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組織更加重視供應鏈管理,首席供應鏈官(CSCO)正在抓住當前難得的機會,通過新技術投資來實現企業增長。
全球知名的咨詢機構Gartner在從 2022 年 10 月到 2022 年 12 月對 499 名供應鏈領導者進行的一項調查中,65%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計今年 73% 的供應鏈 IT 預算將分配給增長和績效提升,從而更容易為新技術投資提供資金。
Gartner 高德納供應鏈實踐的副總裁分析師Simon Jacobson(西蒙?雅各布森)說:“過去三年的不確定性已經模糊了業務和技術戰略之間的界限,以至于必須將它們放在一起考慮。”“供應鏈領導者必須了解將在未來五年影響其規劃流程的戰略性、顛覆性和不可避免的技術。” 【1】
為了幫助指導這些投資決策,Gartner 分析師在2023年5月10日的Gartner Supply Chain Symposium/Xpo ?上展示了將獲得大部分投資的八大頂級戰略性供應鏈技術趨勢【1】。
本文首先回顧高德納關于戰略性供應鏈技術趨勢的研究,并指出頂級供應鏈技術趨勢的特征。然后介紹2022年高德納用戶對供應鏈技術需求的調查,它是產生8 大頂級供應鏈技術趨勢/主題的源頭。第3節逐一介紹2023年及以后的頂級戰略性供應鏈技術趨勢。最后介紹了另外七大戰略性供應鏈技術主題。
- 正文-
本文作者在【2-5】中介紹和分析了從2018到2021年連續5年中所公布的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 圖1對照描述了高德納連續6年關于供應鏈八項頂級技術趨勢和主題。其中相同顏色表示是同一技術趨勢,或者是同一類型但在提升的技術趨勢。
圖1:高德納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主題的研究(來源:Gartner)
從圖1可見:
高德納從2021年開始,8大供應鏈技術趨勢已經不再是只關注單個的技術,而是聚焦在集成的技術趨勢上。而技術主題則是更為廣泛的技術趨勢,每個主題可以包括多個技術趨勢的組合。
2023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大都是新面孔,其中人工智能是供應鏈應用中更接地氣的技術趨勢,智能運營應該涵蓋了前面的智能技術。而網絡彈性供應鏈更是當今重要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 已連續5年(2018-2021, 2023)被選為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這里包括一般人工智能技術(2018-2020)和2021年的嵌入式人工智能和分析,以及2023年的可操作的人工智能。
超級自動化:已連續3年(2020-2022)被選為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之首, 從2022年開始,它上升為2.0。
數字供應鏈孿生:已連續四年被選為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或技術主題(2022)。其實數字供應鏈孿生是供應鏈數字技術的基礎設施,涵蓋從物理供應鏈到數字供應鏈的所有方面。
自主事物:曾是2019年的技術趨勢,2022年它成為技術主題。因為自主事物包含各種形式的軟件和硬件技術的組合。
無處不在的分析:實際包括了前面所有的分析技術趨勢——高級分析(2018和2019)、邊緣計算和分析(2020)、嵌入式人工智能和分析,及增強數據智能(2021)。
安全網格:包括了供應鏈治理與安全(2020)、供應鏈安全(2021)等供應鏈技術趨勢, 以及新的供應鏈安全架構。
生態系統合作:實際包括了前面的邊緣生態系統(2021)和其它供應鏈生態系統技術趨勢。
可持續發展工具: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廣泛的供應鏈技術主題,它包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與運營的硬件及軟件的組合工具,以及環境社會治理(2021)的組合工具技術趨勢。
2022 年 Gartner 供應鏈技術用戶需求調查發現【6】,供應鏈組織正在優先考慮以下事項:
1)提高生產力和效率
2)提高彈性、連續性、風險和安全性
3)圍繞新的運營模式和流程促進創新
