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開始,羅戈研究每年都會圍繞不同的主題及行業發展趨勢發布《合同物流發展報告》。2017在第一版《中國合同物流發展報告》里,羅戈研究嘗試從整體層面呈現國內合同物流當前現狀。2018年第二版報告主題是“關注變化”,并期望回答合同物流需求、服務、市場競爭在發送什么變化。2019第三版報告關注點是供應鏈端的“核心企業”,并圍繞核心企業展開的供應鏈展開分析,對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外包服務需求等差異。2020年第四版報告以商業數字化創新帶來的合同物流新內涵為主要看點。
在本次會議上,羅戈研究院長潘永剛對《2021中國供應鏈&合同物流發展報告》進行解讀,創新性地提出供應鏈“密度論”。
羅戈研究院長潘永剛
(9月24日,羅戈網舉辦了“2021(第五屆)合同物流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完成)
每年我到合同物流大會,都要在最后做這個報告。今年這個報告的內容,首先是過去這一年供應鏈物流發生的變化,以及我們看到的未來趨勢,從結構上分成了三個部分:
一是市場調研數據,會涉及到甲方和物流企業。
二是供應鏈物流密度論,也是今年大會的主題。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到底對物流而言,什么東西是本質性的,現在終于找到這么一個詞——“密度”。
三是科技供應鏈展望。合同物流、供應鏈物流走到現在,未來是科技供應鏈。
我們就沿著這三個部分,逐個來看。
首先看 2021 年中國供應鏈合同物流30強。這個榜單來自市場相應的調研,既有甲方企業,也有相應物流企業的材料。
這 30 強里,可以看到京東物流、安吉、外運、日日順、準時達、中通服供應鏈、安得智聯、中郵物流、中都物流等等,都在業內是鼎鼎大名的。營收規模最高的 556.2 億,最低的 15 億,正處于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里面。
從增長的速度來講,這里面大部分企業都處在相對好的區間。但是,我們也看到了部分企業是下滑的,尤其是汽車物流企業非常明顯,下滑的幅度非常大。如果只看數字的話,這也跟整個國內乘用車銷售的下滑是有明確關系的。
除了頂尖企業,再看整個行業。
1.企業經營狀況
企業2020年營收增長仍以30%以下為主,并持續看好本地生活/消費相關行業。
從整個增長狀況來講,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參與調研企業,能夠處于 10-30% 的增長區間。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調研企業的增長區間不到 10%,其中甲方和物流公司占比分別為 26% 和 35%。至于增速為負,營收完全下滑的企業,占比則相對來說比較少。
我們再來談談,在未來的兩到五年,大家分別看好什么樣的行業?
比較看好的有新零售、生鮮冷鏈農產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汽車比去年有所上升。為什么汽車物流公司都下滑了,大家卻還是比較看好呢?我相信正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那些公司不太好了,那么,可能新能源車、電汽化和網聯化就會有機會。還有快消等大的領域,大家也很看好。總的來說,上升比較明顯的還有工業大宗,下降比較明顯的則是高科技。
2.挑戰
企業普遍面臨新商業環境下的供應鏈物流管理挑戰
對于甲方,現在面臨著疫情,面臨著層出不窮的國際關系變化,整個供應鏈計劃和預測難度增加,這是大家能夠想到的。而對于物流公司來講,客戶在做數字化,在做一盤貨的轉型,其實也面臨著莫大的挑戰。
所以首先,我們一方面是看到,整個甲方面臨的宏觀環境非常復雜,這使得另一方面,對于物流企業來說,需要思考的是,究竟要怎么樣才能夠跟得上甲方企業轉型的步伐,能夠去提供數字化一盤貨的解決方案,最終能夠去跟隨客戶找到增長點。
