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談談2023年凈利潤大起大落的物流上市企業。
截至2024年1月31日,一批上市物流企業發布了2023年度業績預告。根據交易所的規定,出現虧損、扭虧為盈、盈利情況下凈利潤增幅超50%或降幅超50%的企業一般會披露業績預告,也就是說,這些企業要么表現非常亮眼,要么表現不佳,或是業績波動很大,比如:
“海王”中遠海控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約238.59億元,與2022年超千億的歸母凈利潤相比,下降了78.25%;
安能物流預計2023年凈利潤不少于5億元,而2022年凈虧損約2.18億元,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
長久物流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61.77%到370.30%;
飛力達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0.73%到80.48%;
東杰智能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9億元到虧損2.45億元,2022年該數據為盈利4457萬元,2023年由盈轉虧;
新寧物流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38億元至1.68億元,遠高于2022年的虧損159.79萬元;
鳳凰航運、原尚股份、科捷智能等企業由盈轉虧;
……
此次討論的公司中,除了安能物流、海豐國際是港股上市企業,其他均為A股公司。其中小部分是物流巨頭,大部分是中型物流企業。中型物流企業的業績劇烈波動具有一定代表性,他們的競爭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遠弱于物流巨頭,在艱難的2023年,巨頭們增長的業績可能就是眾多中型物流企業丟失的部分。
不同于年報,年度業績預告較少提及營業收入,主要發布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這兩個最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數值。需要注意的是,預告數據只是初步核算數據,具體準確數據以之后發布的年報為準。
關于業績變動,企業公布的原因一般分為幾個方面:行業原因;公司自身發展原因;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影響,匯兌收益同比減少;收購并表以及一些金融運作等原因。在此,我們主要分析前兩種原因,像是大宗供應鏈巨頭建發股份由于將紅星美凱龍納入公司合并報表,歸母凈利潤大增88%~126%等情況,此次就不討論了。
行業方面,比如集裝箱航運業、干散貨航運業極具“周期性”,受全球經濟高通脹、低增長影響最大,2023年面臨運輸需求走弱、運力供給上升、地緣局勢緊張等諸多挑戰。特別是和前幾年百年難遇的火爆形勢對比,更顯得2023年業績下滑明顯,比如中遠海控、錦江航運、海通發展、鳳凰航運、海豐國際等企業,其中,錦江航運、海通發展是2023年剛上市的企業,鳳凰航運甚至從盈利變為了虧損。
2023年中國汽車銷量實現3009.4萬輛,同比增長12.0%,刷新全球單一經濟體銷量紀錄,具有出口量增速高、新能源汽車增速高、商用車增速高三大特點,在行業整體帶動下,長久物流、中鐵特貨這樣的大型汽車物流企業在2023年實現了歸母凈利潤的大幅增長。當然,其中也存在原尚股份這樣由盈轉虧的企業,原因是該公司的主要汽車類客戶產銷量下降。
安能物流:扭虧為盈,轉型效果明顯
2021年11月,零擔快運巨頭安能物流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之后發布的財報顯示,2021年安能物流經調整凈利虧損超過20億元。如今,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安能物流預計2023年全年凈利潤不少于5億元(2022年凈虧損約2.18億元),其中,2023年營收相比2022年的93.35億元同比增長6%,毛利則相比2022年的7.3億元增長70%,公告同時披露,安能物流2023年經營經營利潤不少于5.65億元(2022年同期經營利潤為虧損1.71億元)。
安能物流在正面盈利預告中表示:
(1)公司戰略重點由規模主導轉換為優先考慮提高營運效率及持續改善服務質量,戰略轉型初見成效,為未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了結構性基礎;
(2)通過升級分撥網絡結構,優化干線路由,內部精益管理改善,充分調動了公司的組織效率,節約降低成本;
(3)網絡生態持續改善,貨運合作商及代理商盈利能力增強,服務標準提高以及競爭力加強,在仍充滿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增強了公司穿越周期的韌性。
安能物流2023年實現利潤扭虧為盈,證明其自2022年三季度開啟以“品質和利潤”為核心的戰略轉型效果明顯。安能物流創始人、CEO兼總裁秦興華在近期的致網點書中表示,目前,安能物流的變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在各項業績指標顯著提升的同時,亦收獲了一個網絡更穩定、團隊更高效、客戶滿意度更好的貨運合作商平臺。
飛力達:行業競爭加劇,歸母凈利潤下降70.73%到80.48%
