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又現“關店潮”,馬云拋出“新零售”概念后的第一踐行者,還是難以“逆天改命”。
近日,盒馬鄰里再關兩城,杭州與南京地區10月9日最后一天可以下單,10月10日最后一天提貨,自此盒馬的社區團購業務將僅剩上海大本營保留運營。
僅在今年4月,盒馬鄰里撤城涉及北京、西安、成都、武漢四個城市,當時僅剩杭州、上海、南京三個分區還保留鄰里這一業態,目前在撤城后,僅剩上海一個分區。
相比于前些年社區團購的火爆,隨著每日優鮮、十薈團等品牌的隕落,剩下的玩家也開始被更多人關注。能否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實現盈利,成為擺在盒馬等品牌面前的一大難題。
盒馬率先試圖用“算法”在選址、運營、營銷、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從而提升坪效、客單、營業時長,重組“人、貨、場”的“新零售”模型,曾掀起了一股跟風潮。
但隨著疫情的反復,消費增長疲軟,資本市場的降溫,過去互聯網“燒錢”跑規模的增長方式,顯然難以持續。盒馬作為“新零售”先驅,把物美、永輝、京東(線下)等一眾零售玩家,帶入了“深水區”,大家分別遇到了不同的問題,同樣傳統零售商也深陷泥潭,如何突圍是大家的共同課題。
回顧2016年1月,盒馬鮮生作為國內首家新零售商超品牌正式誕生。第一年,盒馬就在全國開了6家店。2017年至2019年間又分別開出了18家店、88家門店和85家門店。2020年底盒馬門店數量達246家,2021年底超過300家。
但盒馬關店一直比盒馬開店更具話題性。轉折在2019年4月,大潤發與盒馬合作的全新品牌“盒小馬”宣布在1日全國首店蘇州文體店停止營業。同年6月,盒馬鮮生昆山店停業,這是盒馬首次關店。
這馬上引起了新零售界的關注,不過盒馬并未停止探索商業模式的腳步。很快,盒馬鮮生和永輝超市幾乎同時布局了mini店模式。
在2020年3月盒馬的對外發布會上,盒馬CEO侯毅透露,今年盒馬mini將加速開店,前置倉業務(即70多家盒馬小站)將全部升級為盒馬mini。今年預計至少完成100家mini店、新開業100家盒馬鮮生店的雙百計劃。一時間,外界紛紛認為盒馬mini會成為新業態。
緊接著,盒馬在北京、上海、武漢、長沙、杭州等地加速布局,陸續開出近10家門店,全國門店數繼續上升。但與此同時,盒馬鮮生關閉福州3家門店,
按照盒馬的說法,關閉福州門店的原因是:“目前福州盒馬門店距離供應鏈節點過遠、暫時無法取得商品優勢,選擇策略性退出,待完善了再進來?!?/p>
其實,盒馬mini的嘗試也有盒馬的一貫特色——邊開邊關。截至2020年底,盒馬mini僅開出14家店。到了2022年3月,位于上海馬陸公園的盒馬mini首店也關閉了。候毅后來反思稱,自己之前認為盒馬Mini店是最好的商業模式是判斷失誤。
目前仍在運營的盒馬mini僅22家,其中18家在上海,4家在北京,離全面覆蓋的目標較遠。甚至,多家盒馬mini已轉型為今年的新業態“盒馬奧萊店”。
在2020年,盒馬除了嘗試盒馬mini,還開始做X會員店。而會員店像是放大版盒馬鮮生,mini店則是濃縮版的盒馬鮮生。
到了2021年,盒馬的主攻點換為盒馬鄰里。盒馬鄰里在2021年快速擴張,但自2021年年底,盒馬鄰里開始收縮戰線。從2021年底,盒馬鄰里撤出廣州、深圳、蘇州三座城市,覆蓋范圍由十城縮至七城。
今年4月,其又宣布撤出北京、西安、成都、武漢四座城市,僅保留上海、杭州、南京三城繼續運營;如今,杭州和南京的關停,意味著盒馬鄰里的覆蓋市場只剩上海一座城市。
2022年則是盒馬奧萊。今年3月,盒馬在不少城市新開生鮮奧萊門店,主營臨期食品。包括武漢在內的大中等規模城市,會布局3-5家門店,同時也關閉很多尾部門店,進入調整期。
今年以來,盒馬鮮生、盒馬mini、盒馬鄰里都有不同程度的關店??梢钥闯觯鞔蛑懈叨说暮旭R仍處于探索期,其關閉了不適應時場的門店,轉頭摸索下沉市場,開設盒馬生鮮奧萊、盒馬鄰里,也屬于正常的業態迭代。但經過數年“折騰”后,能否實現盈利,仍是未知數。
