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中國供應鏈金融能夠迅速做大,并有如此的社會影響力,核心企業的深度參與是功不可沒。核心企業因為自身名氣大,上下游企業多,主導供應鏈金融呈現出效率高、風險低、規模大等特點。外部機構包括監管部門、傳統銀行、類金融公司等都認為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現實中,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相對于市場上的金融機構確實有很多的優勢,但是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在業務開展中也面臨很多的困境!
這個困境應該是目前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每個公司都是一個利益綜合體,主要包括股東的利益和員工的利益。這些利益可以說是錯綜復雜,既互相促進又互相矛盾。矛盾包括股東與員工之間的矛盾,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矛盾,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矛盾,子公司之間的矛盾。核心企業一般都是經營規模大,子公司多,這些子孫公司遍布中國各個地方。每個子公司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考核目標,供應鏈金融又增加了子公司的操作成本和風險。供應鏈金融業務利潤本身又微薄,也不能給這些子公司再次分什么利潤,直接給公司直接負責人利益更不可能了,還不如外部企業好營銷。目前負責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的公司基本都是三級或者四級子公司,讓這公司去直接協同核心企業其他子公司一起做供應鏈金融是非常難的。有人說讓核心企業集團公司直接給各子公司下命令,定考核指標。目前在中國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能實現這樣的還真不多。這個主要看供應鏈金融的負責人能不能協同核心企業集團決策層了。當然還有一些集團管理混亂,有N個決策層,這些決策層平時在管理過程就在博弈,這無疑加大了協同的難度。很多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企業因為協同不了內部關系,最終去做外部業務。還有剛開始做供應鏈金融花了很多錢搭了一套供應鏈金融系統及招募了團隊,因為協同不了最后不了了之的。
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雖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但是其主要是依托核心企業自身的資源,這業務屬于資源變現的業務。核心企業的其他公司或者人,會認為自己保理公司在靠核心企業生存,沒有什么本事,能獨立掙外部業務的錢才算本事。當然他們有這樣的說法,大部分不是認識偏差,更多的是眼紅而已。企業里有不同的人構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人對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這也屬正常。從商業的角度看,產品不變增加客戶可以掙錢,在原有客戶基礎上增加產品也可以掙錢。站在核心企業自身利益的角度,自己做供應鏈金融當然是利大于弊的。
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除了內部其他公司和人不太認可其價值外,供應鏈金融企業本身的員工也不認可其自身價值。特別是如果招募外部管理團隊的時候更是如此。原因在于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因為是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及其上下游企業,所以說對專業要求并不高。這個業務核心能力是內部的協同能力。信用是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也是核心企業的,團隊只負責協同,團隊人員感覺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加上內部其他公司和人員,加上外部機構也這么說,自己就感覺沒有價值了。其實這完全是心理作用,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金融行業雖然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現實中除了風控崗位對知識要求高外,其他崗位對專業知識要求不太高,更多的都是靠關系能力。在商業的世界里,其實關系、協同這些能力往往要比技術重要的多,商業就是用人服務人掙人錢的模式。畢竟現在大部分企業業務都沒有什么太懂的技術含量,都是靠關系掙錢的,升職也一樣。
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對于核心企業和其上下游企業、傳統金融機構等都能獲得很大的收益。特別是因其效率高、成本低、手續便捷等特點,在解決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很多的上下游企業因為認識和心理等問題,不理解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甚至說核心企業在耍流氓。他們認為供應商的賒銷賬期或者分銷商的預付都是由核心企業的強勢地位造成的,核心企業不采取現付而是采取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再次讓其付出成本剝奪其利潤就是在耍流氓。供應商或者分銷商由此認識,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對核心企業長期強勢心里不滿造成的。