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期間,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雙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77%,6月18日單日交易額突破6億元,刷新單日峰值紀錄。618大促期間,京東小時購下單用戶數同比去年增長超400%。”——這是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618交出的成績單。
在大環境不確定、電商和零售行業承壓的背景下,今年的京東618大促中,即時零售仍取得正向增長,意味著消費者行為習慣和消費偏好的變遷。
從幾日達、到隔日達,再到小時級、最快分鐘級送達,消費者對于零售的需求已經從“買得到”變成了“馬上就買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變得格外重要。
尤其在疫情期間,全國多地的商品無法正常流通,電商、物流和快遞陷入“泥沼”,大量的商品下單后時效性無法保障,即便發出的快遞也因疫情被積壓在中轉站。
這一現象的背后,對物流供應商的諸多環節都有極大的影響。
對實體零售商來說,線下客流萎縮,消費者習慣和消費場景向線上遷移,要觸達更多客群、尤其是年輕客群,必須尋求新的業績增長突破口,即時零售已經成為門店標配;對于品牌商來說,增長放緩,現金流緊張,必須提升周轉率和銷售額;對于消費者來說,傳統電商無法提供的服務,選擇其它業態來滿足。
如上客觀因素的催化下,即時零售成為鏈接實體零售商、品牌商和消費者最后一公里的紐帶,為“困境”之下的品牌商和零售商帶來新的突破點和增量市場。
近些年,實體零售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從上市零售業發布的2021年年報來看,大部分的企業相比2020年都出現大幅虧損和不及預期的表現,盡管今年第一季度小部分企業重回增長軌道,但仍有大部分商超企業營收和利潤出現下滑的態勢,表現不容樂觀。
這雖然不是連鎖企業第一次交出“負分”的考卷,但卻是近10年來業績的最低谷。
之所以實體零售企業的業績出現營收和利潤增長幅度下滑的態勢,原因有三:其一是疫情影響;其二各個渠道分流嚴重,零售業的蛋糕被社區團購、前置倉、垂直品牌連鎖店等業態切分,其三線上渠道乏力,數字化效果不佳。
再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月至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142億元,同比下降0.2%;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83億元,更是同比下降11.1%。
社會零售總額大盤下挫,網上零售總額的表現卻還優于預期。
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8692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887億元,增長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8%。
這個數據更為直觀地佐證實體零售企業面臨電商的強勢沖擊,對客流和營收造成直接影響。
尤其是近兩年的疫情黑天鵝事件,對于零售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社會都造成重創,同時,也催生出新的消費需求。
即時零售崛起的根本還是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發生了變化。
傳統電商多為計劃性購買,比如囤貨,畢竟產品的品類更為豐富,能夠實現“無限貨架”的需求。而即時零售則有更明確的購買目標,選品決策過程更短,即買即送,轉化率會更高。
兩者的屬性差異,讓處于困境的品牌方和零售企業更有針對性地展開合作。
進入2022年,疫情再度襲來,美團、餓了么、順豐等都在加速重倉即時零售。而京東早在8年前就猶如一只嗅覺機敏的巨獸,率先開創了即時零售這個行業,并深耕至今。2015年京東到家正式推出,去年又與達達共同打造京東小時購服務,依托京東App首頁的“附近”頻道,讓京東用戶能夠更便捷的體驗即時消費的魅力。
當下正處618年中大促,一年一度的薅羊毛最佳時間,也是一場全民最燒腦的時候。
過去的大促豪橫的直接五折,如今跨店滿減、支付立減、會員價、購物金折扣、直播間優惠券等玩法頻出,讓網友驚呼:眼睛看會了,腦子沒學會,整個人都廢了。
脫口秀大會上,何廣智更是吐槽電商大促“越復雜就是越不想給你優惠”。他舉的例子很有靈魂,什么是簡單呢?簡單就是三元一雙十元四雙,你算算,八個字優惠力度15%;更簡單的,買一送一,你算算,四個字優惠50%;還有個最簡單的,免費。
但其實繁雜的促銷活動,成了C端延伸到B端的行業共識痛點,讓品牌商和消費者都頭疼的一件事。
品牌商可能在投入大量營銷預算后,發現投資效率并不高,甚至各種補貼疊加后,出現商品低于合理售價區間的情況;而消費者看到直降、滿額促銷、買贈促銷等復雜的玩法后,決策成本變高。
為了解決品牌營銷收入低效、資源鎖定困難等行業痛點,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探索新的營銷方式,用一張滿199-80的大額滿減券,取代上述復雜的玩法。
