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打算寫兩三篇文章,力求說清楚什么是中臺,什么時候要考慮建中臺,怎么建中臺。今天是第一篇,目標是厘清什么是中臺。
中臺的概念一熱,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都在往中臺的概念上湊,一下子出現很多中臺,如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算法中臺、移動中臺等等。特別是很多原來稱作平臺的,現在也都搖身一變成了中臺,趕時髦。
一個概念太過寬泛是不利的,如果隨隨便便都是中臺,必然導致很多所謂的中臺項目失敗,導致中臺無用論。所以有必要對中臺的概念做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1 什么是中臺
要定義中臺,重要的是要能比較明確的區分中臺和平臺。中臺和平臺都是某種共性能力,區分兩者的重點一是看是否具備業務屬性,二是看是否是一種組織。中臺是支持多個前臺業務且具備業務屬性的共性能力組織,平臺是支持多個前臺或中臺業務且不具備業務屬性的共性能力。
為什么要強調中臺必須具備業務屬性?可以來看一個例子。我們可以分析什么叫數據中臺。如果一個企業把所有業務的數據都存儲在Oracle里,我們能說這個Oracle數據庫是數據中臺嗎?顯然大家都會說不是(否則中臺不是幾十年的老古董了?)。那么現在很多企業換成了Hadoop,所有業務數據都在一個Hadoop集群里,能說是數據中臺嗎?顯然也不是,這個Hadoop無非跟原來的Oracle一樣存了一堆數據而已。有人說這是因為這個Hadoop集群只是一個系統,中臺必須是一個組織。那么我們再加上建設和維護這個Hadoop集群的團隊,整個加起來就是中臺了嗎?
仍然不是,因為這個團隊是不需要為業務負責的,不具備業務屬性。而現在大家比較公認的數據中臺,指的是確保OneID、OneData得以實現的組織,使得數據不再是各前端業務獨立管理,而是通過統一的團隊在數據標識、指標、數據倉庫等方面實現了跨業務的整合。之所以這樣大家會認為是名符其實的數據中臺,是因為指標一定是面向業務的,數據倉庫的建設一定也包含了一些業務邏輯。所以那個大大的Hadoop并不是數據中臺,而是大數據平臺。
我們還可以看到是中臺還是平臺與所在的業務環境相關。同樣的能力對A業務來說可能具備業務屬性從而是中臺,但對B業務來說沒有業務屬性從而是平臺。比如說IDC建設和運維對AWS來說可謂至關重要的業務中臺,而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只能說是平臺。PaaS平臺對SaaS廠商來說是業務中臺,但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說也只能說是平臺。
所以,不具備業務屬性的能力,即便是共性的,即便有一個專職的部門在做,即便對業務非常重要,也不能稱之為中臺,而還是應該稱之為平臺。否則就會出現很多與業務八桿子打不著的各種中臺,混淆視聽。因此,應該說所有中臺都是業務中臺,沒有別的類型的中臺。數據中臺、搜索中臺、內容中臺、零售中臺等等,都是特定形式的業務中臺,也還是業務中臺。
中臺的定義還要求以下兩點:
1. 中臺是一種共性能力組織,支持了多個業務。
2. 中臺支持的是多個前臺業務。
第一點不用多說,只支持一個業務的能力至少暫時不能稱為中臺(當然可以有進一步建設為中臺的規劃或可能性)。之所以強調第二點是因為有太多的公司的業務不是靠前臺打下來的,而是靠財務后臺做賬做出來的。理論上可以有,但我們應該支持這樣增強做賬能力的中臺嗎?對于那些專業提供做賬服務的公司,還真需要這樣的中臺,但這時做賬就是它的前臺業務了。
中臺的定義并沒有限定中臺的建設層次。中臺可以在很多個層次上建設,并不是說必須是企業或集團級別的。BU和BG層面建設中臺往往更常見,也通常很有意義。即便更小的層面比方幾十人的小部門,中臺也很有價值。比如一個小團隊也可以做電商業務,這時如果有一套好用的電商中臺那就幫了大忙了,而事實上業界也有很多公司在提供這樣的能力(淘品牌可以說用的就是阿里提供的中臺)。
2 典型的中臺有哪些
除了常說的業務中臺,我們還經常聽到數據中臺、用戶中臺、搜索中臺、推薦中臺、內容中臺、技術中臺、算法中臺、移動中臺、研發中臺等等一系列的XX中臺的說法,但這些中臺未必都是真正的中臺。
前面已經說過,廣義上講業務中臺包含了所有中臺,不同的XX中臺都是業務中臺的細分方向,反映的是該中臺在業務領域或者技術上的某些特征。但大家受阿里的影響,往往只用業務中臺來指稱在線業務中臺。基于這個假定,當前典型的真正的中臺大致只有以下幾個:
1. (狹義的)業務中臺:一般指在線業務為典型特征的中臺。在OLDI(Online Data-Intensive)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的核心業務都是在線業務,因此把在線業務中臺簡稱為業務中臺。但對那些不是以在線業務為主的企業,它需要的業務中臺可能就不是在線業務中臺了,而是數據中臺或別的什么中臺。
