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航運股接連漲停,后有股價保衛戰從3000點一路打到2700,但不管股市怎么折騰,港口股似乎都有它自己的節奏,2023年中國港口究竟發展得如何?咱不妨來盤一盤各大港口上市企業年報,為港口經營者提供全面的視角。
截至4月9日,共有15家港口上市企業公布了2023年年報,按照總資產排序如下表所示,其中不乏A+H雙上市企業,而上港集團是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整體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業,其總資產突破2000億元。
港口往往都包含裝卸、存儲、運輸等關鍵服務,但各大港口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
上港集團: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75.52億元,同比增長0.73%,實現凈利132.03億元,同比下降23.34%。作為連續14年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全球第一的上海港港口運營商,按營業收入計算,集裝箱板塊占到上港集團整體收入的41.58%,其次是港口物流板塊(即旗下航運公司+物流公司)占比29.16%,其他部分包括房地產占比20.70%,而散雜貨業務和港口服務占比較低,分別占比4.12%和9.50%。
招商港口: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7.5億元,同比下降2.96%,實現凈利35.72億元,同比增長6.98%。港口業務為營業收入的主要部分,占比高達95.47%,物流業務以及投資業務分別占比3.38%和1.15%。
寧波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9.93億元,同比增長0.12%,實現凈利46.68億元,同比增長10.45%。作為綜合性大港,寧波港的綜合物流業務占比36.41%,貿易銷售業務占比7.54%,集裝箱裝卸業務占比31.43%,鐵礦石裝卸業務和原油裝卸業務分別占比8.84%和1.69%。
青島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81.73億元,同比下降5.66%,實現凈利49.23億元,同比增長8.72%。作為北方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港口,物流及港口增值業務占到整體收入的38.24%,金屬礦石、煤炭等干散貨和液體散貨分別占比23.70%和23.34%,而集裝箱業務占總收入的6.60%。
遼港股份: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2.2億元,同比增長0.43%,實現凈利13.43億元,同比增長1.93%。散雜貨業務收入占整體收入的34.52%,其次是集裝箱業務的31.73%,油品占比13.50%,散糧占比5.52%。
廣州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1.94億元,同比增長3.59%,實現凈利10.79億元,同比增長0.01%。作為內貿集裝箱第一大港,廣州港的裝卸業務占整體收入比例過半達51.31%,貿易和物流業務分別占到28.81%和16.35%。
天津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7.04億元,同比增長8.15%,實現凈利9.82億元,同比增長32.6%。天津港的裝卸業務占整體收入的57.11%,銷售業務和港口物流分別占到27.27%和14.73%。
日照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1.57億元,同比下降3.58%,實現凈利6.41億元,同比下降9.54%。日照港整體收入以港口裝卸為主,其中,港口服務占比達92.32%,物流和其他業務占比分別為2.17%和5.51%。
秦港股份: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0.55億元,同比增長1.96%,實現凈利15.31億元,同比增長17.03%。依托秦皇島港、黃驊港以及曹妃甸港,煤炭及相關制品占到秦港股份整體收入的68.90%,其次是金屬礦石及制品占比18.81%。
唐山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8.45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凈利19.25億元,同比增長13.93%。以煤炭、礦石、鋼材等為主的散雜貨裝卸堆存業務占到整體收入的92%,商品銷售收入和物流服務分別占比4.84%和2.47%。
鹽田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93億元,同比增長11.99%,實現凈利11.08億元,同比增長134.88%。港口貨物裝卸運輸業務占到鹽田港整體收入的63.76%,高速公路收費業務和倉儲業務分別占比24.65%和11.59%。
重慶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9.49億元,同比下降0.25%,實現凈利6.27億元,同比增長339.7%。商品貿易業務占到整體收入的56.08%,裝卸及客戶代理業務占比30.06%,綜合物流業務占比13.16%,此外,還有爆破施工業務,占比0.07%。
廈門港務: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29.27億元,同比增長4.24%,實現凈利2.32億元,同比下降5.86%。由于集裝箱業務并未裝入,港口貿易占據廈門港務整體收入的90.10%,港口物流則占比9.60%。
連云港: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22億元,同比增長0.52%,實現凈利1.89億元,同比增長16.98%。裝卸及相關業務占到整體收入的74.14%,航運及其他服務占比18.60%,金融服務則占比4.10%。
二、盤點營收及利潤
