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抖音,主要是為了購物還是為了看感興趣的內容?抖音掀起視頻帶貨、直播帶貨的熱潮,在過去三四年間借此一路披荊斬棘,硬生生從“貓狗拼”的三國中殺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在活躍用戶增速降低之時,看似成功地解決了流量變現的問題。
然而,在電商業務閉眼狂奔的同時,如何平衡電商內容與非電商廣告內容的推送比例,成為抖音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起家之時,抖音靠的是具有極強吸引力的內容,算法加持下,用戶總能刷到自己感興趣的視頻。商業化內容變得越來越多,特別是硬廣越來越多之后,用戶使用體驗必然受到影響。除了部分本身就是為了看直播、購物的用戶,其他為內容而來的用戶,也有可能因為內容離開。
為了優質內容,現在視頻號商業化尚不嚴重,騰訊的算法水平理論上不會比字節差多少;為了購物,是淘寶商品種類不夠多、拼多多不夠便宜,還是京東的配送不夠快?換句話說,現在的抖音,是內容拼得過別人,還是購物體驗拼得過別人?
抖音內容的過度電商化,建立在讓渡原來最大優勢——內容優勢的基礎上,這或許正在殺死抖音。
2022年5月31日,抖音官方透露,抖音電商每月有超過2億條短視頻內容和900多萬場電商直播。
數字太過單調,我們來看一個對比。根據《2021年抖音數據報告》,2021年全年,抖音上記錄“出生+長大+畢業+結婚+退休”的短視頻約為3.27億,也就不到1.5個月電商短視頻。
記錄人們一生的內容,終究比不過電商內容數量多。
抖音的確掀起了一場全民帶貨、全民短視頻的狂歡。直播帶貨的形式存在已久,像薇婭,2016年在淘寶一個小時就能賣出兩萬單。但那時,直播帶貨似乎還和普通人無關,只是少數人的生意。
2017年底,抖音的注冊用戶超過2億,國內日活用戶超過1.5億。短視頻已呈燎原之勢,抖音一方面承載著字節的“社交夢”,另一方面肩負著探尋流量商業化變現的重擔。于是,在2018年,抖音和淘寶合作,通過視頻下方“小黃車”跳轉淘寶店鋪、成交后分服務費的方式,踏入電商變現的探索之旅。
電商初體驗的效果可能比抖音預期的還要好。抖音的高用戶粘性疊加當時還相對稀缺的短視頻帶貨形式,讓抖音挖到第一桶金,明白了此路可行,于是之后上線抖音小店、大力扶持帶貨達人、成立一級部門電商部并正式發布“抖音電商”品牌,和淘寶斷交,抖音在電商路上走得可以說順風順水,2020年就完成了5000億GMV。
更有趣、更直觀的短視頻帶貨,以及互動性更強的直播帶貨,通過抖音引爆剁手黨們的購物激情,同時被帶火的,還有直播帶貨和短視頻帶貨。許多普通人也看到了成為帶貨達人之后暴富的可能,于是,多少人懷揣夢想,踏入MCN機構的大門,或者自己嘗試帶貨。艾媒咨詢統計,2021年,中國MCN機構數量已經達到約3.4萬家,市場規模超過330億元。
作為直播電商鼻祖,抖音自然收獲不菲。從2021年5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抖音電商的GMV是上一年同期的3.2倍。有分析師認為,這說明抖音的GMV已經在萬億左右。
不過,激增的電商內容數量,必然對用戶體驗造成影響。試想,點開抖音,先看到開屏廣告,跳過后,可能第一個推薦的就是某某直播,刷幾條視頻之后,又一條標明是“廣告”的內容,中間再穿插植入的電商內容……
互聯網觀察家楊劍認為:“抖音的初期積累是因為娛樂化的元素,娛樂休閑本身距離變現就比淘寶等電商平臺遠且間接。直播的出現雖然彌補了一些,但終究不如電商平臺的變現模式直接。淘寶等電商平臺,運營者天然的就是商家,而抖音不是,這讓兩個平臺的用戶目的預期有差異,上淘寶,大部分肯定是買東西,而抖音則相反,這種目的預期會讓抖音廣告更令用戶反感,負面觀感也會更強烈。”
不過楊劍同時表示,現在還不好評價這種商業化和用戶體驗之間矛盾的孰優孰劣,抖音最關鍵的是如何教育用戶,這個過程中,增加廣告試探用戶底線,只是最基礎和簡陋的手段,后續需要更高級和潛移默化的商業化產品,去養成用戶的消費慣性。
5月31日,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宣布,將升級興趣電商到全域興趣電商,覆蓋用戶全場景、全鏈路購物需求。不管孰優孰劣,抖音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抖音大力發展電商同時,微信視頻號開始多方面扶持內容創作者,悄悄崛起,用戶數據急速增長。
