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低質低價”成為常態,誰還用心去做服務?
快遞創業的故事有多精彩,末端服務的矛盾就有多無奈。
前段時間,“快遞是否應該送貨上門”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的榜首,“不打招呼直接送到驛站或者快遞柜”一事也引來大量消費者的投訴。
據中消協公布的618消費者維權輿情顯示,消費者吐槽較多的配送類問題主要有:不送貨上門、鄉村取件加收快遞費等問題。而根據快遞100《2021年618快遞服務質量大數據報告》顯示,近70%的快遞員在618期間遭到投訴,且過半投訴超過3次。這些投訴中,有超過70%的人對快遞不送貨上門表示不滿意,成為導致投訴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眼人心理是有數的,上述消費者所吐槽的現象并非個案,折射了“送貨上門”是當下最讓快遞員和收件人糾結的現象。
那么問題來了:不上門和難上門的背后,到底是誰的錯?
是消費者不理解嗎?法律規定快遞送貨上門,消費者自己花了錢(即便是包郵),就應該享受快遞應有的服務。至于快遞公司和快遞員的“苦衷”,那是企業和從業人的“內部矛盾”,不能轉嫁給消費者。
是快遞員不愿意嗎?不是不愿意上門,而是不現實。派件量大,同時還要承擔攬收任務,根本就沒有時間做到全部或者哪怕按需送貨上門。只能冒著被投訴的風險鋌而走險。畢竟,“因為不送貨上門被投訴”還只是一個概率事件,但如果完不成當天的派收任務,被公司罰款卻是板上釘釘的事。左右都會罰,只能選風險相對較低的那個來作為“犧牲”。
是總部不明白嗎?相信沒有哪個總部不想提升服務質量,但是沒辦法,業務量突飛猛進,但成本也日益增高,行業整體增量不增收,尤其末端壓力更是空前。只能通過門店、快遞柜等新業態來分攤成本和消解派件端的壓力。
……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吆喝聲越響亮,“囚徒困境”也越顯著。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掰扯一下這個看上去永遠都“剪不斷,理還亂”的話題。
1 兩個“反?!爆F象
近兩年,在快遞服務供給端和消費需求端之間,有兩個“反?!爆F象值得關注——
第一個:“送貨上門”從什么時候開始,竟成了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
作為郵政法的明確條文,“送貨上門”肯定是快遞公司不可推卸的義務。但問題是:快遞小哥的群體擴容遠遠跟不上快遞業務量增長的節奏。
從市場規模上看,快遞市場前景無限。截至7月4日,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而目前快遞小哥這一群體并沒有明顯擴大,反而隨著外賣市場的進一步增大,不少快遞小哥去送外賣,愿意送快遞的小哥卻越來越少。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快遞末端配送會越來越難。
當需求端和供給端出現矛盾或者說不平衡的時候,另一個可見的趨勢是,價格戰已經擊穿成本,導致很多企業,尤其是網點難以為繼,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來做到“送貨上門”,對服務和品質的追求只能停留在口頭甚至空想階段。
在上述行業背景下,“送貨上門”就成了一種稀缺資源。原本應該是所有快遞都應該做到的事情,竟演變成個別快遞的“核心競爭力”之體現,不能不說是行業的悲哀。
第二個:異地快遞價格比同城還低。
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21年一季度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顯示,異地快遞均價為6.1元,同比下降22.9%,首次低于同城快遞。
行業數據的鮮明對照就像一鏡子,同城快遞的份額近幾年來一直被即時配、城配等新創企業蠶食和稀釋,他們的客單價遠高于傳統快遞,這是同城快遞價格“相對穩定”的原因,但路程更遠、運營成本更高的異地快遞比同城價格還要低,依然說明了很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價格戰”已經血拼到違反基本的行業規律了。瘋狂的“價格戰”已經開始失去理性。
2 一系列“災難性”后果
拔出蘿卜帶出泥,在單價持續走低的形勢下,難免造成一種失控的競爭,所產生的的問題也將越來越明顯、尖銳。尤其是最近幾年近乎瘋狂的價格戰,各大玩家和資本市場所預期的目標依然沒有實現,一系列的“惡果”卻已開始顯現,潛藏著三對“愈難調和”的矛盾——
一是快遞員和收件人之間的矛盾。
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大家們都懂。在普通消費者看來,只要付了郵費,像當日達、送貨上樓、開箱驗貨、面帶微笑等等星級服務是理所當然的。但“星級服務”是要付出代價的,誰來支付快遞小哥“星級服務”所需要的費用和成本?
