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許栩,歡迎來到我的專欄《呆滯與呆滯管理》。本篇是專欄的第十篇文章,呆滯處理的三組順序。
供應鏈管理系列專欄的第9個專欄,《呆滯與呆滯管理》專欄的明細目錄請見下圖(完整專欄點這里)。
上一章我講到,呆滯處理需要有正確的順序。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順序呢?這如同選擇管理方法、學習職業技能一樣,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及管理者自身的理念和思路而選擇。
不過,盡管沒有標準答案,但可以有參考答案。這一章節,我就談一談我提出(建議)的呆滯處理需要遵循的三組順序,或者說呆滯處理需要有的三個思路。
本章內容,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曾經有過專門描述,這里重新整理,免費放出。
呆滯處理需要遵循三組順序。
A企業是一家食品制造企業,因自我質量控制及客戶相關貨架期要求等原因,他們將保質期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品認定為呆滯成品(即采取往內看的方法確定呆滯庫存),保質期超過三分之一就不能正常發貨。
A企業對呆滯成品的處理主要采取市場促銷的方式進行,這打折促銷處理呆滯,原本是一種較常見也較為有效的處理方式,但A企業的處理結果卻總不是很好。有時,盡管他們的促銷力度相當大,但客戶總興趣不大,造成每個月都有一些瀕臨保質期的產品被當做福利發放甚至報廢。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倒不是他們客戶對促銷不動心,經分析,主要原因是他們進行促銷的都是臨期的產品,如沒有特殊需求,客戶再動心也不敢真正的訂貨。
等一下……,剛剛不是說保質期超過三分之一即認定為呆滯嗎?怎么到處理呆滯時促銷的都是臨期產品呢?
原來,A企業每個月進行呆滯處理,都只是對臨近保質期產品進行折價或搭贈促銷,而那些離保質期還有段距離的呆滯產品(比如保質期剛過三分之一),大家都覺得不急,都覺得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處理。他們著急的是臨近保質期產品,他們都覺得,這些產品如果再不處理的話,就過期了,只能報廢。
這是典型的呆滯處理沒有正確的順序。
呆滯處理需要正確的順序,下面,我就聊一聊我提出的呆滯處理需要遵循的三組順序(或三個思路):先新后舊,先多后少,先易后難。
先新后舊,意思是優先處理新產生的呆滯,再處理以前產生的呆滯。
先新后舊的思路尤其適合有保質期限制或對時效敏感的呆滯物料的處理。比如食品,先處理離保質期最遠的呆滯(新產生的呆滯),再處理臨期的呆滯(以前產生的呆滯)。
為什么要先新后舊呢?我以食品類產品為例進行說明。
先新后舊,先處理離保質期最遠的呆滯,代表我們需要處理的產品日期還很新鮮,幾乎是完全正常的產品,我們只要稍有一點力度的促銷,就能起到良好的處理效果。先新后舊,一來,呆滯能夠快速的處理;二來,處理的損失不大;三呢,因為產品還很新鮮,不管采取哪種處理方式,對公司的品牌都沒有影響;第四,最關鍵的,先新后舊,表示呆滯只要一出來我們就處理了,那么,那些等到臨期的呆滯,自然而然的就不存在了,就沒有了。
先新后舊,是最徹底的一種呆滯處理方法。
當然,先新后舊,不可避免的會面臨一種情況,就是因為需要處理新的呆滯,可能會造成舊的呆滯無法處理或沒時間處理從而被迫發放福利甚至報廢。
這種情況,其實只會出現一次,即我們在首次處理呆滯的時候會出現(前提是能夠每次都堅持先新后舊)。針對第一次前期的呆滯不好處理,我建議直接發放福利或報廢。因為,只有一次,數量不算很大,我們的損失有限,而這樣做了,可以促進后續更好的處理呆滯,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永遠都先處理最新的呆滯,最新確定的呆滯,這就是我建議的呆滯處理的最佳順序:先新后舊。
不過,較為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很多企業恰恰相反,采取的是先舊后新。他們總是認為新產生的呆滯不著急(因為離產品保質期還很遠),總是優先處理以前產生的呆滯,優先處理快臨期的呆滯。卻不知,這些快到保質期的產品,客戶避猶不及,你折扣力度再大,吆喝聲音再響,效果都不會很明顯,比如上文提到A企業。而這樣的結果,往往是舊的呆滯還沒處理完,新的呆滯又變成舊的呆滯了。另外,總是先處理舊的呆滯,總是以那些臨期的產品進行促銷,還會存在一定的質量風險,可能對公司的品牌和聲譽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更是得不償失。
所以,我覺得呆滯處理的第一組順序,呆滯處理的最佳順序是先新后舊。
呆滯產品,呆滯物料,往往并不是因為不合格而成為呆滯,大多數時候,只不過是因為存放時間久了,或者沒有需求了,才成為呆滯。
也就是說,呆滯產品往往本身質量沒有問題,是合格的產品(甚至是優秀的產品),是公司實實在在的成本,是公司實實在在的錢。