供應商為了能和核心企業做業務,請客、送禮、賠笑、接受苛刻的貿易條件,可以說受盡了折磨,吃盡了苦頭。在中國做大B生意,做為乙方確實挺難的。當然出現這個情況也不能全怨核心企業,也跟供應商的產品同質化、沒有競爭力有很大關系。所以核心企業推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時候,給供應商融資還要供應商承擔融資成本,供應商一聽這就會不滿。如果是第三方金融機構做這個業務,供應商肯定不會罵,還感恩戴德的。核心企業長期壓迫供應商,造成供應商對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的心理不滿,從而導致錯誤認識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對自身的作用。在核心企業供應商之中,有的有融資需求有的沒有融資需求,核心企業為了做大供應鏈金融的規模,肯定也會營銷所有供應商使用供應鏈金融,沒有融資需求的,氣憤情緒會更大一些。核算有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和沒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供應商融資差異其實是核心問題。
股東創立企業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自己創造價值。這價值中主要表現形式是股利和股價。核心企業做供應鏈金融也是一樣,主要為了自身的利益,想通過供應鏈金融掙更多的錢。供應鏈金融我們一般都會講要實現多贏,核心企業、其上下游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技術公司等各參與主體都能從中受益(與沒有做供應鏈金融之前相比較)。但是更多的時候這些主體其實是在不斷博弈中,來獲取更多的利益。供應商能夠接受核心企業的賒銷條款,基本上供應商在雙方的貿易中處于弱勢地位,因為如果供應商強勢,會讓核心企業預付或者現付。既然是弱勢地位,有的核心企業為了短期利益就會不斷采取各種方法讓供應商接納更加對核心企業有利的貿易條件。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也是一樣,一些核心企業會強迫供應商采取延長賬期的貿易結算條件,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從而損害供應商利益。
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雖然核心在信用、核心在效率、核心在數據等,但是最核心在于信用。傳統金融機構能夠與核心企業合作,主要是看中了核心企業的信用。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核心也是把自身信用轉移到上下游企業,讓他們能夠享受核心企業同樣的金融服務。但是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不管是應付還是賒銷其實都是基于商業信用關系建立起來的。商業信用雖然也是信用,也是要求按照約定履行,但是產業鏈上的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并不是穩定的,現金流入也是波動的,并不都是按照規定的時間流入,這就導致供應鏈上的某個企業因為現金流入不及時,會影響其上下游企業的現金流入。供應鏈上的企業都是多年的合作關系,大家都看長期利益,一般上下游企業付款延誤,大家都會理解和容忍,這就導致商業信用并不是剛性兌付。金融信用就和商業信用不一樣,金融市場是由不同的主體包括投資人、金融機構、金融監管等組成的,金融市場各主體之間都是依據法律和協議的約定進行資金的安排。投資人與金融機構之間多是陌生關系,投資人眾多,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與投資人之間的投資時間與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其他需要金融的企業之間的金融關系時間是錯配的,在中國計劃經濟遺留下的政府兜底政策,投資人是想獲得收益不想承擔風險,金融機構為了在投資人之間建立信任,這就決定投資人與金融機構之間必須是按時間按額度剛性兌付的,這種剛性兌付也會延伸到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之間,所以說金融信用是剛性兌付的。金融市場的剛需兌付與產業鏈的不確定對產業鏈上的企業傷害特別大。不確定付款期限的商業信用轉為按時剛性兌付的金融信用,必然會引起核心企業流動性風險的問題。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核心企業開展金融核心之一是依靠自身的信用,把自己的信用轉移給上下游中小企業,把其上下游企業的商業信用轉為金融信用,從而導致自己的流動性風險增加。在核心企業開展為其供應商融資的時候,核心企業并沒有增加應付賬款的額度,所以并沒有增加其負債,也就是說不管核心企業是否為供應商融資,應付賬款都是那么多。但是核心企業為其下游分銷商融資的時候,其實是增加了核心企業的負債。因為不管是對分銷商的控貨模式還是賒銷模式,其他金融機構與其合作都會要求核心企業提供擔保或者對貨物進行回購,對其擔保就會增加核心企業的負債,就會擴大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當然,核心企業對分銷商開展供應鏈金融會促進銷售。
每個企業都想隨著業務的發展時間的推移不斷做大規模,不斷做大利潤。核心企業能夠順利的開展供應鏈金融,主要是有與其進行貿易交易的眾多的上下游企業,供應鏈金融主要服務對象也是這些企業。這些業務雖然開展起來相對容易,風險也可控,但是業務開展的規模一般都會限制于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企業的交易規模上。加上核心企業都會利用科技的工具開展供應鏈金融及內部協同的問題,這無疑加速了業務規模的天花板。用不了多久,這業務就會做滿。從而導致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市場份額就沒有了新的增長。做外部業務又因為風險不可控和金融市場不認可等問題無法開展。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也跟工具局限導致人的思維局限有關。
