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全球供應鏈系統受到了直接影響:部分地區的人員流動受到限制、貨物運輸受到影響、原材料供給出現中斷、生產和交付貨物面臨諸多挑戰等。同時,供應鏈管理系統中的漏洞與不足在新冠疫情期間被暴露出來。但也正因為此原因,供應鏈管理如今成為企業管理者們重點關注的課題。
當下,全球供應鏈正在恢復中,不再像三年前那樣脆弱,已變得更加多元化,及更具彈性。據紐約聯儲發布的數據顯示,如今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已從高點回落,不過仍高于2019年之前的水平;2022年12月的物流經理人指數達到54.6,在八個月下降后出現增長,不過僅增加了1個百分點,供應鏈尚未完全正常化。此外,有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供應鏈高管認為,供應鏈在2024年上半年或以后才會恢復正常;僅有不到22%的受訪者表示,供應鏈在2023年下半年將恢復正常。
而在筆者看來,由于技術革新、市場變化和全球動蕩等因素,2023年或將成為物流供應鏈管理領域具有革命性、創新性的一年。其中,供應鏈管理發展所呈現出來的趨勢也越來越傾向于構建彈性供應鏈。
趨勢一?
合理降低供應鏈成本
自2022年初以來,經濟衰退的跡象一直籠罩著全世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到2023年中期,全球經濟將出現某種形式的衰退。除了中國等少數國家或地區,全球貿易需求萎縮,世界銀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7%。
在三年新冠疫情影響下,市場供需兩端均出現了下行態勢,導致企業經營困難重重,具體表現為物流運輸受阻、運輸成本上漲、原材料零部件短缺、企業產能受限、訂單規模下降、民眾需求轉弱等。疊加需求恢復慢、供給動力弱、外部不確定性增強等“多重壓力”,企業在保持持續業務增長方面有諸多困難。而企業經營成本的50%至75%直接受到供應鏈成本的影響——很明顯,過高的供應鏈成本會破壞盈利能力。基于此,供應鏈成本管理對企業來說就變得非常重要,控制成本將是企業在2023年的首要目標。
S&P全球市場情報“2022年供應鏈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成本管理”(即控制原材料、商品和物流的供應鏈成本)是受訪企業的首要任務,占比32%,遠高于其他事項,成本管理已連續第二年成為受訪企業的首要任務。另有調查顯示,71%的受訪企業強調原材料成本是2023年的供應鏈頭號威脅,因此預計供應鏈成本管理在這一年也將是企業的首要任務。
2022年供應鏈管理的優先事項(數據來自S&P)
不過,由于供應鏈具有相互關聯性,因此各方要從總成本的角度來看待供應鏈成本,而不是只關注其中一環。因為通常情況下,供應鏈各環節是“按下葫蘆起來瓢”的關系,一個領域的成本降低可能會導致另一個領域的成本上升。而且,在推進供應鏈降本的時候,還需要統籌考慮供應鏈效率、供應鏈彈性等方面的需求。
趨勢二
提速供應鏈數字化之路
數字化是物流供應鏈未來幾年中主要的發展趨勢之一。Gartner的調查數據顯示,61% 的供應鏈管理者表示,技術是競爭優勢的來源。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各方能從整個端到端供應鏈中獲取實時數據、動態分析數據等,并基于實時數據做出實時的合理化決策。數字化和創新技術的集成還可以幫助企業改變其物流供應鏈工作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客戶滿意度,從而增加利潤。
有數據顯示,雖然95%的供應鏈需要對不斷變化的情況迅速做出反應,但只有7%的供應鏈能夠實時執行決策。有34%的供應鏈管理者指出,適應創新技術將是物流企業在未來五年內面臨的最關鍵的戰略變革。眾多企業紛紛投入資金推進數字化變革進程,以改善他們的供應鏈。
盡管物流供應鏈的創新正在加速,但許多企業在數字化領域的創新之旅,尤其是在機器學習等先進計算技術的使用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另有數據顯示,由于市場不景氣,企業營收利潤承壓,部分企業已放緩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推遲大規模自動化項目。以亞馬遜為例,2022年其在倉庫自動化投入方面減少了30%,預計2023年還將再減少20%。
畢竟這項工作投入大、周期長,且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成功。在笛卡爾的一項研究中,受訪者表示阻礙其物流供應鏈創新的主要因素分別是對風險和回報的態度(26%)、缺乏組織準備(17%)、沒有合適的資源(16%)、回報不明確(14%)和不是管理團隊的優先事項(14%),其中有兩個因素與數字化的投入產出有關。這說明當無法明確數字化投入將給企業業績或利潤帶來增量時,部分企業對此的熱情并不高。
趨勢三
加速重組全球供應鏈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全球供應網絡不斷擴張,企業經營者們一直在將制造業轉移到成本最低的地區,致力于建立長期而高效的供應鏈。但諸多事件對供應鏈的沖擊暴露了國際供應鏈脆弱的一面,也讓供應鏈管理者們反思供應鏈全球化的利弊。研究表明,70%的高管認為供應鏈將變得越來越本地化,而不是全球化。
全球化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推動這一變革的主要因素,在2020-2022年是新冠疫情和新興技術,在2023年則是地緣政治沖突。超過60%的企業預計,地緣政治不穩定可能會在未來三年內對其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
