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將回答如下三個問題:
【Why】為什么要搭建自己的供應鏈知識體系?
【What】知識體系的構成是什么?
【How】如何搭建(輸入)和轉化(輸出)?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幾個年薪百萬的供應鏈高管/專家的JD,來感受下專家要做什么:
職位介紹
大中型電商或制造企業背景,協助搭建企業供應鏈全鏈路管理體系制定并執行公司供應鏈計劃,管理供應鏈,達到對快速反應、成本控制、產品交期及質量等方面的要求;
組織及協助落實、監督、調控生產過程各項工藝、質量、成本、產量指標等嚴格要求;
完成生產計劃產量、產品合格率、如期交貨、安全生產、成本優化等各項關鍵指標;
協助完成供應鏈部門人員管理、績效管理、流程管理等。
工作內容
根據公司總體發展規劃、經營目標制定相應供應鏈戰略并執行落地
負責商品供應鏈體系建設
指導部門進行品類優化升級,督促部門提升品類管理能力
分析把握市場客戶需求,針對市場變化制定和調整供應鏈計劃
根據品類洞察,建立匹配供應鏈整合
崗位職責:
負責工廠智能制造的數字化轉型;
對整個集團供應鏈建設和管理負責,參與制定公司發展戰略與年度發展計劃,組織制定并實施供應鏈戰略規劃;
通過建立端到端以及全球運作的采購、制造、物流平臺,追求及時、準確、優質、低成本的交付,滿足客戶需求。
建立和健全供應商、合作商的開發、維護、跟蹤及評估體系,合理控制采購與生產成本;
定期分析和動態管理供應鏈的預算和費用,善于利用各種管理方式及工具降低成本;
負責物流的規劃和倉儲,運輸,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職責描述:
1.供應鏈戰略規劃
?根據集團戰略規劃,組織編制并落實中長期供應鏈戰略規劃(產能、品質、生產管理);
?參與經營決策協助制定公司經營戰略;
?參與制定公司年度經營計劃、預算方案;
?參與公司重大財務、人事、業務問題的決策;"
2.年度計劃制定與指導
?領導分管部門制定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年度工作目標;
?根據公司的年度經營目標,組織制定生產、質量、安全、設備與技改等年度工作計劃目標
?任務并組織檢查作實施展,依分析及時提出調整意見;"
3.組織、建立供應鏈生產管理體系,確保生產任務的完成
?根據供應鏈中長期規劃,督導生產系統建立各種制度、流程和工具;
?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提高公司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并在各分公司之間協調產能調配.確保產能供應。"
4.領導產品質量工作,保障食品安全
?領導產品質量控制及質量項目的開展;
?對銷售部門反饋回來的質量信息與質量控制部門共同溝通、并督促及時處理。"
5.安全管理工作
?規劃和指導以安全管理為中心的組織、推動、評價體系,并領導、落實、安全生產各項工作;
6.精進工廠管理,推動管理創新
?推動工廠精益管理,規劃和指導生產系統成本費用的統計、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議.
7.供應鏈團隊管理
?負責供應鏈高管的培養、激勵和考核.建立一支高效的供應鏈團隊.