核心企業自身經營和其與上下游之間的貿易交易信息,對于核心企業來說,絕對是屬于商業秘密。里面涉及太多的具體貿易信息,包括供應商和分銷商名稱、分布情況、產品、價格、物流、結算方式等核心商業信息。供應鏈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除了自己少量資金參與供應鏈金融外,更多的是依靠傳統金融機構或者資本市場,想得到這些機構的認可,必然要向這些機構開放供應鏈金融平臺,讓其了解自身及其上下游企業的經營和貿易情況;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一般都會使用科技工具建立供應鏈金融平臺,把上下游的貿易交易及支付結算行為進行集成,目的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范操作風險、提高信任。以上情況就會把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的交易等信息進行泄露,這種泄露加上科技的工具在泄露的速度和廣度都要比之前嚴重的多,這些信息有可能被競爭對手獲取從而損害其利益。
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因為自身信用好,大量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再加上科技工具的使用,如果能夠內部協同,無論是在效率、規模和利潤都是非常不錯的。相對于主業的實業經營,都更輕松、利潤也高。這也導致很多核心企業會看中金融的利潤,不安心做主業。當然了,這絕對是小部分企業才會有這樣的觀念。因為絕大部分企業都非常明白,自己開展供應鏈金融能夠這么高效并且獲得利潤那是因為有產業基礎在,沒有強大的產業基礎,也就沒有了那么多的上下游企業,也就沒有了供應鏈金融。
雖然大部分核心企業供應鏈管理做的并不好,但是各個部門各個子公司都會有一些信息化的系統。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基本都會建立一個信息化的平臺,來對接各個子公司及其上下游企業。這些信息化的系統一般都是由不同的部門主導不同的軟件公司進行開發,每個部門實現的目標不同,每個軟件公司的技術標準和程序也不同,這些信息化系統連接在一起就會可能發生沖突,不兼容,影響其使用,甚至系統之間水火不容,有A不能有B,有B不能有A的情況出現。還有一些軟件公司或者部門為了自身利益,故意造成這種矛盾的發生。
目前中國的供應鏈金融雖然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參與主體和產品也不斷在多元化,但是目前仍然還是以債權融資為主,特別是以應收賬款融資為主,存貨融資為輔。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也是一樣,雖然說圍繞其上下游企業做,但其實主要還是主要做上游供應商的應收賬款融資。這主要是基于核心企業的應付賬款給供應商融資,相對于其下游分銷商的融資容易很多,而且沒有信用風險(有一些行業的原因,下游企業規模比較大,不適合為下游企業做供應鏈金融,例如建筑企業)。核心企業對供應商進行融資,一般都是采取自己成立保理公司,以保理公司的名義搭建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我們國家對金融公司一般都是實行專營管理。保理公司只能做保理業務,融資租賃公司只能做融資租賃業務,小貸公司只能做小貸業務等。這種監管的要求也會讓保理公司的人眼里只有保理業務,融資租賃公司的人眼里只有融資租賃。這就會讓保理公司搭建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只能做保理業務。像一些存貨融資業務、代理采購業務、代理分銷業務、理財業務、融資租賃業務、保險等業務都沒法開展。一些核心企業也都成立了保理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保險經紀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但是這些公司大多數都是處于不同部門不同的人來管理,這些機構更多的時候都不能協同。
目前中國的供應鏈金融只有金融沒有供應鏈管理是非常嚴重的。這方面,供應鏈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會好些。因為供應鏈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是基于供應鏈管理開展的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是其供應鏈服務的一種。核心企業雖然主業是經營實業,有龐大的產業基礎,但是除了行業特殊對供應鏈管理有嚴格要求外(例如電子產品、汽車等行業),其實并沒有什么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在采購、生產、分銷、物流等環節都是處于割裂狀態,各個子公司也不能協同。拿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目前開展最多的供應商應收賬款融資說列,保理公司其實并不掌握核心企業與其供應商的貿易交易情況,供應商融資獲得的資金也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保理公司更不了解產業鏈、供應鏈具體的運行規律和貿易交易細節。當然,這個業務因為有了核心企業的背書,也不需要了解這些。供應鏈金融本來是基于供應鏈管理開展的金融,是為了提高供應鏈的資金使用效率,滿足采購、生產、分銷、物流等供應鏈過程中收入與支出的時間差產生的融資需求的,供應鏈金融最終到底能夠為供應鏈各參與主體和供應鏈過程提高多少效率、降低多少成本,這些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機構也是不知道的。
