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斗在上篇文章中提到,阿里巴巴在農業領域下了很大一盤棋,已經布局了“從農田到餐桌”的農業全產業鏈。
騰訊和阿里的農業布局有很多相似之處:雙方都推“互聯網+”戰略,積極幫助鄉村“造血”,幫助農民增收;雙方在“新零售”方面也是各有落子,這與農產品銷售直接相關;雙方都推崇技術,阿里云、騰訊云都有農業智慧服務。
農業領域天地廣闊,阿里和騰訊均寄予厚望,二者會將競爭態勢引入農業領域嗎?
1、騰訊自有業務主要是微信和騰訊云涉及農業領域,前者包括微信公眾號體系、營銷資源、公益行動等,后者則在技術層面探索實踐AI農業、智慧農業等。
2、騰訊投資觸角還未深入農業領域,但參投的電商、零售、商超等公司與農業關聯性較強,主要是農產品流通和銷售,如永輝超市、每日優鮮等;騰訊在偏文娛的共享廚房、美食社區領域亦有布局,但完全涉農項目只有以色列農業科技Phytech一個。
3、“互聯網+”扶貧方向,騰訊從“一村一品”、“為村”、公益、鄉村文旅等方向入手,在全國各地都有成熟案例,幫助農村培養互聯網+人才,推動農產品銷售,增加鄉村經濟活力。
騰訊涉農新聞事件一覽
資料來源:35斗據公開資料整理
騰訊涉農投資一覽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投資業務方面,騰訊涉農投資主要集中于本地生活、電子商務方面,即零售商超項目,如每日優鮮、永輝超市及超級物種等。
騰訊對每日優鮮的陪伴最為“長情”,從2015年5月的A輪、2015年11月的B輪、2017年1月C輪一直到2018年9月的D輪都有覆蓋。
騰訊對“永輝系”公司的投資是其零售領域最大投資,2017年12月,林芝騰訊科技獲得永輝超市5%股份,交易價格為42.15億元;2018年1月,林芝騰訊科技再認購永輝云創(超級物種)15%股份,交易價格為1.87億元。兩筆交易合計金額約44億元。
騰訊云、騰訊研究院在2019年3月發布了《產業互聯網,構建智能+時代數字生態新圖景》報告,詳述了騰訊在精準農業方面的實踐。
騰訊所指的精準農業是以信息技術賦能農業供應鏈各環節,重點建立環境與作物的生長關系,實現對種養的精準調節,提高農業資源投入產出效率。
騰訊精準農業圖景
資料來源:騰訊云、騰訊研究院
精準農業的核心要素
資料來源:騰訊云、騰訊研究院
具體案例方面,2018年3月,荷蘭著名的農業高等學府瓦赫寧根大學發起了人工智能溫室種植大賽,其目標是在4個月內,在指定的無差別溫室內,利用傳感器和攝像頭,獲取溫室氣候、作物發育情況等數據,加入自己的模型或機器學習算法,遠程控制作物生長,根據生產出的黃瓜產量、資源利用率和收益來評判獲勝隊伍。
騰訊AI團隊參與其中,在61平方米的溫室內,種出了6992斤黃瓜,平均每平方米產出114斤,獲得亞軍。
騰訊AI實驗室黃瓜種植成果
資料來源:騰訊AI實驗室
騰訊還投資了一家名叫Phytech的以色列農業科技公司,該公司通過對環境和種養的智能監控預警,有效節約農業資源、提高種養產量。
數據來源:騰訊云、騰訊研究院
騰訊研究院在2018年8月發布了《“互聯網+助力扶貧” 騰訊的探索與實踐報告》,報告稱,產業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拉動創業就業,實現經濟后發趕超的有效途徑。
在借助于騰訊公益,廣泛傳播產業扶貧的相關項目信息,聚攏社會資源進行項目捐助之外,騰訊整合自身的“互聯網+'’能力助力貧困地區發展,重塑貧困地區脫貧的致富路。
推動傳統農業發展方式進行轉型升級,帶動鄉村旅游業等服務產業發展,消解貧困地區收入“靠天吃飯”的慣性;
通過促進農業生產者和市場消費者的直接對接,推動農產品銷售,破解貧困地區的“需求之困”;
資本引入,推動貧困地區的投資創業,促進弱勢群體就業創業,釋放貧困地區的市場潛力;
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方面函需解決的實質性問題,助力農村人口脫貧等。
具體案例方面,騰訊與貴州合作的“全國互聯網+產業扶貧云”項目,開展以“扶貧云”推動精準扶貧、拓寬貧困人口致富路徑的有益探索。
“扶貧云”以全省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關聯其他扶貧相關行業部門數據,通過挖掘分析扶貧數據,對接農村電商、推廣旅游資源、打造慈善捐獻窗口、創新創業平臺等方式,針對貧困對象對癥下藥,實現跟蹤到戶、清晰透明,以產業精準扶貧帶動精準脫貧。
當前,“扶貧云”已在銅仁試點完成,未來將普惠更多貧困地區,助力精準扶貧在云端實現升級突破。
另外,騰訊“為村”平臺,通過“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為鄉村連接情感、連接信息、連接財富。申請成為“為村”的村莊,可以獲得騰訊“為村”提供的移動互聯網工具包、資源平臺、社區營造工作坊等。