具體操作是,通過即時零售平臺、品牌、實體零售商三方合作、資源整合,打破營銷不互通、資源分配分散的壁壘,從而提升整體營銷投產比,讓各方的營銷投入都更高效,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
今年618期間,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上全品類迎來增長。其中,乳品品牌伊利、蒙牛銷售額雙雙破億;母嬰品牌金領冠、美素佳兒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50%;家清品牌藍月亮同比增長超400%,脈動、元氣森林等水飲品牌同比增長超150%。美妝品牌中,雅詩蘭黛、法蘭琳卡同比增長超760%,百雀羚、歐萊雅同比增長超130%。家電品牌蘇泊爾銷售額同比增長335%。迪卡儂、阿迪達斯等運動服飾品牌,戴爾、外星人、海爾、美的、格力等數碼家電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均超10倍。
業績的增長意味著整合營銷探索的成功,其背后有兩個關鍵的邏輯:用怎樣的機制和如何用數字化的產品工具來實現更直觀地“把賬算清”。
京東到家大快消總經理楊文麒坦言,整合營銷第一步是先理順機制,如何統籌品牌線上、線下渠道團隊,商家等多方資源,統一促銷節奏力度,去實現效率最優解和營銷效果的最大化。目前京東小時購和京東到家已經和品牌探索出了多種模式。
解決第一個難點之后,第二個可以利用數字化產品工具來實現更直觀地“把賬算清”,實現突破。
Monica系統作為京東到家針對品牌研發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可支持品牌活動運營、資源整合等操作,并孵化出“同花順”產品工具,最終實現商品、促銷、銷售等數據的全鏈路追蹤分析。
針對優惠券的使用轉化情況,品牌、零售商和平臺的三方資源分攤的顆粒度可精準到單品級別,提升品牌營銷ROI,最終實現營銷降本增效和各方銷售提升。
除此之外,通過線上線下的全渠道營銷共振,深度鏈接實體商家線下資源,門店“共享促銷員”打通促銷場景加速線下消費人群數字化、實現用戶全域觸達。加上京東到家區域化運營團隊的配合,進一步提升對本地市場適配性、落地靈活性和執行效率,最終實現營銷降本增效和各方銷售提升。
由此可見,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作為即時零售平臺更像是一個橋梁。
憑借打通線上線下的優勢,以及數字化能力,承擔統籌協調的角色,對過去由品牌、商家一方發起的活動進行雙向溝通,來解決重復投資、資源分散問題,鎖定全渠道資源,三方共建營銷節奏,提升營銷和商品銷售效率,最后實現三方共贏。
除了營銷的痛點之外,在品牌商全面數字化的格局中,渠道供給是一個尚未被完全攻克的“壁壘”。
楊文麒舉例,即便O2O渠道供給整體較強的乳制品行業,核心商品的線上滲透率也僅有65%,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為了讓品牌商實現全渠道營銷和供應鏈一體化,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推出“完美門店”項目,平臺給到品牌基于LBS(基于位置服務)的線下供給上行、拓品和庫存建議,優化O2O渠道供給,提升商品線上有貨率和動銷率。
金佰利就是其中的案例,其高端新品“蟬翼系列”衛生巾通過“完美門店”項目,重點針對沃爾瑪、永輝超市、華潤萬家、永旺超市和武商超市5個連鎖商超,實現線下供給上行拓展,商品在售率整體提升了27%。
4月活動期間,金佰利在京東小時購和京東到家的銷售額環比增長了114%。其中“蟬翼系列”新品通過供給優化,從上架第一天生意占比的1%,三天后快速增長到5%。
而今年618期間,金佰利在京東小時購渠道的銷售也取得了顯著增長,銷售額同比提升了710%。
金佰利新零售總經理趙柳青說:“越來越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習慣用小時達的購物方式買日化用品。即時零售已經成為我們非常重視的渠道。金佰利和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在全渠道供給優化和整合營銷上收獲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效,希望通過雙方深入合作,持續提升經營效率,挖掘更多增量,實現更大的生意增長。”
在“完美門店”項目中,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發揮深度鏈接線下渠道的優勢,基于平臺數據分析能力,以Monica系統為數字化基礎設施,為品牌定制核心商品清單,并分區域、分門店進行供給情況匹配、識別出需優化供給的區域網格和門店清單,溝通協同零售商,追蹤商家門店線上營業時長、分品類的在線商品數、核心商品在線率等各項經營指標優化,直至達成。
有了系統的數據分析,進一步讓品牌商更容易觸達消費者。
過去,品牌商全渠道供應鏈無法打通,想要了解各項經營數據需要進行收集、分析、對比才能看到最終結果,如果要在不同渠道之間靈活調撥商品,幾乎難以做到。
