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近幾年挺火,但最近將其推上風口浪尖的卻是趣店的老板羅敏,雖然羅敏因為校園貸“原罪”的緣故從預制菜領域鎩羽而歸,但他卻讓預制菜這一概念被更多的人知道。跟羅敏同病相憐的是舌尖英雄的創始人陸正耀——舌尖英雄是陸正耀離開瑞幸后的第一個創業項目,近來也頻頻關店……這似乎預示了預制菜市場是塊難啃的“骨頭”,想分食并不容易。
但風口就像賭場,有人離場,就有人進場。近日仍不斷有“大佬級”玩家進入預制菜領域。有媒體報道稱,美團前S-team成員郭慶將最新創業項目鎖定在預制菜,其品牌“火星大陸”專注于RTH/RTC(快手菜/自熱食品);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升級了預制菜產品,繼續深耕這一領域;農夫山泉也發布過4款“即熱米飯”新產品,積極布局預制菜賽道;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也表示格力電器將成立預制菜裝備制造公司;順豐集團也正式發布公告:推出預制菜行業供應鏈解決方案,全面布局預制菜行業。
那么,預制菜到底是不是一個新的造富風口?對快遞物流行業來說有哪些機會?
01
預制菜:一個新的行業機遇?
就目前而言,預制菜在不少人眼中是很大一個金礦!那么,什么是預制菜?預制菜是運用現代標準化流水作業,對菜品原料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簡化制作步驟,經過衛生、科學包裝,再通過加熱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所以預制菜也叫半成品菜。其實預制菜并非新生事物,只不過之前更多常見于B端餐飲市場中,幫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014—2019年,預制菜主要隨著外賣平臺的發展而爆發,年復合增速一度達到30%。2020年疫情的突發雖阻礙了預制菜在B端的消費,卻意外進入C端消費者的視野,走進人們的餐桌。
自預制菜成為市場風口之一后,多家投資機構“聞風而動”,搶灘布局。根據企查查公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涉及預制菜肴加工的企業還僅有1400家,現在市場上預制菜企業大概有7.3萬家左右,其中2020年就多了1.3萬家左右,2021年新增4212家。資本市場上,2013—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71起投融資事件,披露融資總金額超10億元,涉及項目42個,其中紅杉、高瓴等頭部資本相繼注資。
那么,預制菜為什么突然爆火?這里面有消費者生活方式轉變的原因,有城市快生活節奏的原因,也有因疫情導致的居家和“囤貨潮”等原因。那這個市場究竟有多大呢?據艾媒咨詢調查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未來中國預制菜市場會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2026年預制菜市場規模將達10,720億元。
而順豐入場,并且全力布局,無非也是看中了這一增長的態勢。在本刊采訪時,順豐相關負責人稱其為“下一個萬億藍海市場”,認為隨著預制菜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將會引起食材供應鏈及食品物流的運營形態發生變化,同時也會催發對快遞物流的強烈需求,尤其在倉儲服務、B端冷鏈和C端物流方面。
其實,不止企業心動,隨著預制菜爆火,各地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予以支持。3月,廣東印發《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這是我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政策;4月,山東濰坊提出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制定一攬子支持政策,力爭3年內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
在企業、市場、資本和政策的持續推動下,預制菜市場被越端詳越大。
02
機遇:物流企業能做什么?
