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世界各大港口的集裝箱數據紛紛出爐,有雷打不動的霸主,也有群雄割據的諸侯。集裝箱吞吐量常被看作評判港口強弱的一項硬性指標,但是如何計算集裝箱數量,背后可是有不小的門道。
標準箱(TEU)作為如今統計集裝箱量的國際標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據港口圈(ID:gangkouquan)了解,第一種現代海運集裝箱是30英尺長的鋁制箱,而如今談論的標準箱,也就是20英尺標準集裝箱(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1964年正式敲定的。此后,TEU逐漸演變為國際航運貿易中集裝箱的衡量基準。
除了TEU,其余不同尺寸的集裝箱同樣廣泛應用于海運,40英尺集裝箱在業界也十分常見。此外,海運業目前通用的集裝箱還包括45、30、10英尺等不同尺寸,像美國這種“奇葩選手”,還在使用48和53英尺的集裝箱。
不論哪種尺寸的集裝箱,最終都要以TEU為單位換算,但是標準箱的寬高并非固定比例,配貨毛重也從17.5噸至21.6噸不等,20英尺只代表箱子外部長度。
規定標準箱型不僅便于統計,也避免了箱型與船舶艙位不適配的尷尬,船只用來承載集裝箱的“艙蓋板”,各大港口也有著各自的計算方式,有的港口會將一個艙蓋板換算為4TEU,有的則會換算為8TEU,還有的港口則不會將其計入箱量中。不止計算方式,艙蓋板的收費問題也是門學問:有的港口將艙蓋板算進吞吐量,但“不拿一針一線”;有的港口正好相反,只在乎船公司要交多少“真金白銀”;另外一些港口更是“佛系”,揮揮手對其視作過眼煙云。
標準箱作為吞吐量計量單位的權威性不言自明,但集裝箱碼頭是否會得到客戶青睞不僅看吞吐量,還要看具體的作業效率,而這得問問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主力軍”——岸橋。
岸橋作為碼頭實行裝卸工作的主要設備,就是要用最少的工夫干最多的活。集裝箱船舶裝卸效率的主要指標分為岸橋單機效率和船時效率。岸橋單機效率又稱臺時率——顧名思義,指一臺機器每小時所能處理的箱數,而船時效率指每條船舶上作業的岸橋效率總和。在計算岸橋作業效率時,大部分港口也是以標準箱為統計基準;但是相對于拿著“尺子”和標準箱型做對比,一些港口似乎更愿意“數箱子”,將這一數據稱作“自然箱”。據港口圈了解,雖然自然箱數很少被用于計算港口吞吐量,但同樣是衡量碼頭作業效率的重要指標。“自然箱”這一術語在中國港口的使用是分區域的,而且通常與岸橋作業的臺時率相掛鉤,均以每小時處理的自然箱數作為集裝箱船舶作業的指標。
說完簡單直接的,那有沒有“含蓄委婉”的統計方式?俗話說來活越多,生意越火,岸橋動一次吊臂,就有一份貨完成了交接——在碼頭作業中,岸橋移動的次數被簡稱為“Move”,在相同時間內,岸橋“move”的次數越多,說明越勤快,裝卸效率越高。據港口圈了解,考慮到不同碼頭間設施水平的客觀差異,衡量碼頭作業效率時,Move漸漸成為主流指標之一,從而抹平這種差異。舉個例子,A港口的岸橋一次Move可能只能提1TEU箱,但是B港口的岸橋均“全副武裝”,不僅配有雙吊臂,還都是40英尺規格,一次能提4TEU,岸橋移動相同次數,處理的箱數卻整整差了3倍。因此,像A港口這樣基礎設施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港口,由于岸橋一次動作只能提一個箱,運用“自然箱”統計起來更方便。
港口圈(ID:gangkouquan)認為,不論選擇哪種指標,采集這類數據的最終目的不是用來攀比業績,也不是用來當作飯后談資,而是為了讓港口對自身業務有更加全面的參照。未來隨著港航業整體向前發展,也許更多精細化的數據指標會走上行業前臺,甚至大家司空見慣的“TEU”都有可能被新的標準取代,但就像“TEU”當初被創設是為了讓集裝箱更順暢地在船舶與港口間流通,一舉推動了港航業向前發展,不論以后將用什么方式統計集裝箱數,都希望這些全新的創舉能夠加快國際物流供應鏈升級,造福每名業內人員,讓世界各處的人們享受到更高效的供應鏈的福祉。
中郵無人機(北京)有限公司揭牌
2447 閱讀智能倉儲企業“智世機器人”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
2390 閱讀這家老牌物流巨頭被整合重組,四千多名員工將何去何從?
1753 閱讀聊聊2025年物流企業如何做營銷規劃
1660 閱讀2024最值錢的物流上市企業是誰?哪些物流企業被看好,哪些被看跌?
1163 閱讀地緣政治重塑下的全球供應鏈:轉型、挑戰與新秩序
1074 閱讀極兔速遞2024年第四季度包裹量增長32.5% 全球日均單量超8000萬件
1105 閱讀物流供應鏈領域“吸金”不力,但能給投融資事件頒幾個獎
1021 閱讀2024LOG供應鏈物流?突破創新獎候選案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959 閱讀仿生學:蜂巢帶給供應鏈管理的啟示
927 閱讀