其次,對于甲方來說,需求和渠道的變化也是比較多的。因此對于物流公司,排第二的挑戰就會是是物流客戶公司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這意味著當甲方都已經被競爭擠壓得很厲害了,物流公司受到的挑戰也就更大了。
當然最后,在供應鏈變化方面,我們還發現,比如說像綠色轉型,也有越來越多甲方開始考慮低碳相應的情況。80% 以上的甲方企業,都在數字化轉型上有非常強烈的信念,因為企業在供應鏈布局有規劃舉措。
3.數字化轉型
超過80%的甲方企業,規劃于2025年前完成供應鏈數字化轉型
對甲方的調研,排第一的是數字化轉型,排第二的是物流網絡計劃,然后是全渠道一盤貨轉型,跟全渠道一盤貨轉型并列的,還有采購數字化供應鏈管理。
也就是說,數字化實質已經變成甲方排在第一位的思考的問題。而網絡為什么要規劃?甲方說了,我自己的市場競爭很激烈,整個網絡要重新考慮,渠道 TO C 和 TO B 的整個網絡要如何融合起來,整個市場結構在變化。
其實一盤貨全渠道對應的都是你的網絡,所以這是非常有意思的,包括機器人自動化這些方面。結合數字化,在技術和網絡重構上,對于甲方來講,這兩年甲方都很忙,都很辛苦,重點解決的商業問題也是老生常談,怎么樣優化成本,提升利潤,響應用戶需求,第三位的是數字戰略的轉型。時間上都預計在這五年周期里就要完成。所以這五年甲方都在快速數字化轉型,而對于物流公司來講,你也必須得做,因為這是等不及的,一定要做的事情。
4.外包
1)企業的供應鏈物流外包,仍以傳統合同物流企業為主
另外就是,對于甲方的調研反映出,到底大家在用什么樣的物流企業?
其實用得最多的還是區域的小三方,然后是傳統的大三方,其次是網絡型的快遞快運。去年端到端的供應鏈運營商也有 53% ,但今年是30%,也就是說大家之前去嘗試所謂端到端供應鏈運營商,原來的嘗鮮可能是吃到了一些苦頭,使得市場份額快速下滑,而這種下滑最終又回到了小型物流和傳統的合同物流企業去了。
從外包范圍看,TO B 領域基本上外包占比還是非常高的,基本上超過60% ,只有原材料上外包比例低一點。TO C 部分基本上也是超過了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即時配送,已經開始有 20% 的外包了。不僅對于甲方,即時配送也慢慢變成了物流管理部門要關注的對象。不僅僅是傳統的倉運配,快遞,這種新型方式也逐漸成為了大家外包的新的范疇。
2)企業對全渠道服務的滿意度相對較低,并對成本與管控有較高的提升期望
那大家到底滿不滿意?
從滿意度來說,TO C 的“很滿意”占比是最高的,然后是 TO B 的。但是這里面“滿意”、“很滿意”加起來,卻基本上達不到 50% 。對于“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部分來說,全渠道部分“不滿意”的比例相對是比較高的。大家主要的指標看成本控制,看訂單的全程可視化,再就是履約時效,交付的滿意度和庫存相應的準確率、周轉率。
5.能力狀況
1)科技與精細化運營能力,是供應鏈&合同物流企業面臨的最大短板
那短板會在哪里?到底大家認為的競爭力和短板,以及甲方最看重的能力是什么?
從這里我們看到,從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看,物流企業自己認為什么強,什么弱。物流企業認為自己最強的是行業整體解決方案,認為自己最弱的是科技能力。甲方最看重什么?第一是看重行業解決方案,然后是看重客戶服務能力,其次是精細化運營,這中間還是有一些差異和錯位的。
2)供應鏈&合同物流的IT鴻溝,在波動中趨于縮小
我們一直也都在看一個 IT 的鴻溝。甲方認為你到底做得怎么樣,你能不能達到他的要求,總體上這幾年的調研能夠反映出,大家越來越在彌補整個數字化的鴻溝,能力也還在提升,但是從這次的調研看,甲方這么看重數字化,我覺得接下來物流公司的鴻溝,就比去年的調研又拉高了一點,意味著甲方對于數字化的需求可能比原來又升級了,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所以我們的物流服務商,物流軟件商,可能在后面,就是你的數字化解決方案跟原來的傳統解決方案又不同了,又要升級了。
3)企業當前的科技能力以業務信息化管理為主,關注大數據分析、供應鏈協同相關技術投入
再就是整個過程中,科技部分,尤其是數字化大家都很關注。到底物流公司具備的科技能力和要投入的科技能力是什么?
