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重型車輛是氫能汽車應用的重點,重卡污染非常嚴重,基本占交通車輛污染的50%以上,解決重卡污染將大幅減緩交通污染問題,未來柴改氫是一個主要方向,氫能替代柴油車輛更有優勢,此次氫能示范推廣的重點方向也是中重型車輛。目前已有5個城市示范群落地,氫能推廣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各示范城市信心十足。
氫能已經作為能源來發展,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央企已進入氫能產業,他們會更多介入制氫、儲氫、加氫和用氫產業鏈。
電源的商業化進展如何?有哪些領先的玩家?
目前氫能商業化還處于前期階段,市場量還比較小,但發展速度和前景非常大。頭部玩家主要有億華通,上海重塑,上海捷氫,廣東國鴻,山東濰柴,新源動力,國電投等。
膜電極目前的行業發展現狀,主要的挑戰,以及不同的技術路線和前景。
膜電極是燃料電池電堆的核心部件,占電堆成本60%以上,目前膜電極制備已實現國產化,但膜電極的原材料以進口為主。
加氫站建設成本高主要因素是建設數量少導致,目前加氫站建設成本也大幅降低,同時加氫站建設會以能源公司主導建設,中石化承諾十四五期間建成1,000座加氫站。
目前產業鏈增速每年在30-50%左右,基本可以實現25年10萬輛,30年100萬輛的目標。目前降價空間比較大的是質子交換膜和碳紙。
質子交換膜是膜電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質子傳導的介質。
產業鏈最有價值的環節以及代表性公司。
產業鏈最具價值的環節是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和燃料電池系統,代表公司如下:膜電極的代表企業有廣州鴻基創能;燃料電池電堆的代表企業有廣東國鴻氫能和上海捷氫;燃料電池系統的代表企業有億華通和上海重塑。
船舶和分布式發電是氫能未來應用市場,市場非常大,前景非常好,但目前還處于前期階段,還未到商業化階段。
目前氫能產業規模還比較小,還依賴補貼。但隨著行業快速發展,示范期結束后,行業具備一定規模,和鋰電一樣不再依賴補貼。
目前全國燃料電池汽車總共約1萬輛,全球約5萬輛,規模還比較小。
看到有測算說氫能在產業化方面,規模效應很強,成本下降很快,為什么氫能源不采用直接補貼的形式還是以獎代補呢?
2018年前都是采用補貼方式,2020年后國家出臺以獎代補政策。
氫氣內燃機也是氫能利用的一種方式,從發動機成本上會比燃料電池發動機更低,但氫氣內燃機依然需要加氫站加氫,同時氫氣內燃機依然存在污染問題,效率也會比燃料電池效率低。
氫的來源很多,如工業副產氫,煤制氫,光電,風電制氫等甲醇制氫在成本上不占優勢。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78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79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76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4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0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47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