遠成本更低的郊區;另一方面,放大閃電倉的sku和品類,以此滿足更高的消費者需求。
但不確定性也來源于此,商超次日達與即時配送差別不小,一方面SKU相比社區電商更為復雜豐富,比如,天貓超市就有超5萬個SKU統一入倉、統一發貨,運營難度大大增加,明日達超市的SKU要保持怎樣的規模,運營上能否跟上需打一個問號;另一方面,閃電倉模式的延伸邏輯能否適應次日達需求,履約與成本上還需時間驗證。
而目前在線上商超中占據優勢的京東超市、天貓超市,同樣在履約上進行發力升級。
有意思的是,當即配優勢突出的美團學習次日達的履約能力時,主打211模式的電商企業們也在努力吸納即配履約能力。
眾所周知,上述兩家主打211履約。依靠社會化倉、前置倉和可控線下商超所覆蓋的履約網絡建立起多模式的211時效同城履約倉配網絡。
但就在最近,京東超市發布了“全渠道案例全景圖2.0版”,宣告京東超市全渠道業務戰略升級,擴大B端商超、品牌入駐京東全渠道平臺。這意味著京東超市在持續推進上下游整合時,加深了即時零售履約生態,在211履約能力之外進一步拓展了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的能力,并向外開放,提供集流量運營、數字化、倉揀配全鏈路履約等于一體的即時零售解決方案。
據悉,倉配能力上,京東物流可以實現超過90%地區的211的當日達和次日達。京東超市與市場頭部前置倉合作,已覆蓋24個省份、46個城市,共計300多個站點,整體配置可以達到2小時的履約時效。后續,“小時購”將成為京東“貨網”方向的重頭。
與此同時,貓超也在逐步將業務延伸到小時達的業務,根據36氪消息,阿里已經給出現有資源的部分支持,比如分布全國的400家大潤發超市。后續將在各大城市布局城市倉。
據悉,目前貓超已經在建成輻射全國的5大集貨轉運倉、6大區域中心倉和28大城市倉,以及8大冷鏈中心的確定性物流供應鏈網絡,實現了300個城市、1200個縣域確定性的準時達。送貨上門、半次日達率均超過60%。
而抖音入場線上商超也在加劇這場商超競賽。
根據億邦動力的消息,抖音超市已經開啟了廣州、深圳、惠州和東莞四個城市試點,四個城市的部分消費者可以在抖音商城中找到“超市”入口,在抖音超市中購物。
不過,抖音電商在履約上并沒有自有優勢,據爆料其與順豐合作,由順豐提供倉庫和送貨上門的物流服務。
雖然順豐的快遞服務品質毋庸置疑,但兩者這種合作的深入程度與穩定性決定了消費者收貨體驗。
在電商之外,快遞也在商超零售上進行跨界,其實踐在商超零售履約上也頗具借鑒意義。
首先看下中郵全新打造的生鮮超市。
據“蘇郵文化”消息,中國郵政此次打造的蘇錫杭生鮮超市分為樓上樓下兩層,共317平方米,分為蔬菜、水果、水產、糧油米面等農產品展銷區。目前已開放一樓100多平方米,吸引了多家農場主和供應商上百款產品進場展銷。
據官方透露,短短開業16天,已有新增會員468人,日均銷售額4573元。
這已經不是中郵第一次跨界開超市。早在2017年,中郵就在北京多個網點開設生鮮銷售點,引入生鮮超市。今年中郵還在成都開設了一家“郵蓉生活超市”,集郵政快遞、商超、社區團購功能于一身。
快遞企業跨界實體零售并不只有中郵一家,順豐、圓通、申通、中通等幾乎全部試水過。
戰線拉的最為持久的就是順豐了。
2021年,順豐就在深圳推出自營便利店;2014年正式推出社區小店“嘿客”,一時間開店數量爆發式增長,但到了2015年,門店陸陸續續關閉,后續到2016年被納入順豐優選,直到2019年順豐優選關閉了全部的線下店。
但順豐的線下零售腳步卻未停下,2021年順豐推出“豐伙臺”布局社區團購,打造城鄉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今年順豐孵化的無人貨架項目“豐e足食”官宣完成3億元的A輪融資。
從便利店到生鮮小店、到社區團購,能切入的零售業態,幾乎被順豐跨遍了。
對于零售的迫切,并不僅僅是順豐。
比如申通,在2016年,其首家巨賢百味便利店在四川成都開業,銷售的全部農特產品均由四川申通各地網點推薦,通過申通的寄遞網絡運輸、鋪貨。
之后也有傳聞申通還開過生活外賣超市,提供生鮮電商直賣+外賣配送+預定農產品等服務。
比如圓通,其媽媽驛站早已試水過快遞+新零售的模式,推出過“媽媽菁選”便利店,主打生鮮業務。
再比如中通的兔喜超市,也都鼓勵當地的管理者積極對接商超供應鏈渠道,為兔喜門店疊加超市功能。
但相比線上商超,快遞企業跨界零售商超更多專注于線下門店的價值挖掘,將快遞物流與新零售結合,并不拘泥于專一的商超模式。
比如在全國擁有數萬門店的中通兔喜超市,其在滿足末端消費者的快件收派需求之外,還通過“快遞末端+商業、廣告、生活服務”的方式進一步為末端中心賦能。但相比專一的商超模式,快遞末端更愿意多元業務的探索,如有的快遞超市售賣水果蔬菜;也有的開設了彩票點;還有的在快遞超市開設出租電動車俱樂部,提供出租電動車服務;更有借助地域優勢,助力農產品上行的。
對于上述商超零售的履約模式變革,不知道大家更看好哪家?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9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9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4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4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0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