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2個月時間,阿里的組織變革就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3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啟動“1+6+N” 組織變革,成立6個業務集團以及多家獨立的業務公司,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1]。
當時間來到5月18日,這一切就變成了現實。阿里最新財報披露,云智能集團將從阿里巴巴集團完全分拆獨立上市;菜鳥集團以及盒馬啟動上市,并給出計劃完成時間表;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也將探索啟動對外融資。
六大業務集團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阿里集團董事會新設資本管理委員會、合規與風險委員會,全面轉向控股公司的治理模式。
此前,阿里實行八年的“大中臺”戰略已經漸漸隱退。根據《晚點LatePost》報道,在財報披露前,阿里就已經對中臺業務進行了一輪調整:其中“數據中臺” 獨立,由阿里原CTO吳澤明任CEO;“業務中臺”則與淘寶團隊進行了合并。
一系列動作釋放一個信號:阿里刀刃向內,正在進行一場徹底的自我革命。
那么,這場自我革命到底意味著什么?
2015年前后,移動互聯網的土壤還未板結,隱藏在O2O、出行、生鮮等戰役背后的,是尚存的增量空間。中國電商市場已經初見天花板,但低價類目、直播電商等一系列新玩法,正在隱隱成為下一個風口。
一心在電商內外都謀求增長的阿里,此時卻略顯疲態。
2015年的淘寶天貓,早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然而近3萬億的GMV、超過4億的用戶規模,也造就了阿里包括交易、支付、售后等數十個龐雜的業務系統,阿里對新需求的響應速度不可避免地放慢了。
客觀上,如果每個新產品都需要按照“后端+前端”的常規思路重新打造,就要配置相應的研發和運營人員,造成煙囪林立的困境,阿里也將被巨大的成本拖垮。
因此,如何讓龐大的公司依然保持業務單元的靈活,同時多快好省地解決問題,就成為了縈繞在阿里決策者心頭的難題。
2015年后,阿里開始建立包括搜索事業部、共享業務平臺、數據技術及產品部在內的中臺事業群,以通用的業務模塊快速響應前臺的需求。在阿里構建的這套體系里,如果把后臺比作菜市場、前臺是嗷嗷待哺的顧客,那么中臺就負責把顧客最常點的幾個菜事先切好、配置調料,等顧客下單就能快速生產。
對引入中臺模式打破低效困局,阿里寄予了厚望。淘寶直播電商的孕育,是中臺戰略能量的一次集中體現??恐夹g中臺的“千人千面”算法,淘寶直播電商迅速入場,在短視頻生態之外開辟了新戰場。作為對比,京東直到2017年才上線直播,比淘寶直播整整晚了13個月。而到2020年,淘寶直播已經誕生了近1000個億元直播間[2]。
中臺戰略避免了“重復造輪子”,體現最直接的,莫過于阿里出海業務對已有能力的快速復用。2017年,阿里收購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僅僅花了6個月,阿里技術團隊就完成了對Lazada的改造[3]。這是因為其中IDC、中間件、監控運維以及業務等系統,都使用阿里巴巴中臺技術事業群的解決方案,得以迅速將淘寶C2C模式、天貓品牌直營模式引入Lazada,并形成全新的競爭戰略。
阿里引領的中臺戰略此后迅速風靡,成為中國互聯網界的新浪潮。
字節從成立的第二年起,就陸續搭建了增長、算法、工程等平臺,2020到2022年,字節共推出近20款產品,一度被稱為“APP超級工廠”。華為則搞出了一套“鐵三角”理念,前臺組織“作戰小組”,后臺建設十幾個平臺,讓一線團隊能夠快速“呼喚炮火”。
百度大刀闊斧地調整組織架構,宣稱要打造AI時代最領先的技術平臺。京東當時的CEO徐雷將中臺提升到“永不停歇的超級引擎”的高度,并親自帶隊。雖然各家的稱謂天馬行空、口號也不盡相同,但是本質上都是中臺賦能前臺業務的相同策略。
回顧這場中臺浪潮,阿里是引領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依靠中臺賦能,阿里2013年發起的菜鳥物流,2014年收購的UC,2015年孵化的盒馬,乃至此后收購的Lazada、餓了么,最終都成功扎穩了業務的腳跟。
那幾年,行業新模式層出不窮,競爭瞬息萬變,阿里一路高奏凱歌,與大中臺支撐小前臺高效協作的模式密不可分。阿里有了試錯的底氣,以及以快制勝的能力。
然而,阿里面臨的時代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近年來,翻開各大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財報,都能看到一個相似的規律:大部分公司收入總數依舊可觀,但難掩增速環比持續下降、甚至探底的事實。
就拿互聯網廣告行業為例,廣告與電商、游戲一起,是互聯網持續變現的三大支柱之一,然而,根據天風證券研究所的測算,全球廣告市場增速在2021年達到巔峰后,將迎來斷崖式下跌。
這背后是市場環境的悄然變化:用戶滲透率逐漸到頂,大干快上的拼規模時代落幕了。
在跑馬圈地的高增長時代,靠著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光吃滲透率都能做成大生意。人盡皆知的市場紅利擺在那里,靠的是夠快、敢打。但當市場的大局從增量轉為存量,競爭的關鍵因素成了拼質量、拼效率,過去的生產關系就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中臺戰略在行業內備受推崇,阿里卻已經開始了反思。過猶不及,一旦中臺太厚,前臺可能就跑不快。2020年以后,阿里開始嘗試把中臺做薄,促進業務的敏捷。推動經營責任制,四大板塊分立,讓多家業務公司成為獨立經營的環路公司,這些前期改革都為“1+6+N”組織變革打下了基礎。
為什么“大中臺”不再敏捷?
