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供應鏈平臺?2017年5月26日,阿里巴巴參謀長曾鳴教授在阿里智慧供應鏈開放日、阿里供應鏈研究中心的成立儀式上發表了一次演講,在這次演講中曾鳴教授首次提出了S2b(Supply 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的概念。
正如曾鳴教授所言,“S代表著大的供應平臺,它將更好地賦能給更多的小b,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自己的客戶。這不是一個傳統的加盟體系,而是一個創新的協同網絡。只有在這個越來越廣大、越來越緊密的協同網絡的基礎之上,才能走向C2B 這個未來最重要的商業模式。”
基于這個概念,本期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什么是供應鏈平臺,以及供應鏈平臺應具備的典型特征。為了便于理解,我們結合一個典型的案例來展開討論。
曾任7-Eleven CTO的碓井誠先生將7-Eleven的發展歸納為三個階段:價值鏈經營階段、平臺經營階段、價值共創經營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價值鏈經營階段,時間從7-Eleven成立到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之前。
這一階段,伴隨著戰后經濟的復蘇,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需求的急劇增長,與此對應的供應便成為了稀缺資源,由此形成了以少品種、大批量生產、大量消費為典型代表的賣方市場形態。
在這個階段中,7-Eleven通過提供“十人一色”或者“千人一面”的產品,站在品牌商、代理商的角度幫助他們銷售產品來滿足市場的同質化需求,并在這一階段中逐漸構建了較為初級的供應鏈能力。
第二個階段是平臺化經營階段,時間從1991年日本房地產泡沫之后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
這一階段,大眾對于耐用消費品以及日常的“衣食住行”類商品的需求已經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滿足,社會消費逐漸呈現出買方市場形態。為了激發消費者的需求欲望,應對高度消費社會里的“千人千面”或者“十人十色”,品牌商、生產商就需要設計和生產出能夠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消費的主導權就從傳統的供應端轉移到了掌握信息的、有實力的需求端。
在此背景下,7-Eleven及時將自己的定位從“品牌商的銷售代理”調整為了“顧客的購買代理”,并以門店為觸角,通過有效地將個性化的需求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同時將下游需求鏈和上游供應鏈打通。
一方面聯合原料商、制造商、品牌商、物流商等進行協同商品規劃和供應,另一方面聯合金融服務商、網絡服務商、增值服務商等進行協同服務規劃和供應,從而將7-Eleven打造成為了集成商品和服務的綜合經營平臺,并在平臺上不斷擴充商品和服務的種類,盡可能滿足顧客豐富多彩的個性化需求。
第三個階段是價值共創型經營階段,時間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今天。
這是平臺化經營的進一步升級,是從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收集和滿足,到消費者主動參與到服務和商品的創造中去。如果說賣方市場是“十人一色”,買方市場則是“十人十色”,而到了價值共創型社會,則會進一步演變成為“一人十色”。即從賣方市場的B2B2C到買方市場的S2b2C,再到價值共創型社會的C2B2B。
因此,在服務型社會里,7-Eleven不僅需要從消費居民的日常生活出發進行思考,通過提供商品和服務來滿足多樣性的需求,更要嵌入消費居民的意見和創意,開拓在產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符合適量生產、合理消費原則的共同創造型、甚至是循環性社會。
對于7-Eleven而言,這是一個正在進行和探索中的階段……
從以上三個階段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7-Eleven作為供應鏈平臺化經營的代表有以下一些典型的特征:
1. 所服務的市場需求具有個性化、多樣化特點,具備買方市場或者價值共創型市場的特征,無法通過傳統的B2B或者B2B2C的模式滿足市場的需求。
在賣方市場階段,需求快速增長且呈現同質化特性,強勢的賣方可以通過簡單的、較為封閉的供應鏈模式獲得豐厚的利潤。然而,在買方市場或者價值共創型市場中,企業很難通過簡易封閉的供應鏈滿足海量的客戶需求,因此需要構建協同化的供應鏈平臺,借助平臺的力量賦能產業上下游,協同上下游資源,為客戶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和服務。
2. 圍繞個性化需求,基于全價值鏈的協同商品和服務開發。
以7-Eleven為例,從商品企劃、研發、原料、生產、物流、銷售等全價值鏈出發,建立了以門店為需求起點、MD商品開發人員全程參與、與制造商共同進行的協同商品開發。原創商品占比高達55-60%,形成強客戶粘性、高復購率和高毛利,并與上下游分享利潤。同時,通過門店、OFC(區顧問)以及POS系統收集信息,掌握每件商品的銷售動向,通過假設-驗證的方式,及時準確地對單品進行動態調整和管理。
3. 圍繞價值流動,基于快速反應的協同物流系統。
7-Eleven通過供應鏈與需求鏈的正確匹配和高效聯動,提升需求的反應速度,提高周轉、降低庫存。同時與第三方合作伙伴相互配合,通過集中配送、共配中心來削減成本、提高物流運作效率。
4. 圍繞信息共享,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供應鏈協同信息系統。
7-Eleven的發展歷史上,總共進行了六次大的信息系統升級。第一次聚焦在電腦訂貨系統;第二次聚焦在POS系統;第三次聚焦在單品管理;第四次聚焦在綜合信息系統的整頓;第五次聚焦在供應鏈平臺的開放化;第六次聚焦在大數據運營。7-Eleven把IT的應用與業務流程的革新融為一體,IT部門的職責就是通過活用IT來對公司運營提出相匹配的解決方案。
綜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供應鏈平臺的形成,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要構建平臺化經營的能力,一個典型的方向是圍繞客戶需求,架構協同商品開發與制造、協同物流運作系統、協同信息共享系統,通過供應鏈平臺來聚合上下游資源,從而共同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作者簡介:施云,高級經濟師、工程師,世界500強亞太區部門負責人、全球供應鏈課程講師。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6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39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5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33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71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6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92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5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