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2021貝殼財經夏季線上峰會“數字經濟:通往未來之路”拉開帷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移動通信論壇理事長鄔賀銓在峰會的開幕主題演講中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仍待破局,當前發展存在“頭重腳輕”“避重就輕”“重外輕內”“以外替內”四個方面的誤區。
鄔賀銓在演講中指出,“頭重腳輕”,指的是回避垂直行業企業現場數據難采集問題而主攻企業大腦和平臺。但企業大腦只是匯集底層統計數據和外部數據,對實時性要求不高,事實上,車間級、直接對生產過程控制的“企業小腦”更為重要。
“避重就輕”,指的是受限于現場級工控設備的協議開放性,不從機器聯網做起,企業小腦也無數據可挖掘。
“重外輕內”,指的是過分關注建跨企業的標識系統和高質量外網?!吧a現場數據基本不出企業網,過分關注建跨企業的標識系統和高質量外網意義不大?!编w賀銓表示,“企業其實無需新建外網,只需外網提供低時延高可靠鏈路?!?/p>
“以外替內”指的是將5G 2C的架構直接搬到5G 2B業務上,不適應企業內網及與OT(操作技術)融合的需要。鄔賀銓表示,5G全連接工廠并不現實,目前5G主要應用在現場級且多為機器視覺類視頻傳送,尚未進入主流應用。
鄔賀銓指出,出現這些誤區,主要是因為企業沒有充分認識到消費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差異,對互聯網的下半場的艱巨性準備不足。
延伸閱讀:2021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形勢分析
近日,賽迪智庫工業互聯網平臺形勢分析課題組發布我國工業互聯網 2021 年形勢展望。認為,2021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將步入頂層設計更加清晰、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融合創新更加活躍、產業生態更加繁榮的新階段,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0 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平臺體系建設不斷走深走實,“平臺 + 技術”“平臺 + 行業”“平臺+ 區域”“平臺 + 雙鏈”“平臺 + 生態”體系化推進,平臺已經成為加速制造業舊動能改造和新動能培育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在疫情期間為企業抗疫復產、降本增效、轉型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展望 2021 年,平臺發展將步入頂層設計更加清晰、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融合創新更加活躍、產業生態更加繁榮的新階段,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1 —
2021年形勢基本判斷
( 一 ) 從產業發展整體看,“10+m+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速構建
2020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迅速,逐漸從概念走向落地,多層次、系統化的平臺體系基本形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加快企業轉型、有序復工復產等提供了有效支撐。綜合型“雙跨”平臺獲得各方高度認可,海爾、東方國信、用友等十大“雙跨”平臺平均接入工業設備達到 140 萬臺 / 套、工業 APP 突破 7000 個、服務工業企業超過 1 萬家。特色型行業和區域平臺快速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基于自身行業知識稟賦加速平臺布局,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平臺近 100家。專業型平臺不斷涌現,打造了一批專注特定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技術單點突破的重要抓手。
展望 2021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在“新基建”浪潮背景下,實現平臺模式創新、工業設備上云、數字化管理、試驗等能力的持續提升,平臺功能更加完備,多層次平臺體系更加完善。
( 二 ) 從“平臺 + 技術”看,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深化
2020 年,圍繞“平臺 + 新技術”的融合創新發展取得快速的發展,各企業積極探索在不同工業場景中深化 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和工業互聯平臺的融合應用,涌現出一批典型應用場景。一是部分企業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 +5G”應用實踐,逐步建立涵蓋網絡、設備、模式、算法、安全、標準等環節的新型工業互聯網體系。二是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加速,推動建模優化與迭代升級,增強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區塊鏈助力平臺構建可信數據資源存儲、管理和服務體系,推動平臺數據的歸屬確權、安全傳輸和可靠交易。
展望 2021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加快形成一批面向設計仿真、生產控制、質量監測、物流配送、供應鏈協同等工業場景的融合創新應用,進一步為新技術在工業領域落地提供關鍵支撐,推動融合發展邁向新高度。
( 三 ) 從“平臺 + 行業”看,面向細分垂直領域的特色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持續涌現
2020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在垂直行業落地深耕,已廣泛滲透應用到 30多個行業,平臺行業賦能水平不斷提升。企業聚焦行業痛點問題,將技術突破、模式創新與產業實際需求相結合,形成了一批面向特定場景、具有推廣價值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
展望 2021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在細分垂直領域進一步普及推廣,全面賦能傳統產業,加速形成一批“平臺 + 行業”優質解決方案,提高行業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加速培育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實現行業企業的創新發展。
( 四 ) 從“平臺 + 區域”看,面向“塊狀經濟”發展的區域級平臺將成為帶動集聚產業整體提升的有效途徑
2020 年,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加速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塊狀經濟服務。支持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建設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面向北京、青島、南京、蘇州等重點地區布局“7+12”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加速帶動區域產業提質增效的有力支撐。
展望 2021 年,將形成一批面向“塊狀經濟”發展的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進一步整合地方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資源與行業需求,為地方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 五 ) 從“平臺 + 雙鏈”看,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成為加速補鏈、優鏈、強鏈的有效途徑