現在企業更關注供應鏈的多元化發展,即在全球主要市場設立平行供應鏈,實現在哪兒銷售便在哪兒生產,使產能供給更接近消費者需求所在地,并推動多元化的全球采購,以增強供應鏈的多元性,降低單一來源和集中采購的風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表明,多元化顯著減少了因供應中斷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近幾年,美國對我國不斷進行技術限制、產業壓制,不但通過立法與財政補貼推動芯片等關鍵行業回流美國,還聯合歐盟、日本、韓國等17個國家舉行供應鏈部長級會議,意圖從供應鏈體系中讓中國脫鉤。最近幾年,不少企業采用“中國+1”的發展策略,在越南、印度等國家發展平行供應鏈。而中國制造業產出占全球的30%左右,在22個監測的工業類別中,中國有16個行業的產出占全球份額的第一名;越南、泰國、印度等國家制造業的原材料、中間件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中國的供應,中國制造業仍是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重要一極。
簡單來說,“生產本地化”“中國+1”等策略將是跨國企業的重要經營方針,而這些策略將繼續重塑全球供應鏈,同時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將以更加復雜和多元化的方式展開。
趨勢四
勞動力短缺推動自動化應用
根據歐盟委員會在工業和建筑領域的調查,勞動力短缺仍然是限制生產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在服務業。而在我國,2022年人口凈增長率首次為負數,全國人口減少85萬人,人口紅利宣告正式結束。未來,我國很多行業也將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勞動力短缺帶來的副作用是勞動力成本上漲。數據顯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目前我國生產工人/機器操作員的工資水平高于巴西、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國家,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在全球范圍內處于中游水平。
老齡化、少子化的趨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勞動力成本將持續上升,這將推動更多企業考慮投資倉庫自動化和智能機器人技術,以減少對人工的依賴。通過自動化設施可以減少搜索、儲存、揀取的時間,節省大量的體力勞動,并且可以防止錯誤,被視為是降低人力成本的一種方法。有研究表明,企業在倉庫自動化方面的投資,與所在地區的人工成本呈線性關系,勞動力成本越高的地區,越愿意在倉庫自動化上做投資。
世邦魏理仕2022年歐洲物流租戶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訪者認為倉庫機器人是物流供應鏈的主要技術顛覆者,這一數字比2021年增加了20%。Interact Analysis的數據顯示,2022年移動機器人出貨量增長53%,并預測到2027年底,移動機器人的累計安裝量將超過400萬臺,其中僅2027年的安裝量便多達150萬臺。
近期,ChatGPT概念在全球爆火。而在ChatGPT爆火的背后,則是洶涌的人工智能浪潮。據《環球時報》報道,隨著美國科技初創公司OpenAI旗下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的大火,近期美國科技巨頭頻頻在人工智能領域出手,2023年各巨頭或將在人工智能領域掀起新一輪鏖戰。
趨勢五?
物流價格戰恐難免
在全球集裝箱航運方面,運力規模整體處在穩定上升趨勢之中,且2023年將有234萬標準箱的新船交付入市,這將給市場注入大量新運力。與此同時,港口堵塞與排隊情況有所緩解,船只準時率有所提升。疫情期間的集裝箱短缺、運力不足、港口擁堵等情況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空箱壓港。主要原因在于歐美等主要貿易國處于高通脹、高庫存、低消費時期,經濟衰退風險加劇,海運貨運需求下降。
供需一增一減的結果是帶動航運價格持續回落,匯豐環球研究部預測,集裝箱運費預計將在2023年中跌至低谷。
全球集運市場運力規模(數據來自Alphaliner)
在全球空運方面,原本全球貿易萎縮已導致空運量減少,而海運的暢通則吸引貨物從空運轉向海運,進一步加劇了空運量減少的趨勢。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2023年航空貨運量將降至57.7萬噸,降幅為4.3%,而航空貨運收入預計將下降約25%,因為空運價格下滑得更厲害。因此,從中可以看到,除了歐洲到東亞航線外,2023年1月15日的空運費率同比2022年1月15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東亞至美國的空運價格從13.3美元/公斤下降至8.39美元/公斤,降幅高達37%。
一般貨物空運費率變化(數據來自Xeneta)
而在國內快遞方面,經浙商證券研究所測算,2017年快遞單包裹貨值136.82元,2022年前10月單包裹貨值105.16元,下降了23%左右,而且預計后續單包裹貨值仍有下降空間。快遞單包裹貨值的持續下行,將導致貨主方對快遞費用保持敏感,對于降低快遞費用有較強的內生需求。
疫情對于物流的干擾已基本消退,海運、空運、陸運基本上均已恢復正常,但是運費卻有降價壓力,為了爭奪貨量,物流企業難免會使出“價格戰”這一殺手锏。
(作者系一鏈咨詢服務中心負責人,《供應鏈重構》《數智物流》作者)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3636 閱讀浙江科聰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
2354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2164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483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452 閱讀壹米滴答創始人楊興運出山,成立興滿物流
1458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1354 閱讀傳化智聯集成DeepSeek,深化AI大模型物流場景應用
1338 閱讀在物流行業,AI技術會不會替代人?
1233 閱讀京東物流攜手奇瑞汽車打造中東最大汽車備件中心,覆蓋5大品牌數萬種汽車備件
1022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