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WMS里的倉庫,一般分為實體倉、邏輯倉、虛擬倉。
實體倉很好理解,就是對應一個真實存在的倉庫,有具體的地點、建筑、存儲設施。
邏輯倉,則是根據某些特性將實體倉拆分為多個邏輯倉,雖然貨物都是放在同一個倉庫里,但會分為多個倉庫,例如存儲屬性對物料進行分類分區管理的虛擬倉庫、指定區溫度。
又例如某些集團和公司需要做內部核算,則會拆分為多個門店倉、備貨倉、退貨倉、呆滯品倉等。
而虛擬倉則完全是虛擬的,不存在任何實體的倉庫,只在信息系統中設置,用于獨立核算,不需考慮庫區庫位,僅僅是訂單處理、過賬所用等,所以不占地面積。
也許有朋友會問,那為什么不直接在一個倉里做,很多WMS產品天然支持多貨主多庫房庫區管理,用多倉處理的話,豈不是更加麻煩。
其實不然,大家看看這個例子就知道了。
有的客戶要求比較高,當企業把貨品發給客戶,客戶接收時,按照正常情況來說,企業此時可以確認銷售收入,才產生應收賬款。
但是,要求高的客戶,就不同意這么做。客戶認為,要等到把產品用掉以后,企業才能開始計算應收賬款。
這種處理方法在一些內資的中小企業,特別常見。客戶是上帝,企業有時候為了利潤,也只能服從客戶。
按照常規流程,當企業出貨單審核時,就可以開始計算應收賬款。
但是,若按照這種情況,企業要等客戶通知后才能產生應收賬款,企業發出去的貨,只是暫時寄存在客戶那邊,還是屬于企業的財產,但是實物又不在企業倉庫內部。
此時是可以通過WMS虛擬倉庫解決方案解決這個難題。
通過設置一個客戶倉庫的虛擬倉庫,當企業倉庫發貨給客戶時,該企業倉庫貨品正常出庫,再由OMS再生成一個入庫單,自動在虛擬倉庫里完成入庫單的一鍵收貨。
當客戶用掉,通知企業可以開發票計算應收賬款時,企業再對虛擬倉發起出庫,減少對應客戶虛擬倉中的貨品數量。
如此,企業只要一查客戶虛擬倉庫,就可以知道客戶還有多少貨品沒有消化,企業也可以針對此,想一些解決措施。
同樣的道理,該方法可以用來做廠家寄售倉、返修在途倉等。
綜上,實體倉為基礎設施,邏輯倉和虛擬倉在上面進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倉儲效率。三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倉儲功能。
和實體庫位相比,WMS系統中的虛擬庫位是指邏輯上的存儲位置,它并不對應實際的物理庫位。
因為真正作業時,貨品是不斷移動的,庫位是固定的。
這類特殊的庫位往往存在VT(虛擬庫區)里,根據不同系統都有一個特殊的代號,且往往是鎖定狀態,且默認不允許直接出庫分配。
常見的虛擬庫位總結如下。
用于存放待質檢的貨品,待質檢合格后再移動到正常上架庫位,常使用到LPN或整箱來做庫內移動。
用于存放待上架的收貨貨品,上架后自動分配實際庫位,常使用到LPN或整箱來做上架移動。
用于揀貨時,將貨品從庫位上取下來,放入到托盤時存放的臨時庫位,看到貨品若在對應該庫位,則表示已經被揀選了。
用于二段式移動,且臨時性存放物料在中間過渡的虛擬庫位,常見庫存下架,還未上架的時候。
用于異常的貨品存放的臨時的默認庫位,常見于對異常貨品不夠精細化管理時,會統一放入該庫位上,再根據LPN或箱號做其他處理。
用于倉庫的貨品被借件時,臨時存放的庫位。當該類貨品正常歸回時,則會從BORROW解鎖,并設置到實際的物理庫位上。
因某種原因,借出去的貨品不能正常歸還,則可將該類貨品放置到例外出庫庫位 EX-OUT,等待上游系統下發出庫進行分配,WMS自動進行一鍵出庫。
當系統沒有配置庫位,且需要方便倉庫作業操作時,就會將貨品默認放置到未知庫位 UNKNOWN,該庫位往往是最后婁底的虛擬庫位。
用于盤點盤虧時,將貨品處理到該差異庫位,后續做庫存調整時,統一處理。
用于出庫后采購退貨的臨時收貨庫位,區分一般的收貨臨時庫位。
用于復核捆包時,包材臨時存放的庫位。常用于作業時,默認取該庫位的捆包包材(可配置和管理其他庫位)
用于復核捆包后,將對應托/箱集貨在某個固定的默認庫位。若設置則取設置的庫位。
綜上,虛擬庫位在WMS中起到邏輯位置管理的作用,既簡化了倉庫作業的操作,又能更好地對物料進行狀態區分和流轉控制。
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上海歐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82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科捷供應鏈有限公司
3182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
275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63 閱讀順豐、德邦發布春節服務公告:將加收資源調節費
2152 閱讀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139 閱讀剛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無霸市值已縮水211億
1829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京東物流
1776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84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1536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