不管未來發展怎樣,目前預制菜市場發展必然需要快遞物流的支撐,尤其當前有若干商家通過電商、直播等渠道銷售預制菜而帶來大量訂單。因此,無論是到個人,還是到小商家的物流配送,都將催生大量的快遞業務需求。
那么快遞物流企業投身其中,到底有何抓手?眾所周知,一個企業切入一個新的賽道,通常的方式是找到這個行業的痛點,并且有能力解決這個痛點。順豐在布局前后經過仔細研究分析,認為預制菜的產業結構雖完整,但從上中下游產業鏈來看目前依然存在痛點。例如,在上游存在粗分標準損耗大、專業化設備利用不足等問題;在中游存在冷凍設備不足、倉儲單一或運輸無法滿足及衛生檢測檢疫等問題;在下游存在物流成本偏高、多渠道庫存無法共享、門店補貨能力欠缺及供應鏈管理成本高等問題。
順豐相關負責人表示,基于倉儲、物流配送等痛點,順豐提供了對應的物流解決方案,如生產端—消費端的一體化供應鏈、針對餐飲門店提供統倉共配、B2C全渠道一盤貨。同時基于多渠道庫存無法共享、門店補貨能力欠缺等痛點,順豐通過科技助力,為商家提供銷售預測、倉網規劃及智能路由等服務。
具體來說,針對預制菜快遞物流方面的痛點,順豐是這樣一一擊破的:針對預制菜產業鏈條長、環節多的痛點,順豐首創行業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其依托精細化的倉儲運營能力,首創行業“干支線運輸+冷鏈倉儲服務+快遞配送+同城配送”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打造食品溯源系統和全程倉儲運輸溫濕度實時可視化監控系統,確保預制菜品的安全、新鮮,全面提升全渠道履約能力。
針對餐飲門店規模小且分散,還要求配送及時,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順豐整合眾多商家和商圈,打造統倉共配方案。該方案可通過統倉多溫串點共配、智能排線及全程實時溫控,實現多商家、多商圈共同運作,保障商品高效、安全、成本最優;在共配模式下,商家可進行多批次、小批量訂貨,能夠實現資源集約成本最優。
針對多渠道庫存無法共享、門店補貨能力欠缺等痛點,順豐打造了B2C全渠道一盤貨方案,對接多元化電商渠道,助推C端市場。該方案可實現天貓、京東、抖音、快手、拼多多、微信等全渠道庫存共享,統倉運作,統一入庫、存儲、分揀、打包、配送,加快商家庫存周轉,以此降低庫存壓力及備貨成本,不斷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全面提升客戶滿意度。
基于上述措施,順豐不僅滿足了產業鏈上游短駁到倉、冷運大件到港,中游全溫層冷鏈倉儲,下游高效同城速配等需要,還助力預制菜企業全面打通供應鏈。
03
挑戰:入局后的企業應當注意什么?
每一個風口都會有“豬”飛起來,也有被摔慘的,目前預制菜引發的熱潮正在朝快遞物流領域襲來。順豐入局后,很多物流企業也在觀望,甚至摩拳擦掌。但能不能參與,如何確保自己入場后是不是飛起?這是欲入局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參與到預制菜的快遞物流企業除了順豐,還有京東物流、圓通等。
其實,順豐入局預制菜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基于自身已有的基礎優勢,順豐除了有全國的冷鏈物流體系和全場景定制化的服務能力,在具體業務上,早在兩年前,順豐同城就通過上線“豐食”項目,正式進軍外賣市場,吸引了包括德克士、必勝客、味千拉面、西貝、真功夫、俏江南等近百家連鎖品牌入駐,“豐食”在商業運營上和預制菜并無二致。而另一個項目——同城急送年付費商家規模達到29.9萬家,同比增長31%,累計服務品牌客戶超2900家。而這兩個跟“預制菜相關的業務”的迅速發展,是順豐全面布局預制菜的把手和底氣。
同樣,今年京東物流也加速搶跑預制菜賽道,宣布把預制菜納入戰略扶持品類,并提出“未來3年打造20個銷售億級預制菜品牌,打造5個銷售過5億級預制菜品牌”的目標。其推出的“預制菜專屬解決方案”,依托的也是其遍布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發揮干線、倉儲、配送、包裝、科技等能力優勢,為預制菜企業提供從商品生產儲存到打包配送,從線上業務到線下場景的全程冷鏈解決方案,而不是盲干和空想。
再來看目前已在部分沿海地區嘗試與預制菜公司進行送配合作服務的圓通速遞。其基于圓通速遞數字化能力,及其具有的冷鏈能力和網絡布局,以及圓通新城配體系的日趨完善,讓其完全有能力承接這部分業務。
因此,鑒于預制菜配送有著鮮明特點,新鮮、時效是其最基本的訴求,具備冷鏈能力、強大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的快遞物流企業或將更符合其業務需求。
預制菜是個風口,但并非“躺賺”的金礦。對此,也有人并不完全看好這個市場,認為預制菜雖然有便捷、快速等特點,但并沒真正贏得年輕人的胃,未必有長遠的前景。北京亞冷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白光利就認為,預制菜不會是一個常態的存在,只是個偶爾的調劑品,他對各地政府爭相拿地做預制菜中心這一做法并不看好,認為預制菜的未來就是一地“爛尾樓”。
而資本是最敏銳的,預制菜相關上市公司的近況,也許可以給躍躍欲試的快遞物流企業一些冷靜和思考。比如之前受疫情“囤貨潮”的影響,曾漲停的預制菜企業,如今隨著大環境慢慢恢復,大多難逃股價下跌的態勢。截至8月底,36家預制菜概念公司中,有8家公司披露了半年報。這些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普遍不如意,其中海欣食品、湘佳股份同比扭虧;雙匯發展營收同比下降19.9%;金龍魚、大湖股份、西安飲食等業績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預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股價也自上市次月開始走低,較最高點時已跌超60%。
未來,預制菜將如何發展,快遞物流企業又將從中獲得什么?還需要市場給我們一個答案!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22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02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02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1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4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94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19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