2020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防疫復工難點痛點,加強協同配合,持續在疫情防控、物資配送、復工復產等領域釋放賦能作用,有力支撐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運行。一方面,海爾、騰訊等企業通過平臺擴大物資匯聚、供需對接、動態調配等產品及服務供給,助力企業生產協同、柔性轉產和產能共享,產業鏈加速協同復工復產、快速實現達產增產。另一方面,智能云科、阿里等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幫助制造企業在疫情期間大力推行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智能化生產等新模式,實現“停工不停產”“減人不減產”,保障了供應鏈的穩定運行。
展望 2021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將亟須作為支撐人、機、物等全社會制造資源泛在連接、柔性配置和聚合共享的重要基礎設施,為“補鏈”“優鏈”“強鏈”等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構建安全、敏捷、經濟的現代供應鏈。
( 六 ) 從“平臺 + 生態”看,跨地域跨產業多方協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2020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融通發展生態不斷壯大,各類平臺建設主體依托自身發展優勢,加速從產業鏈整合向跨行業、跨界融合互補方向轉型,構建以平臺為核心的制造業協同創新發展生態。一是跨產業協作不斷增強,基于平臺的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持續涌現,共享經濟、平臺經濟、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加速形成。二是跨地區合作不斷深化,多領域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集聚區初步形成。三是跨領域服務不斷優化。
展望 2021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集聚效應將更加顯著,進一步促進產業、科技、金融對接,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涌入融合創新技術、典型應用場景、行業解決方案等投資領域,加速平臺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落地,加速完善平臺產業生態體系。、
— 2—
四個問題值得關注
核心技術積累不足,平臺發展遭遇“卡脖子”。從供給看,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基礎支撐產業薄弱。從需求看,軟件應用投入不足,缺乏以需求牽引供給的發展環境,影響了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功能演進。
解決方案有待成熟,企業普遍不敢“吃螃蟹”。第一,企業“不敢用”。部分制造企業擔心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時會導致業務出錯或進度受阻,管理者害怕由于平臺不夠安全可靠而承擔責任。第二,企業“不愿用”。部分企業仍傾向于使用國外工業軟件或系統,嚴重阻礙了解決方案的應用推廣。第三,企業“不會用”。制造企業信息化基礎參差不齊,阻礙了平臺應用的持續深化。人才供需結構失衡,傳統企業頻被“挖墻腳”。一方面,“育人難”。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開發者需要具備集模型算法沉淀、工業 PaaS 搭建、平臺二次開發等于一體的綜合能力,相關人才培養時間長、難度大。另一方面,“留人難”?;ヂ摼W公司往往用數倍于工業企業的年薪挖人,有工業知識經驗的開發人員頻頻轉入互聯網行業,加劇了復合型人才的結構性短缺,難以為平臺建設及應用推廣提供有效支撐。
生態體系尚不完善,亟須政府“一盤棋”引導。第一,資源整合能力不足。第二,優質平臺供給不足。第三,金融服務能力不足。
— 3—
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夯實頂層設計,完善平臺發展標準體系建設。持續完善融合發展政策體系,將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融合發展突破口和著力點。持續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體系,開展關鍵標準研制及應用推廣,引導各地政府、龍頭企業和平臺服務商協同推進平臺建設與應用。
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平臺規?;茝V和迭代創新。持續深化跨行業跨領域綜合平臺和特點鮮明的區域型、特色型、專業性平臺建設。加快推動企業設備上云和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培育數字化管理、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智能化生產等新模式。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促進平臺在垂直行業和重點區域的規模化應用和迭代創新,打造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勁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高地。
強化前瞻布局,加快“平臺 + 新技術”融合創新發展。加快制定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產業圖譜,圍繞平臺發展關鍵短板環節推動工程化攻關。聚焦“平臺 +5G”“平臺 + 區塊鏈”“平臺 +AR/VR”等技術融合趨勢開展試點示范遴選,加快培育一批平臺創新解決方案和一批高價值工業 APP,提升平臺產品及服務供給能力。
提升服務能力,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中心建設,整合地方創新資源與行業需求,打造多方聯動、協同創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體系。研制完善價值評價體系,制定分類評價指標,遴選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強跟蹤評價和動態調整。
完善生態體系,加速打通金融鏈人才鏈產業鏈。支持打造工業互聯網人才實訓基地,通過“新工科”建設等方式,開展多層次人才培訓、宣貫推廣和應用實踐,培育工業互聯網領域復合型人才。充分利用創業板、科創板等政策機制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產融結合創新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充分發揮聯盟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營造產業發展良好氛圍。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73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34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4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4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7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45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70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3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