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正經歷著一場智慧化與科技化轉型的巨大變革,無人機、無人艙、無人車和無人港的“四無化”已成為智慧物流發展的時代新標簽。
無人機,作為“四無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被視為新一代物流技術發展中的關鍵所在,而大型貨運無人機,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物流領域最有潛力的細分賽道。
在物流無人機的大家族里,小型無人機,或稱旋翼無人機,主要完成末端送貨。早在2013年,順豐就進行小型無人機末端配送的首航,緊隨其后的京東等公司,在許多城市都布局了旋翼無人機末端送貨場景,無人機在末端物流的應用已經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
無人機的家庭成員在不斷增加中,相對于運送3-5公斤的小型末端無人機,百公斤以上的無人機可為大塊頭,不僅商載重,而且航程遠。
2015年12月,上海優維斯的U650水陸兩棲無人機首飛成功,商載250kg,巡航速度170km/h,升限4000m。
2019年,以山河SA60L輕型運動飛機改裝的STAR-650無人機,商載180kg,巡航速度220km/h,航程1600km,完成首飛。
此外還有,上海峰飛航空科技發布了一款eVTOL無人機-信天翁V400,商載100kg,南京拓興智控的貨運無人機,商載200公斤。
不僅國內,國外商載100公斤以上的無人機也不斷涌現,新加坡F-drones公司無人機可為100公里內的船只和海上平臺自動交付100公斤的物品;美國的Elroy Air公司也開發了無人機,商載140kg,航程480km。
然而,這還不是無人機家族最為耀眼的明星,利用無人化創新技術,采用系統工程理念研制生產的大型無人機系統產品,具有適合貨運的大運載和大貨艙,商載在1000公斤以上,這才是大明星。
相比與百公斤以上無人機的大塊頭,它可稱為巨無霸,具有載重大、航時長、航程遠等巨大優勢,適于承擔城市間中長距離的支干線貨運任務。
順豐的FH-98是業載能力居全球前列的國產大型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5.25噸,最大載重為1.5噸,飛行高度4500米,航程1200公里,2020年,首次載貨從寧夏起飛,近一個小時后成功抵達內蒙古目的地機場。
中通的鴻雁(HY100)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5.25噸、最大商載1.9噸、最大航程 1560 公里、也于2021年12月在新疆載貨試飛成功。
此外,美國ReliableRobotics公司的塞斯納208大型無人機,商載也在1.5-1.8噸。
大型貨運無人機的優點很多,比如造價就比一般飛機要便宜很多,因為不會有人在里面,所以機艙不需要增壓,不需要窗戶,而且沒有駕駛員的制約,突破了各種限制,帶來了運力的明顯提升和成本的明顯下降。
對于大型無人機行業來說,未來20年將進入行業發展的黃金時間,各地對此都有布局,比如,2021年8月26日,四川騰盾科創股份有限公司與江西省瑞金市人民政府成功簽署大型物流無人機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投資合同。
無人機突破地面限制,打開物流運輸新場景,讓那些科幻雜志才有的概念成為現實。
說起無人機,大多數人想到的畫面是快遞“從天而降”的場景,那是小型無人機在快遞末端的應用,很多之前不通快遞的地方可以利用無人機來提供服務,對于業務下沉有積極意義。
小型無人機,在物流業務上的應用不僅于此,除了最后一公里,偏遠鄉村送貨,還在利用無人機室內飛行進行倉庫內貨物清點和庫內運輸。運輸巨頭UPS在肯塔基州和荷蘭的倉庫內用小型無人機高架點貨和空位確認,而沃爾瑪在店內運用無人機運送商品。
旋翼無人機,或者稱小型無人機,其應用正在擴展,逐漸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最終將貫穿供應鏈進程的始終,并應用于曠野山區中無人機的測繪拍攝,各大慶祝活動中的無人機編隊表演等等。
相比旋翼無人機,中大型固定翼無人機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大型無人機,以其獨特的優勢,將打開物流應用的更廣闊的場景,對物流行業來說,是革命性的。
如果說無人機技術,使得航空設備的發展進入全新的轉型期,那么,大型貨運無人機,將使物流發展跨入一個新時代,是應用想象空間非常巨大,實際價值也非常巨大的一次突破。
