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高溫接著高溫,出口貿易卻感覺到陣陣涼意。不但年初開始就萎靡的消費品出口進一步下滑,半成品和粗加工產品也出現不同程度萎縮。海關統計數據還沒出來——人民幣貶值了就按照人民幣計價,人民幣增值了就按照美元計價,海關數據總歸不會難看。集卡車隊比較空,海運費除了南美東以外都在回落,說明這陣子出口貨物不多。
我們曾經分析過制約今年出口的幾個因素,這里再來簡單重復一下:
1、西方國家2021年消費品買太多了,庫存壓力大。
2、西方國家刺激政策退出了,消費者錢袋子癟了。
3、無論歐洲還是美國,通脹高企,消費能力進一步減弱。
4、美元加息回流,好多國家的貨幣軟蛋了。俄烏大戰疊加美元回流,連昔日牛皮哄哄的歐元都趴下,何況本身就不富裕的那些國家。貨幣大貶值,意味著購買力下降,同期人民幣只貶值5%,相對而言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漲了。
5、俄烏大戰,對俄貿易減少,對烏貿易停止,這兩個國家本身也是進口大國。
6、很多第三世界國家比如南亞和東南亞,從疫情停擺中走出來,產能陸續恢復,分流了我國的出口產品市場。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發現一個悖論,既然歐美貨物都積壓了,供大于求,照理物價應該是便宜的,怎么會通脹高企呢?我再解釋下,CPI是CPI,名字是一樣的,但是不同國家和地區構成CPI指數的權重是不一樣的。
我國是“窮人CPI”,食品特別是豬肉占了比較高的比重,生活用品的比重也不低。我國CPI構成和各部分比重:
1、食品34%;
2、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4%;
3、居住13%;
4、交通通訊10%;
5、醫療保健個人用品10%;
6、衣著9%;
7、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6%;
8、煙酒及用品4%。
西方是“中產CPI”,以美國為例——如果我國也把住房權重提到這么高,前面20年的通脹指數一定能夠嚇死人.......
1、住房,權重為42%;
2、交通,權重為17%;
3、飲食,權重為15%;
4、醫藥,權重為7%;
5、休閑,權重為6%;
6、教育和通訊,權重為6%;
7、衣著,權重為4%;
8、其他,權重為3%。
疫情刺激政策出來后,歐美的住房價格大漲,俄烏大戰爆發后歐美的燃油、天然氣、食品(對歐洲影響最大的就是小麥和肉類)價格同樣大漲,結果就是本身可以開支到消費品類的錢減少了。這就是通脹高企、消費品滯銷的原因。而我國對歐美的出口產品,主要就是日用消費品, 這也就是今年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據這些原因,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日用消費品下滑得特別厲害,半成品也受到了影響。
問題和原因都擺完了,既然本篇文章的標題是利好,怎么個利好法呢?
首先,我們知道了出口下滑的原因,同樣可以反推出口增長的理由。要知道歐美老牌帝國主義人民只是暫時沒錢了,不是永遠沒錢,只要人活一天,消費就會持續一天,庫存再多也總有用光的那一天的。今年估計是指望不上了,歐美消費旺季圣誕節的貨物也都發得差不多了,再要發時間也來不及了,希望這個圣誕節能把前面的庫存盡量消化掉。所以不能急,要等,一定會等到復蘇那一天的。如果咱們的出口商負債率很高,那這個等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如果都是自己的錢,有什么好憂心的,就當給自己放假。
第二,國際大宗物資的價格在5-6月份見頂后逐步回落,也就是出口貨物原材料的價格逐步回落。即使因俄烏戰爭而漲得十分狂暴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也在逐步回落,石油連跌。與食品價格息息相關的大宗農產品價格也在回落了。這將會幫助歐美國家逐漸走出通脹的陰影,恢復購買力。這也將會降低美元的加息預期,減慢美元加息步伐,緩解全球美元回流的壓力。但是話說回來,做生意向來是“追漲殺跌”,不跌到一定程度,老外是不會輕易下單的,他們會選擇觀望到差不多跌不動了、反彈了為止。這個過程會拖累出口貨量,過了這個過程大量的訂單就下來了。
第三,制約進出口貿易的海運費空運費奇高、物流混亂的局面正在好轉。海運費相比往年還是貴的,但是差距在縮小。我們以目前的高柜運費為例,東南亞貴了1000美元左右,印度貴了2000美元,美西LA貴了4000美元,南美貴了5000-6000美元,貴還是貴,比去年下半年最瘋狂的時候已經便宜了很多很多。我們相信并且期待著海運費回歸合理范圍,消費者可以買到更便宜的貨物。從物流效率來看,我國已經基本上恢復正常(港口還是堵,程度減輕了),歐美碼頭工人還在博弈,不過隨著西方政府壓縮通脹的決心越來越強烈,碼頭工人的訴求可能會得不到支持,甚至被打壓——資本家翻起臉來也是非??植赖?。這些都將有助于出口的恢復。不過船公司肯定會通過收縮運力來抬價,會有個反復的過程,長期來看海運費下跌是大趨勢。
