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導讀:
1.超千家國際便利店入駐京東到家暗示出后者怎樣的新定位?
2.“京東7FRESH+京東到家+便利店”會呈現怎樣的戰略布局?
3.三公里近場景將面臨哪三股勢力的競爭?
在阿里攻城略地的同時,另一電商巨頭京東并沒有閑著,2015年就上線的京東到家將在今年開始集中展現它在新零售上的戰略內涵。
2月27日,京東到家正式宣布,與全家便利店達成合作,后者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212家核心地段門店入駐京東到家。而在與全家便利店合作前,7-ELEVEn、羅森等國際便利店巨頭的近1000家核心地段門店已經入駐京東到家。至此,整個京東到家平臺上目前入駐的便利店總數接近4000家。
據了解,為滿足辦公室白領的一日三餐需求,入駐京東到家的全家便利店會增加了鮮食比例,為消費者提供多種自制甜品點心、快餐、日配食品等生鮮及半加工食品,并根據消費數據及時更新SKU。此外,上線京東到家的全家部分門店提供24小時配送服務,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全天候的消費需求。
可以看出,京東到家接入全國性零售巨頭、國際便利店的步伐正在加快,而這一切其實跟京東的新零售布局息息相關。
2018年1月,劉強東發布內部郵件,宣布京東商城將組建大快消事業群、電子文娛事業群和時尚生活事業群。重組事業群的背后其實是京東戰略定位的進一步明確。劉強東對此表示,2017年京東集團正式確立了無界零售的戰略,積極轉型為零售基礎設施的提供商,京東集團也由 “一體化”走向了“一體化的開放”。
京東轉型為“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的定位耐人尋味。當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的新聞傳遍整個零售圈的時候,京東卻一改以往自營、封閉的形象,用開放賦能的心態與線下零售商進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京東到家憑借技術賦能傳統商超以及達達的即時配送能力,正在為京東扮演零售基礎設施提供商奠定堅實基礎。
其實早在京東到家上線時,劉強東對京東到家就有明確定位,他曾公開表示:“2015年將把精力主要放到京東到家上,京東到家的任務就是打敗京東”,還說“對京東到家的期望猶如騰訊對微信的期望,打造高頻APP”。
劉強東的意圖不難理解,京東商城的優勢品類在3C、電器,這就決定了其在購物頻次上和淘寶會有一定差距,如何彌補這一短板?京東打出了京東到家這張牌,后者擔負起拿下生鮮、快消品等高頻剛需的品類,走到2018年,京東到家正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為“三公里近場景”的服務平臺。
基于此,《零售老板內參》認為,京東旗下的7FRESH+京東到家+便利店,終究會與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口碑+餓了么形成正面競爭。
在近兩年,便利店開啟到家服務,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是最終京東到家入局將三大便利店集齊,還是足以嚇人一跳。
從日系便利店的角度看,他們在中國的境地正處于微妙之地。一方面,中國本土便利店無一不把日系便利店當做學習的榜樣,在網絡間,對于日系便利店的成功之道進行庖丁解牛般講解的干貨文章流傳甚廣。另一方面,在發展思路上,本土便利店又更加迅猛靈活,不拘一格,大有亂拳打死老師傅之勢,像極了國內超市對待沃爾瑪、家樂福的態度。
日系便利店在精細化運營方面領先國內不少,但是苦于擴張速度乏力,至今未能真正形成全國性的規模連鎖,也未能借上新零售的東風,借勢發展自己。投資方寧愿自己扶持便利蜂、today、全時這樣的本土品牌。在此情形下,圍繞門店500米范圍進行到家服務,也是擴展領地的方式。特別是,以全家為首的日資便利店近年來在會員經營上用力頗深,這也為雙方在后臺大數據合作提供了基礎。
從京東的角度看,打造高頻交易是一條發展思路主線,其他只是手段。京東到家力推快消、生鮮產品,京東商城大力推廣服裝頻道,其本質仍舊是電商品類拓展的邏輯,在交易場景和方式上并沒有突破。在阿里的密集布局下,而且自身流量等級又遜色于阿里不少身位的情況下,京東如何“彎道超車”?
