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兩年,蜂質選如何打造上百個SKU?
文 | 王彥麗
圖片來源 | 東方IC
零售老板內參授權轉載
核心導讀:
1.便利蜂自有品牌“蜂質選”SKU數、銷售業績如何?
2.蜂質選的拓品邏輯是什么?大數據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3.便利蜂鮮食如何做到低價格、高品質?
對于便利店業態來說,自有商品不管是在增強用戶粘性方面,還是擴大毛利空間方面,都已得到成功驗證。
例如,國內便利店企業的毛利率水平約為25%-26%,而7-Eleven的綜合商品毛利率達到32%左右,原因就在于,后者擁有強大的自有品牌和鮮食產品開發能力。
對于快速發展的便利蜂來說,打造自有商品體系必然是重點攻克的難題。
一般來說,很多便利店都是在門店數量達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下,才會去開發自有商品,但便利蜂卻在只有幾十家門店的情況下就開始打造自有商品,可見便利蜂對此的重視程度。
便利蜂是2017年2月開出首批門店,到了9月,便利蜂自有商品負責人趙鵬,就受命做便利蜂的自有商品,11月,便利蜂便推出自有商品品牌“蜂質選”。對于打造自有商品,便利蜂有強烈的緊迫感。
效果是明顯的,經過兩年時間的發展,如今印有“蜂質選”logo的商品已經在全國的便利蜂門店頻繁露臉了。
經常去便利蜂的用戶不難發現,蜂質選商品不是單獨陳列,而是分別與同類商品放在一起,它們出現在零食貨架,出現在日百商品中,也出現在陳列飲料的風冷柜中,似乎在便利蜂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蜂質選的商品。它們往往與同類品牌商品緊挨在一起,但同樣規格的商品,蜂質選的價格會低于品牌商品。
“蜂質選品牌目前涉及19個大類商品,大約有100-200個SKU,產品種類覆蓋休閑食品、飲料、個人用品、家居產品等,“趙鵬告訴《零售老板內參》APP(微信ID:lslb168),“乳制品是我們PB產品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品類,自有品牌銷售占比超過20%,其中,牛奶類商品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已經超三分之一?!?/p>
這也是便利蜂首次針對蜂質選品牌商品做數據披露。在便利蜂內部,蜂質選與鮮食商品(盒飯、包子、關東煮等)同屬于自有商品,但屬于不同的業務線。在鮮食之外,便利蜂也在加強休閑零食、飲料、日百等商品的研發能力。
便利蜂究竟如何打造自有商品?在中國80%的企業自有品牌銷售占比小于10%的背景下,便利蜂能否成功?
過去很長時間里,便利蜂向外界傳達的觀點就是便利蜂是一種“數據驅動”的便利店業態,在這種模式下,便利蜂的運營效率會有極大提升。
外界能感知到的點是,便利蜂主打自助收銀,大面積使用電子價簽。而在消費者感知之外,還有智能的進銷存系統、超過1000人的工程師隊伍……無論如何,相比于傳統便利店,便利蜂確實更加互聯網化,也更加看重數字化。
當商品、用戶消費行為都數字化以后,便利蜂會實現更低的人力成本、精準庫存,還有大數據選品能力、千店千面,這些目標其實不止便利蜂在說,另外一家新零售企業盒馬,在門店數字化方面做著相同的事情。
但不同于商超,便利店會更加側重商品的精選,以及商品的差異化競爭點。這也是為什么7-ELEVEn集團執行董事、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內田慎治,曾接受零售老板內參專訪時說過“零售的本質是商品,我們不怕新零售”。
7-ELEVEn底氣就來自于自有品牌和鮮食產品開發能力。作為后起之秀,便利蜂希望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而不同之處在于,便利蜂自有商品的研發,數據依然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
“數據對于便利蜂來說是大腦,所有的東西都是經過大腦里的數據模型測算出來的。”趙鵬表示,“做自有商品也是先看數據,將數據作為非常重要的印證和參考。它不是經驗性的,更不是靠人拍腦袋去選擇?!?/p>
因此,便利蜂的大數據不僅作為門店選品的依據,也是研發自有商品的有力工具。