其一是覆蓋村、地區、省等多級公眾號體系,提高信息傳播效率;
其二是開展線上線下的互聯網培訓活動,為村莊培育互聯網人才;
其三是連接多方資源,以眾籌、“一村一品”、社交電商等方式推廣鄉村產品,發展村莊旅游項目。
“為村”平臺對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成效明顯,例如山東菏澤曹縣王澤鋪村的“為村”管理員劉杰,作為當地特種養殖企業家,通過“為村”直播打造“王澤鋪蘆丁雞”品牌,7天內,養殖基地參觀人次翻兩倍,合作訂單成交率顯著提升,投資超百萬合作項目簽訂協議。
廣漢市2017年全年,經過“為村”平臺推廣助力,西高油菜花季接待游客30萬人次、松林桃花節接待游客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000萬元,120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3000元。
廣東河源龍川縣龍母鎮珠塘村通過“為村”平臺,引入社會資金開發走地雞養殖和牛蛙養殖產業,兩個項目引入資全超千萬元。
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2018年10月31日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公布的公開信中提到:騰訊每隔六七年就可能進行一次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以順應外界變化帶來的戰略升級。
騰訊新成立兩個事業部,分別承擔著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生態融合、社交與內容生態創新的重要探索。
騰訊認為,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已經接近尾聲,下半場的序幕正在拉開。伴隨數字化進程,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正在從上半場的消費互聯網,向下半場的產業互聯網方向發展。
騰訊希望,未來與企業和政府等機構客戶的合作中,騰訊的業務接口更加集中,合作規則更加清晰,資源能力更能形成合力。
而農業正是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中的重要一環。騰訊在農業領域可以做什么?基于其現有業務和戰略規劃,大致有兩個方向。
其一是為農業的升級迭代、農村數字化建設提供“工具包”。比如騰訊云的信息化平臺、微信的營銷服務平臺,可以幫助農業產業鏈條的企業更好應用騰訊廣闊的用戶和市場資源。
其二是投資布局。騰訊“投行化”的說法由來已久,目前其在全球已經累計有超過800次投資事件,投資觸角遍及美國、歐洲、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項目分布在文娛傳媒、企業服務、游戲等領域。如果想要成為一家綜合性的投資機構,垂直領域的投資必不可少。
目前互聯網公司對傳統行業的滲透尚淺,尤其是在農業這樣供給和需求均相對分散的行業。農業領域對互聯網公司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最廣泛的受眾人群,讓互聯網公司有了參與線下實體的機會,對于后續的流量入口、新零售、金融支付業務,都是必須拿下的高地。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3567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1904 閱讀跨越速運第21架全貨機入列+西部樞紐空側啟用,航空運力完成中國版“鎖喉”!
1102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1065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983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918 閱讀傳“6800底薪+五險一金”招外賣小哥,0傭金的京東外賣能否殺出重圍?
945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890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805 閱讀極兔速遞榮登《時代周刊》2025亞太地區最佳公司500強
785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