調研數據顯示,93% 的企業都有物流業務的管理系統,50% 有大數據分析,供應鏈需求計劃管理,供應鏈控制塔和運營中臺。規劃投入的部分,最高的是大數據和中臺控制塔部分。
通過端到端運營商和傳統合同物流企業在科技能力的對比,可以看到有兩個 57% 是端到端供應商在大數據和控制塔的部分,顯著領先于傳統的物流企業。
6.網絡
合同物流的網絡效應
網絡是不是很重要?合同物流到底有沒有網絡?成不成網?超過四分之三的人都認為供應鏈物流具備網絡效應。
甲方的人認為,合同物流具備網絡效應占比更高。也有認為沒有網絡效應的,這里面說定制化,包括網絡質量問題,對于國內的物流企業是不是有成網的企業,甲方 66% 的人認為有,但是物流公司沒有那么自信,只有 53% 認為有。
大家普遍認為,京東、順豐、安得、日日順等等這些企業是網絡型的,有網的企業。沒有成網的還是認為,合同物流是偏區域性的,偏行業性的,偏定制化的。這就是大家要思考的,網絡型企業走到合同物流,走到供應鏈物流范疇里,跟傳統的物流企業之間,到底差異在哪里。
7.綠色供應鏈
企業多在低碳轉型探索早期,運輸新能源轉型是當前主要實踐
碳排放現在非常熱,所以我們也專門做了相應的調研。
對甲方來講,低碳轉型的挑戰,70% 內部認同還不統一,第二是投入比較大。所以 40%的企業有想法,還沒有行動,有 21% 的企業是已經進行核算,還有 21% 制定了策略,剩余 20% 則是完全沒想法。
從轉型實踐來講,甲方一般做的就是電動叉車、新能源配送車、新能源卡車。物流公司最多的是新能源車,才是電動叉車,包括業務流程的優化。所以說,大家都在嘗試開始做一些相應的低碳轉型實踐。
1.供應鏈物流密度論
前面是我們調研的情況分享,接下來看一看供應鏈物流密度論,包括整個領域的變化和升級。
這個密度論我們提出了三個密度,一個是訂單密度,一個網點密度,一個是數據密度。
從整個邏輯來講,對客戶而言,他關注的是交易、交付和交互。但對于交易而言,實際就是訂單;對于交付而言,是網絡,是網點;對于交互而言,更多的是數字化的互動。
為什么講這三個密度?
本質上要有訂單密度,才有網絡密度,沒訂單,建網絡投資沒用。訂單密度上去了,訂單就多,數據量就大,數字化轉型的苛求就在。所以這三個密度本質上是供應鏈物流服務要看的訂單、網絡和平臺。因此,關注客戶、關注網絡構建平臺,這也是未來的物流企業要去構建的所謂科技供應鏈。這里的訂單和網點結合,是在動態履約;訂單和數據結合,是在需求的預測和計劃;網點和數據結合,在于數字化交互和服務。
我們來一項一項看。
1)訂單密度
從訂單密度來講,核心是看物流服務到底做的是什么樣的訂單。
這里拆解開有很多類型,回過頭,在大的物流服務來講,可能是 TO B 的訂單,TO C 的,是倉運配的是快遞的訂單,落到企業層面,又落到不同的業務結構力。核心是通過對于訂單密度的把握和界定,物流企業要去認知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的客群在哪里,接下來的網絡怎么樣去構建,服務能力,數字化能力怎么去匹配,才能夠有的放矢。
而且在整個市場上,現在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大公司什么都想要,小公司必須找到自己的核心區間,所以要分析清楚自己的訂單到底聚集在哪里,哪里有密度,往哪里做進一步的發展。
2)網點密度
無論快遞快運、合同物流、供應鏈物流,實質大家都要有倉,要有樞紐,要有網點,要有站點,這些所有的體系是落地交付的網絡的基本載體。有了訂單的密度,你要把它做好交付,就必須得把網絡密度做上去。
我們也看到了市場上原來訂單的密度為什么沒有形成,現在為什么說訂單密度在形成,我們后面講整個商業變化的時候,再來具像化解釋我們看到的變化。
3)數據密度
這個非常容易理解,尤其是TO C整個業務,使業務端的數據,原生的數字化訂單和交易越來越多,所以對于未來的交付體系的數據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甲方的數字化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數據密度上來,對于物流企業來講,你怎么樣能夠把你利用數據,在你原有的基礎服務之上疊加,創造新的基于科技的解決方案,尤其在科技交付領域。
剛才講的這三個密度,有點偏理論化,我們就更加具像化來看商業變革怎么影響物流。
1)品牌主導的渠道數字化整合,管控末端客戶/用戶交易權,提升訂單密度
首先我們從整個品牌商的商業變革來看。
傳統的分銷模式,看到品牌商 TO C 訂單占比越來越高,品牌商逐漸開始做自己的私域流量。現在他們自己也要做電商,還有所有的品牌商都在嘗試變革它的整個渠道管理邏輯。而在過去,原先 TO B 的訂單是批量化的,因為只需要交付到經銷商,后面的訂單是經銷商再往末端終端做碎片化訂單交付。
這就出了一個問題,傳統的合同物流為什么做不出來很龐大的網絡?為什么規模上不去?