目前國內支線航空物流尚處于空白階段,高效快速經濟的航空物流需求迫切,而航空飛機的運營成本比較高,飛行員短缺,基于市場的這些痛點,大型無人機優勢明顯,在支干線上有用武之地。
航空物流中,飛行員運營成本高,平均一架貨運飛機需配備3-4名機組人員,年均人員成本達300萬元,大型無人機不需要飛行員,成本優勢明顯,進入支線物流后,帶來的整體物流水平的提升。
大型無人機在物流場景下的應用不僅打通干線與支線的航空物流新通道,還為日漸增長的生鮮農副產品、醫療用品等高附加值貨品的運輸需求以及政府應急運輸等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經濟的航空運輸服務。
順豐的FH-98首飛地點選擇寧夏,在業務場景上就考慮到了農產品運輸,寧夏快速增長的牛羊肉、鮮棗、鮮枸杞等大量高價值且時效敏感的特色經濟產品,均需要大型無人機快捷穩定的保駕護航。
大型無人機,具有優異的短距和簡易跑道起降能力,適用于各種中小型機場與簡易跑道,較短的起降距離也使其可以接入現有通航體系,盤活現有通航機場,提升整體資源利用率,實現全天候航空運輸。
比如順豐的FH-98大型無人機,起飛與著陸距離最短僅150米,能夠滿足在邊遠城市、山區、海島的物流配送運輸需求;中通的鴻雁(HY100)最短滑跑距離僅需110米,非常適合在快遞企業的分撥中心現有場地上整理一條跑道進行無人機運營作業。
總之,可以在簡易跑道、土坡、草地上完成起降,這對于高原和高山等復雜的地區來說,擁有著很強的優勢,使其不受機場設施與地勢限制,能提供高效、便捷和廣域覆蓋的運輸服務。
大型無人貨機的性能與升限使其可以使用隔離空域,相當于在天空中開辟了全新的無人航空貨運通道。
在無人機的總體布局上,物流頭部企業,順豐,京東,都不約而同提出了三段式網絡構想,即以干線-支線-末端三級智能物流體系成為物流無人機的主流布局方向,中大型無人機,擔負的是城對城支線,甚至干線的運輸任務。
京東率先在行業內提出“干線-支線-末端”三級智能物流體系布局,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配送效率最大化;順豐提出了“三段式空運網絡”概念更為具體:首先,在中心與中心之間,或者區域與區域之間,如華東到華南、華南到華北使用大型的無人機;其次,在中心城市與次城市之間,或者次城市與次城市之間使用干支線無人機。
構建“大型無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無人空運網,使大、中、小型無人機有機融合運用,直接對接智能倉儲,實現智慧物流的閉環。
大型無人機,或稱遠程無人機的誕生,帶來更多的潛在應用場景,不僅是用于物流場景,還可應用如軍事補給、海島運輸、農林作業、物資空投等場景,需要在實際中去探索。
隨著衛星定位系統的成熟、電子與無線電控制技術的改進,伴隨著產業升級,企業、政府的數字化轉型,大型無人機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應用的場景越來越多,已經從最初的短時間、非連續以及需要人為干預的場景,轉化到連續、非人工干預的應用場景之中,將孵化更多特定的航空業務產品。
隨著物流無人機向支線、干線逐步發展,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無人機大型化成為趨勢,大型貨運無人機將改變空中物流的工作方式,并對可持續發展和生活質量產生進一步的重大影響。
大型無人機作為智慧物流行業的“新晉網紅”,將成為現代物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打破物流行業應用天花板,助力物流行業實現跨越。
世界物流無人機產業正處在快速成長期,我國正從追趕轉向領跑的格局,其中的大型無人機賽道,是一條新賽道,正成為行業巨頭們爭奪的“香餑餑”,包括亞馬遜、UPS、谷歌等企業均在其發展上進行了大膽嘗試,中國各大物流、電商、無人機領域企業也在積極布局。
細致來看,國內外對于物流無人機的布局存在明顯差異。國外更加注重用無人機解決末端配送問題,例如亞馬遜就一直在測試用無人機給社區配送食品與藥物。國內則更加關注無人機在支、干線運輸上的應用,不少企業集中在中、大型固定翼無人機上布局,以期給支、干線運輸帶來運力的升級。這與我國的國情相聯系,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地理環境不盡相同有關。
