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馬士基宣布已達成協議,將收購總部位于中國香港的合同物流公司LF Logistics(利豐物流),此次交易價值為36億美元。
利豐物流是利豐(78.3%)和淡馬錫控股公司(21.7%)共同持有的私營企業,在亞洲提供合同物流服務及在全球提供貨運管理服務。
據了解,2019年8月,淡馬錫收購了利豐物流21.7%股權,當時對利豐物流的估值約為14億美元,馬士基支付的價格比這一估值多很多。
2020年3月20日,普洛斯和馮氏家族宣布向利豐有限公司提交私有化要約并于港交所進行公告。根據計劃,總金額約72.23億港元。
當時,利豐已發行股本近85.4億股股份,其中在公告日期,馮氏股東持有約27.6億股附表決權股份,占附表決權股份的60%,及占控股公司股份總數的32.33%;普洛斯GLP持股約66.2%,GLP A股東持有約18.4億股附表決權股份,占附表決權股份的40%,及占控股公司股份總數的21.55%;GLP B股東持有約39.4億股無表決權股份,占無表決權股份之100%,及占控股公司股份總數的46.12%。
這意味著,私有化時普洛斯占股近70%,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利豐的最大持股方,普洛斯也成為此次巨額收購的最大獲益方之一。
今年以來,馬士基收購事件不斷,包括合同物流、電商物流、航空物流等公司,為什么在海上大賺特賺的馬士基要重金擴展內陸物流乃至空中物流業務?是要深入內陸“搶生意”嗎?就讓我們就從這次的利豐物流收購切入講起。
利豐物流有一個由亞洲223個配送中心和全球250多個客戶組成的網絡,在全球范圍內有1萬名員工,配送中心總面積達3000萬平方英尺(約278.7萬平方米),每周能收到超100萬份訂單。
在2020年全年,利豐物流營收為13億美元,IFRS 16調整后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BITDA)為2.35億美元。
(圖源:利豐物流官網)
· 馬士基看中了利豐物流什么?
今年年初,馬士基CEO表示,馬士基已經成為一家盈利能力和業務不斷增長的物流公司,為客戶提供廣泛的海運、空運、港口服務,具備包括倉儲、關務服務、第四方物流在內的業務能力,一直對外強調的關鍵詞是:“端到端供應鏈服務”。
馬士基一直在利用收購將海運業務擴展到內陸物流,希望在亞洲和美國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份額,然后從港口到倉庫或企業,甚至最后一公里到每個終端消費者。
馬士基在物流領域的收購重點放在建立新的功能和能力上,用馬士基高層的話表示就是“我們不收購不在我們實力范圍內的業務,我們收購我們尚未擁有但作為我們價值主張的一部分需要的能力?!?/p>
1、顯然通過此次收購,利豐物流的物流網絡控制權將全歸馬士基所有,馬士基現有資產組合將增加223個倉庫,在全球的倉儲設施將達到549個,總占地面積達950萬平方米,馬士基可以提供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倉儲配送履約服務。
2、利豐物流專注于零售、批發和電子商務領域的B2B和B2C配送解決方案,擁有深厚的客戶關系和卓越的運營,有利于馬士基的全球發展。
這1、2兩點,正應對了馬士基大力發展倉儲業務、電子商務和最后一公里交付的方向。
3、利豐物流在亞太地區業務覆蓋范圍廣泛,擁有行業領先的供應鏈履約能力,有助于實現馬士基一直強調的“通過管理資產為客戶提供端到端供應鏈服務”的戰略;有助于增強馬士基在亞太地區的物流業務能力。
4、馬士基更多著眼于擴大倉儲、分銷和空運業務,比如為體育用品集團彪馬(Puma)和家具零售商宜家(Ikea)等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通過海路和陸路將產品從工廠運送到商店,而利豐物流在亞太地區擁有強勁的服裝物流能力。
(馬士基為彪馬提供敏捷的供應鏈服務)
5、作為收購利豐物流交易的一部分,馬士基已與利豐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由于利豐重點關注上游供應鏈,馬士基重點關注下游供應鏈,雙方可以開發一系列全球綜合端到端供應鏈服務。
……
馬士基對此次收購的定性也證明了上面的分析:“收購LF Logistics是馬士基成為全球綜合集裝箱物流公司的重要戰略里程碑,助力我們基于管理關鍵資產為客戶提供數字賦能的端到端物流解決方案?!?/p>
下面我們談談,通過收購利豐物流,馬士基到底在構建什么。
· 馬士基延伸到物流服務的三個層次
馬士基現有供應鏈已經整合了物流、海運、鐵路和空運等產品。作為全球性綜合物流供應商,馬士基正在提升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和端到端物流服務的能力,已經通過電子商務物流收購、技術投資和擴大倉儲配送能力加強了綜合物流服務水平。
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到馬士基對于“端到端供應鏈服務”的構建,僅從近期收購來看,冀源國際(Senator International)是國際空運貨代,海關關務公司KGH是數字化解決方案,利豐物流是合同物流,Visi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B2C Europe、HUUB是電商物流……
他們分別代表馬士基對于延伸到物流服務的三個層次:數字化解決方案—管理型服務,這是頂層;合同物流解決方案—履約型服務,這是中間層;貨運代理解決方案—承運型服務,這是基礎層。
馬士基就這樣通過并購整合形成了端到端的服務,成為了全球第七大合同物流企業。
今年以來全球供應鏈遭遇瓶頸,港口出現擁堵,航運費用水漲船高,集裝箱更是一箱難求,以馬士基為代表的航運巨頭獲得了巨額收益,2021年第三季度,馬士基營收同比增長68%至166億美元(其中海運業務為131億美元),息稅前利潤(EBIT)同比暴增近五倍至59億美元(其中海運業務為53億美元)。
(圖源:馬士基三季度報)
當然,海上霸主馬士基也有自己的“痛處”,資料顯示,馬士基擁有約7萬名海運客戶,包括美國零售連鎖店、汽車制造商、家具供應商、電子產品制造商等眾多行業客戶。但在這些客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使用該公司的物流服務將貨物從港口運到倉庫和配送中心。