Gartner調查研究進一步指出:
大多數 (65%) 的受訪者認為,由于公司現在對供應鏈管理的重視,因此更容易資助和展示供應鏈 IT 計劃的價值。
供應鏈組織將更多地投資于業務增長,受訪者表示今年大約(平均) 73%的供應鏈 IT 預算將用于推動業務增長和提高績效。為了支持這些目標,供應鏈組織正在資助數字化、跟蹤和管理邊緣資產等舉措;支持數字供應鏈轉型;改善內部用戶體驗;重新培訓供應鏈勞動力;人才管理計劃。
許多內部和外部挑戰日復一日地影響著供應鏈組織的績效和目標。組織之間存在績效差異,一些組織被認為是領導者 (73%),而另一些則被認為是表現不佳的人 (27%)。研究表明,在未來幾年內,不同績效水平的組織對業務挑戰的看法存在顯著差異。例如,與績效低于平均水平 (20%) 的組織相比,績效高于平均水平 (30%) 的組織更有可能將供應短缺和/或中斷視為外部挑戰。此外,與績效低于平均水平 (12%) 的組織相比,績效高于平均水平 (19%) 的組織更有可能將企業文化視為內部挑戰。最后,績效高于平均水平的組織往往更加成熟、注重長期和迅速反應能力。
供應鏈組織看到了未來五年內成本上升、供應鏈中斷、網絡安全問題以及跟上快速變化的技術需求等領域的戰略威脅。供應鏈組織正在通過投資這些技術來應對這些威脅,也將幫助他們運營、發展和轉型。
2023 年Gartner頂級戰略性供應鏈技術趨勢的主題【6】展現了技術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供應鏈組織承受壓力并蓬勃發展。它們可以解決優化運營的核心問題、利用技術安全地擴展業務并通過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推動創新和轉型(見圖 2)。
圖2:2023高德納八大供應鏈技術趨勢主題(來源:Gartner【6】)
在每個主題中,主要目標/驅動因素是:
通過利用可以提高資產利用率、釋放員工力量并統一行業需求的技術組合,來優化運營績效。
通過安全地構建成長和成熟所需的連接性、彈性、敏捷性和靈活性來擴展供應鏈性能。
開創性的、變革性的運營模式。通過利用新技術,從根本上增強決策制定,同時利用資產和人際聯系,顛覆了運營在數字業務中的作用。
趨勢和技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依存并相互加強(見圖 3)。有些已經擴展和進一步發展(圖 3 右側),而另一些則剛剛進入場景(圖 3 左側)。高德納選擇 2023 年的趨勢部分是基于它們的綜合影響。總而言之,2023 年高德納的戰略技術趨勢主題將幫助供應鏈組織滿足 CEO 的優先事項,以優化、擴展和開拓數字業務。
圖3:2023 年更廣泛的戰略供應鏈技術趨勢主題(來源:Gartner【6】)
本節基于Gartner的研究報告【6】,分三大主題介紹2023年及以后的8個頂級戰略性供應鏈技術趨勢(見圖 2)。
該主題包括以下三個旨在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的趨勢:員工敬業度,行業云平臺,和移動資產優化。
到 2028 年,25% 的大型企業會將運營勞動力規劃和預測與基本產品需求規劃視為一樣重要的地位。
到 2028 年,每 10 家公司就將有一家遭受至少一次重大年度事件,即他們擁有滿足客戶需求的庫存,但缺乏支撐的勞動力。
員工敬業度是人力資源 (HR) 的一個概念和績效指標,側重于員工對組織和工作的聯系程度。它還考慮了員工為實現組織目標而投入自主努力(超越職責要求)的意愿。它衡量了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和奉獻程度。我們相信敬業的員工是忠誠的員工,他們關心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業績,所以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會有所作為。
員工敬業度得到不同工具和應用程序的支持,它們將用于幫助公司提高員工體驗、績效、滿意度和留任率。Gartner 特別將員工敬業度技術定義為用于衡量敬業度的解決方案,而提高員工績效、滿意度和保留率的工具稱為“員工體驗技術”。這些可以分散在核心人力資源、招聘、學習和發展、協作、總獎勵和績效管理等類別中。在供應鏈管理中,我們會看到這些技術在員工敬業度的應用下融合。
更廣泛的勞動力和勞動力管理應用程序歷來側重于追溯報告勞動力績效。它們仍然很有意義,但新興的解決方案開始更多地關注軟件如何解決員工敬業度問題。利用帶有預測和規范性分析功能的勞動力規劃和預測工具,可以幫助更好地規劃至活動級別的勞動力需求。
