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每個產業是否一定會出現一個類似BAT級別的互聯網平臺?如果是的或者說大方向正確的話,根據我們的實踐探索,那么它應該有幾方面的特征!
試想一個高速增長的傳統產業需要互聯網平臺服務嗎?在野蠻生長階段,搶地盤,粗放發展,靠資源和關系盈利,平臺能帶來的價值和傳統模式相比不值一提。再換個角度講,平臺的誕生環境應該是產業發展的拐點,從緊缺到過剩,或者是結構性過剩或者不均衡狀態下,產業鏈上下游過的都很艱難,產量和價格都增長了近一倍或者幾倍,但是毛利卻下降了一倍或者更多倍,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很多產業都是如此,開工率不足,產能浪費嚴重,流通效率低,資信環境差,大家都覺得苦。很多產業從業者開始積極思考路在何方?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都在嘗試不同的互聯網平臺模式。
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就是為存量服務的。既然是服務存量市場,那么客戶定位,服務模式的選擇上要進行存量優化、存量整合、存量提效降本上,而不是妄圖創造新增量,帶著客戶拓展新需求!
既然是服務存量而不是增量,那就不是普惠的。而是團結一部分,或者讓一部分過的更好,把另外一部分掃出市場!
少中間化而不是去中間化。產業鏈里的中間商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不能去掉,而是要做到少而精,少而大。過去總是想著怎么顛覆舊格局,創造新時代,事實證明傳統存在即合理,要優化不要顛覆,想著顛覆的平臺基本上被清理出市場了,或者很多平臺沒搞清楚你的客戶是誰,天天想著顛覆客戶,客戶都沒有了平臺存在的價值也沒有了!
利潤是在存量市場再分配,平臺的價值就是建立再分配的規則和機制。那么團結那一部分呢?這個和消費互聯網不同,不是得絲者得天下,而是要服務好高端客戶,在一個區域頭部前幾名客戶,平臺一開始出現沒有比他們的采購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強,尾部客戶服務成本極高,那么應該服務腰部以上,頭部以下的客戶,這類客戶好切入,成本收益率合適。
每一個產業鏈運轉完成,都是一大批多業態參與者共同完成的。比如電煤產業鏈,交易鏈上煤礦,貿易商,電廠;物流鏈上有集運站,港口,物流園區,汽運,火運,船運等主體,資金鏈上有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周邊服務的有質檢,保險,交易中心,價格指數等服務機構。跨界多業態集成是平臺產生價值的基本前提。
做產業互聯網總是不自覺的用消費互聯網的邏輯和打法來操作,大部分都是行不通的。我們看看消費互聯網的幾個效應在大宗行業是否存在。
解決信息不對稱,這個問題對于產業鏈熟人圈子生意模式來講,有一定的價值,可以創造一錘子或者兩錘子的生意機會,但粘性不足,可替代性強。幾千萬的訂單,長期合作不見酒桌交易文化遠大于互聯網價值。
網絡效應是存在的,尤其是跨邊網絡效應,跨業態網絡效應,跨業態信息不對稱和尋找最優方案是對參與者都有價值。
邊際成本,消費互聯網模式下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假設規模做到一定程度一定會盈利,這個顛覆了原來模式的成本費用結構。但是產業互聯網的隨著規模增長到很大,而對客戶服務的邊際成本會趨于零嗎?京東和蘇寧比,京東在線賣的貨越多,邊際成本月底,盈利的結構和蘇寧不同。但是產業鏈客戶不會隨著交易的互聯網上線而讓交易場景和物流場景發生重大變化,交易流上的邊際成本很難趨于零,導致很多平臺規模越大,虧損越多。但是跨業態的邊際成本降低是存在的。
免費,免費是消費互聯網慣用的策略,希望達到規模效應。但是tob這個是絕對愚蠢的策略,免費意味著補貼和燒錢,2b行業燒錢燒不出一個行業習慣和粘性來;另外通過免費獲取的客戶,往往忽略和找不到客戶的真實需求,誤導平臺精力耗散于一堆客戶不買單但叫好的偽需求。
長尾效應,消費互聯網最牛逼的地方就是發揮長尾效應,極低代價服務了絲和個性化需求;而產業互聯網則是干掉長尾,專注服務于一批優質客戶,干掉另外一批!
產業互聯網的底層邏輯是供應鏈管理,那么按照基本邏輯應該規范,增效,降本!
消費互聯網的終端場景是C,不管買手機、電視、水果、服裝,還是其他生活用品,終端具有一致性。但產業互聯網,每一個商品品類的終端都不盡相同,比如煤炭動力煤和焦煤是兩個供應鏈條,差異很大:鋼材和煤炭的供應鏈又完全不同,不可能在一個平臺能服務好兩個品類的商品供應鏈!其后臺邏輯底層就不同!
這種數據不是工商稅務輿情等周邊數據,而是業務鏈結構性數據,是具體業務場景下交易,物流,資金三流閉合的數據。我們用IOT在底層收集數據,用區塊鏈記錄數據,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希望發揮出上帝之手的價值,這些數據的分析前提是真實,及時,結構全面,且經過標準化清洗的數據。供應鏈金融無疑在這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它能夠將鏈條的交易,物流,資金數據收集并閉合應用!
產業與金融的結合完美的業務是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資產金融化的過程;科技對于產業是升級改造的過程,推動產業的在線化和數字化,是對產業底層的改造。產業的底層資產本質就是供應鏈資產,不是某一個商品,而是一個商品鏈條的四流,推動底層供應鏈資產四流數字化和在線化;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推動金融服務更有有效、智能化;三者融合就是產業供應鏈資產的金融化和科技化,即供應鏈資產的數字化、在線化、金融化與智能化配置。
產業互聯網的底層是產業供應鏈資產的互聯網化+金融化,它的操作邏輯應該是供應鏈優化與金融化。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63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5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8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52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58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54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338 閱讀在物流行業,AI技術會不會替代人?
1233 閱讀京東物流攜手奇瑞汽車打造中東最大汽車備件中心,覆蓋5大品牌數萬種汽車備件
102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