2. 數據中臺:一般指以數據采集、數據集成、數據治理,指標體系和數據倉庫統一建設等數據管理活動為典型特征的中臺。同樣,在OLDI時代,數據中臺越來越重要。狹義的業務中臺也就是在線業務中臺負責OLDI中的OL(Online),數據中臺負責OLDI中的DI(Data-Intensive)。
3. 用戶中臺:用戶中臺可以認為是一種特殊的數據中臺,一般以用戶ID統一、全域用戶畫像建設、全域會員體系建設等為典型特征。用戶中臺很通用,比更廣義的數據中臺往往更常見。很多企業沒能力建設更全面的數據中臺,但建設了會員中心等用戶中臺。
4. 內容中臺:內容中臺往往也可以認為是一種特殊的數據中臺,一般以內容的采買、內容爬取、內容的加工處理、內容安全保障等為典型特征。
5. 搜索推薦中臺:這兩個中臺比較像,因為搜索和推薦的技術比較相似。這兩個中臺一般是為推薦和搜索系統提供一套相對標準的工作流程,同時支持流程各環節的可定制能力,從而支持多個前端推薦搜索業務的快速開發。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根據業務需要建設的中臺,比方說對美團/餓了嗎來說,本地配送體系可以建設為中臺,前提是這個體系不僅用于送餐。在電商行業,往往渠道運營用單獨的系統和團隊來支持各個BU(一般按品類分),也可以說是中臺。
3 技術/算法/移動/研發中臺當前基本不存在
一般來說,沒有技術中臺,這是因為以技術為典型特征,又具備業務屬性的中臺太難找了,沒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可以看看業界所謂的阿里的技術中臺,包含了從IaaS到中間件等一系列在線業務技術,但能稱這些為中臺嗎?可以把里面每個模塊都拿出來分析,保證你找不到一個跟業務相關的字眼。所以這些并不是中臺。
再看業界所謂的阿里移動中臺,其實來源于阿里關于移動研發平臺EMAS的分享。人家阿里其實自稱的是一個研發平臺而不是中臺。還有業界把阿里的研發平臺云效平臺稱為研發中臺,這也是一種誤讀。
其實阿里自己也只說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其他的中臺都是某些咨詢公司或不明真相的群眾牽強附會造出來的。
并不是說不能有技術中臺,而是沒必要特別的稱作技術中臺而非業務中臺。對于提供技術服務的企業,它的業務前臺就是技術前臺,它的業務中臺就是技術中臺。比方說SaaS廠商的中臺往往是個PaaS,這時這個PaaS可以稱之為技術中臺,但也是這個產商的業務中臺。同樣的一個PaaS,對于大多數別的企業,就變成只是支撐業務但本身沒有業務屬性的技術平臺了。所以,為了避免混淆,導致把平臺說成中臺,不如堅持認為不存在技術中臺。
同樣的道理,移動中臺似乎只對做移動應用開發業務(比如說很多外包產商)的企業來說才是中臺,但對這些企業來說移動中臺也就是它的業務中臺,所以也寧可不搞出一個移動中臺這樣的新名詞為好。
那么,什么才是研發中臺?華為有專職的研發部負責支持所有前端業務的研發,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斗,可能是名副其實的研發中臺,但云效肯定不是。據我所知云效團隊主要是做云效這個產品,并不負責中臺業務系統的研發。不過,既然可能最有資格說是研發中臺的華為也沒出來趟中臺概念的渾水,我們著什么急呢。
總之一句話,當前并沒有好的技術 / 算法 / 移動 / 研發中臺,那些出來宣傳這些中臺的要么是自己搞不清中臺概念,糊涂,要么就是騙子。不過沒有這些中臺說明整個行業在這方面的積累還不夠,是一種不足,希望過幾年有真正的這些中臺出來。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5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1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7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2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5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93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56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9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