游戲化可以提供類似“Fitbit”的用戶體驗,讓員工參與這些挑戰并獲得競賽獎勵。同樣,軟件工具能支持實時指導,而不是像傳統方法那樣使用指標進行懲罰。最后,復雜的調度系統為員工工作模式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可定制性,以吸引那些由于各種原因無法遵守嚴格輪班模式的新員工。
Gartner給供應鏈組織的行動建議:
供應鏈的成功取決于一線員工的體驗。傳統觀點中將運營勞動力視為可替代資產的看法已成為過去式,組織必須關注可以幫助他們競爭和留住優秀人才的新興技術。不要再把運營人員認為是可替代的。在規劃和管理運營勞動力方面的投入,與處理客戶需求、庫存需要一樣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通過考慮一些新興的勞動力規劃和預測工具、靈活輪班的工具以及游戲化,來提高員工敬業度以及留任和吸引力。
到 2026 年,大約三分之一的供應鏈組織將使用 ICP(Internet Cloud Provider) 來加速數字業務計劃。
ICP 提供軟件即服務 (S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的組合,以及定制的、行業特有的功能,以滿足供應鏈組織面臨的特定垂直需求。ICP 還將模塊化和可組合性作為核心功能,以提供響應全球供應鏈中斷所需的敏捷性。
供應鏈組織可以積極重組 ICP 以實現轉型和創新計劃,或者他們可以實施預配置的 ICP 來支持更多的日常業務優化和現代化。ICP 提供商的競爭格局是多種多樣的,因為它們由多企業協作網絡提供商 (MCN = Multi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Networks) 、企業應用程序提供商和云超大規模提供商組成。獲得市場動力的例子包括制藥/生命科學、醫療保健、農業/食品和飲料或專業零售行業,以及金融服務(一個受歡迎的選擇)。
注:關于行業云平臺趨勢的一般描述和一般架構請參看本文作者的文章【7】。
Gartner給供應鏈組織的行動建議:
通過引入可顯著增加價值的新功能讓 ICP 補充現有的供應鏈應用程序組合,而不是用更先進的技術全面替換大部分已經存在的功能。
通過讓業務技術專家和融合團隊參與進來,在企業范圍內建立對 ICP的理解和支持,開始構建模塊化和可組合性技能。
聯系 MCN(多企業網絡提供商) 提供商和云超大規模提供商,向早期行業從業者學習最佳實踐的方法和需要考慮的陷阱。
注:關于MCN可參看【8】。
到 2026 年,三分之二的大型組織將認為優化跟蹤和定位移動資產與對庫存進行相同的處理一樣重要。
移動資產優化通過結合業務流程軟件、傳感技術和運營研究技術進行優化和商業智能決策,最大程度地利用企業的移動資產。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將資產視為工具、設備和零件等事物,但資產也可以是人,兩者通常可以作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進行協作。例如,為了安全和合規性而進行升級的人員跟蹤,以幫助避免叉車等移動資產與人員之間的碰撞。移動資產優化是物聯網的一個特定用例,它建立在室內和室外位置感知的基礎上,并利用高級分析來幫助確定資產應該在哪里,而不是它們在哪里。
傳統上,移動資產管理系統主要側重于識別資產位置和關系,以支持維護和維修等工作。隨著傳感技術在整個供應鏈中的運用,讓供應鏈變得更具移動性、成本效益和普遍性,移動資產優化解決方案現在可以幫助確定資產的實時位置以及在流程中的使用情況。通過添加額外的傳感器,還可以查看資產的狀態。此信息可用于推斷業務流程的狀態或將資產責任分配給控制資產的個人或實體。
許多企業開始他們的旅程時希望嚴格跟蹤資產,但后來發現他們需要一個整體的移動資產優化視圖來實現進一步的商業價值。通過為移動資產優化項目建立用例和通用基礎設施組件,以便于選擇合適的傳感技術,了解需要哪些信息以及可用的信息。認識到室內和/或園區資產跟蹤、室外資產跟蹤、車間資產管理和廣域資產管理的基礎設施要求之間的差異。盡管跨不同領域的解決方案可能存在相似之處,但支持每個用例所需的技術可能會大不相同。
該主題包括以下三個旨在提高彈性、連續性、風險和安全性的趨勢:組合應用架構,網絡彈性供應鏈,和供應鏈整合服務。
到 2026 年,至少 30% 的供應鏈應用程序將使用可組合技術架構,高于 2022 年不到 2%的數據。
