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重商主義,它并不是最近10年,50年的概念,甚至不是最近100年的事情,而是500年前的一個概念,而且是一個錯誤的概念。
根據百度詞條的定義,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也稱作“工商業本位”,它的主要內容是“重商”、“重工”與“國家干預”,發展目標是“國家富強” ,產生并流行于15世紀至17世紀中葉的西歐,是封建主義解體之后的16至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重商主義盛行于17世紀至19世紀,為很多西歐國家采用。它的核心內容是主張政府以管制性的政策去實現國家繁榮。
重商主義產生的第一大背景是航海技術的發展與地理大發現這兩個因素帶來的國際貿易的爆炸性增長。
眾所周知,連接中國(從長安出發)與歐洲的古代絲綢之路是在陸地上的。
但隨著航海技術的逐步發達,海上絲綢之路開始興起(從廣州出發,起于秦漢,興于隋唐,盛于宋元)。
與使用海路相比,通過陸地進行國際貿易的交通費用與交易費用是非常高的。事實上,即使到了現在,海上運輸費用也是所有運輸方式中最便宜的,因此,最大量的應用于國際貿易之中的仍然是海運。參考之前這篇文章。
國際貿易之你不知道的海運部分
首先,從物理學上說,克服地面的摩擦力比克服水面的摩擦力所消耗的能量要高得多。而且在海上可以利用風力、海流作為動力。
其次,在陸地上會遇到多如牛毛的盜賊劫匪,他們利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利,用少數武裝力量,就足以阻斷通行的道路。
相比之下,海上雖然也有海盜,但沒有相當的財力是無法進行海戰的。這導致海盜的數量比陸上的盜匪的數量要少得多。
交通費用與交易費用對國際貿易的結構,以及規模有重大的影響。
如果交通費用與交易費用很高,國際貿易規模就會縮小。國際貿易的結構會偏向于附加值高的產品,所謂高端的、高質量的產品,這些產品通常表現為奢侈品。
那么既然是奢侈品,便是消費群體不大的產品,導致國際貿易的規模也不會很大,其對對整體經濟的意義其實就微不足道。
這些奢侈品只有大富大貴之家才買得起,與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干,有與沒有都沒啥影響。對于整體經濟而言,只是錦上添花。
但是將目光投向現代,人們的生活之中,有多少是來自國際貿易的?片刻不能離開身邊的手機,天天上網用的電腦,運動時穿著服裝、鞋帽,路上飛馳的汽車,數不勝數。這些有多少是來自海外?
由于航海技術的發達,海上貿易大量取代陸上貿易。交通費用與交易費用大幅下降,使得能參與國際貿易的產品種類大幅增加。
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個在國際貿易領域里是一種喜。
自古以來,西方就極其渴望與東方進行貿易往來,主要是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
因為西方的飲食結構是以肉食為主,在那個沒有電冰箱的時代,需要使用香料腌制肉食的延長儲存期限。在使用時也要使用香料作為調味品用來掩蓋肉食可能已經腐爛而散發的臭味。
然而,在當時,西方與東方之間進行貿易,必須通過中東作為媒介。
現代的中東國家,大多是靠石油致富,而在古代則是坐在東西方的中間做貿易中介而大發其財。
西歐國家與中東國家在歷史上不斷的發生戰爭,宗教文明不同導致的沖突只是表象,深層次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利益,例如對于作為共同首都的耶路撒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首都)就曾經有波斯人、希臘人、英國人、俄羅斯人、德國人攻陷過這個地方。
因此,西方一直在尋找繞開中東,直接與東方進行貿易的通道。以便把中東作為貿易中介而賺取的豐厚利潤收入囊中。
古代陸地上貿易繞不開中東,近代海上貿易一開始也繞不開中東。因為當時唯一通過東方的海上通道就是波斯灣。
率先被發現能繞開中東的新貿易航線是繞過整個非洲大陸,從南端好望角直接進入印度洋。這一條航道,雖然比波斯灣要走繞很長的路,但成功的避開了中東國家,很快就成為了繁忙的航道。
這說明與交通費用相比,交易費用往往更高。
這條航道最早是由葡萄牙人發現的,葡萄牙人利用了這條航道發展國際貿易,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形成強大的實力,壟斷了這條航道。
其他眼紅的西方國家想與之競爭,卻沒有相應的實力。怎么辦呢?