8、部門內部管理
?負責供應鏈高管的激勵和考核
?直接負責集團供應鏈系統中高級人才培養發展規劃;
?同時督導集團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養與發展工作"
職位描述:
1.行業案例,實踐持續研究,結合本公司供應鏈特色,持續改善
2.理解供應鏈發展戰略,制定庫存&物流業務領域的解決方案,
3.持續對供應鏈E2E業務流程和系統的優化思考,保持系統和流程的高密度配合
4.具備供應鏈全流程業務框架與流程能力
5.具備自有工廠、OEM/ODM制造庫存、倉儲配送實操和管理經驗
6.具備與IT部門緊密合作建設供應鏈IT產品的相關經驗
我們可以看到,基本花年薪100W請來的都是負責定戰略,搭體系,帶團隊的人。如果我們把供應鏈從業者分為幾個階梯的話,可以用下圖展示:
大部分人其實卡在了經理往總監上升的路上,其實卡就卡在是否具備搭體系的能力。那么為什么要搭體系呢?原因很簡單,初級問題往往是一些小的點,一拳就能KO,并不復雜。但是越復雜的問題往往背后都是系統性問題,盤根錯節,職業系統地方案才能解決,而系統的解決方案真是搭建體系,往往是需要組合拳才能KO。那么要想具備搭建體系的能力就必須得先從搭建自己的供應鏈知識體系開始。其實這個知識體系就是用科學的方法不斷系統地訓練自己。
我曾經練過長跑,以長跑舉例。很多業余的人以為每天堅持去跑5-10公里,成績就可以提升了。初學者是可以,但是很快進入瓶頸期無法突破。
我讀書時剛開始練長跑時,學校長跑冠軍是我同桌,僅教了我長跑的呼吸節奏和呼吸方式,我就甩掉了大部分人。更別說專業練長跑的還需要至少結合以下:
跑鞋的選擇(要根據腳型)
跑步的姿勢的糾正
營養的搭配
訓練的節奏和方式(絕對不是每天猛跑,而是輔以力量訓練,你可能都不知道間隔跑比勻速跑訓練更能夠有效提高長跑能力)
心率的管理(最大化跑步效果而不猝死)
《跑步圣經》用了300多頁講解了長跑訓練的體系。這就是業余和專業的區別!
如果長跑不是按照科學的系統的方法訓練,不但成績不會提高,還會受傷。職業發展又何嘗不是!
建立知識體系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知識體系由什么構成:
元認知:就是對底層,最本質的東西。能指導你思考背后的思考,指導你解釋原理背后的原理。你可以把元認知知識理解成最底層的知識,它為一切現象原理,提供最底層的解釋和支撐。
方法:就是套路。
事實:主要依賴記憶的知識,比如安全庫存公式
舉例來說明,如果我們要建立供應鏈戰略的知識體系,那么務必要搞清楚:
元認知:戰略的本質是什么?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什么?供應鏈戰略的本質是什么?
方法:如果制定供應鏈戰略?
事實:供應鏈戰略細節和標準?
針對這個,我寫了幾篇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戰略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供應鏈戰略與公司競爭戰略配稱如此重要?》
供應鏈管理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對“供應鏈管理”有自己的理解和定義如此重要?》,《對“供應鏈管理”的理解決定了你的方向》
供應鏈戰略的本質是什么:《案例:為什么單一的供應鏈戰略會阻礙創新?》,《供應鏈經典:<你的產品需要什么樣的供應鏈?>》,《供應鏈經典:<如何針對產品的不確定性匹配合適的供應鏈戰略?>》,《供應鏈經典:<六種經典供應鏈戰略模型幫你直擊要害>》,《供應鏈經典:麻省理工出版<反思當前的供應鏈戰略>》
如何制定供應鏈戰略:《Supply Chain Roadmap:制定供應鏈戰略的步驟》,《Supply Chain Roadmap:供應鏈細分與組合》
供應鏈戰略細節和標準:制定供應鏈戰略之前要評估各個維度,比如“需求變化”的定義如下:
很高:偶爾和不可預測的要求非常高(約我平均需求的>50%)。典型的與意外事件(如維修、項目或緊急情況)相關的服務或產品需求。
高:需求曲線有很高規模的峰值(約為平均需求的30~50%),如對時尚產品的需求(如與流行趨勢相關的產品或與季節性電影中的人物相關的產品)。
中:需求曲線有較低和中等規模的峰值(約為平均需求的20 - 30%),如個人護理產品或家庭護理產品等消費品的需求。
低:需求曲線有短而平穩的變化(約為平均需求的<20%),如對易腐爛產品(如乳制品或面包)的需求。
以上可以記住,也可以不用記住。只需要制定的時候查閱即可。
#輸入
要想提升輸入質量和速度:
好的起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好的方式:主題閱讀
好的工具:思維導圖+有道云筆記
定期更新迭代
《定位》一書里面有句名言:
因此,我們搭建知識體系最好的方式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閱讀經典書籍,研究經典論文和上好的課程。不要重復造輪子!