可組合業務應用程序旨在遵循可組合性的核心設計原則(即模塊化、自主性、編排和發現)。可組合應用程序架構以業務為中心作為其附加的基本特征。因此,打包的業務功能是封裝的軟件組件,代表定義明確的業務功能,業務用戶可識別這些功能。管理訂單(例如采購、運輸或生產)的整個生命周期的能力——通過一組專用的數據模式、API 和事件主題打包以進行編程訪問——就是例子。最近,這些原則越來越適用于供應鏈領域。
注:關于可組合應用架構及API應用程序可參看【9】。
多種業務和技術趨勢共同推動供應鏈組織采用可組合的應用程序架構:
業務變革正在持續加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領導者尋求新的運營方式,以通過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的變革來支持彈性、適應性和增長。可組合性已成為一種有效的模型,可以幫助企業領導者提高規劃和執行供應鏈戰略的敏捷性,并改進他們圍繞復雜和緊迫問題做出的決策。
在云服務廣泛轉型的推動下,API現在主導著主流應用程序設計和集成。主流組織在管理以 API 為中心的架構方面不斷增長的專業知識,是向可組合架構的業務功能模塊化邁進的先驅。
應用程序工程對生產力的需求不斷增長,SaaS 作為以應用程序交付的首選形式的快速普及,以及主流組織中融合團隊的頻繁組建,都推動低代碼/無代碼工程平臺被更廣泛采用。
采購、交付、部署和使用應用服務的商業模式從傳統的大規模和單體模式轉變為直接面向最終用戶,從而以應用程序用戶界面為中心。新的業務模型必須以設計者(包括最終用戶)為目標,并專注于編程接口和以業務為中心的模塊化的內聚設計。更重要的是,它還需要對可組合思維進行文化變革。技術提供者和用戶之間舊的單向關系必須轉變為業務與 IT 協作中的雙向伙伴關系。
應用程序成為預先組合的業務功能的集合,導致應用程序市場中的控制舉措從傳統的一體化應用程序供應商轉向提供多應用程序組件目錄和市場的供應商。僅靠交付供應鏈應用程序不再是通往市場領導地位的道路。廣泛且裝備精良的多應用業務功能目錄或市場預計將成為供應鏈應用市場領導者的新差異化因素。
Gartner給供應鏈組織的行動建議:
制定架構路線圖以幫助指導將重點放在打包的業務功能(例如利用一組 API)以及可以利用現有應用程序平臺的位置。
讓技術和業務專業人士都參與進來。掌握運營業務-IT 連續體的文化和組織的供應鏈組織將更快、更大程度地受益于向可組合性的轉變。
首先關注通過快速適應和改變的能力提高競爭優勢的領域。使用以業務為中心的思維和 API 優先策略來構建路線圖,允許逐步演進以提高供應鏈參與者的可組合業務體驗的敏捷性。
到 2025 年,60% 的組織將把網絡安全風險作為進行第三方交易和業務合作的重要決定因素。
來自產品、系統和貿易伙伴的網絡安全風險是供應鏈組織面臨的重要風險領域。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就要求了公司需要解決這些網絡安全漏洞。網絡安全是減輕供應鏈技術和生態系統參與者的極端異質性導致的網絡安全風險所需的工具、流程和治理方法(機制)。
注:關于供應鏈網絡安全和彈性供應鏈可參看【3-5,10】。
供應鏈正在持續向前發展,并實施先進的供應鏈技術,例如可操作的人工智能和外部基于云的可組合應用程序。每次組織實施這些新技術時,他們都會將額外的供應鏈合作伙伴、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添加到他們的“數字”供應鏈中。然而,每向數字企業添加一個外部實體都代表著額外的數字連接以及增加的網絡安全漏洞和風險。
這種網絡安全風險的聚集是對企業的直接威脅,必須將其降低到可接受的風險承受范圍內。例如,大型組織(如默克、英國國家衛生系統、馬士基、Colonial Pipeline、DENSO/ Kojima /Toyota 和 Nissan)的供應鏈經歷了有組織犯罪越來越有效的網絡攻擊,攻擊工具、技術越來越復雜和不斷發展和程序。供應鏈領導者還面臨越來越大的內部和外部通脹經濟壓力,以降低供應鏈成本,并正在尋求利用先進技術來提高效率和利潤的方法。
聚合的網絡安全供應鏈風險可能會對業務彈性和運營產生深遠的意外影響。這些風險可能如下所示:
知識產權盜竊——競爭對手改變、破壞或竊取產品設計、工程原理圖、商業機密、專有流程和商業最佳實踐。
產品安全性下降——收到受損材料和產品組件并將其集成到成品中。
損壞的數據——對于與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溝通和合作至關重要的數據流和交換受到損害,因此降低了有效的采購、規劃、制造和物流運營。
業務連續性(內部和外部)中斷——運營物理系統(例如,運營技術、物聯網 [IoT] 傳感器和本地 5G 網絡)受到損害,導致停機、成本增加和收入損失。
