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礦區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并于20世紀90年代推出了全球第一臺自動駕駛礦用卡車。經歷近40年的發展,海內外礦區無人駕駛企業已在全球落地應用數千臺無人礦車。
同時,各種無人駕駛礦車車型也實現了從“改造”“制造”到“創造”的發展。特別是“無座艙式”正成為行業正向設計的主流,以下編輯部整理了10款全球無座艙式無人礦車創新產品。
小松集團成立于1921年,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及礦山機械制造商之一。2016年,小松推出了一款遙控自卸礦車,據稱是全球首款無座艙式無人礦車。該車車長15米,有效荷載230噸,最大功率2700馬力,最高時速64公里/小時。車輛采用四輪驅動和四輪轉向技術,保證車輛具備更好的控制和可操作性。
斯堪尼亞于1891年在瑞典南部的馬爾默成立,是全球領先的重型卡車和巴士制造商之一。斯堪尼亞發布的完全自主無人駕駛卡車——Scania Axl概念車,主要針對礦山與封閉式工地而開發。該車車頭配備攝像機、雷達、激光雷達和GPS接收器,使用可再生生物燃料的內燃機進行驅動,可實現完全自主無人駕駛。
不同于卡特彼勒、小松集團推出的大型無人駕駛自卸車,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推出的TA15自主運輸車個頭很小,沒有駕駛室,4輪驅動/轉向,可以雙向行駛,但是由于只有一側卸料,因此實際運用上還是區分前后的。該產品主要用于開拓采石場及在現場進行破碎后的礦產物料無人運輸市場,目前產品已經在瑞典一家鋼廠進行試點應用。
中科慧拓聯合推出的“載山CarMo”智能礦山運載機器人,不僅關鍵部件國產化率高達95%以上,更具備礦山大模型數據體系和深度學習能力,實現了與傳統無人駕駛寬體車、挖掘機、裝載機等多車編組協同作業,平均拉運量提高5%,指揮調度效率提升15%,運輸效率提升10%,單機綜合能耗節約成本67.8%,二氧化碳每年減排1200噸。
路凱智行推出的“Alpha 90”采用正向開發流程,通過車規級自研軟硬件域控在業內率先落地了設備安全閉環架構,創新性的一體化傳感器支架及局部感知優化方案,縮短裝配時間,大幅度提升部件使用壽命和整個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該車目前已在國家能源集團國神公司哈密大南湖二礦研發成功并投入生產運營。
伯鐳科技boonray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通過自動駕駛及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賦能礦山等傳統行業,提供企業級智能化運營解決方案。伯鐳科技推出的無駕駛室換電無人礦卡“電牛Ebull”配備422kWh大容量電池,補能僅需5分鐘,正向設計的無駕駛室車頭實現礦區生產本質安全。根據測算,每臺伯鐳電牛每年至少為業主節省20萬元人力成本和30萬元能耗成本。
第二代“ZNK”智能無人駕駛寬體自卸車外形上更具工業風和辨識度。在技術方面,升級版繼承了第一代性能優勢,完成了線控底盤系統機、電、液多源高精線控轉向和制動系統開發,可保證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在礦區使用的響應速度和控制精度。
純電動無人駕駛三橋剛性礦車XDR80TE-AT配置L4級別車載自動駕駛系統,是適應礦山產業綠色節能要求的智能化、新能源礦用運輸設備,可實現短距離遙控、遠程操控、無人智能駕駛三種模式自由切換,滿足不同工況要求。
2020年11月,躍薪智能為水電八局量身打造的純電動無人雙向礦卡正式交付雄安項目,并進駐骨料加工系統工地現場。純電動無人雙向行駛礦卡可節能30%以上,爬坡能力提高45%,大大提高了車輛運營效率。
據悉,躍薪智能第四代無人純電動礦卡可有效增加20%的運載量;雙向行駛無須掉頭,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時,運輸周期也大為縮短,運輸成本可減少約15%。
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了解,近年來中國礦區無人駕駛發展迅速,正從跟跑、并跑向領跑全速邁進。這些無座艙式無人礦卡大部分是2023年推出的創新產品,且已投入礦區實際運營。
目前,行業規模訂單量還在不斷增加,2024年中國礦區無人駕駛在全球的影響力還將不斷提升。更詳細了解中國礦區無人駕駛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請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即將發布的《2023-2024年度中國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63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5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8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52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58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54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338 閱讀在物流行業,AI技術會不會替代人?
1233 閱讀京東物流攜手奇瑞汽車打造中東最大汽車備件中心,覆蓋5大品牌數萬種汽車備件
102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