國家一直在采取各種辦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這其中主要采取的是讓銀行來解決,通過設定銀行服務中小企業的業務指標、降低中小企業的利率、提高中小企業不良率進行容忍等,當然也采取了打擊高利貸、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等措施。銀行雖然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但是它主要還是要實現經濟利益。只靠行政命令,不用經濟利益驅動銀行做中小企業,是長久不了的。銀行因為資產規模龐大,產品多元,組織機構臃腫,基于成本(機會成本、操作成本)、風險、效率等問題,是很難直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雖然通過科技工具解決一小部分問題,但是基本影響有限。所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還得靠分工,靠通過其他主體共同解決這些成本、風險、效率的問題。但是監管部門好像非常排斥這種行為。當然了,這些主體能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帶來了風險的問題。監管部門也認為這些主體的參與會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這點監管部門應該只看到了利率成本,并沒有考慮到中小企業的機會成本、操作成本等問題。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核心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但是這種支持更多都是要求核心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接,并不是支持核心企業自己做供應鏈金融。表面上監管部門說是為了風險的考慮,其實質是為了保護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國家還是鼓勵和保護傳統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業務,畢竟傳統金融機構是國家的金融基礎設施,國家需要通過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宏觀調控,傳統金融機構管理規范監管嚴格,相對于其他機構風險也低)和監管者自身(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是把核心企業的風險先轉移到了供應鏈金融企業,例如保理公司,如果核心企業出了問題,必然導致保理公司出現問題,保理公司是歸監管部門管理的,核心企業不是)的利益。
供應鏈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其實質是對傳統金融機構進入供應鏈金融領域提供了橋梁。但是傳統金融機構競爭激烈,核心企業不可能對接所有的金融機構。只會選擇和自己關系好、合適的金融機構。這就導致能夠對接核心企業金融機構畢竟是少數。能不能營銷核心企業是很多傳統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因素。這幾年隨著更強信用的核心企業深度參與供應鏈金融,并利用了科技工具,很多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被資本市場所接受。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模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對接低成本資金。這都在擠壓傳統金融機構的市場空間。還有一些類金融機構,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更是蠶食了他們的市場。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因為有業務場景,在開展供應鏈金融的容易程度上、金融市場認可度上,都要比其他金融機構都有非常大的優勢。這些都會引起其他外部金融機構的嫉妒和憎恨。
通過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遇到的困境,我們可以得知核心企業供應鏈金融也不是那么好干的。也并不存在市場上說是個人就能干。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想做好核心企業的供應鏈金融,首先要突破內部協同這一關,然后盡最大努力爭取其上下游企業的認同,突破工具的限制,從金融公司轉型金融服務公司,鏈接更多的金融機構,才能走的更好!
前海粵十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
1607 閱讀樂歌股份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下降約50%,大力發展海外倉
1618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590 閱讀CES 2025:NVIDIA OMNIVERSE驅動的智能倉儲數字孿生革命
1203 閱讀AI改變物流業的游戲規則:從炒作到實踐的深度思考
1171 閱讀制造業企業,不要逼物流公司降價了!
1096 閱讀拼多多引領電商西進:帝王蟹進村,非遺剪紙出山
1115 閱讀2024年12月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分析報告
1041 閱讀菜鳥拆分為假消息,繼續大力發展全球物流業務
994 閱讀大跌!!!重挫14%
9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