否則:
會走很多彎路
成功速度很慢
天花板很明顯
主題閱讀就是帶著一個問題大量地同時閱讀多本書籍或課程的同一個內容。比如我研究供應鏈戰略的時候,只看每本書和戰略相關的內容,把一個內容吃透。
我之前其實沒有接觸過主題閱讀這個概念。而是我自己發現,要想快速解決問題吃透一個問題就只能去快速翻閱市面上所有關于這個問題的內容。如果從頭到尾閱讀一本書再去看另一本,就會費時。當時發現這樣效率特別高,很容易把問題吃透。
后來看到一些學霸分享,才知道這種方法就是主題閱讀。
此外,如果時間允許,最好的方式是從這個主題初版到最新版的內容沿著歷史時間軸往下讀,只讀經典。因為,觀察大師們對這個主題的迭代思考對你理解這個主題非常有幫助!如果你想了解供應鏈戰略,那么務必要看我的供應鏈經典系列文章。如果你想了解DDMRP,也可以順著如下主軸閱讀:
思維導圖的好處在于人們最熟悉的查詢方式就是索引。而思維導圖就是這種形式。
類似這種:
而我的是這種:
我大致將思維導圖的內容分為三類:
思路:理解某個主題我應該回答哪些問題。涉及元認知
教材:和某個主題相關的經典書籍,論文和課程
輸出:和這個主題相關的自己的思考。我把這個輸出按照課程的方式和順序撰寫。輸入又細分為理論思考和實操經歷。在輸出里面我會將大量“方法”寫入。
而將方法背后大量的細節,即“事實”,我會用有道云筆記記錄下來。
前端時間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小米宣布造車,但是一直沒有招夠人,原因是電動車汽車技術與燃油車汽車技術大相徑庭。技術是革命性的,很多知識需要重新學習。
供應鏈管理誕生了幾十年,相關理論快速迭代。我們也得時常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自己兩個比較好的途徑是:
a.Gartner的技術成熟度曲線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我的“課程表”,我會持續更新這個主題。
b.供應鏈期刊
國內比較少這類期刊,國外有一些。后續我會購買,翻譯給到大家。
c.多和同行交流
多參加行業的交流會,多和處在前沿的同行交流
#輸出
很多同學人到中年了發出一聲哀嘆,為什么讀過這么多的書,學過這么多的知識,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呢?當然,你學了那么多東西,當然過不好這一生,你需要用出來才能過好這一生。把學到的東西用出去~~
因此,我們要把輸入電腦的知識轉化為自己腦中的用起來。用輸出倒逼輸入(著名的費曼學習法的精髓便是如此)。
著名的費曼學習法金字塔:
最后,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理解。為什么?因為天下沒有一樣的病人,沒有治百病的藥方。沒有通用的最佳實踐。
《Rethink your supply chain strategy》時曾看到這樣一段話
“當某個實踐經驗在組織A和組織B實施后獲得了巨大成功,自然我們就會想極力將其應用到組織C。那些過去應用于其他組織獲得巨大成功的實踐稱為最佳實踐。這樣的稱呼似乎意味著如果你現在也應用它,你也將獲得成功。因為好的東西總是好的。真的如此嗎?
錯!我們對所謂定義最佳實踐一直持有懷疑態度,因為一種實踐的效果取決于實際環境中的很多因素。
即使是在同一個行業,概括一個最佳實踐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我們應當將關注點轉移到每個組織的獨特性,包括它的戰略,文化和環境。當我們談到供應鏈戰略時,沒有哪一種方法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與其照搬別人的做法,不如為企業定制自己的實踐方法。我們稱為定制實踐。這種方法不是要去忽視過去所有的經驗,所有事情白手起家。從他人的實踐中學習是很有價值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從他人那里學到的必須要量身裁剪后給到自己的組織。”
能夠運用體系,活學活用,解決問題的,才是真正的專家。關注我的公眾號,自己搭臺階,一步步成為供應鏈專家。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353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326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132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575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98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67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213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132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28 閱讀物流行業唯一!京東物流入選《可持續發展年鑒2025》
111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