2023年,15家上市港口企業的營業收入排行中,上港集團的營業收入為375.52億元,位居榜首。寧波港以259.93億元位居榜單第二,值得注意的是,鹽田港營收增長率11.99%,為11家上市港口企業中最高。此外,招商港口、重慶港、日照港和青島港增速為負,營收較去年有所下滑。
2023年,15家上市港口企業均實現盈利,其中上港集團的凈利潤132.03億元,遙遙領先。青島港和寧波港分別以49.23億元和46.68億元,位列第二第三。重慶港的凈利潤雖然排名靠后,但增速卻高達339.7%。在11家上市港口企業中,僅有上港集團、日照港和廈門港務的凈利潤增速為負。
具體來看,上港集團歸母凈利潤連續三年突破百億元,相較于2022年,在上港集團的集裝箱板塊、散雜貨板塊、港口物流板塊和港口服務板塊四個主營業務中,港口服務板塊一改上一年的頹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72%,達到35.67億元。此外,由于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集裝箱航運業市場供需發生變化,致使集裝箱運輸價格下降,在上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的情況下,報告期內上港集團控股子公司錦江航運的航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而上港集團持股的東方海外業績也并不理想,這致使其經營業績同比下降;
青島港在集裝箱、干散雜貨、液體散貨等方面持續發力,利潤分別達到了18.9、6.7、25.4億元,實現高速增長,并且業務量始終保持穩步上升態勢,是名副其實的“全能選手”;
招商港口堅持“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倡導“大成本觀”和“點 滴造就非凡”成本管控文化,制定質效提升組合行動方案,多維度推進成本優化,有效促進利潤提升。
2023年,寧波港集裝箱業務增勢強勁,集裝箱相關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1%,但同時也收到航運價格下跌影響,其綜合物流及其他業務板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3.79%;
遼港股份作為遼寧港口港口業務的統一運作平臺,是中國東北最大的綜合性碼頭運營商,在2023年,新開9條集裝箱航線,3條外貿鋼材班輪航線和4條內貿散雜貨航線,集裝箱、油品、客滾等業務量見長,但受到鋼鐵行業持續虧損的影響,礦石、鋼材等散雜貨業務量下降,海運出口代理、汽車進口零部件等集裝箱物流服務業務減少制約了營業收入的增幅;
重慶港深入踐行大客戶戰略,積極維護原有大客戶,培育新客戶,保障貨源穩中有升,同時提升長江通道運行質量,深化港鐵戰略合作,貨物吞吐量、裝卸自然噸、集裝箱吞吐量以及裝卸業務收入和綜合物流業務收入均有所上升。另一方面,重慶港由于收到寸灘港第一期征收補償款約21.34億元與第一期移交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全額確認資產處置收益,因此凈利潤實現339.07%的大幅增長,實際上扣非凈利潤1979萬元,同比增長10.85%。
中遠海運港口繼續深化精益運營戰略,在碼頭運營管理中注重提質增效以及控制成本,整體業績穩步上升。2023年全年營收14.5億美元,同比增加0.9%,全年凈利潤3.246億美元,同比增加5.8%。(美元對人民幣匯率:1:7.24)
2023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69.7億噸,同比增長8.2%。在13家港口上市企業中,貨物吞吐量排名前三的是招商港口、寧波港和青島港,招商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增長率高達69.6%,僅有廈門港務貨物吞吐量下降。
具體來看,招商港口由于并入了寧波港的數據,去年實現貨物吞吐量12.5億噸,同比增長69.6%,穩居榜單第一;
2023年,寧波港礦石接卸量完成1.59 億噸,同比增長3.7%;原油接卸量完成9564萬噸,同比增長1.4%;煤炭接卸量完成6717萬噸,同比增長0.2%;液化油品吞吐量完成2807萬噸,同比增長9.0%;糧食接卸量完成1112萬噸,同比增長4.1%;礦建材料接卸量完成5793萬噸,同比增長 9.8%;汽車滾裝作業量完成47萬輛,同比增長1.1%;
青島港搶抓“一帶一路”、RCEP、山東自貿區、上合示范區等戰略機遇,大力拓展海外航線,持續加密內陸班列,完成干散雜貨吞吐量2.44億噸,同比增長2.2%;完成液體散貨吞吐量1.11億噸,同比持平;
唐山港上市公司在2023年除了煤炭吞吐量繼續穩步增長外,也在其他貨種上實現了飛躍,其京唐港區金屬礦石吞吐量破億噸。此外,2023年,唐山港吞吐量突破8億噸,正式邁入8億噸大港行列,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個年吞吐量超過8億噸的港口。
2023年,全國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1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7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3%,增速較上年略有回落。在9家港口上市企業中,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三的是招商港口、中遠海運港口和上港集團,僅有秦港股份的集裝箱吞吐量下降31.52%。
具體來看,招商港口主要受益于自2022年10月起將寧波港業務量 納入統計,去年全年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8019.5萬標箱,同比大增23.5%,其中,內地港口項目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030.6萬TEU,同比增長33.4%;香 港及臺灣地區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82.5萬TEU,同比下降15.5%;海外地區港口項目共完成 集裝箱吞吐量3,406.4萬TEU,同比增長0.6%。
