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一家企業有無內在競爭力,選在經濟上行周期,容易產生錯覺。相反,不那么美妙的外部形勢下,或許更有參照價值。
此刻,就是觀察很多企業競爭力、挖掘真正投資價值的窗口期。
就以美團點評(以下簡稱“美團”)一個最新動向為例,看看這家公司身上呈現出的信號。
昨天,美團在上海舉行了一場規模頗大的“2018中國飲品創新峰會暨美團收銀茶飲版發布會”。
聽去像是噱頭。美團點評主業是餐飲外賣,定義一個“飲品創新峰會”,有多大意義呢。
想說,這里面,有這家公司太多信號:
餐飲業去年近4萬億規模,飲品說是千億。整體占比雖然不高,但成長性驚人。
美團官方的數據顯示,這已是單日5000萬杯以上的巨大市場。張川判斷,未來會催生出日銷超過1000萬杯的國產茶飲巨頭。
這種成長性背后,既有飲品同樣高頻、剛需的特征,也有伴隨整個餐飲日益標準化業、消費升級、業態融合的趨勢。
跟一日三餐不同,飲品每日消費時間、時長更多元、多樣,場景方面更是富有生機。此外,除了日益多樣的街頭小店之外,還有展現多元生活方式、混合業態、融文娛、餐飲與一體的新型茶文化店、咖啡店等。當然,多年來的茶餐廳、各種休閑與餐飲一體化的場所早已是業態融合趨勢。
業態與場景融合也不為餐飲業獨有。多繞幾句。喜歡逛書店,大致了解上海這行10多年浮沉。過往傳統業態,除國有新華系,幾無生存之地。當年,中山公司龍之夢規模龐大的龍強書城關閉時,一度引發爭議。隨后多年,每次逛實體店,不買幾本就有罪感。不過,最近兩年,混合業態書店突然增多,幾乎已成各大核心商圈大型商場標配。除新華系,言幾又、大眾書局、西西弗、現代四大民營系,鐘書閣、貓的天空之城、百新書局、大隱書局、方所、當當、格林、光海、三聯、愛閱家、夏都小鎮、簡物書店,以及那些商業地產、零售商背后的書店品牌(MUJI BOOK、日月光大贊光合、高島屋字里行間)等,都在持續落地。而且,目前看,日子還說得過去。
無論茶飲還是書店,都已是精神文化消費與物質消費的融合形態,從而呈現出新的活力。從張川披露的數據看,我相信,茶飲業未來一定會變成更為主流的餐飲品類。
一個富有成長性的餐飲品類,美團過去不可能錯過。此刻,為何如此興師動眾再度定義、強化呢?
那肯定與這個品類隱含的特點、面臨的挑戰有關。
美團收銀茶飲版產品負責人曹友維列舉了這一行業目前面臨的痛點,尤其是人力與店租成本不斷上升、整體經營方式單一、客戶族群運營能力缺失、基礎設施支撐缺乏等。
整體來說,絕大部分茶飲商家仍還是看“天”(被動等待客戶)吃飯的模式。而它導致的局面是,高速增長的背后,也掩不住許多門店不斷快速誕生而又快速消失的現實。
這里面就有美團的滲透機會。那就是通過數字化的力量改造行業,重塑價值鏈,驅動這一關鍵餐飲品類的轉型。
你應該注意到,在張川、曹友維等人的演講中,都提到了茶飲業的全渠道、全場景的服務模式,幾乎就是完整的到店、到家、外賣(含配送)、零售的全覆蓋。這是美團餐飲業幾年來沉淀下來的場景服務,也是最近一年不斷強調的“餐飲零售化”趨勢。
這種話術里面,有美團點評整個服務乃至整個生態的輸出。昨天它不但推出了新的美團收銀茶飲版系統,更是不斷強調數據、技術、方案、用戶、場景的要素。
這是一種易被忽視的整個生態體系的價值外溢與輸出,從線上到線下。
其實你應該看到更多。它標志著,這個平臺在大數據挖掘(全鏈路、全場景、全渠道)、用戶運營、方案定義以及智能化技術方面,有了關鍵的提升。
放在經濟危機周期,你應該能體會到一下公司的生態體系的自信。
考慮到茶飲市場也是美團點評餐飲行業精耕細作的細分產物,夸克甚至預判,接下來,美團點評很可能會在整個平臺會員體系、商戶端黑珍珠標準體系,甚至包括過往多年主要由點評沉淀下來的評價體系上,發出關鍵的信號。
那將是一個平臺展現模式自信的時刻。
當然,你會問,餐飲市場如此之大,不要說新興的競對,就連傳統餐飲業信息化企業,也已耕耘近30年,為何一定說美團更有自信。
它當然不可能是唯一玩家。去年,美團自己披露過一組數據,全國共有2000多家餐飲ERP企業,美團已滲透600多家。但這個市場依然是高度分散的局面。