眾所周知,在末端派費持續下降的大趨勢下,快遞小哥收入普遍不高(通達系及順豐特惠電商件派費情況:0.5元到1.2元之間),有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超五成快遞員月收入不超過5000元,收入3000-4000元占比次之。月收入超過1萬元的僅占1.3%。
錢難掙,活難干,業務量仍然急劇增長,規模持續擴大,直接導致快遞派送必須提升效率,一個快遞員每天要派送一兩百個快遞,才能達到時效要求,也才能維持自己的收入,挨家挨戶送貨上門成變得更加不現實。久而久之,快遞員和收件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二是末端網點和總部之間的矛盾。
在長期價格戰的擠壓下,快遞網點的生存空間已經急劇縮水,如果得不到總部的有效支持,基層網點的日子會更加艱難。
奈何,現實骨感,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需求,在不能有效提高收入的前提下,各大快遞公司總部依然靠著“低價”去搶市場,不斷的推高用戶對于服務的預期,同時降低投訴門檻,導致網點的成本不斷攀升,最終越陷越深,陷入了一種死循環,總部與網點之間的摩擦和矛盾無可避免。
三是“快遞進村”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在“快遞進村”成為國策的背景下,尤其今年國家明確要求加快“快遞進村”的關鍵節點,作為快遞進村的“橋頭堡”,鄉鎮快遞網點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也衍生出諸多“吐槽”和“抱怨”。其中,最直觀的原因無非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快遞市場之所以遲遲打不開局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收派失衡,即收件少、派件多。派件付出的成本遠高于收件帶來的收益,網點賺不到錢,自然難以為繼。當下,在各大快遞公司“組團降派費”的大背景下,鄉鎮網點沒有其他利潤來源,生存都成問題,何來的服務?
另外,囿于快遞路程、運輸成本、運營、人力成本以及快遞公司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將經營壓力轉嫁給鄉鎮服務網點,發件網點不敢向發件人收取足夠費用,包裹經過層層中轉,派費經過層層過濾,到鄉鎮點手上的派費并不足以支撐鄉鎮網點的日常經營。
需要提醒的是,除了“三對矛盾”,快遞公司之間無底線的價格戰帶來的“惡果”也已經在反噬產業鏈上游的電商賣家。因為服務體驗帶來的投訴,讓越來越多的商家,甚至平臺都開始反思“低價”帶來的負面效應,可以說“一損俱損”。
3 向“價格戰”宣戰!
偉大的品牌,從來都不是因為價格而打動人心,而是因為好的服務和產品才深入人心。
試想一下,如果快遞江湖都是以“價格戰”的模式去競爭,還談什么高質量發展?如果“低質低價”成為常態,誰還用心去做服務?答案不言而喻。
近段時間,一連串的監管重拳及時出手“糾錯”,向快遞“價格戰”宣戰,傳遞出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
約束是為了更長期的發展,政策監管與行業發展,二者彼此靠近,而非互相抵觸,只有兩者的結合深入肌理,才能促進行業整體健康成長。
以此推演,老鬼的朋友安德華認為,在一個行業的初始階段,出現徘徊在政策邊緣的現象,也很常見。但當快遞行業走向“大而強”的時候,忽視監管風險的快遞品牌是走不遠的。
一方面,如果說曾經監管還未抵達的時候,有人還心存僥幸,在政策夾縫、監管模糊地帶踩線,那么隨著監管趨于嚴格,各大快遞巨頭以往簡單粗暴的“價格策略”和老路子必須要改一改,一來可能觸犯法律,二來損人不利己。
另一方面,隨著行業監管會越來越嚴,加速淘汰賽的發生已是大概率事件。未來的快遞行業大戰,是價值戰爭,以后快遞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經營,必須要將更多的精力還是要聚焦服務和質量。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價格戰“頑疾”在快遞江湖已經存在多年,背后牽涉的利益關系也是錯綜復雜、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時期內有質的改變并非易事。但多年來的事實已經證明,“價格戰”是一種沒有贏家或者說全輸的競爭手段。
喧囂過后,市場終究還是要回歸理性。如果說過去,各大企業在快遞江湖里你追我趕,互相偶有勝負。那么當下,監管重拳出手把它們都丟在了三岔路口中間,應該也必須要有所“收斂”或者說進行深刻反思,不能繼續在崩潰的邊緣游走和試探了。
未來,為了活下去,或跑贏對手,只有價格公道,讓價格回歸理性,才能奔赴“星辰大?!?/p>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349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26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550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562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986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951 閱讀京東緊急馳援西藏震區,首批救援物資已由專車送出
969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88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857 閱讀人民日報“晚安短信計劃”關注電商西進:拼多多新農人傳遞溫暖
89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