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車聯網及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地理位置相關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四維圖新主辦的“新·致遠”四維圖新用戶大會在上海隆重舉辦。旗下致力于打造“智能運力大腦”,科技賦能物流產業的商用車智能網聯技術服務專業公司中寰衛星正式對外發布其“智能運力大腦”核心戰略,致力于以商用車科技賦能OEM廠商、車輛后市場服務提供商、車主司機、車隊、物流公司、物流行業服務平臺、金融保險、無車承運人等交通物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中寰是國內領先的物流科技企業,也是國內最早從事商用車聯網運營服務的企業之一。經過多年深耕行業和技術積累,中寰建立了一支以人車路協同大數據采集分析處理、網聯智能傳感器開發設計、AI算法、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等為核心技術能力,具有覆蓋全國、響應快速的屬地化服務運營及B端大客戶拓展能力的團隊。截止到2019年7月由中寰智能網聯技術產品服務運營支持的商用車已超過100萬,中寰已經成為商用車聯網領域最大的科技企業之一。
目前,我國75%的貨物運輸仍由公路運輸完成,“節能、安全、降損”是公路運輸行業永恒不變化的話題。
四維圖新高級副總裁、中寰總經理畢壘表示,在車的使用過程中,能源、管理、道路通行、購車等每一項都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通過智能網聯技術、科技等,每一項都存在10%以上的優化可能。
從商用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來看,未來借助車聯網設備與相關服務,潛在成本優化空間巨大,潛在市場價值可達上萬億。
畢壘強調,一定要對用戶的場景進行感知,要和主機廠形成緊密配合,才能把深度感知做到極致。中寰的做法主要分為以下三步:
一、與主機廠合作,搭建感知平臺。
二、把原來停留在專家大腦中的核心知識變成平臺的服務能力,讓原來車出場之后千車一面變成千車千面,讓車去適應使用場景,適應駕駛習慣。
三、基于平臺,積攢大量人工智能、用戶使用場景,未來希望平臺面可以向自動駕駛時代提供服務。
畢壘提出:“中寰已經在商用車領域全面布局,目前中寰的在網車輛數已超過100萬臺,服務8家商用車廠,以用戶為中心,打破各信息孤島,連通車輛生產、銷售、使用、經營、服務的全生命周期,1.0階段已經實現。今天我們正式步入2.0階段,在商用車和大數據平臺基礎上,打造多項場景賦能平臺,輸出數據價值。而在未來的3.0階段,我們目標是成為行業級的智能運力決策中樞,圍繞價值鏈的核心主體,全面提升行業集約化、智能化和數字化。”
并且畢壘宣布,接下來中寰目標是三年內實現300萬量的用戶覆蓋,實現整個行業存量市場50%的占有率。
首席科學家王玉海從“一個時代、兩個基礎、三個對象、四個特征、五個趨勢”講述了他對大數據平臺發展的理解。
一個時代:人類正在從IT時代走向數據時代。
兩個基礎:大數據時代的兩個基礎“廣大悉備、阡陌縱橫”。
三個對象:用戶、企業、行業。他提到,服務對象的行為都會不自覺地或自發的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中寰要做的是把行為的自發或者不自覺,用技術轉化成有意識的技術的自覺,讓服務對象感受到大數據的價值所在,用技術自覺為整個物流行業服務。
四個特征:重復使用;多維組合;存量保值;增量增值。
在講到未來趨勢時,他表示,數據將為全產業量創造更大價值,但前提是不要再把數據當做核心機密,未來數據必將是公開的,在DG時代,開放是康莊大道。另外,還要統一標準,協作整合,賦能汽車制造、物流運輸這兩個大市場。
在中寰新技術發展部總經理陳金城看來,目前商用車聯網云平臺建設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存量車聯網平臺如何統一化?
海量數據如何挖掘?
能否支持向V2X,自動駕駛演進?
性能瓶頸如何突破?
能否支持大數據、AI、Block-Chain等新技術?
他介紹到,中寰車聯云平臺從下往上主要分為數據接入層、中臺層(技術中臺、數據中臺、服務中臺)、業務產品層。
他將中寰車聯云平臺核心優勢總結為以下幾點:統一平臺:實現所有車輛統一接入、統一維護、統一管理等;海量介入;快速創新:對外提供開放的技術中臺、數據中臺、服務中臺等,能夠降低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率,能夠幫助車企創新應用的快速落地;未來演進:支持未來自動駕駛等的演進。
中寰汽車控制技術部總監鄭旭光表示,在國內復雜多變的路況下,定速巡航仍存在油耗偏高的問題。在特定的路況下,定速巡航和節油駕駛兩者的油耗在百公里以上可以相差4.6升。并且,不同的駕駛員駕駛行為方面的不同,會導致10%—15%的燃油率的不同。
這也導致了行業中的難題:要找一個會開車能省油的駕駛員很難。因而中寰制定了兩個開發目標,一是讓PCC成為一名優秀的駕駛員,二是平均節油率不低于5%。
中寰對動態規劃算法進行了改進,從而適用于車輛的實時控制,在運行上,對車輛前方道路進行不同劃分,有百余種不同路型組合,每一種都對應一個節油策略。
“可靠性”問題在任何行業都至關重要,鄭旭光表示,中寰特別的一點是還采用了大數據驗證的手段。另外他提到,目前PCC的成果可以匹配AMT自動變速箱和手動變速箱,PCC控車的平均車速會比駕駛員快2-5公里,在節油率上達到6%-10%。
在介紹“中寰智能副駕”時,中寰副總經理錢春洋表示,貨運車輛交通事故頻發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司機負擔重;車隊無手段;保險壓力大。風險按照等級可以劃分為:天氣、路況、車況;速度、載重;駕駛行為這三個等級?;诖?,中寰設計了三方共管、共擔風險的智能副駕產品。當出現重大風險時,會立即啟動本次報警,如果沒有引起司機重視,則會接入管理者,管理者如果沒解決,則會啟動親情電話,在線提醒,同時做定向培訓。綜上所述,就是人、車、路為中寰智能副駕的基礎數據,基于風險模型,在長期運營過程中,逐漸疊加路況、載重、風險因子等形成一個體系,做到重大風險發生時采取相應的手段,平時要容忍司機有一定的活動范圍。
目前,中寰智能副駕已經在很多企業進行應用,相信未來會更大程度賦能物流行業,為更多司機保駕護航!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139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90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18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14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199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940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842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7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41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26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