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現場
物流是個勤快活,不屑于動或懶得動,是物流管理者的大忌。特別是我們每一個項目的主管,要對本項目現場情況一清二楚,一目了然,做到胸有成竹。不到現場就沒有了指揮的前置性和前瞻性。
等靠的思想和遙控指揮,不可能使自己的決策百分之百的執行。就會犯瞎指揮的錯誤,產生不聽指揮的抱怨。
毛澤東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因此,要想把本職工作做好,最好的工作方法就是——到現場去。
2.用心做
每一名物流工作人員都應該做到,對工作的整體認知:對所持項目基本運作的了解;不同運輸條件下業務操作流程的執行。同時要確保操作的準確性:入庫、出庫時對貨物品項、數量的準確。
無心者,只看到片面的、現象的、外部聯系的東西,把自己作為一名馱獸,把工作當做是一份苦差。用心者,關注在意每一個動作,哪怕是一個敗筆,也能夠使自己激靈一下,找尋全體的、本質的、內部的聯系。把它歸集上升為概念、理性的東西,用以指導自己的工作實際,在工作中享受快樂,在辛勞中體味成功。
3.做完整
物流供應鏈環環相扣,周期切片螺旋式上升。由物流結點,物流細胞,編織而成物流網絡。物流的相關各方構成了一個動態的物流三維模型。
崗位因職責而繁簡,職責因動作而遲早,動作因套路而長短。裝卸簡單,文員繁雜;倉管早而配送遲;實物流短而資金流長。不同的崗位對完整的概念理解不同,要求也不同。
4.重證據
如果說物流運行重點關注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執行、落實的話,那么,物流監管的重點就是要在運行中提取證明工作指令、貨物保全、貨物到達的紙質證據。
包括但不限于電話記錄、傳真、電子郵件、發貨指令、入庫單、出庫單、簽收回單、盤點簽字、月末對賬單。
證據就是刀俎。誰掌握證據,誰就擁有工作的主動權。
沒有證據,工作就沒有結果,把工作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并引發無盡的糾葛和嘴戰,說不清也道不明。
工作中不僅要有證據意識,更要落實取證方法和措施。
工作的過程就是不斷采集證據的過程,采集證據就是保護自己。
5.要求變
人不可能同一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收貨、理貨、盤貨,倉儲、裝卸、運輸,物流基本動作不變,操作流程的主框架保持相對穩定。
但是,每一次配送,客戶不同,每一個操作,關注點不同。在物流供應鏈的操作中,唯一不變的是恒久的責任心。處變不驚,修補有道。
在重復的物流操作中,境界不同,感悟也不同。
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對跨境電商的巨大沖擊
151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1547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146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205 閱讀SCOR模型:數字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的航海圖
1221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1089 閱讀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無人配送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1002 閱讀快遞人2025愿望清單:漲派費、少罰款、交社保......
99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932 閱讀突發!美國郵政停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包裹,800美元免稅取消,影響幾何?
93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