趙鵬向零售老板內參介紹了推出一款新的自有商品的過程。首先是分析全網數據,判斷市場流行趨勢。開新品也是基于整體的大數據分析,通過整體的選品建模,分析出哪些單品或哪個分類是表現好的,它就代表了消費者的喜好。
以蜂質選的一款蜜桃水為例,那么多口味,蜂質選為什么會抽離出“蜜桃”這個口味?據了解,便利蜂在推出自有商品飲料的時候,會把飲品的維度做進一步細分,它們會分為不同的口味,這個口味包括市場上流行的各種口味飲料,還有飲品的容量、包裝形式等,然后針對這些更加具象的維度進行建模,最后分析出所有要素最佳的排列組合,一個新品的模型也就出來了。
對于拓品邏輯,趙鵬進一步解釋道,便利蜂會根據數據模型精準定位到消費者高頻購買的品類,再從銷售額占比高的品類不斷去開品,一個核心理念是優先選擇大分類、增速高的品類。同時會不斷根據市場反饋改良、迭代、汰換。
顯然,這是一套十分“數字化”的選品模型,這種模型不僅讓便利蜂與傳統便利店有了明顯的差異化,而且正是基于這種數字化的選品邏輯,便利蜂自有商品的拓展路徑更寬泛,蜂質選的目標甚至是“全品類覆蓋”。
當商品確定后,便利蜂就會尋找優質供應商進行聯合開發或新品定制?!拔覀儠Y選很多供應商,然后去考核工廠的工況,我們有非常嚴格的驗廠流程,包括第三方的驗廠和我們自己的打分考核,必須要全部通過?!壁w鵬解釋道。
除了驗廠以外,便利蜂還會對合作供應商做一年四次的飛行檢查?!斑@一點我們比行業里嚴格很多,行業通常的做法是一年檢查一次,但我們是一年四次。”趙鵬強調道。
在商品上市前,便利蜂內部還會經過大范圍、多批次的試吃,并通過部分門店做試銷,只有經歷住以上重重考驗的自有商品,才會真正面向廣大消費者銷售。而在后續銷售過程中,便利蜂也會根據相關數據對商品做相應的調整或迭代。
因為蜂質選多日百、零食類商品,而這類商品從研發到上市所需的時間周期較長。據趙鵬介紹,從前期選品、到供應商驗廠,再到內部審核等各個環節,一款蜂質選新品的上線周期大概在6個月,產品一經上線,就要根據銷售數據來看它是否符合預期。
“一般4~6周左右的時間,就能看出一個新品的銷售情況是否與預期一致?!?/p>
但一款商品在一個門店銷售不佳,并不能決定完全汰換這款商品,根據便利蜂千店千面的邏輯,一款商品在一個門店銷售不好,不代表在其他選址的門店也銷售不好。相比于產品的完全汰換,蜂質選更多的是進行包裝、口味的迭代。
蜂質選開發兩年時間后,如今SKU數已經達到100-200,趙鵬認為這個速度在本土便利店品牌中競爭優勢明顯。但他也坦言,日本便利店依然是他們的學習目標。
據了解,7-Eleven總部提供的自有商品SKU約為5000種(包括鮮食品類),單個門店售賣的SKU約為2900種,其中自有品牌占比在60%以上,而食品的銷售額占比近70%。對標7-Eleven,便利蜂自有商品依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除了蜂質選,鮮食也是便利蜂自有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有消費者反饋,便利蜂的盒飯、包子比較好吃,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鮮食的開發方面,日系便利店有很成熟的經驗,便利蜂如何打造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事實上,便利蜂在鮮食方面確實花了不少心思。
除了外界看到的投資上游工廠,確保鮮食的品質穩定外,在鮮食新品開發策略上,便利蜂似乎比日系便利店更了解中國消費者,也能更加迅速地做出決斷。
趙鵬舉例了一款今年的明星商品黃燜雞。“這款商品在其他便利店渠道是沒有銷售的,完全是我們自己開發的商品。”趙鵬不無驕傲地說。
上線黃燜雞不僅是數據分析的結果,熟悉餐飲業的人都知道,黃燜雞、蘭州拉面、沙縣小吃等品類,擁有復制到全國各個地方的能力,這些品類的銷售潛力可想而知。但為什么過去一直沒有在便利店銷售?因為便利店中央廚房的加工模式,無法將黃燜雞的口味還原。
但趙鵬團隊明顯看到,消費者是有這樣的需求的,既然消費者有這樣的需求,他們就有必要攻克這個難點。黃燜雞在便利店渠道售賣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將那種明火炒制的味道還原到大生產制作中。
這并不是一個容易攻克的難題,用趙鵬的話來說,“這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難題”,為了讓黃燜雞出現在便利店渠道,自有商品開發團隊在產品線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測試。例如油溫是多少,投料是多少,炮制的時間是多長,還有花椒等調料的量是多少等等,所有的要素都要進行多輪測試,直到最后生產出消費者滿意的黃燜雞口味。
