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過去十年,對快遞業來說是黃金時代,那么,未來的十年,快遞業將步入白銀時代。
對快遞業未來十年的發展態勢,有人認為將延續高速發展,有人則說,將步入萎縮衰退期,本人以為,快遞業將步入后繁榮期,既不會延續前十年的升勢,也不會很快走向萎縮,而是步入白銀時代。以下僅為個人不成熟的想法,歡迎批評指正。
2011年至今,當年近2000家注冊快遞企業大多數已經接近消亡,大浪淘沙之下,能依然站在市場的快遞公司,不足十家。
然而相比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數量太多,以美國和日本為例,其快遞行業均呈現頭部高度集中的現象。以美國為例,前三家快遞公司USPS、UPS和FedEx,合計占了美國快遞市場90%的市場份額。
因此,當前,快遞江湖“剩者為王”這個規律依然發揮作用,置身其中的巨頭玩家們,既要力爭上游,又要保證別掉隊。
價格戰依然是其武器,除了傳統的快遞巨頭之外,今年開始,從印尼遠道而來的快遞新軍“極兔快遞”也加入了這個市場,帶來新一輪的價格亂戰。
業內人士預測,惡性價格戰才剛剛開始,有望在三年內完成行業格局重塑。惡性價格戰的持續也是行業即將出清的標志,是黎明的前夜。經歷價格戰的廝殺后,格局優化,企業享受格局紅利。留存下來的企業能以穩定的利潤率享受長期增長的優勢,參考海外經驗,美國和日本都曾歷經惡性價格戰,且格局出清后,超額收益顯著。
在此階段,將是現存快遞企業最艱難的時期,行業尚未完成出清,行業價格戰持續,同時隨著行業逐漸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度,價格戰激烈程度加劇,企業往往量升價跌,業績承壓。
因此,快遞業面臨轉型升級,或者說是兼并重組的新階段,競爭也會空前的激烈。高手過招往往是實力(內力)的較量,快遞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在激烈競爭中能夠存活下來的快遞企業才是將來快遞行業的王者。
10月份數據可以看出,“通達系”業務量增速繼續維持分化特征,韻達股份件量增速連續實現超過60%,而申通快速業務量增速雖然回升,但與其他“通達系”同行差距較大。龍頭企業的分化已經顯現,快遞行業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快遞行業淘汰賽目前還不是特別明顯,明后年才會真正迎來加速階段。價格戰進行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臨界點。至于臨界點何時到來?仍將取決多種因素,然而這個時間點不會等太久。
資本市場也可看出端倪,2020年,快遞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正在加速兩極分化,截至12月1日,順豐、德邦、中通、圓通股價年內實現不同程度上漲,而韻達、申通、百世年內股價大幅普跌近30%。是自快遞企業集體上市以來,分化最為明顯的一年。
長遠來看,國內快遞行業很有可能跟歐美市場一樣,進入寡頭壟斷的局面,由于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存在,頭部企業得以不斷以規模強化自身護城河,龍頭可以越做越大,市值越來越高。一旦國內快遞市場形成了寡頭趨勢,穩定的競爭價格必將達成,價格將回歸理性。
對標國外百年老企,快遞的賽道很長,中國近代快遞史很短,能跑出來的企業未來100年可能都充滿著機會。
為什么我們一些傳統行業生存那么困難,就是人工的成本在增加;制造業為什么要往境外搬、往人工便宜的地方搬,核心就是人工成本增加。
快遞業,作為傳統產業,作為人員密集型企業,因人工成本的增加,產生了諸多問題,尤其是末端。判斷快遞未來的趨勢,必須關注人工成本的增加這個關鍵。
今年快遞的確很火,但是表面上看起來的熱火朝天,背后卻是很多快遞人的心酸付出。
快遞賽道處于成長期后期,頭部企業新擴產能疊加新玩家(豐網、極兔、眾郵)進入增加供給,導致供需失衡,惡性價格戰持續,再加上人工成本的持續增加,導致網點癱瘓,快遞員罷工現象不時發生。
“增量不增收”的怪像不僅體現在各大快遞企業,而且在快遞網點層面也有所體現,傳導到末端快遞員身上尤為明顯。而快遞員的辛苦,不只是我們平常所看見的,有的甚至是我們想不到的。一句話,快遞業的錢不好賺了,究其原因,還是人工成本增速過快所致。
中國民營快遞企業誕生于1993年,至今僅有28年發展歷史。但28年時間里,中國快遞需求端已經歷經2次重大變革,第一次重大變革發生在2002年,中國加入WTO后,經濟蓬勃發展,商務件需求爆發,順豐借機發力。第二次重大變革發生在2005年,電商件需求爆發,通達系趁勢而起。
在前兩次變革中,產品定價穩定,收入增速快,企業只要做好成本管控,即可釋放利潤。因此,市場對物流快遞行業最常見的認知是景氣度高,行業增速快,但到了今天,隨著基數的增大,增速放緩是大概率事件,而人工成本的持續增加,則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人工成本的增加,最明顯的是快遞末端承壓嚴重,于網點來說,前端收件盈利空間會越來越窄,末端派費收入越來越低,對于快遞員來說,收入的減少,意味著工作積極性的降低,服務質量自然大打折扣。然而快遞服務質量,最明顯的是體現在末端,這是與消費者接觸的一環,也是投訴率最多的一環。畢竟能否快速送達,能否深入下沉市場,都影響著消費者對公司的評價。