中遠海運港口去年全年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3580.86萬標箱,同比增長4.4%。分區域看,2023年,中遠海運港口環渤海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8.0%至46,589,99標箱;長江三角洲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4.2%至14,569,524標準箱;東南沿海及其他地區的總吞吐量同比下降6.9%至5,951,456標準箱;珠江三角洲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0.4%至27,932,139標準箱;西南沿海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 14.3%至 8,022,100 標準箱;海外地區總吞吐量同比上升3.1%至32,743,344標準箱;
上港集團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十四年位居世界首位,水水中轉完成2843萬標準箱,占比達到57.8%,創歷史新高,國際中轉業務全年完成587.2萬標準箱,同比增3.4%,ICT 新業態加速拓展布點達到12個,全年完成34.9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69.2%;
2023年,寧波港遠洋干線箱量同比增長7.3%,內貿箱量完成566.4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6.6%;海鐵聯運完成165.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3.8%;
青島港在2023年新增集裝箱航線20條,國際中轉箱量同比增長14%,新增9個內陸港、7條海鐵聯運班列,海鐵聯運箱量完成220萬TEU,同比增16%,穩坐我國海鐵聯運第一大港寶座;
日照港在2023年4月收購集發公司(后變更為集裝箱分公司)后,其主營業務涵蓋集裝箱貨物的裝卸、堆存及中轉服務,全年集裝箱吞吐量626萬標箱,利潤1.34億元。
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ROE)來看,青島港再次反超上港集團,以12.7%位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青島港集裝箱服務的毛利率高達80.14%,遠超遠超行業一般的30-40%,液體貨物服務的毛利率高達58.05%,遠超行業一般的30%,表現亮眼。
港口是勞動力密集產業,總資產在500億元以上的招商港口、上港集團、寧波港、秦港股份以及遼港股份的在職員工數量都達到了10000+。有趣的是,近兩年港口產能在逐步增加,但是員工人數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單看青島港,其在職員工數量從2022年的10286人降至9450人,降幅超8%。
近年來,港口企業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進行薪酬制度改革,將經營業績和高管報酬掛鉤,希望激發傳統港口企業的經營活力。摘取各港口年報中董事長、總裁或總經理的報酬,發現2021年港口企業高管報酬差距明顯,排名靠前的招商港口、上港集團、寧波港,幾乎是重慶港、連云港的3-4倍。
我國港口企業大部分進入了成熟期,都擁有較好的現金流和資產負債率。其中,上港集團、寧波港和招商港口名列前三。影響現金流的因素有很多,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港口航道清淤是兩大重點支出。由于建設項目投資增加,固定資產貸款增加,日照港、重慶港、廣州港、連云港和廈門港務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
原則上,處于建設成熟期的企業不太會有大額資本開支,現金流遠大于凈利潤,可以高比例分紅。但看每10股派發紅利排名情況,港口企業的分紅率并不高,其中招商港口分紅最高,每10股派發紅利5.8元,而青島港和唐山港分別以2.93元和2元緊接其后。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作為公用事業的細分賽道,港口與水電、高速和鐵路等公用事業資產類似,其所具備的“收租”屬性決定了其本應是優質的高分紅資產。但港口股在過去10年的走勢卻并不盡如人意,龍頭上港集團的股價也仍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其本質原因是2008年前后過度投資導致階段性的產能過剩,但隨著港口整合的不斷推進,“一省一港”的行業格局已基本形成,港口之間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預示著區域合作和協同發展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前景值得期待。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80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1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44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48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86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0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5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8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77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04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