行業環境變了,阿里自身也變了。2015年推行“大中臺、小前臺”時,阿里一年的營收120多億美元,員工數量不到4萬人。如今的阿里一年營收超1200億美元,員工數量超過23萬名。
在新業務不斷涌現并快速發展之時,阿里確實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中臺支撐前臺新業務的發展。但當各個新業務逐漸走向成熟,龐大、復雜的業務需求反而會讓中臺不堪重負、疲于奔命,也會拉長決策鏈條,最終導致公司效率下滑。
阿里的業務邊界與八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它如今的商業版圖已經從線上延展到線下,探索出盒馬等新零售業態,并進入了文娛、健康等新賽道。這些業務形態不一、邏輯迥異,需要更加獨立的組織形態才能靈活面對市場競爭。
當年,“大中臺、小前臺”通過加強集團層面的協同,讓阿里在“大干快上”中實現了迅速增長;今時今日,“大干快上”的行業周期已經結束,行業增量要靠精耕細作挖掘,對一家23萬人的大公司而言,行業化的垂直創新、具體到人的精準激勵成了當務之急。
組織變革后,那些成熟的業務集團擁有了更大的自主權與激勵能力。云智能、菜鳥、盒馬迎來了上市倒計時,不僅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心針,員工的價值創造和收入回報之間也有了更公允的因果關系。
從高歌猛進、做大做強轉向高質量增長,拼效率、拼創新,這樣的翻篇絕不只是阿里的故事。
2015年8月,擁有龐大業務生態的Google宣布組織變革:創立控股集團Alphabet。從此,Google成為Alphabet最大的子公司,與核心主業相關度不大的創新業務則獨立出來。
原Google CEO拉里·佩奇擔任母公司Alphabet的CEO,各子公司設立獨立的CEO。Alphabet旗下各個子公司獨立運作,核心子公司谷歌的CEO也無權對Alphabet的資源進行調配。
這一波史無前例的變革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人質疑分拆會削弱Google的戰斗力。然而宣布重組后一年內,Alphabet股價同比增長超17%。站在八年后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Google的主業歷經市場激蕩依舊穩健,創新業務也得到了獨立發展。
實際上,大型科技公司的管理和組織調整并不鮮見。在PC時代呼風喚雨的微軟,也曾通過改革會議制度、推出黑客馬拉松等,重新激發自身的創新活力。
但與谷歌成立母公司的結構調整,亦或是微軟更偏向組織文化變革的動作相比,阿里此番“1+6+N”組織變革以及各業務獨立上市的探索,步伐邁得更大、也更為決絕。
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釋放了組織的活力。這些獨立業務走向臺前,可以更靈活地面向市場競爭。
具體到每一個員工,則明確了“為誰而戰”的問題。過去所有業務統一放在阿里這個上市主體內,如今各個獨立的業務集團、業務公司都有獨立上市的可能性,帶來了激勵資源的增量和激勵手段的靈活,更容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發員工的干勁和創造性。
過去二十多年,阿里一直是互聯網行業戰略思考和管理創新的典范,從“建中臺”到“拆中臺”,從一個阿里走向多個阿里,阿里踐行了自己的理念:永遠不變的是變化。
每一次組織調整,本質上都是在劇烈變化的外部環境和自身的發展中,探索新的生產關系與創新之道。在過去幾年的激烈競爭、新秀頻出中,也不乏“阿里老化”的聲音,但阿里還是那個阿里,不安于現狀,決斷力強,主動求變常為新。它正在通過一場徹底的自我革命證明:阿里依然年輕。
刀刃向內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在發展早期就寫入了阿里的基因。
無論是2011年將淘寶一分為三,促成天貓的崛起;亦或是2015年推動“大中臺、小前臺”戰略,此后推行經營責任制,阿里始終敢于通過自我革命,尋求公司發展中的熵減,并最終迸發出新的生產力。
而當下,電商的戰爭仍未平息,下沉、出海等一系列新老課題正在交織上演;AI大模型浪潮翻涌,機遇與競爭并存;多路玩家殺入本地生活市場,鹿死誰手尚不得而知……這些都在督促阿里提交一份新答卷。
阿里接過考卷,再一次站到了改革的潮頭。
參考資料
[1] 張勇啟動阿里“1+6+N”組織變革,界面新聞
[2] 淘寶直播2021年度報告
[3] 6個月重造“淘寶”:阿里重寫Lazada,中國技術海外輸出紀實,陳思淼
[4] 重磅:解密這頭犀牛,盒飯財經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89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439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795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296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102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77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48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59 閱讀16連冠背后,日日順助力智家工廠物流降本增效
938 閱讀中遠海運回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90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