不過,市場越是分散,就越需要基礎實施風格的平臺化企業參與其中。盡管傳統巨頭與互聯網競對很多,但若結合以下兩點,應該能得出基本的結論:
前一維度,傳統陣營相對更強,但它們缺乏互聯網時代的數字化能力。后者是互聯網陣營的優勢,但絕大部分都沒有深入到行業深層。其中餓了么+口碑當然有比較強的沖擊力,但是目前處于整合期,雖然局部有許多出色動向,但缺乏厚重的氣質,整體仍無法給人一種超越的能力。而美團點評是兩者結合最好的平臺。加上它的用戶、商戶數量、日活、GMV、營收規模、覆蓋、平臺品牌影響力等指標,一個可見的未來,它一定會是最為核心的玩家。
曹友維在演講中展示了美團收銀茶飲版的優勢。他說,美團“懂茶飲 更智慧”。這里不做產品功能展開,但必須說,夸克確實感受到了這家公司的行業沉淀厚度。會后采訪中,我們獲知美團這一團隊有多名傳統行業出來的高手,幾乎經歷了完整的行業信息化進程。
在這年末,一個外部形勢變化的時刻,大張旗鼓定義一個新行業,推出解決方案,我想,美團一定有它強烈的企圖心,并且有順應趨勢的信號。
它一定涉及整個戰略層面的落地動向。其實很明顯。過去一段,你應該注意到王興、王慧文、張川等人口中一個頻率較高的詞匯。那就是“供應側變革”。
在很多人口中,它更多是所謂2B轉型,幾乎已成整個行業言必稱的風向。而在當局言論里,它已經是整個國民經濟緊迫的政策指引。
事實上,這一信號,在美團尤其是創始人王興那里,3年前就已呈現出來。早在美團與點評合并前,他就不斷強調垂直化的價值;合并后他很快提出了“互聯網下半場”的三大維度,其中一個維度即“垂直化”,很多人起初認為是不斷布局更多行業,是一種多元化,其實那已經是王興發出的2B轉型信號。隨后一年,美團在餐飲領域不斷強化縱深布局,最終打通、重構了從供應鏈(含基礎設施)、餐飲后臺、數字餐飲零售化(含基礎設施)、2C等一條完整的價值鏈。
IPO后,他很快提出“food+platform”戰略。而前不久一場組織架構變革中,上述價值鏈與新戰略已經得到非常顯明的體現。美團2B以及整個基礎設施的平臺形象開始樹立起來。
你也能看到,昨天,張川再度強調了供應側的價值。
他說,餐飲等需求側的數字化過去10多年已有非常大的進展,未來更大的一次革命,可能將來源于供給側的數字化,而目前還不過剛剛開始。
“還有不少餐廳的點餐記賬等都還停留在人工處理的階段,占用了餐廳大量的人力成本,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我們主動去推動這一進程。” 他說,“供給側數字化,是新餐飲的重要特征。這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新餐飲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個是線上線下一體化,一個是供應鏈垂直整合,第三個是餐飲零售化,實際上都是供給側數字化的過程。”
而高頻次、連鎖化、可復制的茶飲行業,正是“一個非常契合的場景”。因為,它高度標準化,高頻次、外賣加成,最終,能實現“茶飲堂食+外賣+點餐+零售=坪效的大幅提升”。
從“垂直化”到“food+platform”到“供應側變革”的潮流,美團其實超前地踏準了節奏。
今日資本掌門徐新也說,王興像個計算機,總能踏準節奏。這背后不僅僅是“計算”的能力,更有連續創業沉淀下來的超前的危機意識。當整個行業真正瘋喊2B口號時,王興并沒發出多少口號。因為,美團的業務架構、運營機制已提前做好準備。
王慧文前段一場演講提到互聯網企業組織能力時,稱贊了阿里,說其他企業都不合格。若論供應側與2B轉型,我覺得王興應該已經展現了他的領導力,只是說美團的形態很復雜,未來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目前的組織架構還無法匹配。
我想,相比具體業務創新,王興身上的這種自覺、趨勢判斷力、頂層設計以及綜合領導力,在年輕企業家群體里,應該更為可貴。經濟危機周期,它才是一個形態復雜的公司真正的競爭力所在。去年,王興定義說,美團已進入使命驅動的發展周期,放在此刻,與內外形勢集合,我想,它應該不是偶然的契合。
