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于2020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當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實質上是工業發展由化石能源徹底向清潔能源轉換的又一次能源革命。為落實國家這一戰略目標,各行各業都開展了積極的行動。
產業園區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單元之一,也是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制造戰略最重要的空間載體。
我國園區種類及功能多樣,典型的如工業園區(如食品制造業、紡織業、石化業等),自貿園區,動漫園區等。作為人口和產業的聚集地,園區在提供經濟生產力的同時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消耗,園區也成為了我國排放二氧化碳的一大主體。有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各類工業園區的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的31%。因此,建設“零碳園區”的發展路徑是我國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國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經之路。
近一兩年來,不斷有零碳、低碳產業園區改建或新建完成,友綠智庫在分析研究后,擇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與業內同仁分享。
微立方近零碳創新產業園總建面1.1萬平方米,由武漢思維同創旗下子公司武漢武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三峽電能研究院聯合打造,引入行業領先的能源技術解決方案,通過嵌入若干低碳技術,從光伏發電、智慧照明、新能源充電樁、電梯能量回饋、能源綜合管理等方面進行升級。預計未來光伏年發電量可達1.3萬度,結合其他節能收益,年節約電量2.47萬度,減碳量約24.6噸,節能率達12%,將成為江漢區首個綠色低碳示范園區。
平時坐的電梯其實還是個“發電機”?江漢開發區微立方近零碳創新產業園辦公樓里的升降電梯就是這么一個“發電自產自用”的電梯。
簡單來說就是在普通的電梯上加裝了能量回饋裝置。在電梯重載下行及輕載上行過程中,電動機處于發電狀態,能量回饋裝置可以將這些電能轉換為符合電網質量的交流電,供大樓內部使用,實現電梯發電自產自用。
園區建筑的玻璃略顯深色,這是能利用太陽輻射發電的“太陽能光伏玻璃”。這種玻璃不僅能產生清潔能源,還可以起到防潮隔熱的作用,以此減少園區的用電成本。
光伏路燈
除此之外,光伏路燈、光伏玻璃、光伏座椅、新能源移動充電站……在園區,可以切身感受到整個園區多種多樣的新能源利用方式。光伏座椅不僅可以休息,還可以無線充電,通過無線網絡還能成為音樂播放器,而屋頂的光伏板和大樓側面光伏玻璃則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儲存,為新能源汽車充電。這些公共基礎設施不僅零碳排放,還可滿足園區日常照明供電。
光伏座椅(央廣網發 李磊 攝)
微立方近零碳創新產業園開園標志著江漢經濟開發區進入“騰籠換鳥”3.0時代,也是開發區產業轉型的創新嘗試。通過在老舊廠房改造中引入節能低碳的理念,引進近零碳、新能源等產業聚集,著力打造產業園近零碳發展范式。下一步,江漢經濟開發區將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近零碳’建設路徑,加快更多節能降碳企業的和應用場景落地,不斷加強智慧化管理等軟件建設,進一步夯實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基礎。
近日,德力西電氣蕪湖中央倉獲得了碳中和物流證書,成為中國低壓電氣行業首家碳中和物流園區,并且成為國內首家覆蓋上游運輸的碳中和物流園區。
物流園區作為零碳供應鏈的核心單元,同時也是上下游聯動的重要“樞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場景。為此,德力西電氣率先在蕪湖基地推進碳減排路徑,通過綠色能源、能效優化、資源循環、碳核查等方式,最大可能地邁向“凈零”。
德力西電氣蕪湖碳中和物流園區
“雙碳”目標之下,綠色可持續的“低碳物流”將成為零碳供應鏈的重要抓手。德力西電氣圍繞“以人為本 促碳中和 建綠色生態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聚焦碳足跡理念以及物流園區減碳技術矩陣,從多個維度的創新推動物流園區碳中和目標達成。
大力推進光伏項目,在園區建設光伏路燈,同時通過采購綠色電力及國際綠證,實現綠色能源使用率高達30%。
照明設施自動控制
貨架區域紅外自動控制,實現人/叉車經過燈亮、人走燈滅,平面庫區實現按照度自動控制,當照度低于20lux時自動亮燈。
運輸工具全面電動化
物流園區內所有運輸工具全面實現電動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可視化管理