新零售已進入“深水區”。
與盒馬模式相似的永輝超級物種、永輝mini店、會員店,近年來也在不停關店、開店。
超級物種誕生于2017年,緊隨盒馬之后。但次年,超級物種就虧損6億多。不到4年就因為成本太高、難實現盈利而紛紛關店。目前,超級物種在全國6個城市擁有24家門店。這主要因為自身轉型緩慢,以及受到社區團購的沖擊。
不止超級物種,當初蘇寧的蘇鮮生、美團的小象生鮮、京東的7 Fresh以及T11等等都是盒馬新零售模式的模仿者。
其中,京東旗下的7 Fresh門店與盒馬定位類似,主要目標客戶群是白領,精致中產人群。僅在2021年,7 Fresh就新開了20多家門店。但今年10月10日,京東7 Fresh長沙大悅城店正式閉店。目前7 Fresh也仍在探索新零售模式中。
至于盒馬屢試屢關店的原因,內有供應鏈管理與運營的憂慮,外有消費環境變差以及競爭加劇的現實。
盒馬本身作為阿里“親兒子”,新零售的初始標桿。其在阿里頂峰時刻得到過很多資金、流量、政策支持。后來由于疫情和資本環境變差,包含盒馬在內的一系列新零售品牌都受到沖擊。
就外部因素而言,盒馬起初的定位偏向中產、小資等人群,不夠貼近普通消費者?,F在整個消費市場十分萎縮,買菜生意本質是高頻、剛需、平民化消費。
盒馬在用戶體量、補貼力度、產品價格等方面,其實不如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等大額補貼的社區團購選手,也不如“夫妻老婆店”那樣接地氣。讓盒馬在流量、產品上大為受阻。
除了買菜,用戶其他日常消費品時,可能會選擇網購。線下商超里,盒馬還需要和永輝、大潤發、山姆等品牌競爭。
為了解決流量與到店問題,擴大用戶覆蓋率、提升用戶活躍度,盒馬也嘗試了很多動作。像盒馬小站、盒馬里、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鄰里、盒馬奧萊等業態,都不太順利。
在產品層面,盒馬搭建的供應鏈,是將生鮮加工、中央廚房等功能與商品流轉功能相結合。其認為中心一體化的供應鏈效率遠遠高于分布式作業,可保障產品的供應和質量。但不足之處,是盒馬的產品仍主要針對小資人群,在下沉市場優勢不明顯。
在履約層面,盒馬不像美團、京東到家一樣有市場化配送體系,更便于整合線上線下,讓騎手單量飽和用第三方訂單養配送員。盒馬通過第三方同城零售的模式,來融合線上線下。所以,從流量入口、交易過程、履約配送的各環節來看,盒馬似乎還沒有成本優勢,不得不“壯士斷腕”、關店裁員。
就不利因素而言,此次盒馬鄰里撤出杭州、南京的同時,盒馬內部還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和組織架構優化。
盒馬成立三大事業部+三大中臺的“三橫三縱”業務架構。縱向設置盒馬鮮生事業部負責盒馬鮮生、盒馬mini業態經營;盒馬MAX事業部負責盒馬X會員店業態經營;盒馬NB事業部負責盒馬鄰里及盒馬奧萊業態經營。
而盒馬NB事業部的CEO由盒馬CEO侯毅兼任,原盒馬鮮生北京區總經理李衛平(蔚蘋)任命為盒馬鮮生事業部CEO,直接向盒馬CEO侯毅匯報。
其實,從2019年盒馬成為獨立事業群起,其內部一直有頻繁的人事變動。由于阿里對盒馬付出了太多“心血”,卻遲遲不見整體盈利。
在2019年底,盒馬CEO侯毅更改匯報對象,不再直接向阿里CEO張勇匯報,而向當時B2B事業群總裁戴珊匯報。這意味著盒馬在阿里的地位從獨立板塊下降至事業群子業務板塊。
2021年時,阿里合伙人、B2B事業群、MMC事業群總裁戴珊不再代表集團分管盒馬事業群,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直接向張勇匯報。這是盒馬CEO侯毅于2019年底改向戴珊匯報后,再度更改匯報的上級。
可以看出,阿里對盒馬寄予厚望卻略顯窘迫的態度,以及盒馬迫切渴望盈利的想法。
生鮮電商一直是多業態并存。
