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傳統的供應鏈邏輯架構,這個也是SCC SCORE中標準格式,計劃統籌,運營層為采購、生產、交付、逆向,以及使能層。從核心企業上下銜接,主要的銜接點就是供應環節。SCC這個模型的核心價值在于把信息流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計劃作為控制中心驅動運營層的變化,這個事情在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都還沒有做到。為什么這么說?首先看人唄,一個是人數,第二個是人的來源。很多公司Plan就理解為生產計劃,有的理解多一點,叫著PMC,這也是臺灣企業的常見叫法,后來慢慢衍生出來了主計劃。既然這事是核心,那么人員就需要復合化,不能單一化,有些公司的計劃人員來自生產、有的把計劃和采購放在一起等等。另外就是人數非常有限,我們經??吹揭粋€幾個億的小企業,圍繞著幾個年輕的小朋友運作。這是基礎,沒有Plan的準確定位,后面的事情是沒法談的,因為首先就沒人,也沒有職責,那還怎么可能考慮到后續更復雜的業務場景呢。這個也是當時為什么我當時在前東家的第一件事情是選擇成立計劃部的核心原因,沒有這個部門,我們所有的關聯崗位都是無頭蒼蠅。一大批人為此付出了時間、能力、折磨直到基本運作起來。
下面是現代供應鏈的邏輯,供應鏈外延到了銷售端、產品端、上下游,開始強調協同,也就有了三大協同體系,包括客戶協同、研發協同、供應商協同,所謂協同就強調了更多的早期介入、信息透明,重要的前提就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大家理念的變化,因為相信所以相信。這個階段也可以看到是個復雜的網狀結構了,不再是個線性的鏈條結構。怎么理解呢,就是銷售端已經外延到了供應鏈,開始有了Sales for SC的意味,同時供應鏈也開始深度介入到了銷售端,也就是有了SC for sales。同樣,產品端越來越強調供應鏈的融合,開始出現了更多的PDT跨職能團隊,其中就包括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所以有了各種代表。這個時候各個代表的職責就越來越清晰了,同時在推動TTM層面就發生了很大的不一致。這個就是為什么我特別強調各種代表,代表就代表了融合,代表了職能,有了代表就有了真正的客戶聲音。比如采購代表,采購代表的核心定位就是采購中最懂研發,研發中最懂采購。做好了就全鏈條銜接,做不好就全面失控,因為多了一個環節,所以采購代表人選一定要復合化、溝通能力極強。如果實在不行,那就可以多設定兩個代表。這個事情上面,很多年強和西門子交流中就能感受到對方對于這個層面的重視。這個職能的成立和運作也是一個血雨腥風的過程,有非議,有不理解,有運作混亂階段,隨著時間推移和組織職責及磨合到了之后,運作層面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第三個階段和第二個階段非常類似,但是我還是區別化認為這是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有了更多的降復雜度、差異化、電商或則數字化理念。其中IPD端也不再是僅僅是推動式開發,更多是由外而內的管理模式,有準確的市場定位,人群、價格、區域分布、項目管理、TTM等。同時LTC也不再是僅僅是LTC,而是和IPD、SC發生交叉。
第一個事情就是把研發協同的內容更加具體化,也叫著DFX,X代表SC、Manufacturing、Sourcing,這里的SC是個小SC,一般來說這是戰略選擇的第一步,也是基礎中的基礎,首先就是個意識問題,沒有這個,后面各個階段都玩不動。
第二個事情,所謂差異化就是面向不同的客戶場景,做出了供應鏈的不同配置,這個也是很多成熟企業做不到但又必須要做的事情,一般而言這一步是供應鏈戰略的第二三階段選擇,也是把前面兩個成熟度做到一定程度以后會做出的自然而然的選擇。差異化也是一個基本的供應鏈工作方法,也是一種關鍵的意識形態,是個基礎,可以杜絕一刀切,也是網絡化的基礎。
第三個事情就是對網絡的關注度更高,曾經我們主要是單工廠模式,逐步轉化為多工廠,客戶也從國內轉變為全球,從而有了更復雜的網絡層級,然后逐層進行拉動或則逐層進行推動,這個時候變化的不僅僅是場所,變化更多的是業務模式、組織、系統、ERP系統、運營集成等,所謂網絡化,其實就是多種層級的網絡分層并進行疊加,從疊加后最高重合度找到匹配性。所以會看到有些公司的供應鏈戰略階段設定為供應鏈全球化。
第四個事情是經歷擴張以后的復雜度太高了,開始有更加重視降低復雜度,所以會從產品端、供應鏈、銷售端降低復雜度,另一個就是增加透明度,通過透明度降低復雜度和提高一致性,從而可以實現復雜問題簡單化,但這個階段是前臺簡單化、后臺復雜化。
如果說還有第四個階段,應該就是當前最熱門的數字化階段了,數字化階段也是信息系統復雜到了更高程度之后的一個必然選擇,系統不集成、數據不同步、運算算不準、速度太慢等等。所以就有了各種數字化的集成,不管是從供應鏈、生產、交付、計劃,以及集成等等角度,都開始了這種數字化運作集成。有些公司開始做了2-3年了,有的現在才開始,有的還沒有做這事的基礎。
作為供應鏈管理從業者,一定要判斷好每個階段應該做什么,如何平穩且有效的解決事情,不能冒進,也不能太保守,做到適配一方面是理解,另一方面是要嘗試和試錯,過程中的各種打和特別重要,我特別喜歡打和這個詞,就是經過擰毛巾的過程而最終實現一致性,這個要環境匹配。0-1的過程是艱難的。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629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5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8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52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58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54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338 閱讀在物流行業,AI技術會不會替代人?
1233 閱讀京東物流攜手奇瑞汽車打造中東最大汽車備件中心,覆蓋5大品牌數萬種汽車備件
102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