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哈佛商業評論》中看到了李開復關于人工智能未來對于當前職業的影響。文章分別從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進行了兩個維度四個區域的劃分:
安全區:AI未來不太可能取代這類職業。
慢變區:不依賴于人類的社交技能,而依賴于動手能力、創造性或適應非結構化環境的能力。這些仍是人工智能的短板。由于不斷發展的技術會在未來幾年中慢慢提升這些短板,所以此象限中工作消失的速度,更多地取決于人工智能能力的實際擴展。
結合區:大部分計算和體力性質的工作已經可以由機器完成,但關鍵的社交互動部分使它們難以完全自動化。所以,最可能產生的結果就是幕后優化工作由機器完成,少量人類工人仍會是客戶的社交接口,人類和機器形成共生關系。此類工作可能包括保安人員、報稅員甚至放射科醫生。這些工作消失的速度和比例取決于公司改造員工工作內容的靈活程度,以及客戶對于與計算機互動心態的開放程度。
危險區:最快被完全取代的職業。
體力勞動者:分別為“社交強弱性”和“技能高低和結構化程度”兩個維度。如圖
腦力勞動者:分別為“社交強弱性”和“創意/決策or優化”兩個維度。如圖
供應鏈崗位:僅就我個人的理解畫的,如有理解偏差,請隨時提出。
簡單的講,就是越有標準答案,越不需要和人類打交道的崗位越危險。因為你的學習速度不可能超過計算機,計算機更喜歡和計算機打交道,而不是和你。
我猜測那些提供框架分析工具的知識點將會越來越重要,因為沒有正確答案。而那些越是需要考試的知識點將越危險。當然,這些需要考試的知識點是我們使用好分析工具的基礎。
下圖是Gartner最新發布的技術風口到來的時間點預測及成熟度階段。怎么樣,是不是80%的革命性技術你都看不懂?我想說的是世界正在加速度地變化,我們無法像上一輩一樣,一種職業從年輕做到退休。我猜測我們會從事3~4種不同的職業。因此,只有持續的學習才能保證自身立于不敗之地,只有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才能在下一個風口中躺風飛翔。
PS:我是德川家康,這里是我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供應鏈成長隨筆”(ID:Work-Methodology),歡迎關注和轉發。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99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0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54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520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77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66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1030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50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15 閱讀扎根供應鏈創新25年,一家“耐力長跑型”企業的破局啟示
97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