第四,從出口貿易的重要性來說,除了美國因為美元是自己印刷的,可以不斷地買東西,可以不斷通過買東西來釋放美元,其他國家都要靠辛辛苦苦做出口賺外匯,連德國和日本都是這樣,中國更不能少了出口貿易。我并不認為在可以預計的未來內循環能夠取代外循環,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十有八九是會返貧的。理想的模式是雙循環,環環相扣。這個是大前提。
第五,剛才講的是國外的情況,國內的政策更加重要。今年的GDP目標是5%,上半年只有2.5%,下半年壓力是很大的。
三駕馬車當中,這幾年被寄予厚望的“消費”,今年大概率會讓人失望的。由于疫情影響,出現了“有消費能力的人沒消費機會,有消費欲望的人沒消費能力”的局面,如果疫情不緩解,經濟不恢復,消費無從談起。
基建,難度也不小,這十幾年持續高基建投入,幾乎已經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繼續造高速是可以的,可是在高速上跑的車子就這么幾輛,成本怎么回來?“縣縣通高鐵”正在推進中,留給未來的空間也不是那么大,說到底也是個收益問題。機場、港口這些投入更大,收益更分化。而經過狂飆突進的棚戶改造、體育教育投入,每個城市都煥然一新,繼續投,收益怎么辦?房地產這個20年以來最猛烈的引擎,今年的狀況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基建這個法寶的法力也在逐步減弱。
那么還剩下的就是出口外貿。我不是要和“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唱反調,而是通過排除法,認為出口一定會重新體現出重要性。這是其一。
其二是,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2021年財政凈貢獻的省份總共也就8個。財政凈貢獻的意思是,某省向中央財政上繳5000億,中央財政一分錢都不返還,那就是凈貢獻;而如果某省向中央財政上繳5000億,中央財政返還了5000億用于地方政府日常開銷等,又通過轉移支付給了1000億用于地方發展,那這個省就是財政負貢獻。假如全國所有的省市自治區都是凈貢獻,國家就很富裕;如果都是負貢獻的,那國家就可能要靠借內債外債過日子了——也許有一天就和斯里蘭卡一樣了。
這8個凈貢獻的省市,按照2021年上貢的金額大小分別是廣東(8902億)、上海(6797億)、浙江(5733億)、江蘇(5645億)、北京(4572億)、山東(1810億)、天津(1177億)、福建(891億),合計3.55萬億。
對照名單我們可以發現,這幾個省市是我國資源稟賦最差(要油沒油要礦沒礦)的省市,就這樣還能上貢,是因為這幾個省市是我國出口貿易做得最好的省市,也是賣地賣得最好的省市。江湖上戲稱八個省養活一個國家。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這些省市在改革開放以后,通過出口貿易從國際市場賺取利潤,通過產業鏈的聯動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人民收入,大家有錢了城市建設和房地產行業蓬勃發展,賣地收入就提高了——而這所有的活動,可以收稅,可以收土地出讓金,地方和中央都賺到錢了——這也是為什么李老板前陣子要給這些省市開經濟會議的原因。
從這個邏輯來看,上級的思路是清晰的,政策也是靈活的。無論人民幣選擇貶值(對美元貶值5%左右,幅度雖然不大但是畢竟還是貶了),還是要求各地加快退稅(有些地方錢不夠就通過拉長單證備案時間來減緩退稅資金的壓力,也是無奈之舉),還是要求防疫政策不要一刀切、必須保證物流通暢等等,都反映出上級對出口貿易的重視和支持。在咱們國家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政策的支持,你懂的。
經過以上析,醬油師傅認為,外貿出口的疲軟只是一時的,長期向好,大家都要有信心,要會等。但是不能傻乎乎地干等,設計、材料、質量、效率、資金實力一定要提升,不然就跟不上客戶需求的提升,靠廉價最終都要被淘汰。
京東物流招標 | 2025年3月湖北京東大件物流宅配資源招標
1594 閱讀藏在26條全國兩會提案中的2025物流大機遇:自動駕駛、低空經濟、多式聯運、靈活就業、農產品物流、低碳……
1514 閱讀德邦股份2024年營收達403.79億元,與京東資源整合助推收入進一步增長
1342 閱讀普洛斯與Ares 52億美元交易完成,獨到模式又一次驗證價值
1166 閱讀政府工作報告劃2025物流發展重點
959 閱讀京東將招聘1萬名實習生,部分職位月入過萬
907 閱讀升職絕招?揭露物流職場潛規則
882 閱讀?京東物流2024年營收1828億元,營收、增速、凈利潤均超市場預期
736 閱讀極免2024年凈利潤1.1億美元,中國首次實現盈利
705 閱讀2025年京東物流廣西省合作伙伴招標
691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