供應鏈領導者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在整個企業及其外部供應鏈中開展工作,將網絡安全風險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通過與主要內部利益相關者合作建立網絡安全計劃和明確的標準,提高對供應鏈中漏洞的認識。一定要包括首席信息安全官、CIO、首席采購官和內部審計部門。
通過制定第三方網絡安全標準、合同語言、已執行和修訂的合同以及執行供應鏈網絡安全計劃的審計程序,降低供應鏈合作伙伴出現聚合漏洞的風險。
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關鍵績效指標,將供應鏈網絡安全 GRC 進展傳達給內部和外部審計員、CXO和董事會成員,從而改善網絡安全態勢的組織一致性和外部驗證。
到 2026 年,只有不到 25% 的供應鏈組織將擁有連貫而全面的內外部整合戰略。
供應鏈集成服務集成了從系統互操作性的戰術、以執行為中心和技術的角度,提升到以戰略為主導的、更能與世界互聯的愿景。互操作性存在于異構應用程序和技術組合的內部,也存在于外部,具有不斷增長的貿易伙伴生態系統。過去,集成被完全視為是一個 IT 問題,且僅僅從技術角度來處理。供應鏈集成服務包括了技術平臺、集成團隊、關于何時以及如何連接哪些應用程序的戰略決策(不同的集成策略),和管理這些集成的云服務。
如今,大多數公司都處在獨立應用程序的異構組合中——有一些仍在本地,也有許多公司現在已在云端——他們需要連接這些應用程序。更復雜的是,公司因為具有不同性質的供應鏈而擁有獨立的企業網絡,公司的生態系統需要互相連接和操作。這些挑戰加在一起,讓組織的集成方法瀕臨崩潰。公司現在意識到,除了耗時的構建和高昂的維護成本之外,集成方法還使他們面臨因互連故障而導致業務中斷的風險。
對供應鏈集成服務的需求是由外部環境因素驅動的,例如加速云采用和應用程序消費化。公司繼續依賴遺留電子數據交換 (EDI)、基于云的現代集中式 EDI 和基于 API 的集成支持,導致與公司內外部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業務流程更加自動化。集成平臺供應商提供大量打包集成,或預構建連接器與供應鏈技術生態系統中最常用的應用程序。示例包括倉庫管理系統、ERP、運輸管理系統、制造執行系統、訂單管理系統、CRM、市場和貨運代理。打包集成包括適配器、預建數據映射、轉換規則、路由規則和流程流。作為用戶組織可以配置、定制、部署和運行的打包產品交付。這些集成平臺通常作為供應商管理的云服務提供給用戶,使最終用戶能夠實現各種應用程序、服務和數據源之間的集成。
內部業務的依賴性,例如與多個第三方物流 (3PL) 合作伙伴、貨運代理、市場、賣家平臺和零售商的合作,極大地促進了不同第三方應用程序的采用。這加劇了管理復雜流程集成、端到端可見性和孤立數據的挑戰。業務流程自動化和對技術的持續投資,有助于加速多個應用程序的集成并降低供應鏈生態系統中的 IT 復雜性。這是因為他們能夠提供打包的集成流程、嵌入式低代碼開發平臺以及支持傳統和新時代 SaaS 應用程序之間不同通信標準的靈活性。
無論現在是如何完成的,首先記錄和映射所有內外部接觸點、數據元素和數據交換頻率來制定初始集成策略,。
通過利用集成供應商提供的常見用例,確定各種流程中的關鍵業務機會并確定其優先級。
通過評估三個維度的能力來選擇合適的集成平臺提供商:業務、技術和生態系統支持。
通過利用集成平臺供應商提供的打包集成來加速流程自動化。
下面介紹一個最近Gartner提出的3PL集成解決方案的例子(見圖4)。該研究【11】指出:托運人在 3PL 協作方面面臨許多挑戰,這些挑戰是由有限的運營可見性、手動流程以及連接不同技術應用程序的問題引起的。供應鏈技術領導者可以使用集成平臺構建互聯且更透明的 3PL 生態系統,通過集成平臺實現和增強3PL協作。
圖4:全渠道分銷的 3PL 技術生態系統(來源:Gartner【11】)
該主題包括以下兩個旨在圍繞新的運營模式和流程促進創新的趨勢:可操作的人工智能,和智能運營。
到 2026 年,利用可操作的 AI 實踐的企業在AI 投資的 ROI(投資回報)上,會比同行高 25%。
人工智能利用計算機和機器來模仿人類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能力。作為起點,AI 增強了決策制定,而人類仍在驗證、監控系統行為,再發展為可操作的 AI的循環中。然后,可操作的 AI通過從過去的人類和機器經驗中學習行為模式,在部署后允許模型行為發生變化,從而更快地自主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世界環境。可操作的人工智能針對眾多供應鏈用例,在這些用例中,它可以根據人類與解決方案的互動方式進行調整、發展和學習。這種適應性得到供應鏈的計劃到執行的支持。