實質上,很大程度上服務的客群只集中于 TO B 的訂單部分,所以網絡就深不下去,再到區域就有區域經銷商把下面的碎片化訂單承接,這也使得這張網是非常稀疏的網,在全國有三倉五倉,二十倉的模型,就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全國建構一個百倉千倉機構。
但是隨著 TO C 碎片化訂單,完全由品牌商直達用戶的時候,TO C 訂單率先在訂單密度上被集約了,訂單密度提升了,所以 TO C 的網絡能夠建更多的網點,網點密度才能上去,網絡才能起來。
現在我們看到的比較大的變化,像前面肖總講的,“安踏”這些企業在收購自己的經銷商零售門店,原來是送經銷商,現在是送門店。“美的”前面做一盤貨,原來經銷商有兩千多個倉,現在用“安得”的一百多個倉。
所有這些大的企業,都在嘗試讓自己整個服務能力延伸到下一層的終端,所以這就使得原來碎片化的訂單,又被集約了。在被集約之后,這使得物流企業,網絡性的物流企業服務的要求就來了,因為訂單已經開始逐并了,所以需要通過商業變化找到物流變化的底層邏輯。
2)零售商平臺化,擴大目標用戶覆蓋,提升訂單密度
從線下零售到網絡電商到近場電商,這個變化大家也可以看到。
原來線下零售基本上由供應商送貨,自有門店補貨,門店補貨往往是大型零售商客戶的需求,后面到了廣域電商的時候,零售平臺送到用戶。淘寶把所有的訂單集約起來,建構了規則,因此淘寶起來了,快遞起來了,是因為有淘寶集約了這些訂單,所以快遞才能起來。
再結合剛才說的,品牌商的上一個頁面,品牌商當他要到所有終端的時候,他的需求也就更深化了,這時候就需要物流網做更深的配置。
近場電商從零售到前置倉到門店到用戶,這就更深了,又進入了深度倉配的訂單集約,所以電商的訂單集約,深度倉配的集約,和傳統倉配的集約,在集約這點上,都在快速的發生變化。
供應鏈物流新服務模型
這里面就提出新的供應鏈服務模型。
這個模型是說,我們為了幫助客戶,服務于他們的客戶以及他們的用戶,所以要從訂單到庫存到履約到交付。這個過程是供應鏈物流企業要有能力去處理的,但是你只做這些事情是不充分,不足夠的,還需要有編排能力。
之前發布了一個供應鏈編排報告,也就是說,當鏈路越來越被打穿打透之后,整個體系的計劃性要求、預測性要求、整體訂單集約的要求、數據化處理能力的要求,又讓你把具體的事情再服務于客戶,整體要貫穿起來,所以對于編排的需求出現了。
原來我們的模型只提的是訂單庫存履約交付,現在到編排,到用戶,這兩個部分都非常重要。
2.供應鏈物流四大變化與升級
所以這就帶來了供應鏈物流的四大變革升級,我們把這四大變革升級提煉一下。
1)商流整合帶來新網絡
訂單密度會帶來網點密度,所以只有商流的整合,商流的變革,才能夠帶來物流網絡的本質性變化。
廣域電商來說,“淘寶”帶來了快遞的網絡,電商倉配的網絡,“京東”是采銷型電商,更偏倉配。“淘寶”是平臺電商,帶來的是一種全網彌漫性的交付網,而到家 O2O 是前置倉配網絡。
渠道一盤貨現在正在發生著,又帶來了全國協同的倉配網絡,這就是現在看到的渠道變革,像“安得”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社區團購使得網絡又下沉了,直接到了終端級,覆蓋的是中國大概五百萬的消費終端,這些終端的覆蓋未來有深度倉配網絡再匹配。
所以現在講的合同物流,往往說的都是在全國協同倉配網絡部分,但是從物流網絡的角度來說,這些網絡最終是疊加的,因為客戶的訂單雖然在不同的網絡都在流轉,但是甲方的供應鏈和物流管理部門是只有一個的。
所以他們對于整個分類的訂單和分類的網絡對接管理,最終會一體化。
這使得整體對于物流服務商,尤其是大三方,大合同物流,大的供應鏈物流企業,你的整包能力要如何讓你統籌這些網絡。
這些網絡有不同的模式,從點到點的標準化快遞,到倉配快遞,到即時配送,到全國的區域協同倉網,再到深度倉網,他們在面對 TO B ,TO C時,提供了不同成本時效和不同服務。
