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朋友圈里討論最多的事情就是買菜!小區封控了,居民出不去,網上買菜難,這些是大家天天在討論的話題。
當謠言和段子齊飛,我不禁陷入了恐慌,也和其他人一起加入了搶菜大軍。看著家里的冰箱逐漸被塞滿后,我這才開始冷靜下來,正好想起了經典的庫存補貨模型。
在疫情下,顯然原來的模型已經失效了,是時候重新思考庫存補貨模式了。今天就來梳理一下新模型的思路,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首先來回顧一下,我們在疫情發生前是怎么買菜的。
一般來說,家庭的新鮮食品庫存天數是比較低的,儲存1至5天的食物就足夠了。以上海為例,購買渠道非常多,除了傳統線下的菜市場、商超,還有大量生鮮電商平臺,配送時效一般都是在1至3小時之內,配送運力非常充足。
由于上海整個市場非常大,商家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而需求是相對穩定的,總體處于供應略大于需求的狀態。
因為配送到貨時間比較短,所以家庭購買的訂單前置時間也很短,安全庫存設置得也很低,即便是發現家里冰箱沒菜了,立即下單也不會耽誤做飯。
即便庫存已經擊穿至安全庫存線之下,我們也不會焦慮,隨時補貨隨時到,不存在配送延誤的情況。
補貨的間隔天數在2至4天左右,一些家庭擁有大容量的冰箱,間隔天數甚至可以更長。
從庫存控制角度看,這種場景下的庫存水平是很健康的,能夠最小化庫存,減少持有和廢棄成本。這種模型有一個前提,就是生鮮食品的供應和配送運力都非常充足。
看過了之前的模式,現在我們要來重新審視模型,因為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囤積安全庫存變得非常重要。
目前疫情管控措施有多種,比如有“2+12”或是“7+7”,所以我們需要根據可能的居家隔離天數的最大值來備庫存(囤菜)。這些庫存可以分為安全庫存(Safetystock)和預期庫存(Anticipation stock)。
安全庫存是用于應對供應的不確定性,比如爆單情況下的缺菜,預期庫存是用于對付可能發生的事件,比如居家隔離。兩者之間的界限未必是很清晰的,也可以把它們統稱為安全庫存。
當配送運力吃緊時,延誤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隨著延誤時間的增加,補貨的提前期也加長了,意味著庫存還沒有到安全水平時,就會觸發下一輪的采購。
由于安全和預期庫存的總量可以達到14天的消耗量,采購儲備食品的數量是過去的2至3倍,甚至更高。
我有個朋友,三口之家僅是大白菜就囤積了六棵,這在疫情發生之前是難以想象的,但現在就不會覺得很離譜。
如果所有的商品都按照這種水平來儲備庫存,那么他家總體的庫存量是相當驚人的。家庭采購的間隔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基本每一兩天就要補貨一次。
大量且頻繁地在線上購物,對于所有的電商超市都是嚴峻的挑戰。首先是供應的挑戰,現在平均采購量是過去的2倍以上,補貨的速度能不能趕得上購買的速度呢?
下一個挑戰是倉庫和配送的人力資源,每天都可能有員工不能到崗,嚴重影響了揀貨效率和配送時效。
封控小區居民不能出去,完全依賴于網購送貨。除了新鮮食品外,家庭還在購買大量的生活物資,比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常溫奶、零食飲料方便面、咖啡、飲料啤酒等等。
由于電商平臺也提供以上物資,所以揀貨和配送的任務又加重了,進一步影響了訂單交付準時率。
隨著封控小區數量和戶數的增加,配送時間毫無疑問地延長了。我缺少具體的數字,僅能憑借直覺,大致模擬一下。
電商平臺配送運力和封控小區數量是反比的關系,在沒有疫情的時候,運力是接近100%的。
當封控出現后,運力開始吃緊,因為該地區居民開始集中線上采購,加快消耗運力。考慮到部分的配送人員也可能被封在了居住地,加速了運力下滑的趨勢。
配送時間和該地區封控情況呈正比關系,暫且用線性函數表示。這兩條線會在某處相交,這里就是訂單交付可靠度的關鍵點。
在它的左側,電商配送時間還是有保障的,超出了這個點以后,等待時間就會增加,我們就要做好應急準備了。
根據安全度的高低,我們可以制定三種不同的買菜補貨策略,從容應對各種情況。
1.安全度高
如果您所居住的小區還沒有被封控,建議先大量儲備可以長期存放的食品和其他生活類物資。
如果電商配送時效依然可靠,為了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建議大家還是通過線上購物,減少外出活動。
在供應資源和配送運力充沛的區域,可以使用高頻率的補貨方式,讓家里的庫存始終保持在安全庫存水平之上,這種購買模式應該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在網上買菜。
通過每天或是每兩天一次的補貨,隨時了解所在地區的配送運力和供應保障情況。如果發現了庫存不足或是配送預約困難,說明該地區可能出現了更多的異常,需要引起注意。
2.安全度中等
此時我們就要加入搶菜大軍的行列了,每天根據各大平臺的庫存和配送狀態,隨時調整瀏覽下單的順序。
每天清晨就要關注一下盒馬、叮咚、每日優鮮這類的生鮮電商。此外,我們還要多拓展一些其他的渠道,比如多多買菜、美團買菜這類社區團購式服務。
還有一些區域性的小平臺,比如上海虹口區有一個三角地市場,能夠為區內的居民提供保障菜套餐,分別有50元、80元和100元三種供選擇。
由于是當地菜市場提供的服務,在品類選擇和訂單管理方面靈活性較差,不能提供類似于生鮮電商平臺的定制化服務。這種團購式平臺的特點是價格比較實惠,服務有一定的保障。
一些做B2B蔬菜生意的批發商也開始轉為做B2C生意,因為他們原來的客戶——餐館,可能因為疫情原因暫時歇業了。
但是這類的批發商出貨量較大,不擅長于做C端的業務,這時候就要依靠各個小區里的“團長”來組織居民買菜。
批發商可能連小程序都沒有,只能依靠微信群里“接龍”方式來匯總購物訂單,揀貨配菜,效率更低。為了提升總體效率,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如同三角地菜市場,只提供少量套餐供選擇,這樣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及時拿到菜。
3.安全度低
到了這個階段就需要使出各種本領,依靠人脈關系搞到菜了。如果您有親戚朋友能自由活動,可以請他們送些菜來應應急。
中國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有些鄰居能夠買到一些菜,可以向他們打聽購買的渠道。如果您買的菜比較多,自己可能吃不完,這時候就要主動分享給需要菜的鄰居們。
與其變質了丟棄,不如提前拿出來與大家分享,誰都有困難的時候對嗎?中國人都是很熱情的,也講究“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大家互幫互助,才能夠共渡難關。
以上簡單地為大家總結了疫情期間的買菜補貨模型和采購策略,倉促落筆,有許多思考得不夠周詳之處,還望讀者多多指正。
希望疫情盡快結束,
讓天下沒有難買的菜!
戰“疫”必勝,中國加油!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216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4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95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95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01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4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94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312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00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