2020年1月22日,就在抖音勢如破竹、坊間都在猜測字節是否將憑借抖音趕超微信用戶數量的時候,騰訊正式宣布視頻號內測。當時主流對視頻號未來發展的判斷,有點像2016、2017年的時候人們對拼多多未來的判斷——跑不通,活不長。
不過現在,應該幾乎沒有人再看衰視頻號。
內測半年,視頻號DAU就達到2億;視燈研究院數據稱,2021年底,距離開啟內測不到兩年的時間,視頻號DAU已經突破5億。
抖音2016年9月上線,2020年末DAU超過4億,2021年末DAU超過6億。假設在2021年第一天突然增加了1億DAU并維持到年末,抖音達到5億DAU也用了3年零3個月。
視頻號能快速崛起有多重原因。首先,不能否認視頻號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坐在微信和WeChat超過10億用戶基礎上,用戶隨便在朋友圈、在看等地方點開一個視頻,就貢獻了DAU;抖音雖然也不是“白手起家”,但是今日頭條的流量和微信無法相提并論。
另外,視頻號推出之時,中國互聯網用戶看短視頻、直播的習慣已經被抖快培養完畢,視頻號直接跳過了用戶教育時間。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抖音給了視頻號機會。
最初人們不看好視頻號,主要原因之一,是愿意拍視頻的用戶絕大多數已經在抖音駐扎,讓他們再遷移到視頻號,成本不低。如果up主或者主播不遷移,他們的粉絲也不會轉移到視頻號。
而抖音“送”給視頻號的絕佳機會,就是視頻號推出的時候,恰逢抖音電商加速商業化,一些不做商業化的素人up主出逃,一些不愿意看太多電商內容的粉絲也出逃,視頻號就成為新的精神伊甸園。
況且,多上傳一個平臺,對于up主來說本來就不費多少力,對于用戶來說,內容質量卻可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視頻號越來越像“純凈版”抖音,抖音則越來越像以視頻和直播為主的淘寶,而淘寶也在做視頻,卻沒有那么激進,只是作為本身商業內容的延伸。
上海財經大學電商研究所所長崔麗麗評價道:“抖音就是靠內容取勝,如果抖音里面缺乏優質內容,那肯定不再吸引用戶或者吸引力降低。抖音的電商機制是隱藏在內容機制之后的,它首先是內容推薦,在內容場景里面帶電商,不像電商平臺是商品邏輯。”
楊劍則稱:“抖音和淘寶的不同選擇,一方面是基于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收入情況,淘寶現在收入和利潤相對穩定并且豐厚,所以,有足夠的戰略空間。而抖音,在盈利模式和業務模式上,不如淘寶穩定,必然會進行更加激烈的嘗試,具體表現可能就是商業化的激進策略。至于視頻號與抖音,我個人覺得暫時還是兩個層次,視頻號需要更高的運營門檻,而抖音從整體看,更加自由和零散。”
之前的抖音,在內容上有絕對優勢,但是在用戶體量、營收等方面,不如它想挑戰的微信和淘寶,所以選擇激進的戰略也許是處于不得已,想出奇制勝。但也恰恰是這份激進,露出了自己的破綻,給了對手可趁之機。
內容平臺的盡頭是電商,似乎成為一種宿命。小紅書、蘑菇街等內容平臺在生態養成后,都將目光瞄向了電商領域,試圖讓其成為變現的主要模式之一。但從目前看,都沒有走通的成熟模式可以借鑒。
因為,每一個內容平臺生態的背后,都有著各自獨特的商業基因,這種基因是與用戶產生粘性的根本原因之一。并且,平臺與用戶產生最緊密關聯的基因往往是非常具體的,比如我們可以說抖音、小紅書的基本盤都是“內容”;具體一點,抖音和小紅書都是UGC,也可以說抖音是視頻,小紅書最初靠圖文起家;再具體一點,抖音的短視頻、小紅書的美妝和生活類信息,可能是用戶最熟悉的。
所以,直播電商也好,興趣電商也罷,電商和內容,本身依然屬于兩個領域。在業內看來,“電商+內容”和“內容+電商”,是兩門不同的商業經。內容生意更注重體驗,電商生意則更注重決策。
電商發展內容,是提升用戶體驗,相較于靜態的商品展示,更加豐富立體的內容展示,讓消費者有更清晰地決策,這是一種目的性極強的策略。就像原本只有白開水賣,現在有了飲料可以選擇,無論來消費的人數還是客單價,都有提升。
但內容向電商發展,比如抖音如果扶持“內容+電商”成為主流盈利方式之一,結果未必盡如人意,好像原本是營養豐富的飯菜,幾乎都被換成了零食,原來為了用餐而來的人大概率會離去。