在日益不可預測的環境中,劇烈的破壞對供應鏈組織產生了重大影響。對于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這些變化需要彈性設計和可操作的人工智能。因此,決策制定是一項日益復雜的核心能力。決策有著更強的關聯度、相關性、連續性,因此必須重新設計決策制定,作為未來構建可操作的、通常是自動化系統的一部分,使組織能夠利用數據來獲得洞察力、決策和戰略行動。
可操作人工智能的價值在于能夠在供應鏈組織的不同用例中快速開發、部署、調整和維護人工智能。鑒于工程的復雜性和對更快上市時間和快速投資回報的需求,在 AI 模型中構建適應性至關重要。
可操作的人工智能工具在支持新的經營方式的同時,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或創造產品、服務和渠道,從而打破功能決策孤島。這是一個跨組織的變革,需要大力加強實施工作的變革管理方面。雖然這一原則可能只改變少數供應鏈的功能,但仍然會破壞目的。
在自動決策來制定的情況下,可操作的工具將需要重新設計供應鏈流程,以確保業務利益相關者在合乎道德地使用 AI 實現合規性和法規。可操作的人工智能出現在整個供應鏈的多個用例中,例如規劃或物流和履行。
通過使用持續的智能設計模式和事件流功能補充當前的 AI功能,為可操作的 AI 工具奠定基礎。最終,轉向基于代理的方法,并為系統組件提供更多自主權。
開始調查符合您的整體數字戰略和供應鏈優先級的 AI 頂級供應鏈用例,以及數據、技術和人才可用性。
通過可操作的系統納入明確且可衡量的業務指標,并將信任納入更廣泛的決策框架,使業務用戶更容易采用 AI 并為管理可操作的 AI 工具做出貢獻。
注:可操作的 AI是相對新的AI概念,它具有自適應AI的特點(見圖5及【12】),而且是可操作智能的(即基于AI分析產生的決策,向運行系統發出操作指令或建議。)。本文作者認為它是自適應AI的一個分支。
圖5:人工智能工程發展趨勢(來源:Gartner【12】)
到 2025 年,五分之三的智能工廠計劃將會因為缺少整合供應鏈而失敗,從而導致嚴重的成本限制和客戶服務問題。
到 2026 年,智能物流將成為 25% 物流組織投資新技術的主要原因。
業務運營通常被定義為公司從事購買的業務活動,或將材料轉化為成品或服務,然后銷售并交付給客戶。智能運營是一種更廣泛的實踐,它將現有的智能制造概念擴展到涵蓋所有核心的運營能力,包括越庫、運輸和全球貿易的制造、服務和物流。
智能制造的概念出現在 2000 年代中期,受到移動、物聯網以及高級預測和規范分析等新技術的推動。智能工廠和數字制造等概念在智能制造下相互融合,進而更加強調連接性、通信、可見性和智能。智能制造結合了技術、數據、人員和流程與資產與人員的連接,顛覆和轉變了生產在數字業務中的作用。雖然制造業在追求智能運營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物流組織正在迅速接受這一想法的潛力,以實現業務轉型。
制造和物流的運營長期以來擁有大量分布式資產,包括人力和機器,這些資產在很大程度上是獨立運行斷開連接的,幾乎沒有任何互相聯系之處或可視性。現在物聯網、人工智能和移動性等成熟技術使公司能夠切實掌握智能運營的人員、流程和技術租戶的狀態。利用新興技術和增加更高水平的智能將推動更高水平的效率和生產力,并使公司能夠更迅速、有效地對供應鏈中斷做出明智的反應。
啟示:智能運營的趨勢表明,如果組織想保持競爭力,就需要變得更加高效、敏捷、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透明度和智能化。
通過利用 IT-業務融合團隊,減少技能差距和組織復雜性,來吸引業務和 IT 利益相關者。這些團隊融合了技術、分析和業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分擔業務和技術成果的責任,以成功執行智能運營戰略。
向可信賴的顧問(例如業務顧問、同行或系統集成商)尋求外部支持。對于缺乏內部經驗或專業知識去支持智能運營計劃的組織而言,利用顧問就顯得尤為重要。顧問也可以充當教練的角色,讓組織逐漸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通過在技術驅動的創新與核心運營流程、指標和技能要求之間建立聯系,關注戰略定義和執行中的成本價值。這有助于通過將特定站點功能和預期結果(即成本節約和管理費用減少、服務水平改進和脫碳)與架構、實施和利用技術的方法聯系起來,來確定技術和用例的優先級。
