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全球環境惡化,聯合國自1992年起積極推廣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歐盟和美國等發達國家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先行者,自20世紀90年代起陸續從立法、市場激勵、政府綠色采購等層面,推動所在國或區域的綠色供應鏈實踐,并助力全球產業鏈綠色化轉型。非政府組織也積極利用國際實踐經驗,協助推動中國企業實現綠色轉型。
01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首次提出對包含產品完整的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生命周期進行化學品和廢棄物管控的思路。10年后,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提出的《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十年方案框架》,再次強調從產品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角度進行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旨在提高整個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資源利用率和可持續性,減少污染和增強廢棄物管理。
2015年,聯合國將“負責任消費和生產”列入17個最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旨在降耗、增量、提質,即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減少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消耗、環境退化和污染,來增加經濟活動的凈福利收益”。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1世紀議程》,首次提出對包含產品完整的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生命周期進行化學品和廢棄物管控的思路。10年后,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上提出的《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模式十年方案框架》,再次強調從產品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角度進行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旨在提高整個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資源利用率和可持續性,減少污染和增強廢棄物管理。
2015年,聯合國將“負責任消費和生產”列入17個最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旨在降耗、增量、提質,即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減少整個生命周期的資源消耗、環境退化和污染,來增加經濟活動的凈福利收益”。
02
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先行者,歐盟和美國自20世紀90年代起,持續通過立法、市場激勵、政府綠色采購等方式,推動綠色供應鏈的實踐,并引領全球產業鏈的綠色化轉型。
歐盟自2002年以來率先通過立法途徑,陸續發布和實施《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和《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案》,推動全球電子和化工行業綠色轉型。
歐盟于2003年2月通過《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2012年7月,修訂后的該指令為廢棄電子電機設備收集、回收和再生利用制定相關目標。凡是在歐盟境內銷售以下物品的制造商必須考慮產品廢棄時產生的污染問題,采用環保、易回收的設計,同時承擔物品回收的責任和費用。
同一時期歐盟還通過了《危害性物質限制指令》,并于2017年12月21日進行了最近一次更新,要求成員國確保投放市場的電子電器產品在制造中不得使用下列化學物質:鉛、汞、鎘、六價鉻、聚溴聯苯、聚溴二苯醚、鄰苯二甲酸二、酯、鄰苯二甲酸丁芐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以上物質中,除鎘(Cd)的最大允許限值為0.01%以外,其他限制物質的最大允許含量均為0.1%。
WEEE和RoHS的實施對電子電氣設備的供應鏈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全球范圍內的電子電氣設備零售商、制造商,上游電子電氣元器件供應商不得不對設計、生產、采購過程進行調整,尋求綠色材料,延長產品使用壽命,采用易于組裝和拆卸的設計,以滿足歐盟的市場準入要求。這一舉措為世界各國推動電子電氣設備供應鏈的綠色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除WEEE和RoHS外,歐盟還推出了涉及行業范圍更加廣泛的化學品監管機制。2007年生效的《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案》要求進入歐盟的制造商和進口商注冊其產品中的每一種化學成分、并評估其對公眾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未納入該管理系統的產品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該法案對全球范圍內使用化工產品的行業,包括制藥、紡織、輕工、建材、家電等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企業對其供應鏈進行綠色轉型。