“瀏覽抖音的用戶就像看電視,抖音提供興趣集合,不斷地吸引用戶看下去。”互聯網業內人士胡先生向陸玖財經比喻,看電視時偶爾插播廣告可以接受,但在廣告中插播電視則必不可取。
該業內人士還認為,抖音的單瀑布流設計,無法在內容和推廣之間設置隔離帶,用戶瀏覽時非此即彼,如何平衡興趣內容和推廣內容的度,顯得格外重要。
換句話說,抖音的各項業務,都需要在有限的流量池中“搶食”,電商與抖音的商業邏輯并不十分匹配,只能淪為輔食,而不能成為主糧。
事實上,抖音對電商業務的匆匆上馬,亦或源自自身的業績焦慮。
早在2021年11月,就有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向媒體透露,字節跳動國內廣告收入過去半年停止增長,這是字節跳動2013年開啟商業化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其中,來自抖音的收入已經停止增長,而另一核心產品今日頭條甚至處于虧損邊緣。
盈利拐點已至,對于字節跳動而言,如何實現最大化的利益訴求才是其考慮的核心要義。今年初,隨著抖音集團的成立,其登陸資本市場的時間表或已排期。此時,抖音在本地生活和電商領域的雙發力,更像是通過透支資源,將故事講得更豐滿,來提高資本溢價。
“任何一個平臺都有生命周期,抖音或許已經達到了盈利巔峰,但仍有較長的收獲期。”互聯網觀察人士楊先生認為,這世界沒有任何一款超級APP,可以一直無限度地榨出油。
在楊先生看來,克制是超級平臺的基本素養,尤其在當下的互聯網市場環境中,這點尤為重要。
國內互聯網經過20多年的發展,商業模式的發掘接近尾聲,互聯網平臺尋求新的業績增量,都是在存量市場玩“零和游戲”。無序的競爭,已經引起監管層面的關注,“贏者通吃”的時代正在終結。
如何利用既有的超級APP平臺延伸業務版圖,也成為不少平臺的選擇,但需要尋求用戶體驗和創造利潤的最大公約數。
以微信為例,作為超級平臺同樣覬覦電商和短視頻賽道,但它通過小程序,將業務和用戶體驗做了隔離,盡最大可能保持平衡。
而焦急的抖音開展電商業務,本質上或許更像是是內部展開“左右互搏術”——電商部門急于增加電商內容投放,為了營收和利潤的增長;而內容部門需要努力平衡廣告和優質內容的推送,為了用戶和使用時長的增長。
尤其內容電商尚未有成熟模式時,抖音電商的最大競爭者,絕不是淘寶、京東,而更像是業務部門之間的角逐。
即使抖音電商殺出一條血路,也可能是踩著其他業務的尸骨而上,能否超過既有盈利模式的總量,或者能否有更長遠的發展前景,難以預計。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內,抖音電商花費的時間精力和試錯成本,將進一步增加平臺的熵增。
抖音曾經作為字節試圖挑戰騰訊社交霸主地位的先鋒,最終鎩羽而歸。現在,做社交不成,轉攻電商,抖音又成為字節商業化重地,挑戰已有的電商格局。中國互聯網時代兩大巨頭,騰訊和阿里,抖音必戰勝其一,這似乎是字節成為新任統治者的必經之路。
只是現在,抖音“娛樂霸主”的地位因為字節的野心,變得岌岌可危,抖音電商正在“殺死”抖音……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11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5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2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4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0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667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5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8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4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