這代表著處理呆滯,就是扔錢。扔的是老板的錢,那當然,在每次處理呆滯的時候,老板總會很生氣,總會很惱火。
老板很生氣,呆滯處理就很不容易。但呆滯已經產生了,總得處理呀,怎么辦呢?我建議先多后少。
所謂先多后少,就是對呆滯進行處理時,先處理呆滯數量多金額大的,再處理數量不多金額小的。先多后少的主要原因如下。
1、俗話說,一只鴨子是趕,一群鴨子也是趕。處理呆滯,我們反正要麻煩老板,老板反正要生氣,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先將數量多的,金額大的給他處理呢?人性往往是這樣,第一次一般較好說話,一般不太計較。這些數量多金額大的呆滯,總是要處理,第一次處理就向老板提出,在老板那里通過更容易一些。如果先處理金額小的,再申請金額大的呢?老板會覺得怎么這么多,怎么越來越多,就會覺得越來越不舒服,越來越惱火,自然,通過的概率也就越來越小了。于是,呆滯就一直掛著,一直呆滯著,大家眼不見為凈,最后,迎來老板更大的怒火。
2、先多后少,多的呆滯處理了,少的總會有辦法。當多的呆滯處理之后,少的,有時可能都不需要經過大老板,計劃們自己就能想辦法協調解決。或者,再退一步說,多的處理后,就算那些少的無法處理造成報廢,也因為報廢的數量少,賬面上不至于太難看,老板也會表示理解,績效呢,自然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3、先多后少,因為多的快速處理了,這樣可以有效的釋放庫存空間,從而提高倉庫的作業效率。同時,也能提升倉庫的利用率,并提升庫存周轉率。
首先說明一下,易和難,與上面說的多與少,并不一樣,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緯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多和少主要涉及數量和金額,是公司內部的難度(成本)。易與難呢,指的是呆滯處理的困難程度,是來自企業外部的難度。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有的物料可以直接以調整配方的方式給其它產品耗用,而有的物料是專用物料,別的產品無法使用,只能外售或報廢,這就是處理呆滯的易與難。
在數量及金額大小上,我建議先多后少,在呆滯處理的難與易上,我建議先易后難。即先處理容易處理的,那些難處理的,在容易處理的處理完成后再重點攻關進行解決。
為什么先易后難呢?
1、先處理容易的,因為容易處理,可以快速減少呆滯的數量,讓呆滯庫存對倉庫和物料管理的影響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緩解或減輕。
2、因為容易處理,會使呆滯處理流程走得特別順暢,這樣非常有利于提升各方的信心和配合度。大家信心有了,配合有了,接下來處理難的就會相對容易一些,甚至容易很多。
3、其實,在常規情況下,呆滯難處理的占比并不是很多,當我們將容易處理的搞定后,再重點解決較少部分難處理的呆滯,會發現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難,也不會太難。
本章總結。
呆滯處理需要有正確的順序,什么才是正確的順序呢?我建議先新后舊、先多后少、先易后難。
先新后舊,優先處理新產生的呆滯,再處理以前產生的呆滯。因為先新后舊永遠都先處理最新的呆滯,所以那些等到臨期的呆滯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先新后舊,是一種最徹底的呆滯處理方法。
先多后少,對呆滯進行處理時,先處理呆滯數量多金額大的,再處理數量不多金額小的。
先易后難,先處理容易處理的,在容易處理的處理完成后再重點攻關解決難處理的。
呆滯處理需要有正確的順序:先新后舊、先多后少、先易后難。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6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205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74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039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89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27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266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193 閱讀安能物流2024年經調整利潤預增約62.8%,高質量增長領跑快運行業!
108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