此外,為落實節能減排目標、應對能源安全問題,歐盟在2009年還頒布了《為規定能源相關產品的生態設計要求建立框架》指令。該指令要求產品在設計初期,將原材料采集到壽命結束的生命周期各階段對環境的影響納入考量,規定了生態設計參數。該指令對能耗產品供應鏈上的制造商、分銷商、原材料供應商等相關主體提出了詳細的規范,促使其對出口歐盟的產品開展綠色設計。
與生態設計一樣,生態標簽計劃也被列入歐盟委員會在2008年6月頒布的《可持續消費和生產與可持續產業的政策行動計劃》。早在1992年,歐盟就推出了自愿性生態標章制度,旨在鼓勵企業向消費者提供環境友好型的產品和服務。2010年11月通過的關于生態環保標簽的指令進一步要求獲得生態標簽的企業對其產品或服務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環境表現評價。截至2017年9月,已經有29類超過5.4萬件產品和服務獲得了歐盟生態標簽。隨著該指令影響力的不斷增加,對產品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評價正在逐漸成為主流趨勢。
歐盟各國政府還通過綠色采購大力支持綠色供應鏈的發展。該舉措要求政府在采購產品和服務時,確保相較同類商品在整個產品的生產使用周期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例如,建筑能耗指令規定從2019年1月起,政府部門的建筑必須達到零碳建筑的要求。據統計。歐盟各國每年政府采購額超過2.3萬億歐元,通過實施綠色采購,歐盟正在為推動全球供應鏈綠色化轉型提供有力的支撐。
與歐盟相比,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推動污染物排放信息的公開為構建綠色供應鏈奠定了基礎。
美國國會于1986年頒布《危機應急規劃和社區知情權法案》,該法案要求制造業、金屬采礦、采煤業、通過燃煤和/或石油進行商業發電的電力行業等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產生的行業部門,雇用10名以上員工,從事TRI所列化學品的制造、加工或使用,化學品用量超過設定閾值的工廠每年須提交有毒物質排放清單,披露設施現場處置或排放到環境的每一種TRI化學品的數量,設施轉移至其他地方進行回收利用、能源回收、處理或處置或其他形式的排放的每一種化學品的數量,設施轉移至其他地方進行回收利用、能源回收、處理或處置或其他形式的排放的每一種化學品的數量,在設施本地對每一種化學品進行回收利用、焚燒回收能源或處理的數量等信息。
19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污染預防法案》,TRI進一步擴展并涵蓋廢品管理和污染源減少活動。
目前美國每年有超過2.2萬處設施依據有毒物質排放清單制度披露環境信息,涵蓋650多種有毒化學品。任何個人只要進入美國環??偸鸸倬W的TRI主頁,輸入區域郵政編碼,就可以獲取該地區的有毒化學品排放信息。
從分析采集的數據到傳播化學品影響、廢物管理、排放量及其他污染預防的信息,TRI數據庫讓公眾了解有毒化學品的潛在風險,推動企業開展更環保、低危害的活動,采用更環保、低危害的方法。
正如美國參議員曬姆·尤德爾評論的:"雖然TRI在1986年時還是個新方式,但如今已有50多個國家以它為榜樣建立了各自的登記制度。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這些登記制度讓各個公司互相學習最好的實踐,通過關注有毒化學品的排放,實現大幅減排?!?/p>
由此可見,TRI凸顯出信息公開對推動工業企業管控污染、供應鏈綠色轉型的倒逼作用。
在政府綠色采購方面,美國聯邦環保署依托12873號《聯邦采購、循環利用和廢物預防》、13101號《通過廢棄物減量、資源回收及聯邦采購來綠化政府行動》、第13148號《通過在環境管理的領導作用綠化政府》等法律基礎,頒布了一系列商品采購指南,明確要求政府應采購生態型、環保型、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最小的產品和服務。環保署還制定了《全面性采購指導綱要》,指定當采購額超過1萬美元時優先采購的產品目錄,并將建材、紙類、非紙類辦公用品、交通工具等在內的八大類采購產品的綠色供應商及其產品的環境特性公布在CPG的官方網站上。
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稅收優惠、低息貸款、貸款擔保、補貼在內的一系列市場激勵措施,引導市場對新能源和綠色創新的投資。美國聯邦環保署推出了一系列指南,例如《綠色精益供應鏈:材料管理者降低成本并提高環境績效指南》,通過收集整理領先企業在綠色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包括在原材料采購、綠色包裝、倉儲等領域的創新實踐和成效,為其他企業進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提供借鑒。
除了政府層面的推動,企業自身的實踐也為綠色供應鏈提供了借鑒。領先企業參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結合自身節能減排的需求,將環境績效納入供應鏈管理指標體系,對上游供應商進行篩選和定期評估,并通過培訓、技術支持和信息共享等手段與供應鏈上的各個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雙贏。
美國領先企業還會同利益相關方結成聯盟,共同推進行業綠色供應鏈的發展。例如IBM、戴爾、惠普等公司早在2004年就發起了電子行業行為準則,旨在規范電子行業的全球供應商的環境行為和社會責任。準則中對電子企業環境行為的要求包含環境許可和報告、有害物質、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污染預防和資源節約、廢氣排放、產品含量限制。目前有超過110家電子、零售、汽車和玩具品牌及其分布在全球120多個國家的供應商承諾遵守EICC準則。
03
(一) 美國環保協會