如果說,專注于“末端級”小型物流無人機產業化正在加速進行的話,那么,還不廣為人知的“支線級”大型物流無人機則漸成競爭焦點,物流公司、電商巨頭都認為大型貨運無人機領域很有發展前景,有實力的企業都在悄然布局,不會也不能錯過這場盛宴。從無人航空物流的發展意義上來說,這才是物流無人機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
大型無人機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市場價值,在物流新賽道上未來可期,研制大型貨運無人機,已成為國內的物流產業新一輪軍備競賽。誰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順豐當仁不讓,中通緊隨其后,京東也要分一杯羹。
2012年,順豐董事長王衛就提出了無人機物流的構想;2013年起,順豐開始以合資、投資、自研等多種方式,全面開展無人機物流建設工作;2017年,順豐成立子公司豐鳥航空,全面負責大型無人機研發運營。2020年8月21日,豐鳥航空“兩江”號FH-98大型無人機從寧夏起飛,進行首次實際載貨轉場飛行,并成功獲批9條航線用于科研試飛和業務測試。
順豐聯合航天時代電子研發的FH-98,其前身為運五-B運輸機,首飛初步驗證了FH-98無人機系統對部分適航標準的符合性,豐鳥航空計劃通過以FH-98為代表的無人機,逐漸展開大型無人機在物流場景下的應用。
對于中通來說, 2021-12-17,是值得銘記的一天,這天,中通大型無人機在新疆載貨飛行成功。
中通快遞和四川天域航通合作運營的鴻雁(HY100)大型貨運無人機在新疆完成載貨飛行。此次飛行航線從新疆鐵門關市起飛在阿拉爾市降落,飛行2小時,航程近500公里。這是中通快遞大型支線物流無人機首次載貨飛行,也是中通在國內開通的首條常態化無人機支線物流運營航線。
如果說順豐的FH98無人機繼承了運五主要特性,那么,京東的大型支線貨運無人機京鴻(JDY-800),走的是全新設計開發的思路。2018年,京鴻(JDY-800)無人機宣告總裝下線,當年11月,在陜西蒲城首飛成功。
另外,以中科院為主導,西工大、航空工業618所等多家著名的機構和企業一起進行研發共同研制出了大型貨運無人機AT200,能夠一次運送1.5噸重的貨物,時速達到了313公里,最長續航8小時,2018年完成了飛越秦嶺的異地起降飛行試驗。
國外也在嘗試,美國ReliableRobotics公司改裝的塞斯納208,商載在1.5-1.8噸,對標于聯邦速遞的機隊組成;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也繼續向大型無人機運輸方向發展。
大型無人化會成為下一個物流行業的突破口,越來越多企業參與到大型無人機物流的研發和應用過程中,但是相對于多旋翼飛機在末端物流應用的百花齊放,固定翼大型無人機才剛剛起步,因此,在這個新賽道上,路一定是艱難的。
大型無人機是非常復雜的系統,里面包括了產品研發、生產制造、運營、保障等部分,現階段無人機應用過程中續航、壽命、噪音、功能等問題突出,誰能先解決物流無人機的技術問題,誰就能搶先占據大型物流無人機的高地。
大型貨運無人機,是110年航空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變革,是通往下一物流時代的入場券,誰抓住這張入場券,誰就能贏得未來。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475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345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272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172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01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51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385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03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298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27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