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刊工業新聞社(NIKKAN KOGYO SHIMBUN)從4月1日連續三天對中國市場和供應鏈中心,做了一個《變革2020:依賴中國的功過》的連載報道,迅速成為日本閱讀的關注點。這里從汽車、汽車零部件和機床三方面,進行了反思。南山工業書院進行了編譯整理,以饗讀者。
據日刊工業新聞稱,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銷量占全球總量的30%,各公司積極投入主力車,成長為承擔業績的市場。近期受中美貿易摩擦、環境限制與新冠疫情的影響,生產企業人工費用高漲、供應鏈對中國的過渡依賴等問題都突顯出來。面對中國巨大的市場,生產與銷售策略都需要重新檢視。
從2019年的市場業績來看,日本車企在華銷售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汽車銷量2576.9萬輛,同比下降8.2% 。這主要原因是由于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消費停滯。但日本卻得到了好消息。相對于歐美企業的業績下滑,日本企業的總銷售臺數比去年增加了2.7%,達到456萬臺。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高級分析師杉本浩一認為:“在向質量轉變的過程中,日本企業的品質和成本等得到了認可。”
進入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日系廠商2月的新車銷量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了約7至8成。這個數字會在疫情過后可以得到恢復,但真正需要擔憂的是中國車企,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也成長起來了。雖然在2019年中國制定了有利于日本車企的新能源汽車“NEV限制”,但在貿易摩擦下,政府主導的擴大市場將會背離“NEV限制”的要求。日興證券木下壽英股份調查部的資深分析師預測,“即使扣除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市場依然嚴峻”。
另一方面,日產汽車供應鏈中有很多零件在華生產。新冠疫情使零件的生產與物流都受到了影響。同時日企與中國當地企業的人才爭奪日益激化,日本在華企業人工成本大幅度上漲,使其成本優勢逐步喪失。重新部署供應鏈變成了迫在眉睫的議題。
中國無疑是一個長期增長的市場。但是,考慮到難以設想的外部環境風險,有必要多準備靈活的戰略。因此,不僅僅是新冠肺炎病毒的壓力,成本上升也是迫使日本需要重新部署供應鏈
各汽車零部件公司為了配合整車制造商的海外發展,開始了屬地生產。中國也不例外,作為成長中的市場獲得了持續的投資。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變大,中國自身市場的魅力并沒有改變。但是,中國作為最大的集中出口據點的位置發生了變化。
受美中貿易摩擦等影響,中國的汽車銷售減少,新冠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6家日系汽車制造商在2月的中國新車銷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8成。盡管如此,中國市場的存在感,依然非常堅挺。日本活塞環的山本彰社長斷言:“盡管新冠疫情正在擴大,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仍然很有魅力。”因此,日本在江蘇儀征市的活塞環工廠,仍將按計劃在2021年建設新生產線。
但并非都是這樣的堅定信心。為了避免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中心,將生產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成為汽車制造商一種常見的選擇。根據日經社最新報道,以汽車導航系統為例,世界生產的50%的汽車導航和車載系統依賴于中國。但是為了避免美中貿易摩擦和關稅等風險,汽車零部件廠商正在將可能的生產轉移到日本和墨西哥,大大降低了中國的生產比例。而2018年法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佛吉亞Faurecia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日立擁有的汽車導航系統日本制造商歌樂Clarion的股份,強化控制。
提供汽車懸架及驅動連桿的日本合資公司萬寶井Yorouzu,在武漢廣州都設有工廠。通過產品設計的標準化,實現了在中國生產的零件在東南亞和日本的生產基地也能以同樣的品質生產的體制。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武漢工廠被迫封鎖的時候,該公司91%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中國工廠:152個品種中的138個可以在世界各國的其他工廠替代生產。在最大限度發揮在需要地附近生產和供給的“地產地消”的同時,也采取了分布式策略,以便應對中美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
豐田汽車系的零部件制造商以地產地消為基本戰略,以東日本大地震為首的大規模災害為契機,在世界范圍內推進了生產地的分散化和代替生產等。電裝DENSO和愛信精機AISIN等一級供應商Tie1將中國定位為成長市場,強化和整備生產基地,同時也調整生產方面的風險分散體制。
但是在2級以下的供應商中,存在依靠大量廉價生產實現低成本的中國供應商。通過對供應鏈整體進行緊密管理,來降低采購風險。
中國的工資水平隨著經濟增長而上升,作為生產、出口據點的成本優勢正在減弱。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的高橋俊樹研究主干指出,以成本上升和風險分散的觀點來謀求中國以外的分散化是緊迫的課題。雖然在中國推進地產地銷,但是作為出口據點,則不可避免的發生著變化。
日本的機床制造商在中國的生產迅速恢復。德瑪吉森精機、日本津上、沙迪克復工率達到80%。受新型冠狀疫情的影響,各公司不得不在春節后停擺。但是,疫情被控制的征兆出現已經一個月,工廠的人員基本全部歸崗。由于美中貿易摩擦和人工費的高漲,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有陷入不能全面運轉的趨向。但是對于機床行業來說,它仍然是滿足當地需求的重要供應基地。并沒有出現行業的萎縮。
“在第一季度中中國市場比率可能高于全世界其他的國家”。機床大企業的負責人指出,在全球機器銷售不振的情況下,中國事業正在迅速恢復。
由于春節以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處于休眠狀態的中國顧客重新開始活動,日本津上(TSUGAMI)精密機床在浙江省工廠開始高比率復工。在新冠疫情高峰時期,春節返鄉的工作人員不能返回省內,但現在已經完成了新近訂單和疫情爆發前積存訂單的制造。
德瑪吉森精機在制造加工中心(MC)的天津工廠調整了人員體制,3月中旬幾乎全部開工。在沙迪克,蘇州和廈門共有2家工廠復工率達到80%。
中國市場占外需的2-3成。沙迪克社長古川健一表示“主要客戶的小型精密模具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國”。對日本的機床產業來說,中國現在依然是最重要的地區之一。而且發展潛力還很巨大。
在中國的日企,由于人事費高漲和中美霸權之爭,難以繼續經營,因此不斷縮小、撤退。以廉價勞動力為導向的“世界工廠”現在正在轉向東南亞等地。但是日本的機床產業,以中國生產為主,并主要面向中國的內需,與世界工廠和其他產業明顯不同。
以西鐵城表業為例,它在中國山東省,生產仍然擴大兩倍——盡管許多中國其他鐘表零部件關門。這種趨勢是在美國和中國摩擦最嚴重的2019年底,就已經開始了。而西鐵城鐘表的工廠擴張,也使得用于高性能終端產品中的高精度零件用機床需求增加。只要中國社會追求高品質生活,需要最佳的終端產品,那么這些產品的制造,就會進入日本廠商最擅長的高性能的尖端機床領域。在美中霸權之爭中,美國提出要回歸制造業,但是日本機床行業對此不以為然,“世界最大的加工市場不可能轉移到以IT產業稱霸的美國”。
當然,日本廠商對于中國競爭者的追趕,以及適應中國相關規定,也十分吃力。但是,這種付出的代價,也得到了回報。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689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522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454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086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506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400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44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84 閱讀菜鳥出席世界郵政和快遞美洲會議,國際物流服務受全球市場認可
1056 閱讀豐巢與菜鳥破壁合作 菜鳥寄件可選“到柜寄”默認順豐承運
104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