飛力達是專注于一體化供應鏈管理的現代物流服務商,深耕制造業供應鏈物流服務二十多年,積極向供應鏈物流服務拓展。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2100萬元到3150萬元,同比下降70.73%到80.48%;扣非凈利潤為虧損2200萬元到4400萬元,2022年該數據為盈利8400.79萬元。
飛力達表示,業績變動主要是因為2023年受國際運價的持續下行影響,行業競爭加劇,致使營業收入、營業毛利同比下降;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影響,匯兌收益同比減少等一系列原因。
新寧物流:虧損情況更加嚴重
新寧物流專門為制造業提供以倉儲物流為基礎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主營業務以電子元器件保稅倉儲為基礎,并為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中的原料供應、采購與生產環節提供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38億元至1.68億元(2022年該數據為虧損159.79萬元);扣非凈利潤為虧損8600萬元至1.16億元(2022年該數據為虧損6872.34萬元)。
業績變動原因:
(1)公司主要業務受全球3C產品消費疲軟致需求下降影響,營業收入較2022年有所下降,但固定營業成本未能同比例下降。
(2)公司火災涉及訴訟的賠償款大幅增加。
預計2023年度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影響的金額約為-5200萬元,主要包括火災涉及訴訟的賠償款、取得政府補貼、出售參股公司股權、固定資產處置損益等。
嘉友國際:依托跨境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服務和供應鏈貿易服務業務,歸母凈利潤增長48.16%到59.36%
嘉友國際業務以陸運鎖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物流業務為核心,業務包括跨境多式聯運綜合物流服務、供應鏈貿易、陸港運營。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10.09億元到10.85億元,同比增長48.16%到59.36%;扣非凈利潤9.94億元到10.70億元,同比增長47.83%到59.17%。
嘉友國際以跨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構建高效便捷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業務規模快速增長,業績變動主要原因如下:
(1)中蒙市場基礎不斷夯實。2023年,中蒙跨境物流市場蓬勃發展,二連浩特、甘其毛都等口岸進出口貨量創歷史新高。受益于蒙古市場強勁的需求,公司進出口貨量持續攀升,保障了業績的增長空間。
(2)非洲市場業務版圖持續拓展。2023年,非洲剛果(金)卡薩項目投入正式運營,形成新的業務增量。公司加快拓展非洲市場業務版圖,先后投資剛果(金)迪洛洛項目、贊比亞薩卡尼亞項目,收購非洲本土跨境運輸企業,提升物流運輸能力,形成覆蓋中南部非洲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打開非洲市場發展空間。
(3)中亞市場前景廣闊未來可期。2023年中國-中亞峰會成功舉行、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設立,為中亞市場帶來發展新機遇。公司積極融入國家向西開放戰略大局,憑借霍爾果斯口岸區位優勢,完成嘉友恒信海關監管場所二期擴建,業績實現穩步增長。
炬申股份:歸母凈利潤增長42.04%至80.08%
炬申股份專業提供鋁、銅、鋅等有色金屬大宗商品綜合物流服務,主要業務類型為多式聯運業務、直運業務、倉儲綜合業務、網絡貨運平臺。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5600萬元至7100萬元,同比增長42.04%至80.08%;扣非凈利潤4500萬元至5800萬元,同比增長15.14%至48.4%。
炬申股份立足自身優勢,不斷提升客戶服務質量,積極開拓倉儲業務,并不斷優化完善公司的管理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相關成本,使業務盈利能力上升。
鐵龍物流:歸母凈利潤增長38.5%至40.3%
鐵龍物流業務包括鐵路特種集裝箱業務、鐵路貨運及臨港物流業務等,以做優專業特色物流市場、做強做大集裝化運輸和多式聯運、穩固中小板塊特色基礎作為經營重點。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將比2022年的3.37億元增加1.30億元至1.36億元,同比增加38.5%~40.3%;扣非凈利潤將比2022年的3.08億元增加1.33億元至1.39億元,同比增加43.2%~45.2%。
2023年,鐵龍物流加強主責、做大主業,在鐵路集裝化運輸、多式聯運體系建設、白貨(按照鐵路貨物運輸品類分類,包括化工品、金屬制品、工業機械、醫藥品等品類)運輸上量等專業物流領域開展專項攻堅,主要白貨品類發運量穩步提升、箱型研發創新與運用獲得新成效、市場開發范圍持續取得新
“周期之王”中遠海控:此前享受了周期紅利,現在積極應對周期風險
中遠海控2022年歸母凈利潤為1096億元,曾被稱為行走在海上的“印鈔機”。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約238.59億元,同比減少78.25%;扣非凈利潤237.47億元,同比減少78.24%。