據說,新入局的“極兔”對快遞員的派件費進行補貼,曾有業內消息稱,今年七八月期間,“極兔”每天就燒掉了一個億。燒錢不是長久之策,快遞員的收入減少,一方面是因價格戰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人均工資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快遞員工資相對來比下降了。
近期,“多家快遞公司出現無人派送”“如何看待快遞小哥罷工”成為微博熱議話題,合計閱讀量過億。在這背后是快遞企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快遞員相對收入降低。
上市公司公布的10月數據顯示,主要快遞公司單票收入同比去年已跌去兩三成。快遞行業經歷著一場頗為激烈的價格戰,疊加人工成本的持續走高,服務經營越來越難了,如果說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拉長時間來看,快遞行業最大的特點賽道足夠長,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市場份額越來越集中,強者越強,這是必然的規律,因為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效率導向越好,服務越好的企業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對于快遞業來說,工資如果繼續上漲的話,很難繼續沿著以往的模式走下去。業內人士給出的路有兩條:一個是無人化,即用無人配送車,用無人機代替人工,另一個則是門店驛站化。
隨著消費升級、人工成本上漲、操作效率需求等多重因素影響日益增大,傳統快遞業不得不走向智能化的發展道路。
無論是京東對跨越的收購、阿里對通達的增持還是快遞市場屢獲融資,無一不例外的都是加強了對科技的投入,逐漸布局無人化,數字化的發展模式。
無人配送車是今年大熱的題材,疫情期間美團的無人配送車在順義落地,京東物流推出了全球首個無人車領養計劃,阿里菜鳥、蘇寧等互聯網頭部企業也紛紛推出自有品牌無人配送車。
無人車、無人機等新技術日漸普及,為緩解末端網點壓力,提升投遞時效發揮關鍵作用。
然而,無人化對于轉運中心來說,對于倉配來說,的確具有重大作用,對于走進千家萬戶的快遞員的替代,卻并不是那么容易。即便技術可以實現,但法律和用戶習慣這些東西也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建立,監管壓力并提供安全低事故的解決方案有待持續觀察。
最熱門的人工智能,對于快遞上門來說,也有局限性。機器人不能完全代替人,不僅是因為它的投資非常大,還因為有的工作環境復雜。無人配送車在歐洲的一個小鎮上似乎可以,沒幾個人,中國到處都是人,那個路怎么走。至于無人機,更需要適宜的使用環境。
相對而言,智能快遞柜,實用性還較強一點。豐巢自不用說,各大快遞企業也開始紛紛布局自有品牌快遞柜——中通的兔喜,韻達的蜜罐、申通的喵柜,圓通的袋鼠等快遞柜品牌都已入局,將作為末端服務的補充和完善。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已經建成的智能快件箱有40.6萬組,投遞率達到10%,有效降低了快遞員的工作量,彌補了人工成本的提高。
至于另一條路,則是快遞驛站。快遞末端門店驛站化,成為快遞企業的共識,目前有些成功轉型的網點普遍推行了把承包區快遞驛站化。
快遞驛站化的經營管理對快遞人來說是全新的課題,很多從業人士在門店驛站上吃了不少虧,但是難才更顯其價值。大部分快遞網點以派件為主,如何將派件工作做得更好,末端驛站是關鍵。對于打工一族來說,他們白天工作,對自提快件的接受程度很高。
許多二三線城市網點,借助自建末端驛站以及合作伙伴的渠道能力,融合共享,不斷豐富和完善服務鏈條,從而鞏固用戶黏性。
大家都知道,快遞的時效和服務基本都差不多,時效上不去,服務品質日益趨同,根本沒有競爭力。將快遞送到驛站,省去了和取件者溝通等待的時間,可以用來派送更多的快遞,自然提高了時效。
快遞驛站和智能快件箱的組合式末端服務也是一種新模式,例如中通兔喜承接樂家快遞柜運營后,其快遞超市和智能快件箱的“組合式”末端服務將提升末端服務質量和降低快遞員勞動強度。
末端共配也是一種模式,目前很多網點都在探索末端共配。而且國家也認可和鼓勵這種有益探索,共配目前在全國的縣域城市成燎原之勢,特別是在山東,河南,湖南,湖北等地區更是遍地開花。
面對快遞江湖的新格局,行業其他頭部玩家并不甘心屈于人后,除了容易復制的模式之外,肯定會祭出更多戰術打法。驛站之外,還有什么新模式,我們拭目以待。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720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28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68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562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91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73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135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64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22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