下面將介紹圖3中另外七大的戰略性供應鏈技術主題。
可持續性是過去兩年Gartner首要戰略供應鏈技術主題的一部分(可持續性工具,以及 GRC 的一部分)。盡管從 CEO 的角度來看,可持續性仍然是許多供應鏈組織的優先事項(請參閱2022 年 CEO 調查——年度觀點變化),但它也是從 CFO 的角度出發,實施成本節約計劃時首先削減的一項技術。示例功能包括碳管理;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報告;供應商數據收集和管理;范圍 3的測量;以及越來越多的工具來支持循環經濟模型。這些專門構建的解決方案可提高效率、提高報告準確性,并有助于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行動。大型套件供應商(Megasuite providers)也正在進入市場。
它提供數字化響應,以對與公司、政府或全球可持續性、影響和授權指令相關的活動使用治理、數據捕獲和預測分析。這些工具可以提高數字化、協作和可見性水平,這些水平通常對于建立基礎至關重要,這些基礎可以使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逐步發展所需的流程和管理紀律正規化。
注:關于可持續性可參看【4, 13-14】。
多代理編排平臺是今年頂級戰略供應鏈技術主題報告的新成員。隨著公司擴大對機器人技術和其他形式的自動化的使用,大多數公司最終將擁有來自不同供應商的異構機器人車隊來執行各種任務。集成和協調各種機器人的工作需要標準化的軟件,這些軟件可以輕松地與各種代理和機器人平臺集成。這些解決方案將根據即時任務的特征將工作分配給正確的機器人,并與其他類型的自動化(代理)進行通信,例如門或電梯控制。
多代理(以前稱為multirobot )編排平臺就像智能中間件一樣,集成和編排各種業務應用程序、操作機器人的異構車隊和其他自動化代理(例如門或電梯)之間的工作。這些解決方案編排、分配、監控和協調不同機器人車隊的活動。
物流平臺商業模式是今年頂級戰略供應鏈技術主題報告的新成員。優步為汽車服務所做的事情,AirBnB 為房地產租賃所做的事情,或者 eBay 為拍賣行所做的事情,平臺商業模式將為物流所做的事情。就其本質而言,物流需要協調大型參與者生態系統(包括但不限于生產商、承運商、物流服務提供商和消費者)的許多活動和事件。
傳統上,物流組織擁有并運營自己的物流基礎設施,或者與許多個體服務提供商建立一對一的聯系。如今,對可擴展性和敏捷性的需求正在推動物流組織考慮新的方法,這些方法重視公司可以連接的內容和對象,而不是其擁有和直接控制的內容。
平臺業務是一種創建社區、網絡和市場的業務模型(不一定是技術)。它通過促進其生態系統參與者之間的交流來提供價值。物流平臺圍繞可按需訪問的靈活用戶和資源網絡構建。物流平臺業務模型提供了一個技術支持的治理框架,以及促進按需交互和通常作為服務進行交互的標準和協議。
傳統的供應鏈商業模式通過將原材料輸入轉化為成品,再推向市場來創造價值。然而,平臺商業模式并不擁有生產或分銷手段,相反,他們創造并促進了聯系方式。在倉儲方面,平臺可以出于各種目的按需訪問倉庫容量,例如旺季銷量高峰、新產品發布和進入沒有需求歷史的新市場。一些公司現在希望通過包括其他托運人的運費來優化現有資產,使用該平臺通過系統地擴大機會網絡來提高效率。另一個例子是近實時運輸解決方案定價,電子經紀人和傳統經紀人都利用平臺影響數字貨運市場以提供近乎即時的定價,而在以前,這可能需要數小時或數天。最后,數字貨運網絡可以提供具有替代定價模型的按需運力,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
最后一英里交付 (LMD) 是今年頂級戰略供應鏈技術主題報告的新成員。對 LMD 應用的需求正在增長。它的前景被廣泛看好,受到尋求最大化電子商務增長的托運人和投資公司的強烈興趣的推動。此外,創造差異化客戶體驗的需求和不斷增加的運輸成本,促使托運人采用細分的送貨費用,并提供新的優質服務和送貨計劃。
LMD 技術解決方案是專用的、以客戶為中心的運輸管理解決方案,專注于管理消費者及其訂購的產品的交付流程。這些解決方案提供了將送貨路由到消費者家中的功能,一些解決方案擴展了提供的送貨服務功能,以支持商店、路邊和儲物柜取件,以及退貨的選項。