業績變動原因:2023年,集裝箱航運業面臨運輸需求走弱、運力供給上升、地緣局勢緊張等諸多挑戰,市場運價水平較2022年顯著下降。2023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為937.29點,同比下降66.43%。在2022年同期業績基數較高的情況下,2023年中遠海控集裝箱航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導致2023年業績與2022年同期相比減少。
中遠海運表示,公司圍繞“以集裝箱航運為核心的全球數字化供應鏈運營和投資平臺”的定位,錨定數字智能和綠色低碳兩大賽道,大力推進全球數字化供應鏈和綠色智能航運建設,并通過不斷完善全球資源網絡布局,深化精益管理和成本管控,努力為全球客戶提供“集裝箱航運+港口+相關物流服務”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為世界貿易搭建高效、順暢、安全的流通體系。
中遠海能:國際油輪運價堅挺,歸母凈利潤增長112.77%至167.67%
中遠海能聚焦油輪運輸和LNG(液化天然氣)運輸兩大核心主業,油輪船隊運力規模世界第一,是中國LNG運輸業務的引領者。
中遠海能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31億元至39億元,同比增長112.77%至167.67%;扣非凈利潤約為39.00億元至47.00億元,同比增長約180.37%至237.89%。
關于業績變動原因,中遠海運表示,國際油輪運價在劇烈波動中整體表現較為堅挺,中遠海能全年外貿油輪毛利約42億元,同比增長約188%。公司內貿油輪業務保持穩定,全年預計實現毛利約15億元,同比增加約17.9%;LNG運輸業務以增促穩,給公司歸母凈利潤貢獻約7.9億元,同比增加約18.4%。2023年中遠海能處置老舊船舶等獲得收益等。
鳳凰航運:運價跌破成本線,增產不增效,由盈轉虧
鳳凰航運主要業務為干散貨航運及港航物流服務業,包括干散貨運輸、船舶代理、貨運代理、綜合物流及特種大件運輸;船舶租賃;船員勞務等。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850萬元至1200萬元(2022年該數據為盈利3623萬元),同比由盈轉虧;2023年扣非凈利潤為虧損1580萬元至1930萬元(2022年該數據為盈利2510萬元)。
2023年,與鳳凰航運密切相關的CBCFI(沿海煤炭運價指數)均值626點,較2022年同比跌幅24%,與2021年同期1146點相比,跌幅45%,運價跌破成本線。受此影響,2023年鳳凰航運增產不增效,整體盈利水平較2022年回落。
2023年,鳳凰航運努力拓展市場,創新經營模式,貨運量近八年來首超3000萬噸,較2022年增長20.16%,周轉量完成418.15億噸千米,較2022年增長29.7%,公司鞏固了收入規模,擴大了市場份額。
安通控股:運價下滑,歸母凈利潤減少74.38%至77.37%
安通控股以集裝箱航運物流為核心,以集裝箱多式聯運物流服務為主業,通過整合水路、公路、鐵路等運輸資源,為客戶提供集裝箱全程物流解決方案。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約5.30億元至6.00億元,同比減少約74.38%至77.37%;扣非凈利潤2.90億元至3.60億元,同比減少約80.39%至84.20%。
安通控股表示,2023年,由于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國際集裝箱航運業供需發生較大變化,外貿租船市場持續下行,導致2023年國際海運相關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與之相關的經營效益大幅降低。
2023年,安通控股完成計費箱量262.53萬TEU,同比上升了7.64%,但由于國內新增運力的投入以及市場貨源不足的連鎖效應導致國內集裝箱物流市場競爭加劇,公司內貿集裝箱平均運價較2022年同期下降了22.10%。
海通發展:2023年上市,歸母凈利潤減少70.19%到74.66%
海通發展專注于國內沿海及國際遠洋的干散貨運輸業務,2023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1.70億元到2.00億元,同比減少70.19%到74.66%;扣非凈利潤為1.60億元到1.90億元,同比減少71.60%到76.08%。
海通發展表示,2023年干散貨運輸市場供需基本面轉弱,市場運價面臨下行壓力,波羅的海超靈便型運價指數(BSI)均值同比下降49.26%。
面對市場變化,海通發展通過穩健、可持續的經營模式,積極使用募集資金提升運力規模,努力構建更為完善的航運網絡,同時對船舶管理和運力配置能力、響應速度和運營效率實施了配套升級,做精做強主營業務。
錦江航運:2023年上市,歸母凈利潤減少55.12%到59.77%
錦江航運主要從事國際、國內海上集裝箱運輸業務,多年來持續深耕東北亞、東南亞和國內航線,2023年12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7.35億元到8.2億元,同比減少55.12%到59.77%;預計扣非凈利潤為6.35億元到7.2億元,同比減少59.24%到64.05%。
錦江航運表示,公司堅持差異化發展模式,在持續深耕優勢航線的同時,不斷開拓和完善新的航線布局;深入實施“一主兩翼”的發展戰略,穩健拓展航運產業的價值鏈條,積極構建綜合物流的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持續推進船舶智能改造和新技術應用,踐行綠色航運發展理念,打造低碳智慧船隊。