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作為即時零售平臺,首先為品牌商帶來了新用戶和新的消費場景,其次,帶來一條全新銷售渠道,幫助品牌商更好地洞察用戶、進行整合營銷,第三,這種銷售訂單由于全部數字化,其蘊含的經營元素、用戶需求和大數據,可以反過來指導企業經營、生產,幫助企業構建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體系,最終給品牌帶來的不僅僅是增長,更是有質量、有粘度的增長。
從零售商的角度,也能夠更好地洞察用戶需求,改善當前消費者與傳統實體零售商供給之間錯配的狀況。其次,帶來全渠道運營管理能力,線下供應鏈上行到線上,加上達達海博系統的數字化能力,提升組織和管理的效率及降低成本,實現全渠道布局,幫助零售商創造新的增量,盤活人、貨、場。
近幾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幅放緩,對于實體零售企業來說,也是無形的壓力。疫情對到店客流和營收業績有著諸多影響。
面對挑戰,實體零售商必須找到存量之外的新增長點,從長遠來看這是模式問題,而借助即時零售平臺實現全渠道銷售才是長久之道。
618期間,中百倉儲、旺中旺、銀座超市在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的銷售額同比增長均超150%。永輝超市在京東小時購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450%,華潤萬家銷售額同比增長650%。
麥德龍電商負責人譚尼玥表示:“京東618對我們門店的銷售提振效果很明顯,我們在商品備貨和揀貨人手上都做好了準備。” 麥德龍在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渠道的銷售額獲得了比平時近2倍增長,線下到店客流也有著顯著提升。
進入六月,全國的疫情得到緩解,重振消費被提上日程。工信部、交通部、央行多部門發聲:全力保障物流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同城即時零售企業的發揮無疑是具有較大優勢,從供應鏈、物流、到即時配送三方面保障最后100米的保供。
不久前,在由達達集團研究院與羅戈研究院聯合出品的《2022即時零售履約配送服務白皮書》中,預判了未來即時履約配送服務的趨勢:2021年中國即時履約配送訂單量破300億單,用戶規模超6億,預計2022年訂單量將破400億單,用戶規模將破7.5億。
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接入即時零售,已經成為品牌商和實體零售企業的重要戰略布局。
而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自然可以成為它們的不二選擇。原因很簡單,在一眾即時零售玩家單純搭建即時配送網絡,打造即時履約能力,滿足用戶對時效性的需求不同。
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由京東和達達集團協同構建,京東場域的流量和分層管理能力,基于京東生態的供應鏈能力,以及京準通等流量運營工具,會賦能給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的品牌商家,實現用戶精細化、數字化管理以及供應鏈的優化,最終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購物偏好,以此帶來增量。
而達達的全渠道履約能力、數字化能力的沉淀,提供海博SaaS中臺系統、倉揀配全鏈路即時履約為代表的即時零售解決方案,,為合作伙伴帶來的不止是流量、“賣貨”價值,而是一套完整的流量、營銷、履約、商品、用戶的零售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助力零售商和品牌的數字化轉型和全渠道的融合發展。
盡管即時零售渠道的重要性和價值已成為行業共識,但如何優化經營效率,如何在全渠道實現更大增長,仍是眾多品牌商家的痛點所在。京東用更深層的數字化能力,“破局”即時零售,而即時零售也將成為京東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正如京東所言,零售的本質有關成本、效率、用戶體驗,那么,即時零售或許就是這場精細化運營之下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而京東正在定義下一代零售。
DeepSeek火出圈,AI和大模型將如何改變物流行業?
2992 閱讀智航飛購完成天使輪融資
2548 閱讀800美元不再免稅,T86清關作廢,跨境小包何去何從?
2093 閱讀凈利潤最高增長1210%、連虧7年、暴賺暴跌……物流企業最賺錢最虧錢的都有誰
2083 閱讀AI紅利來襲!你準備好成為第一批AI物流企業了嗎?
1849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馬斯洛需求的顛覆與掌控
1507 閱讀供應鏈可視化:從神話到現實的轉變之路
1308 閱讀物流職場人性真相:鷹鴿博弈下的生存法則
1198 閱讀運輸管理究竟管什么?
1154 閱讀Deepseek在倉庫規劃中的局限性:基于案例研究
1144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