上線全家便利,集齊日系三大便利店,從京東的角度看,仍舊是品類擴充,但是換一個角度看,也可以理解為京東正在納入更多的線下場景,在線下場景更密集的植入京東的品牌和資源,用“品類+場景”的雙輪驅動來帶動京東的“彎道超車”。
其實雙方的合作已經開始,作為全家便利店在平臺上業績最好的門店之一,全家便利店浦東張揚三店負責人透露,在接入京東到家平臺后,門店的訂單量和客單價均得到了很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夜間訂單的補充,也降低了門店的運營成本,比如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京東到家的線上訂單量占到全店單日訂單量的50%左右,為該店業績帶來了有效提升。
在京東彎道超車的計劃中,京東到家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事實上,京東到家今天的戰略定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5年4月,京東到家正式上線,剛開始的合作伙伴主要是較大型的品牌商超,京東到家希望接入更多的品牌商超,并成為這些線下商超的重要流量入口,但彼時傳統商超對京東到家的邀約并不是很積極。
2016年4月,京東到家正式與達達合并,在超過400萬達達眾包配送員的支持下,京東到家合作的商家數量和類型有了明顯拓寬,有全國性零售巨頭,也有夫妻老婆店甚至個體商戶;有購物中心、商超業態,也有便利店等小型業態。
2017年,京東到家開始主打1小時送達服務,在其強大的即時物流服務能力下,入駐平臺的永輝超市、沃爾瑪、7-ELEVEn、羅森等傳統零售的線上訂單得到大幅提升。
截至2017年12月,永輝超市有356家門店入駐京東到家;截至2017年10月,沃爾瑪已經有20個城市146家門店入駐京東到家;今年年內,預計會有500多家全家便利店和3000多家7-ELEVEn和羅森便利店入駐京東到家……全國性零售巨頭的陸續入駐增加了京東到家決勝的籌碼。
可以預想,當用戶打開京東到家APP的時候,將會看到更多附近的品牌商超和便利店,加上京東到家1小時達的服務,能有效增強與用戶的粘性。
與此同時,京東到家也在積極探索線下流量入口,辦公室無人貨架就是一例。據悉,京東到家即將發布智能貨柜“京東到家GO” 3.0版本,屆時,京東到家不僅有線上流量入口,有覆蓋用戶三公里范圍內的商超、便利店,而且還將智能貨柜推向辦公室、社區、加油站等更多碎片化的線下場景,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必然會看到更多京東到家的身影。
基于此,京東到家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流量平臺,而是一個能為用戶提供三公里范圍內所有生鮮、快消品類的即時性服務平臺。
2月26日,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的消息曝出后,《零售老板內參》就發文分析了阿里將整合盒馬、口碑、餓了么三駕馬車決戰“3公里生活圈”,文中提到“在商家資源上,口碑和餓了么各自都已對接合作千萬級商戶,而在配送團隊上,盒馬、蜂鳥、安鮮達,將形成有效的互補協同”。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后,美團與阿里系在三公里近場景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因為美團打造的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與阿里的“盒馬+口碑+餓了么”有很大的重合度,尤其是外賣領域目前只剩下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兩大巨頭。
阿里的口碑本質上想打造的就是一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餓了么的流量入口和蜂鳥配送團隊會極大地提升口碑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戰斗力。
流量入口自不必說,據權威的數據機構Trustdata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賣行業發展分析報告》指出,美團外賣45.2%,餓了么市場份額36.4%,百度外賣市場份額僅為6.3%,餓了么并購百度外賣后份額為42.7%,外賣市場雙強爭霸格局明顯。
對于蜂鳥配送來說,最新數據顯示,蜂鳥眾包配送員已經達到300萬,服務覆蓋1200多個大小城市,合作商戶100萬家,即時配送能力直逼達達眾包物流。如果盒馬、口碑與蜂鳥配送完成對接,那么阿里有望打造一個三公里范圍內全品類1小時送達的平臺。屆時,淘寶之外,一個更加高頻、剛需的平臺將會誕生。
但不可忽視的是,京東系的“7FRESH+京東到家+便利店”也在努力打造三公里近場景的服務。 據了解,京東7FRESH已經跟京東到家開始對接,隨著7FRESH門店密度的增加,京東到家平臺上的生鮮品類將得到極大補充。
與此同時,京東到家目前已經覆蓋370多個城市,擁有 400 多萬眾包配送員,服務超過 100萬商家用戶和近 5000 萬個人用戶,因此,京東到家或許會成為美團之外,阿里在“三公里近場景”布局上的又一個有力競爭對手。
而便利店的天然屬性就是便利性,是近場景零售中最核心的因子,便利店自身的布局,本身對于流量具有“卡位”的作用,可以引導流量走向三公里的閉環。
請注意,美團和京東都是騰訊系,隨著阿里在新零售布局上的步步緊逼,京東到家在發力的同時,同樣是騰訊系的美團和京東是否也會聯起手來對抗阿里?不管怎樣,2018年阿里與京東在三公里近場景的競爭會是新零售領域的重要看點。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055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42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1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91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70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28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89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07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