在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與哥倫布的天作之合,催生了另一條更重要的新航道。
其實西方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大地是球形的想法。但想法歸想法,要使想法落實為大膽的行動,經濟利益的驅動不可或缺。
如果大地是球形的,則從西方去東方,不一定非要往東走,大可逆向思維往西走,一直走到盡頭,不就是東方嗎?
哥倫布確實大膽至極,因為在已經知道整個地球布局的現代人看來,關于大地是球形的想法,雖然是對的,但是以當時的航海技術,一直往西走直到盡頭是東方的設想,也太過不自量力了。
從西方往東方,如果往西走到達東方要跨越兩個大洋:大西洋與太平洋,以及一塊陸地:美洲大陸。而傳統的道路往東走到達東方,只需要跨越一塊大陸:非洲大陸或者亞歐大陸,二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論。
然而,無知者無畏。也正因為無知,哥倫布從此無畏的踏上踏上了征程。在毅力與運氣的雙重幫助之下,哥倫布成功的跨越了大西洋,到達了美洲大陸。
他以為這就是尋找中的印度India,所以稱跟當地人為印第安人Indian。
這條新航道開辟的意義很重大,因為它不僅僅開辟了一條新航道,使西班牙在葡萄牙壟斷了海上貿易航道的情況下,能夠突圍而出。
也為后來的挑戰者起了示范作用,激勵更多國家投入更多力量去開辟新航道。
更為重要的是,他發現了一個新大陸,讓國際貿易版圖大為擴大,更多的產品與人口卷入了國際貿易之中。
自然而然使得國際貿易的規模與國際貿易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力更上一層樓。
當時有一個所謂的“三角貿易”,盛行了大約400年之久。這個三角貿易先在歐洲載運鹽、布、朗姆酒等商品,運到非洲去換奴隸。然后穿過大西洋,再把奴隸運到美洲換成糖、煙草、稻米等返航。
航海技術的發達與地理大發現,導致國際貿易爆炸性增長,這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財富也隨之爆炸性增長了。
然而,財富的爆炸性增長主要集中在一個群體,那就是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而不是社會上所有的人。
也就是說,一個富有,因而實力強大的社會階層的地位上升,必然帶來權利的重新分配。
因為有了錢,就會要求有權。這不僅僅是人性,更是必須。
一個人如果有錢,卻沒有權,它就如同肥美的羔羊,只會引來惡狼的垂涎。
有錢的人,必然要求獲得足夠的權利來保護他的錢財,并進而要求更大的權力去進一步增加他的錢財。
但是,商人階層憑借國際貿易帶來的滾滾財源而崛起,并進而掌握國家權力,那并不是簡單地改朝換代,而是有著深遠的政治制度的變遷。那就是民族國家的崛起。
然而,重商主義是一種經濟思想,并不是一種經濟理論。因為他還沒有一套從假設、公理出發,邏輯的推導出理論及推論的合乎科學標準的完整體系。
可以說,從重商主義這種錯誤思想的存活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而論。他遠勝凱恩斯主義,甚至馬克思主義。
這種現象證明了以下觀點:在各種思想爭奪人類行為的影響競爭中,不是優勝劣汰。準確的說,不是正確的淘汰錯誤的。
而是適者生存,所謂適者,不等于正確,只是他們更適應有關的局限條件而已。
以上內容,大部分來自李俊慧老師的另外一本著作《貿易的真相》,李老師文筆依然犀利!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26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305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069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519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91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39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185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111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07 閱讀物流行業唯一!京東物流入選《可持續發展年鑒2025》
108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