海豐國際:平均運費大跌,利潤大幅下滑
海豐國際是亞洲領先航運物流集團公司之一,提供綜合運輸及物流解決方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海豐國際按運力計在全球集裝箱航運企業中排名第13。
海豐國際是港交所上市公司,預計2023年公司股東應占未經審核利潤約為5.3億美元,同比減少約73%。2023年,海豐國際集裝箱運量為320萬個標準箱,同比減少約1%,而平均運費為623美元/標準箱,同比下降約43%。
對此,海豐物流表示公司的差異化及低成本策略仍然維持強勁的盈利能力,有信心憑借其優勢,為客戶提供低碳、環保和優質的供應鏈服務。
長久物流: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261.77%到370.30%
長久物流是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第三方汽車物流企業,致力于為汽車行業提供綜合物流解決方案。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6500萬元到8450萬元,同比增長261.77%到370.30%;扣非凈利潤6300萬元到8190萬元,同比增長188.40%到274.93%。
業績變動原因:
(1)2023年,因國際商品車進出口需求復蘇,國際航線發運量大幅上漲,遠洋海運業務利潤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2)2023年,非經營性損益受到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及其他項目與2022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的影響。
(3)2022年,因部分地區的主機廠階段性停產、且歐洲陸路發運量減少,當年收入規模下降;同時,受燃油價格上漲、部分主機廠降價、部分區域對流線路不匹配等因素的影響,導致2022年凈利潤及歸母凈利潤比較基數較小。
中鐵特貨:通過鐵路運輸汽車,歸母凈利潤增長40%至60%
中鐵特貨是商品汽車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主要從事鐵路運輸及倉儲物流業務,是國鐵集團旗下的重要物流企業。近年來,中鐵特貨面臨著來自公路運輸、水路運輸物流供應商的競爭。
中鐵特貨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5.82億元至6.65億元,同比增長40%至60%;扣非凈利潤為5.41億元至6.18億元,同比增長40%至60%。
2023年,中鐵特貨堅持推動改革創新,安全管理、市場經營等工作推進,提質增能創效態勢顯現。商品汽車、冷鏈物流、大件貨物物流三個板塊相關業務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原尚股份:公司主要汽車類客戶產銷量下降,由盈轉虧
原尚股份屬于綜合服務型的汽車物流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零部件干線運輸、配送、倉儲、品質檢驗、流通加工以及包裝等全方位、一體化的綜合物流服務。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898萬元至-698萬元,同比減少4463.49萬元至4663.49萬元,將出現虧損;扣非凈利潤為-918萬元至-718萬元,同比下降2870.67萬元至3070.67萬元,同比下降133.35%至142.64%。
業績變動原因:
(1)公司主要汽車類客戶如廣汽本田的產銷量下降及東本儲運項目、江淮項目對應終端客戶的產銷量下降,導致公司收入規模下降,同時部分項目毛利較低,公司利潤空間收窄。
(2)公司在華東、華南、華中、華北、東北、西南均擁有自有物流基地,也建立了較為穩定的客戶群體,但公司固定運營成本較大,2023年部分客戶經營規模收縮,短時間內公司新業務開拓情況不及預期,使得公司業績承受壓力。
(3)公司于2022年7月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2023年計提股份支付費用較2022年有所增加。
中科微至:營收下降,但扭虧為盈
中科微至為客戶提供面向輸送、分揀、倉儲的智能物流系統綜合解決方案。
預計2023年營業收入為18.89億元到20.89億元,同比下降約9.77%至18.41%;歸母凈利潤為1650萬元到231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2022年該數據為虧損1.19億元;扣非凈利潤為虧損5680萬元到虧損3970萬元,2022年該數據為虧損1.91億元。
中科微至表示,公司項目按照最終驗收時點確認收入,凈利潤與項目終驗相關,而項目從訂單簽訂、備貨、交付和最終驗收有較長的時間周期。2022年,受宏觀經濟形勢走弱的影響,2022年末公司在手訂單合同金額僅17.62億元,較2021年同期有所減少,導致2023年收入略有下滑。
2023年,中科微至堅持市場滲透、產品開發、市場開發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南陵生產基地實現了電輥筒的批量化生產,發揮縱向一體化的成本優勢,增強了對核心部件的成本控制力。智能倉儲業務實現規模性增長,與快遞分揀業務形成了采購成本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智能視覺技術趨向成熟,開拓了新的應用領域。