“這個菜品上市的時候就引爆了,消費者的反饋非常好。用戶會發現,黃燜雞的雞肉咬到嘴里的時候,它是很軟爛的,而不是很生硬,土豆也都能入味,最后盛制的時候還會有半勺湯汁澆上去,這個感覺是很好的。除了熱餐之外,我們的包子、三明治、飯團壽司也好,全都是按照這樣邏輯去做的?!?/p>
在趙鵬看來,很多鮮食品類能否出現在便利店渠道中,難點還不是供應鏈組合能力,而是大生產模式能否將口味還原的問題。因為中餐的烹飪手法太豐富,一旦生產環節不對路,菜品的口味就大相徑庭。
便利蜂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趙鵬認為,只要是消費者喜歡的品類,即使生產環節有難度,他們也會集中精力去攻克。
這一點不僅體現在黃燜雞這個品類上,天津區域品牌“海河牛奶”,也被便利蜂成功帶入北京市場,緊接著進入全國的便利蜂門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銷售成績。
數據的優勢似乎在這時也能明顯體現,一旦便利蜂捕捉到用戶喜好,他們就會尋找優質供應商進行合作,結果就有了很多“獨家供應的商品”,黃燜雞屬于這樣的品類,海河牛奶也是。
買過蜂質選商品的用戶一定會發現,相比同類商品,蜂質選總是更便宜。
趙鵬認為,蜂質選的價格優勢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規模效應,隨著便利蜂門店數量的增加,規模采購能夠降低自有商品的成本。二是去掉了中間的流通環節,使得蜂質選商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讓利消費者。
自有商品利潤空間大是不爭的事實,國外知名商超、日系便利店在自有商品的銷售上早有例證,便利蜂也在努力嘗試自有商品的甜頭。
不過相比于價格,便利蜂更看重自有商品的品牌影響力,而品牌影響力就需要用商品品質去說話,因此,便利蜂做自有商品的核心理念是:不僅價格低,更要品質好。
一份酸辣土豆絲蓋飯的價格只有7.9元,一份西紅柿炒雞蛋蓋飯的價格為9.5元,價格都在10元以下,一份宮保雞丁蓋飯售價也只有14.9元。雖然定價低,但便利蜂的目標是讓消費者“花費不多,也能吃好”。
“吃好”的背后,是便利蜂對食材品質的把控。例如,便利蜂里的“熱餐”都采用金龍魚非轉基因大豆一級壓榨食用油等品牌食材;土豆燉牛肉中的牛肉,采用的是以植物為食,不使用任何生長激素的烏拉圭牛肉;宮保雞丁中的雞肉,都是去皮的,因為去掉雞皮可以降低一餐里的脂肪攝入量……而這些選材標準,是高于很多同行的。
通過對食材的把控與挑剔,也能看出便利蜂對樹立自有商品口碑的迫切性。因為只有低價又優質的商品,才能增加消費者認知,提升復購率。
對于自有商品來說,消費者認知遠比價格重要。試想一下,如果蜂質選在消費者心目中是“品質保證”的代名詞,那么消費者一定會把價格放到次要因素,然后不假思索購買打著“蜂質選”logo的產品,對于零售商來說,這才是自有商品的成功境界。
雖然在自有商品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本土便利店品牌中,便利蜂打造的自有品牌體系顯然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657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61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90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66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65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54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366 閱讀在物流行業,AI技術會不會替代人?
1233 閱讀京東物流攜手奇瑞汽車打造中東最大汽車備件中心,覆蓋5大品牌數萬種汽車備件
1050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