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再次體現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而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下簡稱“碳市場”)扮演著重要角色。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自2021年7月16日啟動上線至2023年8月14日,全國碳市場已邁入正式運行的第107周,歷經503個交易日。整體來看,市場交易活躍,交易價格穩中有升,市場運行平穩。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約2.43億噸,累計成交額約為111.92億元。
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碳市場交易規模創新高的同時,也要看到交易碳數據不夠清晰等正制約著全國碳市場持續擴容,后續可從優化市場規則、加強數據監測和核查等方面進一步完善。
截至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深圳碳排放交易所、北京市碳排放權電子交易平臺、廣州碳排放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天津碳排放權交易所、重慶公共資源交易網和福建碳排放交易網等交易平臺所構成的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
據生態環境部官網數據顯示,截至第一個履約期結束,我國碳市場已發展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從交易價格來看,自上線至今,整體呈現穩中有升態勢。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8月14日,CEA收盤價為68.33元/噸,相較于上線首日51.23元/噸的收盤價上漲33.38%。此外,結合歷史數據來看,CEA收盤價在41.46元/噸至69.52元/噸范圍內波動,漲跌幅度在-23.56%至35.70%之間變化,未出現暴漲暴跌現象。
“碳市場是通過發揮市場資源配置機制促進碳減排的重要手段,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東方金誠綠色金融部助理總經理方怡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僅納入了發電行業,后續隨著市場持續擴容,若能將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航空等高耗能行業也納入其中,將有利于推動碳市場規模和活躍度的不斷提高,促進碳市場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有效激活全國碳市場,還需進一步豐富碳市場的參與主體、覆蓋更多元的行業,把更多樣的減排行為納入考慮。而從目前市場擴容環境來看,我國碳市場還面臨著數據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市場規則和制度仍需健全等問題。
據悉,按照生態環境部先前對全國碳市場新增、管控行業“成熟一個、批準發布一個,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范圍”的原則,水泥、鋼鐵、石化等另外七大行業的相關研究工作正在同步開展。
在方怡向看來,相對于電力行業而言,上述七大行業的生產工藝工序普遍更復雜多樣,很難建立完善有效的數據模型,數據核查難度也相對更大,而且不同地區工業行業生產水平差異較大,企業規模、管理水平與能力參差不齊,導致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成為其參與碳市場的難點之一。
“此外,能源和環境權益等相關政策之間還缺乏有效銜接,如國家層面除了碳排放交易外,還在推進用能權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在明確了能源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轉變后,相關制度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方怡向補充稱。
在此背景下,加快制定上述七大行業的核算標準及配額分配方法等制度刻不容緩。圍繞交易主體擴容方面,方怡向建議,可加強碳減排管理和監管,在提高市場效率和透明度的同時,加快推動碳金融發展,推出更加多元的碳金融品種,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交易參與者,引導資金流向綠色低碳發展領域。
彭博新能源財經中國能源轉型分析師卞怡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更多行業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碳市場的參與度和活躍度不斷提升,將為減排提供更清晰的價格信號,更好地依托碳市場這一市場手段來推動低碳轉型所需的創新和減排行動。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685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607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2040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513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263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25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1029 閱讀1745億件,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預期
1001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87 閱讀連續5年的“春節主力軍”,德邦為何如此穩?
967 閱讀
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