此外,2023年國內鋼鐵產能持續釋放對公司產生正面影響,市場價格競爭激烈,中科微至及時推行供應鏈降本改革。疊加政策面帶來的企業投資環境改善、電商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的快遞物流行業的復蘇等因素影響,公司毛利率略有上升。
今天國際:歸母凈利潤增長47.32%到62.83%
今天國際為生產制造、流通配送企業提供自動化生產線及物流系統的規劃設計、系統集成、軟件開發、設備定制、電控系統開發、現場安裝調試、客戶培訓和售后服務等一體化業務。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3.8億元到4.2億元,同比增長47.32%到62.83%;扣非凈利潤為3.65億元到4.05億元,同比增長57.3%到74.54%。
今天國際表示,2023年公司完成實施并確認營業收入項目規模同比增加,同時2023年公司加強成本管控,優化采購成本,公司綜合毛利水平提升。
東杰智能:個別項目成本增加,由盈轉虧
東杰智能主要產品包括智能生產系統、智能物流倉儲系統和智能立體停車系統,并提供規劃咨詢、軟件系統研發、智能裝備設計制造、系統集成、安裝實施及售后維保等全方位服務。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9億元到虧損2.45億元,2022年該數據為盈利4457萬元;扣非凈利潤為虧損2.3億元到虧損2.85億元,2022年該數據為盈利4031萬元。
東杰智能表示,受部分下游客戶需求不振影響,2023年智能涂裝和智能立體停車業務收入下滑使得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2022年減少;受部分客戶價格敏感度提高以及部分項目變更等不利因素影響,個別項目成本增加,引起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整體毛利率下降,收入減少和毛利率下降導致公司經營業績虧損。另外還有一些計提減值等方面的原因,導致公司2023年未能實現整體盈利。
科捷智能:降低了部分產品價格,主營業務毛利率下降,由盈轉虧
科捷智能專注于為國內和國外客戶提供智能物流與智能制造系統及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8800萬元到虧損7400萬元(2022年歸母凈利潤為8904萬元);扣非凈利潤為虧損1.08億元到虧損9400萬元(2022年扣非凈利潤為8586萬元)。
科捷智能表示,2022年國內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大幅度下滑,公司國內智能物流業務新簽訂單同比減少約5.5億元,導致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約30%。但是,2023年公司繼續鞏固智能物流業務的優勢地位,取得智能物流業務新簽訂單約13億元,同比增長約26%。同時,公司擴大智能工廠業務規模,搶抓新能源行業市場機會,大力拓展海外業務。公司2023年實現新簽訂單超23億元,同比增長約45%,其中新簽海外訂單約6.3億元,同比增長約28%。
2023年,科捷智能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約9個百分點,主要因為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2022年公司為了鞏固國內智能物流行業市場地位,調低了部分產品價格,國內智能物流業務簽單毛利率下降約5個百分點。同時,相對較高毛利率的海外業務收入占比同比下降約20個百分點。為提高產品毛利率,2023年公司持續優化智能物流行業客戶結構,加大海外市場拓展力度,優化供應鏈模式,提高產品競爭力,努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23年,為應對加劇的市場競爭、鞏固行業地位,科捷智能加大新行業場景解決方案和基礎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加強龍門機器人、UV 噴涂打印、空中穿梭車、新型倉配解決方案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此外在視覺算法、調度算法以及數字化仿真等技術方面取得突破。為保障產品和技術創新,公司加大研發人才儲備,2023年研發人員平均增加70余人,導致研發費用增加約1500萬元。
“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430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396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265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876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354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316 閱讀國內首條無人機城際物流航線首航,1200公里續航會否沖擊貨運格局?
1318 閱讀即將年營收超3000億元、迎來8.66萬名新員工,這家物流巨頭面臨最大風險
1282 閱讀京東,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1167 閱讀普洛斯中國2024年表現穩健強勁,卓越運營助力新經濟勢能攀升
114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