美國環保協會自2005年起,協助沃爾瑪減少企業全球供應鏈上的溫室氣體排放。2008年EDF將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引入中國,通過剖析中國政府綠色采購的相關法律、政策以及實施現狀與問題,對中國政府綠色采購的政策框架構建、能力建設和制度設計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并陸續與上海、天津和東莞開展了綠色供應鏈合作,探索和推動城市層面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機制。
此外,EDF還借助自身在企業節能、環境管理以及低碳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和優勢,為上海百聯集團、上海通用汽車、宜家家居、蘋果公司、等企業的供應商節能減排改造和能力建設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并支持成立了天津低碳發展與綠色供應鏈管理服務中心。
(二) CDP
CDP的前身是碳信息披露項目,通過全球信息收集工具和平臺,以投資風險概念促進公私部門測量、管理、披露溫室氣體排放,并通過基于數據的科學決策,支持綠色經濟的發展。2017年,CDP代表827名管理100萬億美元資產的投資者向被投資企業發出環境信息披露請求,全球有超過6300家企業、500多個城市、70多個地區通過CDP測量并揭露了關于氣候變化,水資源和毀林的信息。
在綠色供應鏈領域,CDP鼓勵企業將其供應商納入碳信息披露項目,幫助其管理供應鏈上的碳足跡。該項目最早由沃爾瑪與CDP共同發起,旨在利用供應鏈跨越企業邊界的特性,加強溫室氣體管理的系統性,并運用碳足跡分析的方法,找到供應鏈流程中的減排機會。時至今日,包括戴爾、歐萊雅、百事可樂、沃爾瑪、樂高等75家企業以及7800多家供應商已經參與到CDP的供應鏈項目。與此同時,CDP準備發起一個綠色供應鏈融資項目,通過與開發性銀行的合作,為參與 CDP供應鏈調查的企業提供更優惠的貸款匯率,提升致力于碳減排的供應額的融資能力,激勵更多的供應商參與到減排行動中,形成良性循環。
(三)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為應對集約化生產帶來的污染及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發起“清潔始于設計”(Clean by Design, CBD)項目,旨在倡導跨國服裝品牌和零售商減少其位于他國的工廠造成的環境影響。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借助企業采購影響力來改售其在華產品供應鏈的環境績效,減少對環境和公共健康的負面影響。項目首先在面臨成本上升、升級轉型和節能減排壓力下的紡織行業開展了試點,大力推行具有優良經濟效益的減污增效技術與管理措施的有效普及。2016年,GAP、沃爾瑪等品牌推動23家供應商參與CBD項目,實現年節水量400萬噸,同時減少超過3萬多噸標煤的使用。
(四)危險化學品零排放基金會
成立于2011年的危險化學品零排放基金會希望通過安全、科學的化學品管理,消除紡織鞋服價值鏈上危險化學品的排放。ZDHC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制定和執行行業化學品標準,即生產限用物質清單。MRSL列出了處理服裝和鞋類所用的紡織材料和裝飾件的設施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并制定了相應的限值,幫助品牌商、生產商、供應商淘汰/替代在制造和相關工藝過程中可能會使用和排放的有害物質。為了支持包括組裝或制造服裝和鞋類用品的濕加工工廠在內的原材料供應商、分包商和工廠能夠順利使用MRSL清單,ZDHC還為供應商提供指導手冊、輔助材料和培訓。
自2013年起,ZDHC每年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一起舉辦有害化學管控物質利益相關方會議,匯聚國際時尚領導品牌、紡織供應鏈主流廠商和技術服務機構、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等重點利益相關方,分享最佳實踐,明確各利益相關方“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2016年5月,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共同推進在華紡織價值鏈中的化學品管理。
(五)可持續服裝聯盟
與ZDHC相似,2011年成立的可持續服裝聯盟也是紡織行業自發成立的可持續生產聯盟。SAC開發了供應鏈可持續性度量工具Higg指數,從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為品牌商、產品設計人員以及制造商提供改善環境和社會表現的途徑。
(六)責任商業聯盟
責任商業聯盟的前身是電子行業公民聯盟。EICC準則涵蓋了勞工、職業健康與安全、環境標準、商業道德標準以及管理體系五個部分,鼓勵電子行業的企業參與,并運用到其供應鏈和轉包商中。
與此同時,RBA建立了標準的驗證審計流程,幫助企業核查和改善其供應鏈的環境社會表現,以達到RBA制定的電子行業行為準則并遵守相應的國際和地方政策、法規、標準。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51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6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30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2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2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3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2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45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2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1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