元宇宙是今年頂級戰略供應鏈技術主題報告的新成員。供應鏈工作的未來將融合面對面和虛擬領先公司之間的經驗,采用新的工作流程、重新設計工作環境使員工工作更高效。雖然在 COVID-19期間,它已經在某些工作職能中變得普遍,但操作人員仍然需要在現實世界中工作。虛擬世界可能會在未來改變這一點,數字和物理實體在虛擬和遠程交互。
Gartner 將 metaverse 定義為“一個集體虛擬 3D 共享空間,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數字現實融合而成。元宇宙是持久的,提供增強的沉浸式體驗。” 新興的元宇宙,尤其是在供應鏈管理中,是新生的和分散的,因此現在確定哪些投資具有長期可行性還為時過早。有一些早期示例就是建立在倉儲中使用的高級數字孿生概念之上,提供倉庫內所有活動的 3D 虛擬渲染。接下來的一到三年將是學習、探索和準備有限實施的元宇宙的時期。
注:關于工業元宇宙可參看【14-15】。
數字供應鏈孿生 (DSCT) 是過去四年中Gartner頂級戰略供應鏈技術主題的一部分。它現在被公認為推進到更高成熟度的基礎技術,不僅被高度成熟的組織所利用,而且還為任何規模和行業的組織所用。
DSCT 是物理供應鏈的高保真數字表示。它是數據對象之間各種關聯的動態、實時和分時段的表示,這些關聯最終構成了物理供應鏈的運作方式。它是通過確保決策水平和垂直對齊來確保決策具有相關 E2E 上下文的基礎。DSCT 源自整個供應鏈及其運營環境的相關數據。
注:關于數字供應鏈孿生可參看【14,16-19】。
供應鏈領導者迫切需要看到、理解供應鏈中和整個供應鏈中發生的事情并采取行動,最終確保最佳的客戶服務水平。借助 MCN,他們能夠與業務合作伙伴進行端到端的連接和協作,努力構建強大的數字化能力以實現價值。我們目前看到的是,在這個不斷發展的市場中,最終用戶組織現在擁有各種各樣的選擇。首先是能夠根據不同的架構基礎進行選擇,從平臺到產品組合,再到生態系統,然后更廣泛或更具體地解決特定行業或流程的業務需求,最終推動聯合價值的產生。
MCN 支持任何層級和類型的貿易合作伙伴社區,這些合作伙伴需要協調和執行跨多個企業的業務流程。Gartner 認為基于云的 MCN 是適用于任何行業、地域、規模和成熟度的組織的一種技術選擇,用于協調、編排和自動化組織,在其運營的整體業務生態系統中的擴展供應鏈。MCN解決方案的核心能力包括三個層次:網絡管理、應用功能和分析與智能。
本文首先回顧高德納關于戰略性供應鏈技術趨勢的研究,并指出頂級供應鏈技術趨勢的特征。然后介紹2022年高德納的用戶對供應鏈技術需求的調查,它是產生8 大頂級供應鏈技術趨勢/主題的源頭。第3節逐一介紹2023年及以后的頂級戰略性供應鏈技術趨勢。最后介紹了另外七大戰略性供應鏈技術主題。它們都是當今最具戰略性的供應鏈技術創新趨勢,它們將在未來五年影響供應鏈規劃流程的戰略性、顛覆性和不可避免的技術,而且將幫助供應鏈組織滿足 CEO 的優先事項,以優化、擴展和開拓數字業務。因此,值得供應鏈組織關注,學習和實踐。
- 正文完-
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上海歐力德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4840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科捷供應鏈有限公司
3126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外運物流有限公司
2709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安得智聯供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28 閱讀順豐、德邦發布春節服務公告:將加收資源調節費
2054 閱讀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1936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 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京東物流
1734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1521 閱讀剛上市就大跌,航空物流巨無霸市值已縮水211億
1535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499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