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去哪兒了?
今天(12月9日),順豐公開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開始在深交所掛牌交易。截止到收盤,順豐轉債成交量為163.7萬張,成交額為18.93億元。
此次,順豐可轉債發行數量為5800萬張,每張面值100元,發行規模為58億元,初始轉股價格為40.41元,順豐12月9日收盤價為36.61元。
順豐方面表示,這次募得的資金將用于飛機購置及航材購置維修、智慧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償還銀行貸款等項目。
據順豐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顯示,截止到9月30日,順豐的長期借款為68.7億元,較2018年末的9.98億元,增長了588.17%。順豐解釋,短期借款、長期借款、一年內的長期借款總額較2018年末增加57.61億元,主要是新增借款所致。
債臺高筑之下,順豐花起錢仍毫不手軟。12月6日,順豐購入的新貨機入隊;當天晚上,它又宣布為員工提供3億元無息貸款。但與此相對的,是順豐近年來的業務量增速和市場占有率方面的表現欠佳。
此次順豐發行債券58億元,規模相當于賬面流動資金112.52億元的一半,這或許能大大緩解其財務壓力。
資本界有句順口溜“永不上市有三家,華為順豐老干媽。” 王衛曾公開表示缺錢也不上市,但是2016年他的態度有了180度轉彎,連“排隊”都等不及了,從宣布IPO到完成借殼上市順豐只用了8個月。
作為較早起家的巨頭,順豐曾用高成本、高利潤的直營模式遠遠甩開對手。時效和服務,是順豐的兩張王牌,也是它為自己建立的護城河。
但不同于通達系等其他快遞企業采取的加盟模式,順豐需要不斷地投入自有資金,推動重資產模式的運轉,這恐怕也是順豐急著上市的原因。
而面對菜鳥網絡發揮整合效應后,順豐時效優勢正在逐漸縮減,當日達、次日達等產品在通達系也能被實現。作為國內運營全貨機數量最多的快遞公司,為了保證競爭優勢,順豐在不斷地采購飛機。
12月6日晚,順豐航空成立十周年之際,又一架全貨機正式加入順豐機隊。至此,順豐航空把機隊規模擴充到了58架。
并且,順豐并不只著眼于快遞業務。順豐也是早期布局冷鏈與藥品運輸服務的公司之一,計劃在這一市場上占據先機。眾所周知,冷鏈也是一個十分燒錢的賽道。
對于順豐來說,缺錢其實是一個常態。上市后,有了資金來源的順豐,便開始了更瘋狂的“買買買”。
2018年,順豐擴張的腳步尤為密集。3月,順豐以1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發力重貨快運業務;一個月后,其又以1億美元參與了美國物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加碼國際業務;10月,順豐大筆一揮,用55億元現金收購德國物流巨頭DHL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的供應鏈管理業務,來拓展供應鏈業務。
一連串的操作,順豐的資金如流水一般流了出去。因此,順豐只能通過不斷融資來募集資金。2018年,順豐通過子公司在境外發行5億美元債券,子公司泰森控股也發行了14.7億元的公司債券、15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以及10億元的中期票據。
這一情況到了2019年,依舊沒有停止。1月4日,順豐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兩家全資子公司發行不超過等值160億元債務融資產品。今天,順豐又發行了5800萬張,總額為58億元的可轉債。
關于此次的資金使用,順豐方面透露,當中15.2億元用于飛機和航材購置維修,14.9億元用于智慧物流信息系統建設,10億元用于速運設備自動化升級,5.9億元用于陸路運力提升,還有12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以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支持公司現有主營業務發展。
飛機購置及航材購置維修占據募資的首要支出,可見順豐對于大飛機的重視。
隨著順豐的不斷融資,公司的負債也在不斷攀升。截至2019年6月30日,順豐的資產負債率達到52.26%,相較于2018年12月31日的48.45%,又上升了3.81%,其負債合計已經高達423.46億元。
順豐的重金布局,顯露了野心,但它的股價和業績卻釋放了不樂觀的信號。
順豐上市后,公司股價最高攀至過73.48元,當日市值達3075億元。而現在,順豐在12月9日的收盤價為36.61元,市值只剩下巔峰時期的一半左右。至于市場占有率方面,2015年到現在,順豐從當年的9.48%一路下滑到2019年上半年的7.26%。
順豐更大的隱患在于,逐步放緩的快遞業務。2019年上半年,它的營業收入突破500億關卡,同比增速為17.68%,但與2018年上半年32%的營收增速相比,減緩了近一半。據中國郵政局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為23.3%,順豐的增速也慢于全國快遞業的整體增速。
這或許也是順豐為何不斷融資,投入重金四處布局的原因。慢于同行的增速,意味著它在快遞市場的份額很難有突破,只有拓展新業務,才能尋找新的增長點。
究其原因,順豐原先居高不下的價格,專注于商務件的定位,讓它錯過了電商高速發展的紅利期。如今,電商件已經成為快遞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沒有抓住機會的順豐近些年來在快遞業務收入增長上呈現疲軟態勢也在所難免。
為了獲得更多市場份額,順豐也在積極改變,嘗試放下姿態。今年5月,順豐推出了特惠電商件業務,確實提升了它經濟產品的收入規模及市場占有率。可是,接下來順豐想要有大突破,顯然難度不小,畢竟占據電商件大頭的淘寶天貓幾乎已被通達系瓜分。
順豐只能把目標投向拼多多、唯品會和其他二類或者垂直電商平臺。也是因為這樣,他剛剛拿下了唯品會的包裹配送服務。
可放眼長期,自降身價對順豐而言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堅持直營的高成本,不利于電商件的盈利,時效件和經濟件在同一張網運送,難免會影響到時效和服務。因此,近期業內不乏關于順豐要另起一張電商網絡的傳言。
再看順豐發力的新業務,分別為快運、冷運、國際、同城配、供應鏈五個方面。從各項業務的營收占比看,2019上半年,快運業務從8.11%提升到10.13%,冷運從3.59%到4.70%,同城配從0.81%到1.57%,國際業務從2.87%降低2.40%。
顯然,這些新業務,除了短期之內難以帶來規模化效應外,那里也有著比通達系更富經驗和實力的對手們。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605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494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419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2072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485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379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375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360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230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