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的DDMRP分享后,BT君感受到學習壓力,在幾個月快馬加鞭下,終于通過了DDPP和DDLP兩大認證,又花了1個多月慢慢消化, 一時間,對Demand Driven需求驅動的未來充滿信心。
<blockquote data-type="1" data-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QyMDY3NQ==&m data-author-name=" bt君"="" data-content-utf8-length="17" data-source-title="DDMRP學習筆記4:概念炒作不存在!這種堆庫存的算法你見過么?">幾個月前最后一篇DDMRP學習筆記
未來供應鏈DDMRP學習筆記4:概念炒作不存在!這種堆庫存的算法你見過么?
...............................................................................................................................................
最近BT君到了杭州新單位工作生活定居,在一次會議上,討論到CDC倉庫的補貨計劃,大概是如下這種模式。
物流大致如下:
1 從各個Vendor買原材料送到CDC存儲
2 從CDC發到全國各地的site
3 在Site內將原材料建成半成品
4 將半成品建成成品
要解決的計劃是 CDC從Vendor的補貨計劃
會議到中途,大家討論起來這個計劃的策略。
按照傳統MRP 方法
1 需求計劃
2 成品凈需求計算
3 成品生產計劃
4 半成品凈需求計算
5 半成品生產計劃
6 Site與CDC原材料凈需求計算
7 CDC補貨計劃
8 CDC向vendor的采購單
是的,很傳統的MRP做法,層層計算,層層展開....
MDS主需求計劃,MPS主生產計劃,MRP物料需求計劃.......
這個時候,我腦海中就開始躁動了,DDMRP學了那么久,那條牛鞭開始肆意揮舞了!也仿佛看到了那呼嘯的牛鞭即將抽打在大家的臉上........
以下是示意圖
“各位,既然我們已經有了中央倉庫做解耦,為什么不考慮下設定水位,按水位來補貨?”
于是,我先拋出了水位問題,希望能夠換個視角,解耦的方法很多,只要是設定庫存水位去吸收波動,都是可以解決的...
"嗯?"這時有位年長的同事提起
“是個方法吶,但要是庫存呆滯了算誰的吶?”
一時間BT君腦海中翻涌起了過去兩年在L工廠的往事,呆滯庫存仿佛是懸掛在客廳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隨時都會掉下來。為了避免庫存呆滯,已將敏捷做到極致,所有執行流程都跟蹤到每半個小時,但MRP的反復波動與神經性噪音,讓所有人都追的很疲憊,跑的再快趕不上計劃變化的速度。
這位同事繼續說“財務苛責起來為什么要這么買貨,可解釋不清啊“ ”是啊,要是我們有決策權,還可以自己按庫存水位去備”
聽罷,BT君腦海中一陣驚雷,攢了一堆想說的min-max,safety stock,動態庫存方案,都咽回了肚子里。
是啊,MRP到現在60多年,存在的意義,
可不只是一套精密的計劃體系 ,還是一套極具業務解釋性的責任分配系統!
這套責任分配體系,通過層層傳遞,層層分解,明確了每一層計劃的責任。同時,這種連接的強耦合性,讓一切都具備解釋性。
這么大的波動,誰來背鍋?
為什么呆滯?一定是銷售的鍋
一定是需求減少,一定是銷售丟單,一定是預測失誤...
總是能分析出原因(雖然未必解決得了)
為什么短缺?一定是采購的鍋
一定是需求暴增,一定是供應商出事,一定是特朗普了個大動作...總是能找得到背鍋俠...(雖然未必解決得了)
庫存不準,計劃傳遞慢,計劃頻次低,需求波動大,
總是有原因導致了牛鞭放大
這種計劃模式有著顯著的責任分配,財務也認可這種具備精密邏輯的解釋性答案,畢竟財務算賬也是進銷存,期初發生期末這種加減邏輯。
所以,MRP這么多年的流行,背后是人性在支撐,
每個計劃都需要一個最糟糕情況下的安全感,
這是按庫存水位備貨給不了的,
要推行DDMRP,計劃取得自主決策權是第一步
要知道,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22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558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963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436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07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16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1022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90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15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4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