當然,也不要覺得,每一個市場定義、業務創新,每一種戰略落地都那么高大上。非常時期,它們一定隱含諸多化解挑戰的用心。
美團此刻在茶飲方面的新動向應該也不例外。夸克個人認為,它也有短期的用意,尤其是面向資本市場:
這是急須澄清的一面。因為,IPO前,美團做了一些加法,給人一種多元化印象,在“邊界”話題上遭遇過考驗。IPO后,由于財報、股價面臨一些壓力,它必須對外展示出聚焦主業的信號。
"food+platform"戰略、財報里的成本控制部分都是一些信號。但市場要看你具體動作。除了大的餐飲外賣概念下的整體布局垂直,茶飲品類,可以說餐飲業精細化經營的硬功夫一面。它比其他細分領域的動作更能反映美團的價值。
這類公司,若只是追求短期賺錢手段,其實不少。但如何展示愿景之下的使命驅動,考驗很大。尤其當外部壓力加大之時,能讓人看出它的耐心與領導力。此刻的美團,展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上面我已經給出基本判斷,就是說,借此一役,美團或許到了升級整個會員體系的時刻。
事實上,我們之前已看到過美團在platform方面的更多探索。不久前,它在麗人領域已公布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這一步走得足夠快。在意識、產品邏輯、商業模式描述上,甚至比昨日現場茶飲方面要顯得更清晰。
你能看到,這種持續的動向里,有“food+platform"戰略里的邏輯。就是說,food借助高頻、剛需的特征,創造一個基礎的長尾市場,并快速試錯、探索、沉淀下許多全生命周期的解決方案,然后借助開放,與合作伙伴一起,觸達更多行業。而platform則反過來能夠邊界的融合創新,通過復雜經濟體的特征,持續豐富主業的價值,并為它挖掘出更深的護城河。
這種動向,將有利于美團走出2C時代較多依賴補貼成長的邏輯,持續強化自身在B端的競爭力,挖掘新的成長動力,并持續優化自己的利潤結構。你應該意識到,“food+platform"之下的“餐飲零售化”,帶有較強的交易屬性。對資本市場來說,無論麗人、茶飲等更多細分領域,這一維度的深耕,會是種種有利的信號。
它當然有助于澄清外界對美團的邊界質疑。昨天,夸克也問過曹友維,他說當然會全面涉入B端,但美團不會什么都做。我想,他的表達,在茶飲領域,他可能真正想說的是縱向的“全生命周期”,而不是水平的布局。
前幾天,王興在朋友圈里說:“聽到一個段子,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這一表達,應該也是他自身對宏觀大勢、行業以及美團自身的判斷。Q3財報雖有明顯的壓力,外部的競爭也會日益激烈,但是,由此一句,我們還是能捕捉到他此刻的自信。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1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492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16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1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4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72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2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21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6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