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快遞還要發論文啊?”“論文是最沒用的考核方式。”我們可能想不到,雙十一忙前忙后為我們配送包裹的快遞小哥們也和“論文”這一看似非常學術的東西掛上了鉤。12月3日《北京青年報》報道,山西太原首批38名快遞員獲頒初級職稱證書。今年以來,全國多地開展針對物流快遞行業的職稱評定,其中初級職稱須具備本專業或相近專業中專及以上學歷,中級職稱須大專及以上學歷且發表論文。
新聞一經發布,評論中全是批評的聲音,大部分人認為快遞員的職責就是將用戶的包裹快速、完好地送達,而論文和快遞員實際工作內容關系不大,也無法成為考量快遞員工作能力的標準。更有人認為這一新政策是在變相謀利:“難道沒有這證就不能送快遞了?又變相的多一個認證,然后撈錢而已。”“認證考試費,培訓費,監管部門又可以賺上一筆了。”
看著網友們一邊倒的抱怨,我不禁發出疑問:“快遞員為什么就不能寫論文?”也許是一直以來論文都是高校和科研領域的熱詞,讓大家都形成了一種刻板印象:論文是搞學術的人才要寫的,一般人沒必要寫。但其實論文不外乎一個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將實踐上升為理論的過程。從事原子物理研究的科學家們可以寫,快遞小哥也可以寫,針對的只是不同領域的知識。如一位屠夫如果寫了一篇《如何更科學地殺豬》,也可以稱為屠宰領域的論文。更何況,新政策中規定,“若評定中級職稱,申報工程師須在任助理工程師期間,發表學術論文一篇以上或撰寫專業技術報告2項以上”,如果寫作能力達不到寫論文的水平,可以撰寫相對而言較為簡單通俗的專業技術報告。
并且,快遞并不是像很多人看來的那樣,只是單純打包搬運卸貨配送的體力活,其中也有著許多非專業人士不了解的知識。如何將成百上千的包裹更有條理地堆放在不同的貨架上,如何將發往不同地區的包裹快速分類,或是某一地區的配送路線哪樣更合理,這些學問都是快遞員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可以學習總結的經驗。這些總結對外人來說或許只是普通文字,但對于新加入的快遞員來說可以幫助他們更加快速地學習,并且在實踐中更有效地應用。“論文”這一要求,可以幫助更多快遞員積極思考,傳遞經驗,從而幫助整個行業進步。
其次,評論“設立這一職稱是為了謀利,沒有這個就不能送快遞嗎”的網友顯然忽略了從業資格證和職稱的區別。快遞員可以自己選擇評或不評職稱,而這與他們的從業資格并不相關。我國早已在多個職業領域引入職稱評定政策,除了眾所周知的高校教授、講師等,在一些大家不那么熟悉的領域也有不同等級職稱之分,如體育教練也有高級教練和普通教練的之分,農藝(畜牧、獸醫)師也可以評高級農藝(畜牧、獸醫)師的職稱。快遞作為新興行業,也需要更多政策和制度來使行業更加規范化,同時使那些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的快遞員們得到相應的職稱和待遇。圓通等多個快遞公司已經表示,會為評定了職稱的員工增加收入。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愈發普及,快遞成為了我國急速上升的行業,但行業中也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暴力快遞、丟件等現象,這也是許多網友認為快遞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但引入職稱評定這一新政策并不意味著放棄了對基本服務質量的管理,早在2011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并且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并且設立了官方投訴平臺國家郵政局申訴網站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同時,快遞行業這一新興行業的職業認同感較低,也存在大量的需求缺口。據中青報報道,很多一線快遞員都是將快遞工作當做自己來大城市打拼的臨時棲居之業,養家糊口是他們從事這項工作的首要目的,在找到其他工作之后便會離職。其中主要原因是,雖然從事快遞工作的收入不算少,但更多是做體力活,不僅很辛苦,而且缺乏向上晉升的空間。最近幾年隨著快遞數量的爆炸式增長,快遞員數量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2018年發布的《中國快遞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快遞從業人員缺口大,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計算,未來三年快遞員的缺口將在100萬人左右。種種現象要求快遞行業出臺更多打破職業“天花板”的政策,吸引更多人來從事快遞行業,同時提升職業認同,將這一職業作為長期工作,職稱評定的政策即是在這種要求下出臺的。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一線快遞員只是整個快遞物流行業的一部分,新出臺的職稱評定政策是針對整改物流快遞行業的,也就是說除了快遞員還有眾多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也可以參與職稱評定。一件快遞從寄件人發出到收件人收到,其中不但需要快遞小哥們的勞動,也需要大量的其他工作崗位人員的工作。我國龐大的物流鏈不但需求更多一線快遞員,也急需更多擁有物流相關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的人,以及將更多新興技術應用到物流快遞實踐中的人。
中國快遞協會原秘書長邵鐘林就指出,中國的快遞工作早已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所以也急需各種人才,并留住人才。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歐美發達國家,物流業管理者中92%具有學士學位,41%具有碩士學位。而在我國,具有相關物流資格的約有1.7萬人,其中具有高級物流師職業資格僅有292人。面對每年3萬~4萬的人才需求,我國物流人才呈現600萬左右的巨大缺口。在以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智慧物流作為發展方向的前提下,職稱評定政策可以使具有相應知識的從業人員有奮斗目標,更積極地在相應崗位工作。
當然,如何讓相應的職稱在工作崗位發揮作用、得到怎樣的報酬,以及如何保證評定過程中的公平公正,如何避免評職稱與一線快遞工作的本末倒置,都是新政策施行后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從大方向上來說,職稱評定是有利于整個物流行業發展的。在未來,我們或許會看到更多新興技術出現在物流行業中,也有更多快遞小哥掌握著各種大數據知識、新機器的使用辦法。或許在他們日常聊天中,也會出現一句:“寫論文了嗎?”
文/顏雅安(中國人民大學)——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528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459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363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051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450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351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375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360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16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