通過在物流園區內引入能源管理系統,全面跟蹤監控照明用電、辦公用電、叉車運輸用電等用能情況,實現能源可視化管理,及時通報異常情況并分析改善。
遵循循環利用“10R”原則,通過塑料托盤循環利用,木托盤重復利用、纏繞膜節約、紙箱循環利用,使用循環、可降解材料的綠色包裝,同時對產品全生命周期進行綠色設計,通過創新綠色技術改進工藝,節約原材料使用,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主動向社會披露碳排放信息,通過碳核算,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定期公布碳足跡信息。
首次實現從工廠到中央物流倉的全面碳中和,并覆蓋上游運輸
在碳中和物流園區建設方面,德力西電氣首次實現覆蓋上游運輸,對運輸車輛滿載率監控,并進行碳核查,實現碳中和。
工廠到中央物流倉的全面碳中和,覆蓋上游運輸
作為供應鏈綠色發展的重要環節,德力西電氣物流園區碳中和的實現,對產業鏈生態圈綠色發展、物流業可持續、區域經濟良性循環意義深遠。
5月29日,由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中國科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中關村論壇正式開幕。京東物流應邀亮相,搭建了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沙盤,展示了行業首個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解決方案,這也是京東物流近年來在智能物流園區領域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
京東物流在智能物流園區方面已探索多年。早在2014年,京東物流的第一座“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就在上海正式投用,目前在全國已運營數十座“亞洲一號”,具備高度智能化的處理能力,集商品暫存、訂單處理、分揀轉運功能等于一體,組成了全亞洲規模最大的智能倉群。2021年,京東物流又成功將5G技術應用到物流園區管理中,打造出5G全連接智能倉解決方案,率先實現了穩定延時30ms@99.9%以內的“高可靠、低延時”。
此次亮相的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解決方案,在此前“智能+5G”基礎上,進一步融合了碳管理技術,打造成行業首個集成了”5G、碳中和、智能”三大要素的物流園區。目前,該方案已經在京東物流亞洲一號北京大興智能產業園逐步落地,入選北京市第四批市級重大應用場景,成為智慧物流領域的示范標桿。
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解決方案的技術底座是京東物流依托大量實踐和數字技術編織的5G一張網和碳管理一張網。其中,5G一張網通過京東物流打造的5G管理系統和5G應用駕駛艙等全局管控系統,不僅能夠實現100%設備聯網、達成高效的數字孿生交互,還能夠融合5G套件,實現機器人集群協同控制調度和機器人設備的遠程運維指導、異常響應,保障全鏈路全生命周期連接可靠性。而碳管理一張網借助京東物流研發的國內首款面向物流運輸行業的SCEMP供應鏈碳管理平臺,能夠構筑以碳排放為導向的管理網絡,搭建園區全生命周期碳能監測、報告、審核(MRV)管理體系。
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的建設,對于推動物流行業的降本增效和低碳減排也有著重要意義。交通和物流運輸行業作為僅次于能源和工業的第三大排放源,其減碳路徑關系著國家、行業和企業的雙碳目標的實現。物流園區作為供應鏈核心節點,不僅作業頻繁、投入巨大,而且幾乎涵蓋了能源、建筑、交通運輸、包裝材料等供應鏈全鏈路的排放源場景,是物流行業的“成本中心”和“排放中心”。基于5G一張網和碳管理一張網,京東物流5G碳中和智能物流園區不僅能夠通過能源結構升級、設施集聚共享、資源循環利用等手段預計每年為園區減少20%以上的碳排放量,還能夠實現物流全鏈條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達成園區總體能效提升15%-20%,推動物流園區的高效與綠色可持續化發展。
從倉儲規劃,看DeepSeek的實用性、局限性和突破之道
4617 閱讀單月總貨量同比增長734.4%!獨家解讀順嘉國際貨站跨越式增長背后的效率密碼
2366 閱讀嘉誠國際發布2024年年報:營收13.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05億元
2270 閱讀“京東服務+”洗衣中央工廠招商、3C上門安裝/維修招商
2206 閱讀深圳擬擴大試點物流、環衛功能型無人車運營,加速產業規模化進程(附編制說明等下載)
2062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收購,9億美元交易值不值?
1477 閱讀DeepSeek落地全球第一大港
1284 閱讀京東外賣重點推廣39城
1218 閱讀德邦物流注銷回購股份 京東物流持股比例升至75.4%
1191 閱讀冷鏈不只是物流,還是依托供應鏈的生態
1177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