對于未來供應鏈企業來講,要在這些網絡之上,有能力去把所有網絡再集約起來,再為你的客戶提供服務。這就使得在末端部分,這是走到區域端之后,所有這些類型的貨物最終會走到一個體系里面,所以最底層前置倉末端部分會越來越有融合性,這種融合性使得整個網點密度,形成的物流網絡,那就是新的不一樣的物流網絡。
像“安得”,這樣一個末端整合的通倉通配,一盤貨的倉網就是未來的雛形,未來多類的倉網結構會在底層融合起來,誰能在全國多倉總的架構,在每個末端區域又能形成自己深化的倉網結構,這才是有壁壘的,有核心競爭力的。
2)一盤貨推動云倉發展
剛才我們是從網絡的視角來看,接下來再從一盤貨的視角。
當然一盤貨有不同的理解。對于品牌商,所有的線上線下可以做品牌商的一盤貨,我也可以是平臺作為品牌商集合的一盤貨,我也可以作為第三方物流,能夠服務于所有的品牌、平臺,為他們的客戶提供服務,我也可以做這樣的一盤貨。
所以 TO B 和 TO C 一盤貨,品牌和經銷商一盤貨,跨平臺、跨渠道的一盤貨,這都是一盤貨可以涵蓋的范疇,因此一盤貨這個概念非常大了。
這種大的概念背后,核心實質上是我們在訂單處理上,因為你要處理不同的渠道訂單,所以你得把庫存能夠歸結起來。
說是一盤貨,本質是庫存的統一管理體系。
這樣的庫存統一管理體系,能夠讓你把庫存好,匹配好,并且做好中間的成本和效率的評估,讓你的整個最佳的履約點,可以選擇從品牌商送貨,從經銷商送貨,從零售店送貨,或者你選擇逐級做相應的,因此就需要中臺,處理不同類型的訂單,又要把庫存的一體化做起來。
當然在物理上,可以有不同倉的類型再分配,例如安得智聯的多倉一盤貨整合。
3)平臺驅動零散運力整合
還有一個大的變化,平臺驅動的零散運力整合。
大家都知道整個中國的物流領域,個體司機多,中小物流企業多,專線小三方特別多,所以在運力體系部分,是非常分散化的。
但是整個市場通過平臺在逐漸整合社會化的運力池,這樣一個平臺雖然異化出其他的問題,比如網絡貨運相應的情況和變化,但是總體上不能否認貨拉拉、滴滴貨運,在個體司機的整合上已經平臺化了。
在物流公司的平臺化整合上,我們也看到了有些影子,像 OTMS 構建的運力池,本質上把社會化的運力池跟平臺的匹配能力結合到一起,為前端的需求方提供了運力供應鏈服務。像網絡貨運平臺,在處理如何跟貨運公司進行交易。
因為業務和財務是一體化的,跟發票一體化,所以也會有相應的財務、財稅、發票問題的處理和解決。但是最終這個問題還是要通過業務的整合,運輸業務的承接,加上數字化,加上財稅服務,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把貨運做得更實。
4)解決方案的科技化升級
再就是解決方案的科技化升級。
昨天我在另外一個會上,華為數字化使能部做了分享。他們講了供應鏈編排的框架,類似的架構,控制塔大島是下端的,上端是執行,這里要實現物理的映射。
所以在供應鏈的編排來看,現在看上去還有點領先,但是實質上,現在看所有的供應鏈物流企業,在講解決方案已經不再是原來單純的運力層面,在倉儲管理層面,實際已經走到了需求預測,庫存模型,補調模型,越來越在幫助企業管理非常復雜的供應鏈總體的框架,所以編排就成為了超越原來的倉運配的能力,這就是新的供應鏈科技解決方案升級的方向。
這個方向中,我們也看到 RPA 這樣典型——云鈉這樣的企業,為所有的供應鏈物流企業可以提供嵌入到更加細微的流程改善上。
剛才講的供應鏈編排是比較宏觀的整合,但是細節層面都有很多的優化和改善空間,這都是我們的解決方案當中要不斷去嵌入進去的。
所以不能只看大的變革,也要看小的優化和改善,讓你的數字化變革真正深入到骨髓。
最后做相應的展望。
1.合同物流價值升級路徑
都說合同物流現在要到科技供應鏈,要到平臺。
前面講了三類企業,一類是傳統倉配合同物流企業,一類是快遞快遞運的網絡企業,一類是平臺企業。
這三類利潤的衡量方式包括物質的方式,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合同物流是項目制的,本質是看一個老板多能喝酒,能搞定多少客戶,他就能做多大的盤子和生意,所以合同物流的規模性增長,帶來的利潤增加是非常有限的。
