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 最近半年,忙到腳不沾地,一切根源是今年的匪夷所思的海運、空運市場。
每天都不知道會有什么供應鏈的意外發(fā)生,比如某某物流供應商不講武德撕毀協(xié)議,要漲價、某某票貨趴在港口兩禮拜不走了,還有什么飛機壞了,船著火了,各種新鮮事兒發(fā)生。
也因為這么忙,公眾號無暇更新,對于關注本公眾號的同仁朋友們深表歉意。因此最近用手機碼字快速分享一些供應鏈話題的感受。我在《變態(tài)的海運費會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里提到,海運費已經(jīng)全球性普漲,中美、中歐航線已經(jīng)增長了接近10倍,全球范圍內(nèi)也是增加到了3倍以上。
國際貿(mào)易全行業(yè)平均運費占比貨值3%,增加到占比30%。
現(xiàn)在大家似乎已經(jīng)溫水煮青蛙,慢慢的"適應"了這種高運價了。
好在2021年還剩下也就一個半月了,熬一熬總要過年了。
所有人心里恐怕在想,也許2022年就會好起來了吧。
于是最近各種分析,各種預測開始出來了,比較有意思的是Sea Intelligence這幾天發(fā)布的預測,認為運費回歸到正常需要17~30個月,也就是說,2022年就別做夢了,等2023年吧。
Sea Intelligence用中國出口集裝箱指數(shù)為例,用過去20年的趨勢變化(上升和下降)的速度作為假設,現(xiàn)在的運費需要多長時間才能下降,如下圖。這個分析非常有意思,特點是:
1,簡單;
2,粗暴;
3,易懂;
而且從純粹的技術分析角度佐證了之前的各種預測: 海運費至少在2022年不會明顯下降,2023年才可能恢復。
我個人怎么看呢?
比起之前的各種預測,我是傾向于相信這個技術分析的結論,畢竟航運業(yè)發(fā)展這么多年,各種指數(shù)和數(shù)據(jù)量已經(jīng)足夠大,數(shù)據(jù)分析的參考意義是有的。
而且定性角度上:
1,美國西部港口的擁堵短時間內(nèi)不會顯著改善,也就是說糟糕的擁堵和等待會繼續(xù),不管碼頭如何收費,這不,最新數(shù)據(jù)上來看美西已在南加州港口共有107艘船排隊等待泊位,84艘為集裝箱船,其中洛杉磯港有34艘集裝箱船在錨地等待(疫情前2019年,一般最多是1或者2艘等待)。
此外,洛杉磯港的船舶平均等待泊位時間又創(chuàng)新紀錄,上升至17.7天,等待時間最長的集裝箱船等待時間長達49天。
2,美國碼頭工人勞資糾紛依舊是個炸彈,即使現(xiàn)在美國碼頭/卡車司機已經(jīng)年薪10萬美金以上,可是任然工人和工會不滿。
3,人們追漲殺跌的愛好不會降低,越是運費高企,越是有更多運輸需求。
4,船公司,貨代等主要玩家大幅提高明年財報預期,十年難遇的賺錢機會,這些有決策權的利益群體是不會放棄的,不管嘴上怎么說,身體會很誠實的,想降價,減少掛靠,減少航線可以吧。而且目前來看2022年假如能跟船司簽長約,恐怕中美航線一個四十尺大柜價格最少5000塊美金以上,是今年簽約價的兩倍。今年船司超過1500億美金凈利,2022年估計最少2000億美金以上凈利。
5,大部分新船都要在2023年下半年才能下水,也就是接下來一年多新增的運力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簡單來說,我認為,2022年市場海運價,會比今年最高點略低,但是會持續(xù)高位徘徊,預估中美航線一個大柜市場零售價格平均不會低于12000~15000美金(仍然是疫情前的5~6倍)。
(以上預測和觀點,僅為個人觀點,不對任何商業(yè)用途負責)。
從倉儲規(guī)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253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289 閱讀嘉誠國際發(fā)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200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031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huán)衛(wèi)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chǎn)業(yè)規(guī)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1866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56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267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169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tài)
1149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2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