為此,馬士基多次表示,將持續增加運力并擴大服務范圍,為客戶提供端到端供應鏈服務,即從商品的生產到最終消費,響應客戶快速增長的合同物流需求。
可以說,馬士基作為全球海運老大,更能意識到疫情造成的集裝箱短缺和船只跳港,對國際貨運造成的巨大影響,進而加大力度發展倉儲業務、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交付。馬士基高層曾表示,準時制供應鏈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過去,現在,隨著利率接近于零,客戶負擔得起更多的庫存。
(圖源:中信建設)
據中信建投分析,從2016年集運業進入低迷期,馬士基便將戰略重心向端到端與數字化遷移;2017年以后馬士基加速戰略轉型步伐,構建了海運、物流與運輸、碼頭與拖輪、集裝箱制造等四大核心業務。外部通過對陸運網絡收購進行業務補強,內部機構重組提高運營效率,逐步完成業務架構調整。
目前,馬士基已初步完成端到端集成戰略轉型的第一階段,后續將重點推進海運、內陸物流和碼頭之間對現有產品和服務的交叉互售與向上銷售。
(圖源:中信建投)
· 馬士基大力發展電商物流和空運
物流是馬士基從傳統航運公司到海運綜合運輸和物流公司轉型的關鍵,所以馬士基不斷加大在物流領域的收購,重點放在建立新的功能和能力上。
為了增強綜合物流服務產品,馬士基于兩年半前開始相關收購,先后收購了美國報關公司 Vandegrift、倉儲和配送業務領軍企業Performance Team,歐洲海關關務公司KGH。
近年來,許多馬士基的客戶在推出數字化戰略時,看到電子商務銷售業務增長強勁,進而尋求對B2C供應鏈業務增長的支持。馬士基一直在加速開發端到端物流解決方案,以期搭上電商的順風車,實現業務多元化。
2021年9月,馬士基收購了主要業務位于美國的B2C包裹遞送和履單服務公司Visi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Visible SCM);以86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面向歐洲市場的B2C物流公司B2C Europe Holding B.V.(B2C Europe);收購了葡萄牙時尚業B2C倉儲云數據物流初創企業HUUB,夯實其技術服務能力。
(圖源:中信建投)
電商物流領域是馬士基為客戶提供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的戰略重點領域,這三起收購都將增強馬士基的技術能力及電商物流能力:
Visible SCM在美國共運營著9個分撥中心,每天處理20萬個訂單,每年處理2億個包裹,對馬士基目前在北美的倉儲業務是良好的補充;
收購B2C Europe,則可以使馬士基向客戶提供歐洲最后一英里的高效配送,并方便對所有包裹進行全面管理和實時查看;
而隨著HUUB技術嵌入馬士基系統之中,馬士基將為客戶提供完整集成的電商物流產品,高度人性化、便于操作的客戶和合作伙伴使用界面,以及統一的窗口,支持客戶實時了解庫存信息。
馬士基表示,如今客戶希望馬士基提供綜合物流解決方案和服務,通過收購,把這些電商物流企業的運營模式和價值主張,與馬士基的產品和服務相結合,馬士基可以更好地支持客戶繼續開發電商產品。收購的企業將為馬士基在電商物流領域提供一個強大的增長平臺,并且將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
(圖源:中信建投)
同時,為了加快馬士基整合物流、海運、鐵路和空運的產品供應并擴大其全球航空網絡,2021年11月,馬士基宣布有意收購總部位于德國漢堡的全球貨運代理公司冀源國際(Senator International),該公司擁有著名的運營空運平臺,并在歐洲、亞洲、南非和美國開展業務。
空運是全球供應鏈靈活性和敏捷性的關鍵推動者,可以使馬士基應對時間緊迫的供應鏈挑戰,并為高價值貨物提供運輸模式選擇。可以看出,馬士基正在增加其在全球航空貨運行業的影響力。馬士基表示,下一步公司需要提升空運能力以創建一個更全面的運輸網絡,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總而言之,就如上文所說,通過不斷“收購我們尚未擁有但作為我們價值主張的一部分需要的能力”,來進一步加強“端到端供應鏈服務”。
· 航運巨頭的跨界收購
當然,航運巨頭打“收購戰”的不只是馬士基,就在昨天,馬士基的最大集運競爭對手、總部位于日內瓦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提交了收購要約,計劃以6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非洲最大的物流運營商Bolloré Africa Logistics公司100%的股份。
12月8日,航運巨頭達飛集團宣布簽署了一項價值30億美元的收購協議,收購美國合同物流和電子商務專家Ingram Micro(英邁國際)的CLS部門大部分業務。此舉可以加速達飛集團在合同物流和電子商務方面的供應鏈能力,使達飛集團的子公司CEVA Logistics成為全球第四大合同物流供應商。
可以看出,航運巨頭長期致力于加強港口、物流及供應鏈相關業務的拓展與合作,收購陸上業務已成為大勢所趨。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3567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1911 閱讀跨越速運第21架全貨機入列+西部樞紐空側啟用,航空運力完成中國版“鎖喉”!
1102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1072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983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918 閱讀傳“6800底薪+五險一金”招外賣小哥,0傭金的京東外賣能否殺出重圍?
945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890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805 閱讀極兔速遞榮登《時代周刊》2025亞太地區最佳公司500強
78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