網絡性企業,因為是看效率的,所以是看投資規模帶來的相應回報。
平臺型企業,大家都講按照市夢回報率的。想象空間有多大,公司就多值錢。只靠干活掙錢已經不行了,得靠做夢掙錢可能才值錢。
所以物流企業要走到平臺型企業,至少在當下的競爭當中,你必須能夠跟別人一起玩,否則你就沒有辦法跟別人玩下去。
2.從合同物流到科技供應鏈
所以從總體來講,甲方在做數字化變革,做商流一盤貨變革。對于物流公司,我們要提升解決方案的數字化能力,要讓整個網絡變得更加深,更加跨網絡的經營能力上提升,不能夠只守著原來的三倉五倉的粗模型,再去參與競爭了,你已經沒有辦法跟那些深度網絡公司競爭,沒有辦法跟科技平臺企業競爭。
這種變化就使得我們要從傳統的合同物流,逐漸走向科技供應鏈,科技供應鏈和傳統合同物流的差異是什么?我們從服務范圍、網絡密度、科技能力、合作深度上來看,就能看到相應的區分
3.展望未來
最后總結幾句話。
第一,抓住商業變革機遇。
訂單密度決定網絡密度,沒有大的商流變革,就沒有大的物流變革。所以當商業變革來了,當你看到了,看清了,就要投身其中。只有在時代的變革當中,才能夠產生時代的企業。快遞是這樣,可能供應鏈企業也是這樣,必須要去關注整個商業變革大的機會,才能夠有可能讓你的網絡密度,真正趕超其他的企業。當然你得找到真正有訂單密度的大訂單流的洪流到來。
第二,圍繞產業深度布局。
大的商流變革是要看命的,趕上就趕上了,趕不上沒辦法,怎么做?為了增加我的訂單密度,我就在某一產業、某一區域、某一領域扎根其中,把訂單密度提升,然后你的網絡扎深,服務能力扎深,核心能力的建設好,強基固本,才是根本性的東西。靠命,大家都是時代的一粒沙,不一定抓得住。
第三,升級科技平臺。
原來最多講的是有客戶就有訂單,有訂單就有業務,現在整個的訂單密度和網點密度又提升了數據密度,有數據密度才能參與未來的競爭。當甲方它的核心關注點都關注到了數字化,你不去關注,你不去提升科技能力,你不去提升數據密度,而且是大數據高密度數據處理,你怎么樣去做物理世界的統籌和優化?你怎么樣成為編排者?你就沒有可能,所以你的發展空間也就受到限制。
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的分享,非常感謝大家堅持到現在,謝謝。
作者 | 潘永剛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上海歐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54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科捷供應鏈有限公司
3147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
2730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35 閱讀順豐、德邦發布春節服務公告:將加收資源調節費
2061 閱讀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1950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京東物流
1741 閱讀剛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無霸市值已縮水211億
1717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49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49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