近期,像盒馬一樣關店頻繁的還有叮咚買菜。根據燃財經報道,國慶期間,有消息傳出,叮咚買菜即將撤出廈門。叮咚買菜在廈門城市貼出的公告顯示,“本站點即將停止配送服務,最后可配送時間截止至10月8日18:00……所在站點社群也將同時解散……”
10月9日,廈門的小白曬出“退款成功”的賬單以及卸載叮咚買菜APP的頁面表示,“廈門叮咚買菜會員費退款已到賬,卸載APP啦,有緣再見?!?/p>
叮咚買菜在2021年5月進入廈門市場,并開設近30個前置倉。此次撤退,不少用戶在社交平臺感慨:“叮咚買菜進廈門晚了,早點還有機會?!边@主要因為,在廈門已有夏商生鮮超市、樸樸超市、永輝生活等生鮮電商平臺。
生鮮電商在當前的環境中都不好過。而回到盒馬布局中,盒馬鮮生與盒馬mini主攻一二線城市。盒馬曾希望以鄰里的業態來突破下沉市場。
在推進鄰里布局的時候,盒馬一直強調鄰里業務并非社區團購,因為盒馬鄰里起初堅持自營模式。其把自提點和團長控制在了自己手中,保證了品控。但眾所周知,自營意味著租金、人力、配送等成本居高不下。
如今盒馬難以承受較高的開店成本,于今年開始開放加盟。盒馬鄰里的模式加盟門檻低,投入成本對加盟商“友好”,只是加盟商要想盈利,需要讓日常業績達到盈利標準。此次盒馬鄰里撤出杭州、南京的核心原因,就是因為無法盈利。
究其本質,則是盒馬鄰里的定位、定價、受眾不匹配。即便其定價比盒馬鮮生便宜,價格仍高于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平臺的產品。無法讓更廣泛的普通消費者成為受眾。
面對遲遲無法攻克的下沉市場,盒馬決定將新推出盒馬奧萊。但盒馬鄰里和盒馬奧萊只是解決消費的“癢點”,針對買菜和日用品的價格痛點,改善較小。
在盒馬“頭疼”的同時,多多買菜、美團買菜等社區團購也在對其圍剿,還有京東到家、美團外賣等同城零售模式。
截至2022年4月,美團優選的市場份額達38%,到了8月份,美團優選的月活用戶達到了810.33萬人。這份數據是靠美團早期“燒錢”和業務積累得來的?!熬硗酢倍喽噘I菜也是如此。今年二季度,拼多多交易服務收入(包括支付手續費,多多買菜和電商傭金收入)為62.1億元,同比增長107%。
對手們在線下線上的銷售路徑上更為通暢,是對盒馬“新零售"的降維打擊。
會想今年年初,侯毅曾宣布“線上線下共同發展”的雙輪戰略,將線下訂單占比從30%提升到50%,從單店盈利提升為全面盈利。
目前看來,盒馬距離這一目標還有較遠距離。不過,無論是探索新零售的盒馬還是生鮮電商叮咚買菜,都能為“后來者”提供參考價值。
若等到外部經濟環境轉好,盒馬的商業模式更“接地氣”時,效果或許會可觀些。但目前來看,要走出新零售探索的“深水區”,還是比較難的。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85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13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30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20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751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486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224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49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049 閱讀2024中國儲能電池TOP10出爐
983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